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手機的輕薄化追求,無論是國內外的手機廠商都有著自己的執著。曾經10mm機身厚度是智慧型手機的一道門檻,再到8mm,7mm,甚至是到達了5mm的超薄地步。不過這一成績似乎還沒達到」薄「的極限,而手機廠商們也從未敢懈怠著,去年年底,OPPO發布了全球最薄的智慧型手機—R5,將」薄「拉到了5mm內,薄至4.85mm,刷新了全球最薄手機記錄。不過,」薄「並無所謂的極限,4.85mm全球最薄的記錄自然也被4.75mm這一成績打破。
其實4.85mm真的超」薄「了,再」薄「下去也能切菜了。而」薄「的意味是什麼?OPPO在追求「薄」的道路上,得到吸引眼球的超薄,也體現了OPPO有整體的研發實力來實現超薄,不過失去的也是重要的電池容量,畢竟薄與電池容量是一個矛盾體,那麼究竟R5的」薄「能帶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下面來看看R5的」薄「體驗。
如果你是一個追求極致纖薄的用戶,那今天介紹的這款OPPO R5你絕不能錯過。單從數字的層面來理解,4.85mm相當於3個5毫硬幣疊起來的厚度。但是如果你從沒親手握過R5,絕對領略不到它的薄究竟有多震撼。
對於超」薄「的機身厚度,相反地採用了更加厚實的硬盒包裝,全黑的塑料包裝盒配以閃亮白的OPPO標識,確實很有黑科技感。比起多家手機廠商使用的紙盒設計,OPPO一直喜歡用這種硬朗的塑料包裝盒設計,而且可以經得起重物的按壓,可以很好地保護機器。
對於OPPO的機器,貴有它貴的理由,無論是它的細節,還是整體設計,抑或是配件,每一處的細節的設計都很好。出廠自帶貼膜且一點氣泡都沒,甚至你很難發現它貼了膜,耳機的收納盒、充電器的設計,以及數據線的精緻,都能體驗OPPO的用心。
追求極致纖薄的同時保持機身整體有型也是R5所要的。在機身設計上,R5毫不含糊,整體以極致簡約為調調,白色的主色調配以背面銀色的金屬質感,同時R5正面設計非常簡單,正面去掉LOGO化也為手機中的無印良品,採用5.2英寸的1080P Amoled屏,色彩豔麗,PPI也達到了423的顯示精度。
OPPO R5屏幕上方的設定分別為揚聲器、環境光感應、紅外距離感應、以及一顆500萬像素黃金視角 F2.0大光圈 前置攝像頭,不過個人不太喜歡這兩組傳感器上下排列,影響了一致性的美感。機身下面為三個安卓標準的觸控式虛擬按鍵。
別看R5這麼纖薄就誤以為很容易折彎,因為它在機身架構上做了一定的處理,機身的中框採用不鏽鋼製造而成,硬度增加了2倍,而且在中框還做了微弧的圓潤處理,使用了非對稱的設計,加上微妙的倒角切割,使得實際的使用手感很柔順,不會有種鋒利的割手感,這就是得益了中框的弧形設計了。
如何才算得上手感好?這要取決手機三大要素,窄邊框、機身的圓弧處理,以及最後的機身塗層。一款薄至4.85mm的手機要說手感,最大的特色無非就是它的纖薄了,不過太薄的手機握感並不一定好,個人就不太喜歡超薄的機身,個人認為最理想是7mm左右的厚度。所以R5握起來還是有點美中不足,如果R5的背部做了一定的弧度處理,相信手感會更加圓潤。
不過幸好的是R5在邊框做了一定的微弧處理,使得手感並不那麼硬朗,適當地解決了握的處理。而R5採用了窄邊框處理,但並非超窄邊框設計,因為屏幕與邊框之間還存在了黑邊,不過由於採用5.2英寸屏幕的緣故,實際的單手操作還是不錯的,基本能夠觸碰到邊框的邊緣。而R5背面的塗層採用了一種新型塗料。經過三層噴塗,搭配超薄銀色色漆,相比普通漆僅有20%的厚度,後蓋的觸感很細膩。這些就是R5交出的手感答卷,整體還算滿意。
R5的背部採用了三段式設計,採用了不鏽鋼材質,為了更好的攝影效果,R5採用了索尼第二代堆棧式1300W攝像頭,不過由於要保持了R5的纖薄機身設計,所以R5的後置攝像頭不得不凸起了,這又是極致纖薄下的一個犧牲。而突出的攝像頭還是比較突兀的。如果要更好的保護攝像頭,建議還是戴上隨機贈送的保護殼,攝像頭會被襯平,起到保護作用。
R5有個設計很妙,整個背部和底部都沒發現揚聲器,肯定不會是故意取消揚聲器的吧。播放一下音樂,聲音直接從聽筒而出,原來是揚聲器和聽筒整合在一起了,而這樣的設計本以為外放音量很小,沒想到聲音還是很洪亮的,最大音量下也沒發現明顯的破音,音質還不錯。但是,個人懷疑是由於機身太薄而這樣做出的妥協。
尋找了一圈,還是沒有發現3.5mm的耳機接口,原來R5為了保證將機身做到極致纖薄,把3.5mm的耳機接口放棄了,這又是」薄「換來的妥協,但是沒有了這個耳機接口,對於普通用戶來說非常不方便,甚至連接耳機只能通過轉接頭才能使用,這個設計真心不人性化。
系統UI·體驗
系統方面,相信玩過Color OS的用戶都會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憑藉出色的系統體驗和小清新的調調,成為了國內優秀的Rom之一。R5採用了最新的Color OS 2.0版本,基於Android4.4深度定製,整個系統趨向扁平化小清新風格,主張擬物化風格。
Color OS升為2.0版本後,OPPO也將其自身的圖標進行了重製,圖標更加圓潤和扁平化。在視覺效果上,R5為了迎合Amoled屏幕色彩豔麗的特性,特地採用了深色系的壁紙,顯得非常色彩鮮豔,視覺效果非常吸引人。
系統取消了二級菜單,所有程序圖標都會顯示在幾頁主界面上,每個操作界為20個宮格設計,每個頁面可以擺放20個圖標。但是R5預裝的程序非常多,除了OPPO自家定製的軟體外,還預裝了一些第三方的APP,至於這些軟體究竟是不是必要的,個人認為有點多了,系統非常不純淨,不過幸好這些預裝的程序可以無需Root即可刪除。
下拉菜單欄,快捷功能依然豐富,推送的消息也整合在裡面,而與其他定製系統不同的是,一般長按Home鍵是調出語音助手,而手上的R5則是長按菜單欄調出語音助手,而長按Home鍵則調出多任務處理界面,向上拉動即可強制關閉某個程序,點擊清理按鍵可以全部強制關閉後臺運行的程序。
長按屏幕可以調出一些個性化的設置,同時在線也有很多場景的素材、操作界面主題、字體設置以及滑屏的效果設計等等豐富的功能與素材供大家選擇。除了這些,Color OS的手勢體感功能也非常強大,像雙擊點亮屏幕這樣的設定是明顯的提高用戶體驗,而其他的手勢體驗設定上,像多指啟動相機、三指截屏、雙指調節音量等等,體感手勢的出現確實提升了用戶的體驗。
性能·跑分
OPPO R5高達2999的售價,難道就只是在售賣的它的薄嗎?答案顯然不是。在硬體上,R5配備了高通64位8核615處理器,2GB的運行內存,16GB機身存儲,前置500萬像素後置1300萬像素索尼二代堆棧式攝像頭,支持TDD-LTE/FDD-LTE的4G網絡,那麼R5的性能如何?下面來看看它的安兔兔跑分。
最新版安兔兔跑分為27230分,從跑分的分值來看,這個64位8核615處理器性能接近高通驍龍600,主要主打中低端處理器,而Andreno 405 GPU的性能也是接近Andreno320 GPU ,所以對於這顆處理器的性能應該不用多少懷疑,能夠暢玩目前的3D遊戲大作,運行系統起來也是相當輕鬆。
攝像頭·體驗
OPPO R5採用了前置500W後1300萬像素索尼第二代IMX214感光元件,搭載OPPO全新升級的影響解決方案PI2.0+,而R5的拍照系統界面簡潔,合適小白用戶上手,而全新的PI2.0+非常強大,將攝影進行了功能化插件化,而且功能非常豐富,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詳細看一看R5的拍照體驗。
R5主打攝影拍照,而拍照一直以來都是OPPO的強項,這次R5在拍照表現上依然強大,甚至是拍照的功能都非常強大。得益強大的PI2.0+,R5的拍照功能涵蓋了超清畫質拍照、絢彩夜拍、慢速快門、RAW輸出等,這些都是用戶非常愛好的攝影功能,因為它不需要在手動模式下調。不過對於主打攝影的R5來說,手動模式一樣也不能缺,可以手動調節白平衡、快門速度、感光度等。
下面來欣賞一下OPPO R5原圖直出的樣張,沒經過潤色修改,只調整了尺寸的大小。
續航·閃充
對於超薄的機身,其實影響最大的就是電池容量。因為超薄與電池容量是不能取得完美的平衡,有了超薄換言之失去了大容量的電池。OPPO R5帶來了4.85mm的極致纖薄表現,卻只換來了2000毫安的電池,顯然這個容量是R5的一個硬傷,而平時正常的使用下,一天一充可以實現。而重度使用下,一天兩充也成為了R5的必要選項。不過幸好的是,R5帶來了閃充技術,可以很好地解決了續航短的問題。
按照官方的說法,充電30分鐘即可使得R5的電量從零到75%,而目前玩過的手機裡面還沒有做到這種程度的。於是半信半疑去測試了一下,從0電量到 只需要耗時為30分鐘。對比官方的說法來看,還是非常靠譜的,並沒有誇張的成分在裡面。而這個閃充技術的誕生,很大程度了解決了手機用戶充電慢的問題,提高了用戶的使用體驗。
總結:
經過了這段時間的使用,讓我重新認識了對「薄」的體驗,畢竟OPPO R5做到的「薄」可是展示了世界級的工藝製造水平,不過在追求薄的道路上,R5這款產品明細要捨棄很多東西,3.5mm的耳機接口被捨棄了,存儲卡的卡槽被捨棄了,雙卡雙待的設計也被捨棄了,大容量電池被捨棄了,這些都是為了薄而妥協的。但是,不禁會問,究竟低於5mm的薄是不是真的用戶所要的,如果是捨棄了這麼多的前提下,這個超薄的機身設計值得商榷。不過,總體來說,OPPO R5是一款非常出色的手機,因為在保持了超薄的情況下,能夠保證如此工藝水平以及帶來的閃充技術,真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