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修羅」撤檔了。
具體原因沒說,官方就只是發了這樣的一個謎一樣的公告——
其實不用說大家也都心知肚明——票房。
前有「藥神」風頭正盛,同時有「邪不壓正」姜文坐鎮,後面還有「狄仁傑之四大天王」緊隨其後。
在這種勢頭之下,「阿修羅」已經是被嚇跑的第五個了。
之前郭敬明的「爵跡2」定檔在「藥神」的同一天,後來因為"製作原因"宣布撤檔。
動畫「風語咒」原本定在13號上映,後來兩次改檔定到了8月3號。
「墨多多謎境冒險」直言"他日再來"溜之大吉。
「新烏龍院之大笑江湖」也由於"技術原因"改變檔期。
"不可言傳"的改檔並不丟人,因為畢竟還沒有上映。
可是像「阿修羅」這樣上映三天再宣布改檔的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這明顯就是在最開始的時候自信心爆棚想要和口碑大片剛正面。
在剛過正面之後又發現勢頭不對選擇撤檔保命。
只能說這真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來看看這部號稱由好萊塢特效師全權負責特效,24000個特效鏡頭,斥資高達7.5億的國際級水準大片的戰績。
從上映到改檔的三天時間,票房只有不到5千萬。
突出了一個字——
慘。
如果單從這點來說的話,還真是挺讓人心疼的。
當然還有更慘的。
上映之後,豆瓣評分一路狂飆到3.1,以戰勝0%的奇幻片以及0%動作片的光榮戰績,成為同類型的墊底之作。
評分對於「阿修羅」的意義可謂非比尋常,因為它不僅僅關乎片子的口碑。
還會對片子的二次上映產生極大的影響,評分這樣,再上映也是夠嗆。
首映吃癟,二次上映翻身又機會渺茫。
眼看就要弄個血本無歸,片方惱羞成怒,轉身把火氣撒到了貓眼身上。
原因是片子在淘票票8.4分,貓眼卻只有4.9。
還委屈的說「阿修羅」遭遇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黑水行動。
開始大肆質疑貓眼評分的公正性。
在這個關鍵時候,我們的老朋友(偽),國內打擊影視平臺評分黑幕第一人——
畢志飛,畢大導演又出來發聲了。
作為一個曾經遭遇了"不公正評分"待遇的人,這次他堅定了站在了「阿修羅」一邊。
這是我在電影院所看到過的最具好萊塢國際水準的中國大片!
鏡頭、畫面、敘事、特效讓我目瞪口呆熱淚盈眶!
這部片子拿到國際,是可以與好萊塢大片競爭的!
言語間充滿了對「阿修羅」的讚美,順便還得說上幾句豆瓣評分太扯完全沒有參考價值。
因為畢竟這部片子在畢大導演的眼裡是應該在9分以上的。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電影評分低變成了影評人和影視平臺的鍋。
「封神傳奇」「爵跡」都鬧過一陣子。
有用?
評分低那就說明觀眾不喜歡,冷靜下來找找原因,下次再接再厲比什麼都強,而不是去遷怒到其他不相關的事情上面。
如果電影好看還是不好看,觀眾說了都不算,那麼應該誰說了算?要導演說了算嗎?
有哪部被封為經典的片子是幾十個幾百個觀眾就能定下的?
影視這種東西的好壞,最終還是得是觀眾老爺們說了算。
「阿修羅」的口碑並沒有出現褒貶不一的兩極分化,而是清一色的差評。
空調太冷睡不好先走了。
三個頭公用一個腦袋怪不得弱智。
為什麼沒有半星?
評論首頁一水兒的高級黑,好不容易出個好評還是無腦送給吳磊的。
「阿修羅」打著打磨6年、7.5億巨製的東方奇幻大片的口號。
帶給觀眾的卻是一個雜糅了「指環王」、「阿凡達」、「權力的遊戲」、「滿城盡帶黃金甲」、「封神榜」不東不西、不倫不類的東西。
走偽好萊塢的奇葩路子,硬要給自己貼一個東方奇幻的標籤。
整個拼湊、堆砌而成的故事極其崩壞,甚至可以說是完全沒有故事。
沒有動機,沒有邏輯,沒有原因,打打鬧鬧的就到了最後的高潮。
如果這樣評價的話,片方估計會有話說,因為他們主打的是特效。
「阿修羅」的特效水平很高,包括設計和腦洞確實很好看也很奇幻,用驚豔來形容也不為過。
怎麼說呢?
只能「阿修羅」確實是有點生不逢時了。
片子耗時6年完成,如果當時加把勁兒,早四年給弄出來,說不定還能有個好收成。
畢竟當時的觀眾很好騙,隨便給點好看的特效就會跪舔。
很不幸,如今依靠特效來騙錢的時代馬上就要過去了。
去年的「變形金剛5」上映之後口碑極差,雖然票房不低,但最終遠遠少於預期值。
這就是兆頭。
「阿修羅」的失敗,同檔期好片的競爭和壓制不可否認的佔有一部分原因。
而更多責任在於電影本身。
作為一個以好萊塢質量為噱頭的大片,票房卻還不如「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
票房差難道你們自己不知道怎麼回事嗎?
真想成為一個園丁,在片方的心裡種下一顆碧(B)樹(shu)。
一副好看的皮囊,需要一個優秀的靈魂,電影也是如此。
對於特效大片來說,優秀的特效確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但是這並不是特效大片的全部意義。
電影很早就受惠於科技特效,就連寫實類片子也不例外。
「阿甘正傳」中一小撮臨時演員被擴增為數千人,以及「鋼琴家」中的戰爭場面都是依靠特效完成。
但是隨著特效科技的日新月異,其對於電影的負面影響也日益顯現。
大片的演員們,常常要在特效綠幕之前單獨表演,他們的表演慢慢變得冰冷而機械,人性的細緻婉轉也越來越少。
特效電影也漸漸由特效輔助故事變成了故事服務特效。
美國的電影理論專家路易斯·賈內梯就曾在他的評論中慨然嘆息:
科技(特效)的危險是讓那些渾身銅臭、藝術敏感度低如蚊蚋的人掌握生產,其實這已經發生了。如今的電影裡充斥著沒有靈魂的聲效和暴力,全是無謂的追車、爆破、暴力、超速、爆炸以及更多爆炸。故事多為陳腔濫調,表演乏善可陳,情感更是寥寥,只有特效無懈可擊。
電影只是載體,更重要的是它所承載的內容。
縱然特效如何華麗,沒有故事也只能是個空殼子。
就好像一身沒人穿的衣服,再好看,也不過是一坨布。
如今的電影圈,越來越趨近於這樣的一個方向——
好電影不一定大賣,但垃圾電影會越來越難圈錢。
同樣是超級系列續作,「變5」和「復聯3」截然相反的結局正好說明了這一切。
本文首發於「腹黑電影」公眾號,fh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