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課代表發數學作業本的時候,發現少了3個新本子。平時,這些新本子就放在教室後面的書架上,並且班主任在開學初領本子的時候,都是按學生人數領的,每人2本數學本。現在,發第二套本子的時候,不齊全了。於是,我說,如果哪位同學拿了本子,可以抽空送到辦公室來,我肯定不會批評他。
一天過去了,沒人來送本子。第二天,我告訴孩子們:「今天上午找不到本子,中午咱們都不能回家。」這時,有孩子開始著急,埋怨。可是,到了中午,依然沒有人來還本子。我只能硬著頭皮讓學生找找自己的書包和桌洞,有沒有多餘的數學本,孩子們把自己的本子都堆在課桌上,結果,還是沒看出來是誰拿了。
這時,我給同學們講了一個故事:有個小男孩兒,小時候偷偷拿了別人家一根針給媽媽,不但沒有得到媽媽的訓斥,反而得到了誇獎。於是小男孩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變成了「慣偷」,他偷拿的東西越來越大,也越來越貴重,直到有一天,警察叔叔給他戴上了沉重的手銬,已經成年的他這才幡然醒悟,原來自己一直都在犯錯誤,而自己卻並不自知。
被警察叔叔帶走之前,他說要跟媽媽說句悄悄話,當媽媽把耳朵湊過去的時候,他狠狠地在上面咬了一口,非常痛恨的責怪母親沒有及時教育他,把他引入了歧途……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大家回去好好想想吧。我相信咱們班裡沒有偷東西的人,如果有哪位同學臨時借了書架上的新本子,可以抽空把本子還回去。」
第三天,有學生告訴我,在書架上發現了3本新的數學本,有一本封皮上竟然還寫著某個孩子的名字。於是我把這個孩子叫到辦公室,輕聲詢問了緣由。該男孩說他上數獨課的時候要用練習本,當時書包裡沒有,所以就從書架上借了一本……後來不知不覺借了3本,都忘記還了。後來,老師問的時候,怕被批評,所以就一直沒敢承認本子是自己拿的,(準確的說是借的。)看著他的眼睛,我溫和而堅定地表示:我相信他。
後來,我對全班孩子說,那3本數學本沒有丟,只是被某個同學借用了,現在又還回來了。以後大家如果臨時缺本子用,還可以從書架上借本子,但一定要記得及時歸還。這件事兒就翻篇了,結局真是令人舒適。
從此事中,我得到一個啟發:只有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才能使他變得越來越好。因為,一個人越是被別人信任,就越害怕失去信任,這種信任不知不覺的就約束了其不良行為;如果不留面子撕破臉,勢必會讓人「破罐子破摔」,一旦形成「對立」局面,老師就被動了。
以後,如果再遇到這樣的事,我絕不會讓孩子把本子送到辦公室,我會改變前面的做法,直接讓孩子把本子還回到書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