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上課期間去廁所需要填寫請假條,還要找兩位老師籤字,而且每天限量100張?近日,雲南臨滄市一中的一張課堂特殊請假條引發了網友熱議。對此,該校相關老師回應稱,這個請假條主要針對的是自制能力較差的學生,防止他們在上課期間請假外出去廁所抽菸或進行一些和學習無關的違紀行為。(雲南網5月15日)
此消息一出,媒體評論就緊跟其後。16日,中國青年報發表《苛刻的教鞭教不出優秀的孩子》。網易新聞將標題改為:媒體評"學生課間上廁所需開假條":苛教危害無窮。評論說,孔子說,苛政猛於虎。」苛教「同樣危害無窮。校方制訂這種請假條的初衷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種方法卻不免有些管得太具體,也未必湊效。正確的處理方式應當是,及時發現、制止、批評、教育、懲戒,只有讓學生認識到問題所在、錯誤所在,才有可能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網友說:當下,老師只剩下上課權了,還敢批評、懲戒?這不是」苛評「嗎?
16日,東方網的評論是《「如廁假條」是一種教育暴力》。評論說:「如廁假條」之類,限制學生人身自由和生理需要的雷人校規,明顯越過了學校教育的邊界——肆無忌憚的教育權力,竟然入侵到了學生的私權領域。這對學生不是一種教導,而是一種傷害。懶政的教育思維,已深入某些施教者的骨髓。「如廁假條」,也是一種教育暴力。前一篇搬出」苛政猛於虎「聲討,此一篇扣上」懶政「」教育暴力「的大帽子,可能是傷害太厲害!
也有《學生上廁所要請假?多此一舉》指出,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制定這樣的「課堂特殊請假條」,顯然缺乏基本的人文關懷和教育常識。況且,不分青紅皂白,把正常的如廁都捆綁上「陰謀論」,既不利於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更會給管理帶來更多無端隔閡。除此之外,「請假如廁」對學生身體、心理造成的不良影響,也得重視。有時候人鬧起肚子,情況緊急,繁瑣的審批難免耽誤事兒。有網友說,正常如廁舉手請假即可,哪來的陰謀論?
信息時報發表《「學生如廁需請假」你怎麼看》的討論文章。其一,上廁所要寫請假條,之所以引起質疑,是因為我們有句老話:「管天管地,管不了拉屎放屁。」然而,作為一名教師,我深知學校出臺這樣的奇葩規定,是迫不得已。那些不愛上課的學生,只要想抽菸,就會「上廁所」。這樣的學生我就多次遇到。學校這樣做,屬於無奈之舉,更體現了學校的雙重責任。一是教育責任,二是法律責任。請問,學校該怎樣做才好?
其二,「如廁需請假」被輿論稱為管理無方或「無腦」。這樣的批評很安全,看起來也正確。但是,他們並非真正懂得教育。現在中小學課堂時間多為40分鐘,有的只有30分鐘,應該說課時並不長。如果學生下課期間上了廁所,上課時不太可能再上。當然,也有特殊情況,比如拉肚子,但這個概率是極小的,對此學校也會批准其如廁。可是,當很多學生選擇在上課時去廁所,意味著什麼?
比較以上評論,想想這樣的問題:當很多學生選擇在上課時去廁所,意味著什麼?請問,學校到底該怎麼辦?要回答這樣的實際問題,解決這樣的實際問題,恐怕不是輕輕鬆鬆扣上「苛政猛於虎」「教育暴力」等大帽子就能解決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