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13種價格欺詐伎倆 模糊標價虛假折價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昨天,廣州市物價局在其官方網站上,將無良商家慣用的13種價格欺詐伎倆逐一起底,其中,虛構原價假打折是最常見的價格欺詐。

  1.虛假標價

  表現:標價籤、價目表上所標示商品的品名、產地、規格、等級、質地、計價單位、價格或服務的項目、收費標準等有關內容與實際不符。

  案例:某餐館售賣的象拔蚌標價78元/斤,可食客吃完之後到收銀臺結帳時卻被告知每斤售價要200元。對於顧客提出的質問,餐館收銀員表示,標價78元/斤的是小象拔蚌,「你吃的是大象拔蚌,每斤200元。」

  支招:對於標籤上標明的商品種類,顧客應問清楚再決定是否購買。

  2.兩套價格

  表現:對同一商品或服務,在同一交易場所同時使用高低兩種不同的標價籤或價目表,以低價招徠顧客,並以高價進行結算。

  案例:某商場售賣的襯衫標價為50元,結帳時卻按80元來收款。國內很多門店都被查出存在這種行為。

  支招:消費者在買完東西埋單時,最好能仔細核對一下帳單。

  3.模糊標價

  表現:商家有意使用欺騙性或誤導性的語言、文字、圖片、計量單位等標價,誘導消費者進行購買。

  案例:某西瓜攤販以「西瓜兩元一塊」為名,將整個西瓜切成一瓣瓣地向行人促銷。當某消費者付了2元後,攤販卻把一瓣西瓜切了半截給他,並反問他的買主,「這難道不是『一塊』嗎!」

  支招:不要盲目購買促銷商品,先問清楚促銷和優惠的附加條件。

  4.虛誇標價

  表現:商家往往喜歡以市場最低價、出廠價、批發價、特價、極品價、跳樓價等噱頭招徠顧客,但實際上他們標示的這些價格往往無法進行比較。

  支招:消費者在買東西時最好能貨比三家,才會心裡有底。

  5.虛假折價

  表現:商家降價銷售所標示的折扣幅度與實際不符。

  案例:某商家號稱「全場8折」,當消費者掏出400元要買一套標價500元的西服時,卻被商場告知「這套西服折後價為460元。」

  6.混淆銷售處理商品

  表現:銷售處理品時,有意不詳細標明處理品和非處理品價格,以期渾水摸魚。

  案例:某商場對女鞋處理品降價銷售,並標價「處理商品一律80元」。但當消費者買了一件付款時,商場卻告知對方:「這是正品,要120元」。

  7.模糊贈售

  表現:採用價外饋贈方式銷售商品或服務時,沒有如實標註饋贈物品的品名、數量或把假冒偽劣商品作為饋贈品,最常見的就是「買一送一」。

  案例:某剃鬚刀廠家在商場內打出「買一送一」的廣告,但顧客買了該品牌剃鬚刀後,獲贈的卻是一個筆記本。

  8.隱蔽價格附加條件

  表現:收購、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帶有附加價格條件時,不標示或者僅僅模糊標示附加條件內容。

  案例:某百貨公司推出買電器「免費送貨上門」促銷服務。但是當顧客付款之後,該百貨公司指定的送貨單位將電器送上門之後,卻要以「拆裝費」的名義,向顧客收取100元。

  9.虛構原價

  表現:包括虛構原價、虛構降價原因、虛假打折、謊稱降價或者要提價,誘騙消費者進行購買。

  案例:最常見的就是很多街邊小鋪常以「場地拆遷、最後一日,全場物品兩折」的名義進行促銷,將號稱原價×××元的物品以「現價××元」進行叫賣。可是在這個商家所標示的「最後一日」過去很多天之後,它依然在那,並以同樣的幌子進行叫賣。

  支招:有些商家常以抬高原價來攬客,消費者不要盲目相信「原價」。

  10.不履行價格承諾

  表現:收購、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前有價格承諾的,消費者購買之前商家卻不能兌現承諾。

  案例:某超市向消費者承諾「瓶裝酸奶實行『買三送一』」。有消費者購買了三瓶之後,對方卻並未兌現承諾贈送一瓶,並詭稱「『買三送一』僅限於前10名。」

  11.謊稱價格誘騙交易

  表現:商家謊稱收購、銷售價格高於或低於其他經營者的收購、銷售價格,以此誘騙消費者與他交易。

  案例:某商場向顧客宣稱,他們的某品牌空調「進價都需1980元,零售只賣2000元」,而實際上他們的那款空調機進貨價只有1000元。

  12.質量與價格不符

  表現:商家在出售商品過程中存在摻雜、摻假、短斤缺兩等現象。

  案例:某米店賣出的大米號稱是「優質大米,每袋20斤50元」。可消費者買完後卻發現,這些米一袋並不足20斤,且裡面還有壞米。

  支招:若對商品的重量或質量有懷疑,可找公平秤或有關單位驗證。

  13.假冒政府價格

  表現:商家對實行市場調節價的商品或服務價格,謊稱是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

  案例:某水果店將哈密瓜賣15元一斤,並謊稱「這是政府定的價格」。這方面,最常見的就是商家假借「物價局監製」的價格標籤。事實上,物價局只是對符合規範的商品標價籤進行監製,而不包括商品價格本身。

  支招:讓商家提供具體的定價部門,再向相關部門諮詢。

  遇價格問題可打

  價格投訴熱線:12358

相關焦點

  • 武漢家樂福等7家商業企業涉嫌價格欺詐被罰共50萬
    物價部門認定該中心此舉利用了虛假和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進行交易,對其罰款5萬元。  十大價格欺詐案例 給你提個醒  昨日,武漢市物價局還公布了上半年查處的十大價格欺詐案例,消費者可從這些案例中,吸取消費經驗。
  • 【2011專題】家樂福沃爾瑪等超市涉嫌價格欺詐
    序號 不法手段 內容·點評 1 虛假標價     伎倆:標價籤、價目表等所標示的商品品名、產地、規格、    點評:雖然兩套價格在廣州已經很難見到,但一些旅遊景點還存在這樣的情況,消費者若在春節期間外出旅行,需對兩套價格的欺詐行為格外小心 3 模糊標價     伎倆:使用欺騙性或者誤導性的語言、文字、圖片、計量單位等標價。
  • 惠州:百佳、人人樂、沃爾瑪等四超市涉價格欺詐被罰
    標示內容與實際不符、虛構原價……這些都是價格欺詐行為。日前,市物價局對存在價格欺詐行為的百佳、萬佳、沃爾瑪(需求面積:8000-10000平方米)(河南岸店)、人人樂(陳江店)等4家超市進行了處罰,分別處以3萬元至5萬元不等罰款。
  • 濰坊振華商廈虛假折價 消費者要求賠償遭拒
    範女士:欺詐消費「太坑爹」  近日,範女士在濰坊振華商廈官方微信上看到其宣傳「別家艾格3折不稀奇,我們的艾格   「本以為可能是服務員在計算價格的時候算錯了,沒想到商場是虛假折價,故意欺騙消費者。」
  • 國家發改委:家樂福等超市涉嫌價格欺詐 將予以處罰
    新華網快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6日宣布:家樂福等超市涉嫌價格欺詐,各地價格主管部門將予以嚴厲處罰。大超市虛假促銷,被消費者質問卻百般狡辯。《天天315》權威調查:家樂福超市的價籤戲法兒。新聞背景春節就要到了,不少人開始準備年貨,商場超市的客流也開始大增。為了吸引顧客,不少商家還推出了各種各樣的優惠促銷措施。商家如果真心讓利於消費者,這當然是一舉兩得的好事。但是,有的商家名義上優惠促銷,實際上卻在價格上耍花招。
  • 家樂福再玩價格欺詐 6家店被罰金額達45萬元
    由於「價籤戲法」,去年家樂福陷入了「價格欺詐門」,並為此受到國家發改委點名批評,一年剛過,緣何這一老毛病又再次復發?  又是「價格欺詐」!  據了解,今年4月下旬至7月底,武漢市物價局在全市商業、金融、房地產、旅遊行業開始進行「反不正當價格行為百日整治行動」。
  • 濟南市開展燒烤行業專項整治 烤串明碼標價杜絕價格欺詐
    此次專項整治重點規範競爭秩序,嚴禁經營者進行虛假商業宣傳,誤導消費者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排查食品安全隱患,圍繞經營資質、原材料、加工製作、餐飲具等方面加強現場檢查,圍繞肉類成分、瘦肉精、獸藥殘留、重金屬和餐飲具潔淨度等方面開展專項抽檢,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為。
  • 家樂福又曝價格欺詐 涉及武漢二七店、漢陽店等五家門店
    武漢市物價局認為,其行為涉嫌虛構原價,構成價格欺詐,處以45萬元罰款。   其實,家樂福並非初犯。去年,同樣在武漢,家樂福洪山店因存在低標價招徠顧客再高價格結算、模糊標價等價格欺詐行為,被武漢市物價局處以50萬元罰款。   在其他城市,家樂福也屢屢被曝出涉嫌價格欺詐。
  • 上海價格主管部門查處上海家樂福超市價格欺詐
    新華社上海1月28日電(記者葉鋒、黃安琪)28日,上海市價格主管部門按照相關規定,責令家樂福立即改正價格欺詐行為,退還多收價款,並將依照法定程序,實施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行政處罰。    當天,上海市價格主管部門會同上海市商務委、連鎖超市行業協會通報了對上海家樂福有關門店的價格檢查情況,認定家樂福在銷售商品時存在虛構原價、不履行價格承諾、低標高結等價格欺詐行為。    上海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有媒體披露,上海家樂福超市浦東聯洋店存在結算價格高於標價籤標示價格的情況。對此,國家及上海價格部門立即組織執法力量開展檢查。
  • 家樂福沃爾瑪因價格欺詐被發改委罰款
    經查實,確有一些城市的部分超市存在虛構原價、低價招徠顧客高價結算、不履行價格承諾、誤導性價格標示等欺詐行為。國家發展改革委已責成相關地方價格主管部門依法予以嚴肅處理,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5倍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或無法計算違法所得的,最高處以50萬元的罰款。
  • 國家發改委:家樂福沃爾瑪等涉嫌價格欺詐被嚴厲處罰
    東方網1月26日消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6日宣布,家樂福、沃爾瑪等超市在部分城市的連鎖店存在虛構原價、低價招徠顧客高價結算、不履行價格承諾、誤導性價格標示等欺詐行為,發展改革委已責成相關地方價格主管部門依法責令這些超市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5倍罰款。
  • 律師大講堂之3•15消費者維權日篇:從網購「福袋」價格欺詐的...
    律師大講堂之3•15消費者維權日篇:從網購「福袋」價格欺詐的法律角度 2020-03-13 19: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發改委披露家樂福等超市價格欺詐 最高罰款50萬
    中新網1月26日電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今日發布通知,指出家樂福等超市涉嫌價格欺詐等行為,並已責成相關地方價格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5倍罰款,或最高處以50萬元罰款。  四、誤導性的價格標示  昆明市家樂福世紀城店銷售特色魷魚絲,銷售價格為每袋138元,價籤標示時用大號字體標示「13」,用小號字體標示「8.0」, 誘導消費者誤認為銷售價格為每袋13.80元;銷售2000克火腿禮盒,銷售價格為每盒168元,價籤標示時用大號字體標示「16」,用小號字體標示「8.0」, 誘導消費者誤認為銷售價格為每盒16.80
  • 公益提示:提防商家價格欺詐 買商品要看清價籤
    中廣網北京1月18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天315》報導,消費者購物時,要提防商家的價格欺詐,謹防上當。常見的欺詐手段有這樣幾種:  一是虛構原價,虛假優惠。經營者採取虛構原價的手段,以根本不曾有過的價格作為原價,打著促銷讓利的幌子欺騙消費者,而實際上最後消費者買到的商品促銷價與平時銷售價格差不多,甚至更高。  二是使用欺騙性或誤導性的語言文字,使用沒有根據、無從比較的語言文字,比如市場最低價、超低價、驚爆價等等,誤導消費者。  三是標註的價格與實際結算價格不符。
  • 上海閔行一全家便利店也現價格欺詐
    圖片說明:同一款產品,小票上的價格比標識的貴  一袋標價4.5元的膨化食品,結帳時卻要多付1元錢。前一陣被曝光的家樂福、沃爾瑪等大型超市價格欺詐事件,在小型便利店也悄然出現。上面一幕,就是上海市民顧先生在閔行區一家「全家」便利店遭遇的情況。  消費者:憑空多收一塊錢這種行為太傷人心  大前天晚上9點,顧先生在「全家」春城店買了一包「泡吧小泡」膨化食品,標價4.5元。
  • 鄭州理髮店天價價目表曝光 染膏標價1800元(圖)
    工商人員要求該店負責人出示產品價格單,自稱是該店經理的金小姐從櫃檯裡拿出一本價格單,她說,店裡的各種產品和服務價格全在上面,可是只有一本。  隨後,工商人員要求該店出示兩名女生所消費的護髮產品,其中一種是歌薇加強蛋白焗油,標註產地為德國,標價是單次680元,每瓶1280元;另一種是資生堂染膏,標註產地為日本,按照短髮、中發、長發分別標價1080元、1380元和1800元。
  • 家樂福超市就涉嫌價格欺詐向消費者致歉
    沃爾瑪方面還表示,目前沃爾瑪的春節促銷活動涉及幾萬種商品,公司的專項小組在此期間將進一步加強商品價格監管,「嚴查漏洞並將對相關問題嚴肅處理,也歡迎廣大消費者監督」。  發改委還表示,全國各級價格主管部門將繼續加強春節期間的市場價格檢查,嚴肅查處價格欺詐、不按規定明碼標價等違法行為,淨化市場消費環境。對有屢查屢犯等情形的,要依法從重處理;對性質嚴重、影響惡劣的,除給予必要的經濟處罰外,還要依照相關法律規定,責令停業整頓,提請有關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 大米標價37.5元收55.9元 哈市一家樂福被指價格欺詐
    據新華社電 一袋大米標價37.5元,卻實收顧客55.9元。10日,記者在家樂福哈爾濱大直街店,目擊了這一幕。10日上午,在家樂福哈爾濱大直街店,顧客潘春瑩到客服櫃檯前要求退貨。她拎著兩袋大米,大米為相同商標相同重量,貨架上標價為37.5元一袋,但在收銀時,其中的一袋包裝顏色略有不同的卻被收取了55.9元。潘春瑩認為,這是超市的價格欺詐行為。
  • 安徽兩節嚴查合謀漲價 價格異動將啟動應對預案
    我省兩節嚴查合謀漲價 價格異動將啟動應對預案  發現價格異動將啟動應對預案  省物價局日前發布特急通知,要求嚴厲查處經營者之間相互串通或通過行業協會、中介組織,以協議、決議、會議紀要、協調、口頭約定等方式合謀漲價的行為。
  • 家樂福部分超市涉嫌價格欺詐遭發改委處罰
    中廣網北京1月26日消息(記者馮雅)據經濟之聲報導,經濟之聲《天天315》節目連續報導家樂福玩價籤戲法,欺詐消費者一事後,引起國家發改委的高度重視,記者今天從國家發改委了解到,經查實,家樂福在一些城市的部分超市確實存在多種價格欺詐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