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歸心,琅琊山

2020-12-25 偏執君愛旅遊和漫畫

原來,人生還可以這樣過,踏遍萬水千山,在未知的旅途中尋覓生命的真諦;原來,人生還可以這樣過,讀書破萬卷,在激揚的文字中捕捉時光的印記;原來,人生還可以這樣過,縱觀各類影片,在光影的國度中領悟生活的哲理;原來,人生還可以這樣過,聆聽風格迥異的音樂,在變幻的旋律中拾回不變的心跡;原來,人生還可以這樣過,只願得一人心,一起看千山暮雪,看海上生明月,看大漠孤煙直,看蒼茫大地,看雲捲雲舒,看小橋流水,看人世繁華。

琅琊山,位於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約5公裡,現在滁州市的西郊。琅琊山享有「蓬萊之後無別山」「皖東明珠」之美譽。因盛產多種中藥材,而被人們譽為「天然藥圃」。境內有醉翁亭、琅琊閣、城西湖、姑山湖、胡古等景點。我們從下車的地點到了琅琊山風景區入口。 "琅琊山"三個大字映入眼帘。在離開琅琊山風景區的琅琊寺的時候,我留意到門口寫的是琅耶山。我好奇的問導遊,為什麼大門口的字樣是琅琊山,而琅琊寺門口的牌坊上寫的是琅耶山呢?琅琊山屬於國家4A級風景區,是字刻錯了嗎?4A級的景區,這不應該吧?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物《滁州西澗》

這首詩是最早讓我知道滁州這個地方的,而初中時學的那篇古文,讓我知道了琅琊山與醉翁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於是趁五一這個小假,去了一趟滁州,看大文豪歐陽修筆下的醉翁亭。

文化名山,鍾靈毓秀,文化比較多。歐陽修、蘇東坡、辛棄疾、王陽明、曾鞏、宋濂、文徵明、趙孟等文豪就不必說了,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就在這裡起步打下江山。民國孫中山,蔣介石,孫科等政治家來此留下墨寶,即使徐悲鴻,丁玲1936年寒食節就從南京特地來此遊玩。留下文章,畫作。

琅琊山的醉翁亭是中國四大名亭之首,從滁州站打的到景區三十元,景區門票旺季票價九十元,滁州市民、在滁學生似乎只需要在各小景點買十元票(免大門票)。各小景點都需要查票,琅琊寺為江北名寺,深秀湖水質亦不錯,看起來青綠一片。主要是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名氣大,醉翁亭只是仿古復修。沒什麼亮點。景區離滁州學院主校區近,空氣尤佳。

琅琊山古稱摩陀嶺,唐大曆六年(771),滁州刺史李幼卿搜奇探勝,聽聞傳說琅邪王司馬伷曾率兵駐此,因名,又稱琅耶山。後因《醉翁亭記》而名揚天下.從景區門口坐車,我和小夥伴到的第一個景點就是《醉翁亭》 。原來課本中曾經學過的醉翁亭記,就是這裡。所謂「醉」,乃是「飲少輒醉」;所謂「翁」,即其《贈沈蓬》詩所謂「我時四十猶強力,自號醉翁聊戲爾」。其所作《醉翁亭記》,猶為有名。建於宋代慶曆六年(1046年)的「醉翁亭」,至今已900多年。

醉翁亭的主人

作《醉翁亭記》的才子,號醉翁。曾三次被貶。在被貶到滁州(今安徽滁州)作太守時,這個富有才情的文學大才子寫下了《醉翁亭記》,據說《醉翁亭記》的開頭原本花了好多筆墨,描繪滁州四周的山。最後被改成了「環滁皆山也」5個字。

這個描繪自己 「「我亦只如常日醉 」的文學之才就是歐陽修-宋初文壇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在醉翁亭旁邊的一面石刻碑文上,還看見一個「醉」字,經過歲月的洗禮,痕跡斑駁,但是這個「醉」字仍清晰可見。上面粘貼了一個個小黑點,是因為剛好遇到一個文物修復的工作人員在此做修復工作。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

喜歡的話,就多評論,多點讚,多收藏哦~

對了~別忘了關注我哦~

相關焦點

  • 太行山大峽谷——朝而往,暮而歸,其樂無窮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 中考語文真題之文言文閱讀理解—《醉翁亭記》
    醉翁亭記(選段)   歐陽修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②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
  • 公民科學需要你 | 一棵樹的四時之景
    我特別喜歡歐陽修在《醉翁亭記》裡寫到的:「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山林如此,我們身邊的鳥獸蟲木亦如此。當我們看到一個生物的四時變化,我們就會發現我們心中的世界不一樣了。那生物的四時之景又是什麼?其實有一門學科名為物候學,正是研究這個的。什麼是物候學?
  • 醉翁亭記:品讀歐陽修的醉翁之意
    唐宋八大家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詩詞賞析《醉翁亭記》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文章描寫了滁州一帶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寧靜的生活,特別是作者在山林中與民一齊遊賞宴飲的樂趣。
  • 2020語文試題之文言文閱讀理解:《醉翁亭記》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瞑,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