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西安市鄠邑區太平峪內,地處秦嶺北麓,距西安44公裡,總面積6085公頃。其前身為「國營戶縣太平林場」,是戶縣(今鄠邑區)的兩個國營林場之一。
為更好地保護和利用森林資源,太平林場開始向旅遊觀光轉型:1997年,開始建立省級森林公園;1999年,經陝西省工商及旅遊管理部門批准,定名為「陝西太平森林公園」;2004年,晉升為國家森林公園,並開始在每年4月舉辦「紫荊花節」活動;2010年,太平國家森林公園經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11年,被陝西旅遊商品博覽會組委會評定為「十大最具魅力旅遊景區景點」。
太平國家森林公園海拔處於880米-3000米之間,其中最高峰冰晶頂達到了3015米。作為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太平國家森林公園屬於冰晶頂韌性剪切帶與構造混合巖化園區,是秦嶺造山帶的經典地段,集中展現了多期、多樣俯衝碰撞造山和陸內造山的地質構造特徵,斷層、節理、褶皺發育,混合花崗巖、細粒花崗巖、板狀花崗巖等密布,是研究造山帶形成、發展、演化的天然實驗室。
景區旅遊資源以自然景觀為主體,其中尤以水域風光、地質地貌和植物景觀為特色,包括石門、月宮潭、石船子、黃羊壩、樺林灣5大景區100多個景點,並以獨特的水體景觀和天然萬畝紫荊花海,被譽為「鮮花與瀑布的世界」。漫步景區可賞盡四季美景:春觀天然萬畝紫荊花海,夏遊奇山秀水八瀑白練,秋賞色彩斑斕漫山紅葉,冬覽玉樹瓊枝原始松林。
景區內山峰高聳、溝谷遍布,豐沛的水量、複雜的地質構造和巨大的垂直落差,組成了巍峨壯麗的峽谷斷崖景觀,也形成了北方罕見的、總落差近千米的瀑布群景觀。
彩虹瀑布、仙鶴橋瀑布、蛟龍瀑布、煙霞瀑布、玉帶瀑布、雷風槽瀑布、龍口瀑布、鍾潭瀑布等8大瀑布,姿態萬千,是遊客感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體驗山水魅力的好去處。其中,最為有名的彩虹瀑布為斷崖懸空型瀑布,最大落差百餘米,水流凌空而下,數十米內激起千層霧,陽光下可見七彩飛虹,令人驚嘆不已;仙鶴橋瀑布為傾斜式瀑布,由於億萬年來水流的不斷衝刷侵蝕,形成了上下兩層天生橋,蔚為壯觀。
「天下紫荊,源系太平」,說的是太平國家森林公園內嬌豔絢麗、燦若圖繡的紫荊花海。每年4月,萬畝野生紫荊花競相綻放,2003年、2016年,中央電視臺曾分別做了專題報導,引起巨大轟動。中國林科院專家親赴景區考察紫荊資源,認為零星的紫荊樹在秦嶺山中偶爾可見,但如此大面積的天然紫荊花集中分布生長是絕無僅有的,為秦嶺山脈最大的種群。其中一棵直徑1米多粗的紫荊樹,因鮮豔奇麗、幽香撲鼻而遠近馳名,極其罕見,被稱為「紫荊王」。
景區內生物資源豐富多樣,堪稱大秦嶺天然的物種基因庫。其中,受國家保護的一、二類野生動物有三十多種,蘇門羚、青羊、林麝、刺蝟、錦雞、長尾雉、畫眉等常常出沒于于林間、溪邊,自成一道風景。除了紫荊花,景區內還有600多種古樹名木和鮮花異草,都具有很高的觀賞和科學研究價值,是為「大秦嶺的天然絕景」。
西漢時期,這裡就成為了皇家夏季避暑休閒之所,漢武帝就在此地修建上林苑。而「太平峪」之名則是由隋時在此處修建太平宮而得之,《元和郡縣誌》卷三載:「隋太平宮在戶縣東南三十一裡,對太平谷,因命之」。據記載,隋煬帝曾多次巡幸太平宮。此後,這裡就成了皇家貴族觀花避暑的山水樂園,《戶縣誌·古蹟》記載:「太平宮,隋建,在縣東南三十裡草堂寺東。唐高祖避暑處。西南有太平谷,宋程伯淳遊此有記。」
歷代文人墨客遊歷此地,見此山水風光,不禁有感而發,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李白在太平峪所作的《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如今,太平國家森林公園因其原始、自然,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吸引了眾多的文人學者及詩詞愛好者來此捕捉靈感、激發創作熱情,也是廣大市民和遊客休閒避暑、放鬆自我的理想之地。
來源:西安市地方志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