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間請假上廁所:非要扣上「苛政猛於虎」和「教育暴力」大帽子?

2020-12-23 大教育評論

學生上課期間去廁所需要填寫請假條,還要找兩位老師籤字,而且每天限量100張?近日,雲南臨滄市一中的一張課堂特殊請假條引發了網友熱議。對此,該校相關老師回應稱,這個請假條主要針對的是自制能力較差的學生,防止他們在上課期間請假外出去廁所抽菸或進行一些和學習無關的違紀行為。(雲南網5月15日)

指責還是聲討?

此消息一出,媒體評論就緊跟其後。16日,中國青年報發表《苛刻的教鞭教不出優秀的孩子》。網易新聞將標題改為:媒體評"學生課間上廁所需開假條":苛教危害無窮。評論說,孔子說,苛政猛於虎。」苛教「同樣危害無窮。校方制訂這種請假條的初衷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種方法卻不免有些管得太具體,也未必湊效。正確的處理方式應當是,及時發現、制止、批評、教育、懲戒,只有讓學生認識到問題所在、錯誤所在,才有可能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網友說:當下,老師只剩下上課權了,還敢批評、懲戒?這不是」苛評「嗎?

16日,東方網的評論是《「如廁假條」是一種教育暴力》。評論說:「如廁假條」之類,限制學生人身自由和生理需要的雷人校規,明顯越過了學校教育的邊界——肆無忌憚的教育權力,竟然入侵到了學生的私權領域。這對學生不是一種教導,而是一種傷害。懶政的教育思維,已深入某些施教者的骨髓。「如廁假條」,也是一種教育暴力。前一篇搬出」苛政猛於虎「聲討,此一篇扣上」懶政「」教育暴力「的大帽子,可能是傷害太厲害!

也有《學生上廁所要請假?多此一舉》指出,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制定這樣的「課堂特殊請假條」,顯然缺乏基本的人文關懷和教育常識。況且,不分青紅皂白,把正常的如廁都捆綁上「陰謀論」,既不利於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更會給管理帶來更多無端隔閡。除此之外,「請假如廁」對學生身體、心理造成的不良影響,也得重視。有時候人鬧起肚子,情況緊急,繁瑣的審批難免耽誤事兒。有網友說,正常如廁舉手請假即可,哪來的陰謀論?

信息時報發表《「學生如廁需請假」你怎麼看》的討論文章。其一,上廁所要寫請假條,之所以引起質疑,是因為我們有句老話:「管天管地,管不了拉屎放屁。」然而,作為一名教師,我深知學校出臺這樣的奇葩規定,是迫不得已。那些不愛上課的學生,只要想抽菸,就會「上廁所」。這樣的學生我就多次遇到。學校這樣做,屬於無奈之舉,更體現了學校的雙重責任。一是教育責任,二是法律責任。請問,學校該怎樣做才好?

其二,「如廁需請假」被輿論稱為管理無方或「無腦」。這樣的批評很安全,看起來也正確。但是,他們並非真正懂得教育。現在中小學課堂時間多為40分鐘,有的只有30分鐘,應該說課時並不長。如果學生下課期間上了廁所,上課時不太可能再上。當然,也有特殊情況,比如拉肚子,但這個概率是極小的,對此學校也會批准其如廁。可是,當很多學生選擇在上課時去廁所,意味著什麼?

比較以上評論,想想這樣的問題:當很多學生選擇在上課時去廁所,意味著什麼?請問,學校到底該怎麼辦?要回答這樣的實際問題,解決這樣的實際問題,恐怕不是輕輕鬆鬆扣上「苛政猛於虎」「教育暴力」等大帽子就能解決問題的。

相關焦點

  • 古文觀止:苛政猛於虎
    【題解】孔子提出「德治」,「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論語·為政》);孟子提出施「仁政」,「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也」(《孟子·梁惠王下》)。表達的都是儒家的政治主張。這則小故事,形象地說明了「苛政猛於虎」的道理,發人深省。【原文】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
  • 龔興芳讀《論語》:苛政猛於暴虎(上)
    ▲據  不  完  全  統  計世 界 上 有 99% 熱 愛 上 杭 的 人 關 注 了印象上杭
  • 經典國學大講堂 — 4.苛政猛於虎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經典國學《孟子》,我們都知道《論語》《孟子》等是我國古代啟蒙教育的經典,學習它們可以讓我們感受先賢的諄諄教誨
  • 語文新改革:培養閱讀習慣還是苛政猛於虎
    從望子成龍,到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中國家長不斷為中國教育事業增加著孩子身上的擔子。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是為了優勝劣套,挑出最後的贏家嗎?表面上是,但其實,他提供的是一個成長的平臺,是修煉的道場,除了贏過別人,更重要的是贏過自己,成就自己。閱讀沒有什麼紅利期,閱讀應該成為一種習慣,讓我們的一生過的更通透知性而有意義。不論哪朝那代,那個人物,好好閱讀都不會是一件壞事。
  • 中小學生除了上廁所就只能呆在教室,課間十分鐘還有靈魂嗎?
    同時,對於學校和教師來說,現在反而不願意讓學生下課了,能叫他們呆教室多久就多久,生怕下課後學生會惹出什麼事情來。很多中小學都規定,課間十分鐘除了上廁所,不允許走出教室。有評論認為,造成這樣的原因就是一個「怕」字。那麼,到底是誰怕學生下課休息十分鐘?又到底怕什麼?
  • 老師拖堂課間來不及上廁所 小女孩憋出尿路感染
    老師拖堂課間來不及上廁所 小女孩憋出尿路感染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3日 16:48 來源:     來源:後來,各科老師的要求也因此嚴了很多,有幾次,有的老師拖堂,下課後,同學們想去廁所,老師說只有五分鐘,下節課不能遲到,很多同學就不敢去了。有時上課實在憋得慌,老師也不準上廁所。    劉女士知道後十分生氣,告訴女兒不要憋尿,這樣對身體不好,可婷婷還是時不時要憋著尿上課,因為他們的教室在樓上,離廁所較遠,萬一遲到了,就要被老師批評,這可比憋尿還要難受。
  • 請假扣學分,教育的感情呢
    【請假回家奔喪被拒?最新回應:老師已道歉並獲得原諒】近日, 一學生因家人去世向老師請假被拒,老師稱:「你可以回去,必須回去那是你的職責,你沒來上課我要扣分,那是我的職責」。但是後半句「你沒來上課,我扣你分是我的責任。」就未免太不通人情了,不說別的,請假不就是為了不扣分嗎?這個假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了應對相應情況,如果真的有事請假不給假依然處罰,那就沒有設立假的必要了。不然為什麼要請假,直接就走了。尤其是把這件事公布在班級群裡,弄得人盡皆知,或許對老師來說這只是學生請假的一個理由,但是對於學生來說,這是失去至親,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
  • 褒貶相迥「虎」成語:如何解釋這種既複雜又有趣的現象呢?
    貶義成語,如:「畫虎類犬、鴟目虎吻、放虎歸山、養虎遺患、虎頭蛇尾、狐假虎威、開柙出虎、騎虎難下、投畀豺虎、為虎作倀、畏敵如虎、與虎謀皮、縱虎歸山、豺虎肆虐、垂餌虎口、談虎色變、握蛇騎虎、虎兕出柙、鯨吞虎噬、苛政猛於虎」等。貶義者約佔總數五成以上,多取虎之兇殘義。
  • ...中學不讓學生上廁所,想去要拿出門證,而且還得搶?看學校怎麼說...
    短短幾句話,句句爆炸,「課間不讓上廁所」「上廁所要出門證」「罰抄萬字班規」經學校調查,不存在不讓學生上廁所現象。但個別班級為了防止學生課間外出聚堆打鬧,簡單做出課間學生外出教室的相關規定。學校已責令立即整改。我們將舉一反三,引導教師多做正面教育和引導,不斷提升學校管理水平。同時,學校也一直按照規定控制作業量,學生在家完成的時間也要求及時反饋,以便於老師掌握情況及時調整。
  • 「學生不願上廁所」背後的環保陷阱
    深圳一所學校,家長們有點犯愁:孩子在學校不願上廁所。這可是件天大的事。俗話說,人有三急,該排出的東西不排出,硬憋著,非憋出毛病不可。為什麼不願意上廁所呢?一個字,太臭了。劉女士是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一名學生的家長,據她說,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學校洗手間的環境衛生問題都困擾著學生和家長們,「從我的孩子入學以來學校的廁所都很髒臭,清潔不到位,男女廁都有家長同學反映很臭」。
  • 果然,西方又給中國扣了頂「大帽子」
    即便如此,美國的疫苗安全事故頻發,還不忘給中國的疫苗扣上不安全的帽子。英國媒體公然質疑中國疫苗英國媒體也做出類似的舉動,在媒體公然刊登文章,表示對中國新冠肺炎疫苗安全性的質疑。文章表示,雖然中國已經對世界做出承諾可以提供疫苗,但是對於中國生產疫苗的安全性還是有待考證。
  • 中學生去廁所要填請假條,有錯麼?專家和媒體又在指手畫腳
    有專家認為,校方這樣的做法會讓學生心理有不愉快,師生雙方要相互信任,信任是最基礎,失去了信任,學校管理和同學老師之間互信將會產生漏洞,班主任應該更加兼容和包容的去看待學生的生理需求。「生理受到了約束,心理就不會陽光」。有媒體評論說,這是形式主義的典型案例。
  • 「午休、課間除了上廁所,不許出教室」學校的奇葩規定,不忍直視
    文/秘籍君現在的孩子,學業負擔重,一天當中,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書桌上度過的,所以很少有時間鍛鍊。在快節奏的學習環境下,午休、課間,無疑是孩子身心最好的調節劑,幫助孩子放鬆心情,勞逸結合,更好地學習。但是,現在有學校出奇葩規定,連孩子午休、課間自由活動的權利都剝奪了。最近,有官方媒體曝出,目前不少中小學校,對在校的孩子做出「午休、課間除了上廁所,不許出教室」的規定。據說,是因為學校擔心學校上千名學生,下課後同一時間湧出來,如果在走廊、樓梯、操場上打鬧,萬一磕著碰著,家長學校不依不饒地鬧事,要求賠款,管不過來......
  • 高中生課間10分鐘是怎麼利用的?上廁所上榜,最後一種很常見
    高中的學習壓力大是眾所周知的一件事,大部分初中比較貪玩的學生,到了高中都紛紛收心,全心備戰高考,我們都知道高中生的學習比較緊張,那麼他們在課間十分鐘都會做什麼呢?上廁所算一個,最後一種很常見!1.上廁所在我們的生活中,喝水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一個人每天都要喝水,只不過飲水量有多有少。在課堂上,學生一般不會喝水,首先有點不尊重老師,其次可能會尿急,上課憋尿是一件很難過的事。所以學生在下課時間的十分鐘裡就會喝喝水,上個廁所,這樣才不會跟學習有衝突,課堂上就不會因為上廁所而遺漏了老師講解的一些重要知識。
  • 虎!虎!虎!
    首先申明一下: 這裡說的虎!虎!虎! 不是1941年日本海軍偷襲美國太平洋海軍基地珍珠港的事件,而是苛政猛於虎中的「虎」,今天這裡談的問題更加的具體些,也就是苛政中百姓最關注的「稅」。如何想到談這個問題呢?
  • ...眼、下課除非上廁所否則只能留教室?快把「課間十分鐘」還給孩子!
    不少家長叮囑孩子:「課間別待在教室裡,有機會就出去玩,多看看遠處,讓眼睛放鬆一下。」但是,孩子的回答很無奈:「除了上廁所,我們只能留在教室裡,最多也只能在走廊裡轉轉。」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08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5.2%的受訪家長稱身邊中小學「安靜的課間10分鐘」現象普遍,且小學最為突出。在上海的中小學,這樣的情況也並不少見。
  • 且慢扣上「誤國」的帽子
    且慢扣上「誤國」的帽子 2013年10月21日 05:16:27   61位院士曾聯名上書國家領導人,請求儘快推廣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種植,並稱不推廣轉基因水稻是誤國。此種論調,值得商榷。科學家不能完全預知對生物進行轉基因改造,有可能導致何種突變而對環境和人造成危害。雖然實驗非常成熟,但其對人類可能造成的影響,或許要在未來幾代人後才顯現。如果沒記錯的話,袁隆平也是院士。袁院士有言在此,各位院士倘能本著實證研究的科學態度,從自己吃起,吃它個幾十年,再來為轉基因水稻的安全性背書,恐怕會更有說服力一些。
  • 小明說:「病毒猛於虎」,應「道路以目」!
    真是「病毒猛於虎」,咱要「道路以目」!還是老老實實在家待著吧!敲黑板!敲黑板!敲黑板……「新冠後遺症」:近期,不少乳山人患上了「新冠後遺症」,也就是外出強迫症(如上圖),表現為在家待不住、坐不住、留不住,想盡一切辦法非要出去,有些人,為了出去編造各種理由,竟有甚者從圍擋間隙中偷偷溜出。
  • 帶「虎」成語近一半為貶義 專家:受狼拖累
    中國民俗語言學會副會長譚汝為與語言文字專家王寧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對虎成語進行了解讀。  如何解釋這種既複雜又有趣的現象呢?須從文化語言學的角度進行開掘和闡釋。自古及今,中國民俗形成一種傳統文化底蘊,這就決定了虎文化內容的豐富性和審美的多元化。其中包含著審美情趣和價值觀念,典型地反映了我們的民族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