海爾生物醫療劉佔傑博士:人單合一模式的踐行者

2020-12-25 YNET.com北青網

劉佔傑博士,青島海爾生物醫療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海爾集團的一名創客。

海爾是一個持續創新創業的平臺,會讓具有創新力、自驅力、創業精神的人發揮價值。2001年,劉佔傑加入海爾集團成為一名創客。十多年過去,海爾生物不僅躍居成為國內低溫存儲龍頭企業,可圍繞用戶需求,提供-196℃至8℃全溫域範圍的生物醫療低溫解決方案;同時通過物聯網技術構建共創共贏的生態平臺,成功轉型為物聯網生物安全解決方案服務商,實現了從高端品牌到場景品牌再到生態品牌的蛻變升級。在踐行「人單合一」模式的過程中,海爾生物成功登陸科創板,成為青島市首家登陸科創板企業。

與海爾生物一同成長,劉佔傑在獲得2019年度青島市科學技術最高獎之前,已經先後獲齊魯傑出人才提名獎、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12項;獲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務 院特殊津貼、泰山學者攀登計劃專家等多項稱號。

從一個大學講師成長為掌握超低溫存儲技術的博士和上市公司的負責人,讀書、科研、轉型、創業,劉佔傑人生的每一個重要抉擇都踏對了時代的節拍,更重要的是選擇了海爾這個創業平臺。

「不安分」,大學老師做「創客」

劉佔傑博士作為一名大學老師,擁有了很多人羨慕的穩定、體面的工作。

按照常理,捧上了「金飯碗」,劉佔傑的人生似乎應該有了明確的道路:按部就班地在高校教書育人,年復一年地在他擅長的專業領域培育人才。可這樣的「常規路線」在2001年5月被打破了。

彼時,劉佔傑受到海爾集團創新創業平臺的啟發和吸引,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大學老師的工作,在海爾這個「熱帶雨林」式的生態平臺上化身「創客」,開啟了創業之路。

在那個年代,中國的生物醫療超低溫產品完全被歐美和日本品牌所壟斷,中國科研工作者要花大量外匯去引進設備,劉佔傑博士帶領團隊打破國外壟斷,實現超低溫國產化。

2005年9月,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執行長張瑞敏首次提出「人單合一」模式,劉佔傑與創業團隊一起,開啟了以用戶為中心的自主科技創新和物聯網轉型之路。

「海爾集團為我們創業者提供了一個實現自身價值的平臺。」談及海爾生物的發展,劉佔傑表示,「人單合一」模式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讓我們從科研工作者轉變為創業者。

不怕苦,潛心鑽研打破國外壟斷

海爾生物在業內嶄露頭角,始於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但生物醫療領域對存儲設備的溫度要求極為嚴苛,技術壁壘較高,並被國外壟斷。為什麼海爾能夠成為中國第一個打破超低溫製冷技術國外壟斷的企業?海爾人單合一創業創新的精神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研發初期,團隊生產的超低溫冷藏設備用到了美國一家企業生產的專用壓縮機。眼看著設備成型,可以投向市場,海爾生物卻遭到了美國的「卡脖子」——對方以懷疑軍用為由,拒絕繼續提供專用壓縮機這一部件。

這件事不僅沒讓劉佔傑亂了陣腳,反而讓他迅速意識到,這不僅是團隊面臨的一次考驗,更是一個機遇。想要不再「受制於人」,必須抓住機會進行自主科技創新,真正打破進口壟斷。

「我們怎麼能在國際競爭中站穩腳步?必須依靠創新支撐,咬定目標自主研發。」劉佔傑這樣告訴團隊成員,也默默在心裡提醒自己。最終團隊通過製冷系統創新,採用普通商用壓縮機達到專用壓縮機所達到的低溫製冷效果。不僅降低了成本,更是徹底掌握了打破國外壟斷的關鍵核心技術,並獲得了該行業唯一的一個國家科技進步獎。

中國第一臺超低溫冰箱在海爾誕生,從此實現了進口替代,海爾生物一舉成為國內醫用低溫存儲設備規模化生產的先行者。

有了技術就有了底氣,隨後的十年間,海爾生物開啟了產業全球化之路,讓中國的超低溫存儲產品走進了歐美及「一帶一路」沿線在內的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海爾生物超低溫存儲技術為我國多項重大科研工程提供技術支持。海爾航天專用冰箱多次搭載神舟飛船被送往外層空間;超低溫冰箱搭載雪龍號科考船遠赴8000海裡之外的南極,搭載彩虹魚號載人深潛器到達一萬米深處的馬裡亞納海溝,實現了「上天入地出洋」。

不滿足,從技術創新到生態創新

面對物聯網時代的挑戰與機遇,在海爾集團「人單合一」模式和鏈群合約機制的指導下,海爾生物開啟了物聯網轉型之路。立足物聯網科技生態戰略,率先推動低溫存儲技術與物聯網技術的深度融合,海爾生物開創性地推出以物聯網血液安全管理、物聯網智慧疫苗接種為代表的綜合解決方案,支持中國臨床用血技術規範升級和疫苗管理升級,引領生物醫療產業變革。

可以說,在超低溫製冷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方面,海爾生物已經「登峰造極」。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未來產品會被場景替代,行業會被生態覆蓋。在海爾集團的物聯網時代轉型指引下,海爾生物走向了物聯網場景、生態創新,從一個生產低溫製冷設備的電器公司成功轉型為物聯網生物安全科技生態品牌。

這也是為什麼劉佔傑一直強調,海爾生物登陸科創板,不僅是因為超低溫製冷技術打破國外壟斷和實現產業化,更是物聯網的生物安全科技生態帶來了無限的想像空間。

「人單合一」模式開啟了「人人皆創客」的新局面。劉佔傑博士就是這個平臺上的創客代表。

責任編輯:韓璐(EN053)

相關焦點

  • ...劉佔傑獲得青島市科學技術最高獎:創新破壟斷給「神舟」裝冰箱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 在12月22日召開的青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海爾生物醫療總經理劉佔傑博士獲得青島市科學技術最高獎。
  • 青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 李華軍、劉佔傑獲市科技最高獎
    其中,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青島海爾生物醫療股份有限公司劉佔傑被授予青島市科學技術最高獎。現場還頒出自然科學獎10項、技術發明獎6項科技進步獎132項、國際合作獎5人。青島市科學技術最高獎△劉佔傑發表獲獎感言。韓星 攝劉佔傑,男,1970年出生,博士,青島海爾生物醫療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總工程師。
  • 第四屆人單合一模式國際論壇啟幕 海爾引領物聯網時代管理模式
    9月20日,第四屆人單合一模式國際論壇在青島開幕。本屆論壇由海爾集團和加裡·哈默管理實驗室(MLab)聯合主辦,來自全球的數百位專家、學者、企業家圍繞「自創生 同進化」的主題,共同分享、討論、見證物聯網時代管理範式的最新理論和實踐成果。本屆論壇共分為主旨演講、模式成果發布、人單合一勳章頒獎典禮和圓桌論壇四大環節。
  • 時代的蜜:海爾「人單合一」溯源
    15年前的9月20日,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執行長張瑞敏首次提出「人單合一」模式,海爾也走上了變革之路。  「人單合一」的核心是組織創新,而人們關注最多的是產品創新與技術創新。因此,海爾的變革很長時間都不被人理解。而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企業界認識到了「人單合一」模式的先進性。
  • HMI人單合一模式研究院是什麼?
    HMI人單合一模式研究院是什麼呢?全稱為Haier Model Research Institute,是海爾集團專注於人單合一模式研究和推廣智庫。在這樣的背景下,HMI人單合一模式研究院應運而生。 早在2005年,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就在海爾全球經理人年會提出了這樣一個理念「人單合一」模式研究院,那麼什麼是人單合一呢?其重要精髓是打破傳統的業務模式和盈利模式的範疇,順應網際網路時代「零距離」和「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時代特徵。人單合一,最重要的中心是把一個「人」字排在第一位。
  • 國泰君安完成券商輔導 青島海爾生物醫療具備科創板發行上市條件
    記者翻閱輔導工作總結報告發現,國泰君安與海爾生物醫療於2019年2月18日籤訂了《輔導協議》,對海爾生物醫療進行股票發行上市前的輔導工作,並在2019年2月21日向青島證監局報送了輔導備案材料,進行輔導備案登記。輔導期間,國泰君安對海爾生物醫療進行了科創板相關上市制度培訓。
  • 人單合一:創造一切創新,引領物聯網時代
    海爾人單合一模式正是在這兩個維度上,通過體制力量激活、激勵著每一位員工的企業家精神,最終形成了可以創造一切"創新"的物聯網生態。張瑞敏將此更通俗地表達為,在海爾"人人都是自己的CEO"。首先,人單合一模式尊重員工"內在動機"的價值,海爾將企業宗旨定位為"人的價值第一"而非傳統的"股東價值第一"。
  • 海爾醫用冰箱一年賣7萬臺 應收帳款周轉率三年降三倍
    海爾生物醫療成立於2005年10月,前身為青島海爾和特種電冰櫃公司出資設立的海爾醫用科技公司。從股權結構看,目前,公司的大股東是海爾生物醫療控股,實際控制人是海爾集團,控股持股42.3%。貓妹注意到,海爾生物醫療自創立以來,就一直享受著海爾集團這個大股東帶來的一系列支持,具體表現在三個「無償」。
  • 人單合一:未來管理模式龍躍於淵
    「流動」一詞隱喻了人在管理理念中的角色——從工具人到流量人,始終是一種異化的存在。下一個時代是什麼?代表下一個時代精神的管理模式又是什麼?脈絡已漸漸清晰:下一個時代是物聯網時代,代表物聯網時代的管理模式早在15年前就已埋下伏筆,那就是人單合一模式。
  • [收購]海爾生物: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對青島海爾生物醫療...
    原標題:海爾生物: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對青島海爾生物醫療股份有限公司擬通過全資子公司收購重慶三大偉業製藥有限公司90%股權事項的問詢函回復之核查意見(二)標的公司實際控制人鍾世良是否與公司、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持有公司股份5%以上的其他股東、公司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及其控制的企業存在業務往來或其他利益往來,以及其他可能導致上市公司利益對其傾斜的特殊關係 截至本次交易公告日: (1)公司的控股股東為青島海爾生物醫療控股有限公司,公司的實際控制
  • 人單合一計分卡——工具承載思想
    9月11日,帶著如何複製人單合一模式成功經驗、如何認證人單合一模式踐行成果等問題,EFMD企業服務總監馬丁·默爾勒與海爾董事局主席、執行長張瑞敏連線交流,得到了很多意料之外的創新見解。意料之外在於,當EFMD諮詢從舊體系向適用於物聯網時代的新體系過渡,是否存在一個轉移過渡期時,張瑞敏肯定地回答:「過渡比較困難,要做管理革命」。
  • 科技賦能 生態協同 海爾生物首創物聯網生物安全雲生態
    作為海爾集團「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孵化出的新物種,海爾生物在集團「人單合一」模式和鏈群合約機制的引領下,經歷了技術創新、產業全球化和物聯網轉型三個階段,從一個創業的製冷小微變身為行業低溫存儲龍頭,目前已成長為基於物聯網轉型的生物安全解決方案服務商,實現了從高端品牌到場景品牌再到生態品牌的轉型升級。去年10月,海爾生物成功登陸科創板,成為青島市首家登陸科創板企業。
  • 韓都衣舍的「小組制」及海爾的「人單合一」到底是什麼組織結構?
    五、新型管理運營模式「我不懂時尚,女裝、男裝我根本不了解。」韓都衣舍創始人趙迎光面對新聞媒體表示道。然而,正是這個不懂「時尚」的人,卻以20萬元起家,帶領韓都衣舍成長為一個知名品牌,探究韓都衣舍的成功,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產品小組制」,很多都認為「產品小組制」現代管理模式創新的經典案例。
  • 探訪海爾物聯網生態:海爾不是「家電」品牌的秘密,都藏在這裡
    現在,海爾生物醫療是青島高新區的明星企業。但你知不知道,這個首家在科創板上市的青島企業,其前身最早可追溯到海爾特種電器設備廠。但最讓人感興趣的是,一臺工業產品的「低溫冰箱」,如何經過數次裂變,串起一個生物醫療的物聯網生態?一個主業不在醫療領域的企業,為什麼能把生物醫療板塊業務做成上市公司?公開資料顯示,海爾生物醫療成立於2005年10月28日。這一年,海爾集團執行長張瑞敏開始在海爾推行以用戶為中心的人單合一模式。
  • 海爾生物醫療社群生態(北京)用戶大會暨北京生物樣本庫研討會勝利...
    在這惜惜春雪之後的首都北京,迎來了海爾生物醫療社群生態(北京)用戶大會暨北京生物樣本庫研討會的召開。來自協和醫院、解放軍301醫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等50餘位中國頂尖醫療機構的臨床和科研用戶參加了此次大會。
  • 海爾生物榮獲證券日報「數字經濟領航者獎」 為生物安全注入新動能
    對於生物安全領域來說,亦是如此。可以說,海爾生物此次獲獎,既是對其過去引領生物安全物聯網轉型創新成果的認可,也為新階段的數位化轉型升級吹響了集結號。首創物聯網生物安全雲生態 引領行業數位化轉型據悉,海爾生物始於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在海爾集團「人單合一」模式和鏈群合約機制的引領下,已從覆蓋-196℃至8℃全溫域的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設備服務商轉型為物聯網生物安全解決方案服務商,並於日前發布全球首個物聯網生物安全雲生態。
  • 沃頓商學院馬歇爾:GE家電實現人單合一在美國的本土化落地
    在9月19日的GE家電「人單合一」轉型研討會上,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沃頓商學院的馬歇爾·梅耶教授,高度認可GE家電進入海爾平臺兩年後,在「人單合一」模式指導下的為員工樹立起「用戶是老闆」的觀念,以及全流程與用戶零距離的轉型成果。
  • 海爾電器榮獲首屆中國企業ESG「金責獎」
    據悉,中國共有3700多家上市公司,海爾是中國企業ESG 領導者組織重要成員。物聯網時代,海爾在人單合一模式下,打造物聯網生態品牌,在引領時代發展的同時,積極踐行對員工、用戶等各方的社會責任,並獲得了行業的一致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