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晉城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市政府副秘書長、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司國奇,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鵬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調研員胡莊富,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司惠民,國家稅務總局晉城市稅務局總會計師李曉峰,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先鎖,市金融辦副主任王敬峰,國網晉城供電公司營銷副總張毅就《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和《山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兩個條例進行發布解讀並回答記者提問。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聯民主持發布會。
市政府副秘書長
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
黨組書記、局長司國奇
向大家解讀發布
《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山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黨中央、國務院和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為了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上有更大突破、在優化營商環境上有更大進展,先後制定出臺了《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和《山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接下來,我將和大家一起學習下這兩個《條例》。
這部《條例》的頒布施行,是我國營商環境法治化建設的重大突破,在我國營商環境建設制度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標誌著我國優化營商環境制度建設進入新的階段。
作為我國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
頒布施行的第一部專門的行政法規
《條例》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特點
一
認真總結近年來我國優化營商環境的經驗和做法,將其中實踐證明行之有效、人民群眾滿意、市場主體支持的改革舉措用法規制度固化下來。
二
找準立法切入點,重點針對我國營商環境的突出短板和市場主體反映強烈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從完善體制機制層面作出了相應規定。
三
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對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的主要指標都力求有所回應,為相關領域優化營商環境提供目標指引。
四
把握好《條例》作為優化營商環境基礎性行政法規的定位,重在確立優化營商環境的基本制度規範,明確方向性要求,以概括性、統領性規定為主,不規定流程性內容,不創設具體行業、領域的管理制度。
《條例》共七章72條,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制度設計,對「放管服」改革的關鍵環節確立了基本規範。同時,聚焦突出問題,重點圍繞強化市場主體保護、淨化市場環境、優化政務服務、規範監管執法、加強法治保障這5個方面,明確了一系列制度性解決方案,推動各級政府深化改革、轉變職能。
在加強市場主體平等保護方面:
《條例》圍繞國家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保障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受到法律保護,強調平等對待各類市場主體,強調為市場主體提供全方位的保護,強調為市場主體維權提供保障,著力加強對各類市場主體的平等保護,落實市場主體公平待遇。
在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方面:
《條例》圍繞破解市場主體生產經營活動中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聚焦破除市場準入和市場退出障礙、落實減稅降費政策、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等三個方面,著力淨化市場環境,更好地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高競爭力。
在提升政務服務水平方面:
《條例》圍繞打造公平、公開、透明、高效的政府運行體系,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推動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推進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重點領域服務便利化,著力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提供惠企便民的高效服務。
在公平公正的監管執法方面:
《條例》明確規範和創新監管執法,推動健全執法機制,創新監管方式,規範執法行為,為促進公平公正監管、更好實現公平競爭提供基本遵循。
在法治保障方面:
《條例》圍繞推進法治政府建設,重點針對法規政策制定透明度不足,新出臺法規政策缺少緩衝期,企業對政策環境缺乏穩定預期等突出問題作了明確規定,進一步增強法規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增強法規政策實施的科學性,加大涉企法規政策的宣傳解讀力度,著力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穩定性,強化營商環境的法治保障。
山西省
結合山西實際
突出山西特色
解決山西問題
出臺了
《山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山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的出臺
標誌著我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
進入法治化、規範化軌道
《條例》共七章59條,主要從優化審批、市場環境、政務服務、監管執法和法治保障等五方面,對優化營商環境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規範,保障優化營商環境改革舉措的實施。特別是對「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和數字政府建設作出明確規定,突出了我省優化審批制度改革的成功實踐,有利於全面提升我省政府公共服務水平。
在優化審批方面:
《條例》明確在我省推行「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依法推進簡政放權改革,擴大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實施範圍,優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建立項目落地保障機制,同時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分類管理。
在市場環境方面:
《條例》明確了在土地供應、公共設施配套、減稅利企、涉企收費、扶持激勵政策、金融服務、降低物流運輸成本等方面的具體舉措,降低企業運行成本,服務市場主體,最大限度釋放市場主體活力,因地制宜改善我省的市場環境。
在政務服務方面:
《條例》明確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制定標準化的政務服務規範和操作規程,完善政務服務事項清單以及辦事指南,及時向社會公開。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或者涉及國家秘密等情形外,政務服務事項應當納入政務服務平臺辦理。同時在全省範圍內積極推廣使用電子證照、電子印章系統,電子證明與紙質版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在監管執法方面:
《條例》重點強調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依照法定職責,加強對市場主體的監管,實現監管全覆蓋。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有針對性地確定監管方式和標準規範。建設規範統一、數據共享、協同聯動的「網際網路+監管」系統,實現監管事項全覆蓋、監管過程全記錄、監管風險可發現、監管數據可共享。
在法治保障方面:
《條例》明確指出我省要執行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行政機關、公用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等要建立市場主體糾紛多元化解機制,降低糾紛解決成本,同時要維護市場秩序,不得妨礙市場公平競爭,侵害市場主體合法權益。針對行政機關、公用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中介機構等違反條例規定,損害營商環境的,依法追究相關責任。
在「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方面:
這項改革在晉城試點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做法具有顯著的創新性和示範性,《條例》對「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作出原則性規定,突出了我省優化審批制度改革的成功實踐,為改革提供法治保障。
在數字政府建設方面:
推進數字政府建設事關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事關人民群眾福祉,事關全省高質量轉型發展。對此,《條例》做出積極回應,總則第三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快職能轉變,以數字政府建設為牽引,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第二十九條至第三十三條,詳細規定了「一朵雲」「一張網」「一平臺」「一系統」和「一城牆」在我省實施的具體要求。
發布會現場還進行了
記者提問
作為我市優化營商環境的總牽頭部門,我市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
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鵬鵬:
近年來,晉城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各項工作部署,舉全市之力推進營商環境建設,為企業提供了優質的要素供給、服務供給和完備的市場體系,最大限度降低了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全市上下形成了重視營商環境、狠抓營商環境的濃厚氛圍。
一、全市統籌推進優化營環境各項工作
2020年,我市先後印發了《晉城市以數字政府建設為牽引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晉城市2020年深化「放管放效」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關於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助力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創新生態的意見》《關於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的改革意見》等優化營商環境系列文件,對六大專項行動30項工作任務進行部署,對48項營商環境方面具體工作任務作出安排,對各級各部門推進營商環境工作進行全程監督,將6個縣(市、區)和51家市直單位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涵蓋黨委部門、政府部門、人大政協機關、司法審判、國有企事業、行業協會以及垂管部門。
在人才引進方面我市出臺了《關於激勵高層次人才助力高質量轉型發展的若干意見(試行)》《晉城市吸引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實施辦法(試行)》,吸引激勵高層次人才來我市創新創業。為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出臺了《晉城市招商引資要素保障優惠政策的實施意見》《晉城市招商引資十條優惠政策實施細則》,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以「新丹河 贏未來」為主題的丹河新城招商引資專題推介會,現場籤約5個項目,總投資約57億元。
二、成立市優化營商環境委員會
我市成立了市優化營商環境委員會,以市委書記任主任、市長任常務副主任,涉及市直各部門、人民團體、駐市單位和企業、市屬國有企業、法院、檢察院共58家單位。優化營商環境委員會,負責統籌推進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研究制定全市優化營商環境重大政策措施,協調解決工作中存在的重大問題。委員會在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設有辦公室,負責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組織協調、工作指導及委員會日常工作。
三、完成國家、省營商環境評價工作
今年我市被國家發改委列入國家營商環境評價試點城市。市政府成立了市長任總指揮,分管副市長任副總指揮,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迎接營商環境國家評價指揮部,對迎接此次國評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
根據國家發改委2020年全國營商環境評價工作部署,9月20日-29日,我局牽頭組織38家單位200餘人組成18支填報團隊,分批前往呼和浩特參加了國家營商環境評價現場填報。針對省營商環境第三方評價工作安排,我局於10月12日至17日組織各縣(市、區)進行了網上填報工作。目前各項工作已全部結束。通過參加國評省評,目的是要對標一流、取長補短、以評促改,持續優化我市營商環境。同時,也希望以參評為契機,進一步提升我市的知名度、美譽度,助力招商引資和擴大開放,為我市高質量轉型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四、優化政務服務和公共服務事項辦理
今年,我市深化「一枚章」向「一件事」迭代升級,啟動「一件事」集成改革,制定出臺了「一件事」集成改革實施方案,推行「場景式」審批,梳理編制了「項目一件事」「企業一件事」集成審批服務目錄清單,制定了相關流程和制式文本,壓減了審批時限,優化了審批流程,實現了一批關注度高的「一件事」集成審批。目前已辦理學校、藥店、房地產開發企業等各類「一件事」39件,正在辦理的3件。公共服務領域形成了「不動產+水電氣暖報裝」一件事,已辦理2500餘件,帶來高效服務體驗。
我市優化企業開辦流程,實現登記註冊、印章刻制、銀行開戶、申領發票、社保登記、公積金辦理6個環節一個工作日辦結。加快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推進政府統一服務。不動產交易「一體化」改革實現流程整合「一窗辦」、集成服務「一網辦」,二手房買賣轉移登記60分鐘辦結,一張身份證,即可辦理不動產登記相關業務。建立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八類案件聯動機制,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開展政務服務「好差評」,提升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啟動晉城市行政審批中介服務網,建立「中介超市」,規範中介服務市場。加快全市政務服務標準化和市縣鄉村四級政務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全市政務服務效率和水平。推進本市稅費繳納便利化改革,線上線下一體辦理,減稅降費成效凸顯。
五、啟動晉城市「十四五」「三對、六最」營商環境專項規劃編制
按照晉城市「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整體部署,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籌備啟動《晉城市「十四五」「三對、六最」營商環境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對「十四五」期間我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進行頂層設計,保障我市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營商環境日益成為城市長遠發展的重要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優化營商環境,需要黨委引領、部門攻堅、社會協同、全民參與,真抓實幹,持之以恆,久久為功。全市各級各部門要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新時代美麗晉城高質量轉型發展取得新局面的戰略之舉,要堅決扛穩政治責任,堅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大的政治擔當,始終緊扣市委、市政府優化營商環境各項工作部署,履職盡責,真抓實幹,為全市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提供堅強保障。
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國務院營商條例》」)第30條、第53條則分別提到「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加快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內容。請問信用監管在營商環境優化中的優勢是什麼、如何體現?目前我市在信用監管方面有什麼亮點和成效?
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調研員胡莊富:
運用大數據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明確建立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制度,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職能定位的重大突破,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與傳統的監管機制相比,信用監管的優勢在於:
1、貫穿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並側重於事中事後監管。信用監管充分利用大數據手段銜接事前、事中、事後監管環節形成一個邏輯閉環,也就是信用管終身,更加符合市場經濟的內在規律。日前,國務院辦公廳還印發了《關於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0〕42號),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主旨就是通過事前環節全面推行信用承諾制,簡化辦事程序,大大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減輕企業和群眾負擔,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
2、信用監管是有限監管。有限監管既不是不管,更不是撒胡椒粉似的啥都管,是把有限的監管資源配置在需要監管的重點領域、重點環節、重點對象,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技術,找出風險概率最大的那一部分,依法確定監管對象,讓監管力量「好鋼用在刀刃上」。
3、信用監管區別不同主體信用狀況進行分類監管。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手段與信用等級有效結合,對信用好、風險較低的市場主體,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對違法失信、風險較高的市場主體,適當提高抽查比例和頻次,列入重點信用監管範圍,能夠做到對守信者無事不擾,讓失信者時時不安。
4、信用監管是瞄準違法失信風險的精準監管。通過大數據對市場主體的精準畫像,對有問題的、有投訴舉報的、風險高的企業,採取針對性強的監督檢查方法,像緊箍咒一樣,只套孫悟空不套豬八戒。同時,有效利用「聯合獎懲」手段,通過信用成本控制,倒逼市場主體加強信用管理,履行信用義務,維護誠實守信、遵守契約的市場規則,營造遵規守法、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
5、信用監管是多部門配合聯動的協同監管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綜合監管。這裡有兩層意思,一是要通過數據共享、工作計劃對接,切實解決一些領域存在的「檢查任性」「執法擾民」問題,推進多部門的聯合執法監管,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最大限度地減少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幹擾。二是通過對市場主體的信用狀況、信用承諾內容的有效公示,構建起社會公眾、行業組織、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等共同參與的大監管格局,形成強大的監管合力。
我們市發改委作為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牽頭部門之一
高度重視信用監管
這一新機制的落地落實
也積極作了大量的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牽頭制定了《晉城市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工作方案》(晉市政辦﹝2020﹞37號),該方案對涉及信用監管事前、事中、事後各環節的20項工作任務和25條具體舉措進行全面安排部署,明確各部門責任分工,形成了全市信用監管機制落地和工作落實的大構架。
二是針對事前環節,在全省率先全面建立了信用承諾制度。去年7月,研究出臺了《全面建立信用承諾制度的實施意見》(晉市發改信用發[2019]183號),把信用承諾納入市場主體信用記錄,嵌入市場準入、行政審批、政務服務等辦事流程,並徵集和梳理形成了「市級第一批實行信用承諾制度事項目錄」向社會正式公布,共涉及市直8個部門合計99項,以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諾為主。大家耳熟能詳的我市「一枚印章管審批」的投資項目承諾制等,走在了全省前列。目前,全市企業開辦平均時間已縮減為1個工作日,項目報建審批政府投資類已壓縮到70個工作日,社會投資核准類壓縮到60個工作日,社會投資備案類壓縮40個工作日,一般性工業項目類壓縮到了30個工作日。
三是針對事中環節,加大信用信息的歸集和共享,印發了《晉城市公共信用信息目錄(2019版)》,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標識,不斷完善市場主體信用記錄,在庫數據已達到1400多萬條。今年,正牽頭梳理制定《晉城市行政「十公示」信息目錄》,旨在進一步擴大信用數據的歸集,為公共信用評級評價做好基礎。「十公示」目錄如果能夠近期內完成的話,這將又是全省信用監管工作推進的一個第一名。同時據我們了解,我市目前已在稅務、文化市場等領域推進了分級分類信用監管。市文旅局已制定出臺了《晉城市文化市場分級分類管理實施辦法(試行)》《晉城市文化市場量化考核評定參考標準》《文化市場經營單位信用檔案》《文化市場星級動態變更登記表》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文件,對市區列入監管的237家文化市場主體實施了信用監管,加強了檢查的針對性,減少了執法的隨意性。市稅務局今年已對36518戶企業的涉稅情況進行全面評價,評定出A級869戶,B級17530戶,M級12289戶,C級2279戶,D級3551戶,並實施了差異化的監管舉措。
四是針對事後環節,我們研究出臺了《晉城市信用修復管理辦法(試行)》(晉市信用辦發[2020]4號),對失信主體的信用修復機制予以明確,鼓勵支持市場失信主體主動消除失信不良影響,更好的參與社會經濟活動。6月份,組織了5場次「信用大講堂」公益巡講暨信用修復專題培訓會,把有失信記錄和經營異常企業作為主要服務對象,針對信用工作政策、聯合獎懲、信用修復、企業信用管理等內容進行解讀輔導,我市企業主動提交信用修復的積極性大大提升,目前全市完成信用修復的案例已經達到428個。今年,我們也正推進《晉城市規範信用紅黑名單發布和加強聯合獎懲工作開展的實施方案》的制定,核心是推動對我市信用紅黑名單和聯合獎懲實現清單化管理,對國家現行的42個聯合獎懲備忘錄和1個地方聯合獎懲實施方案,進行了信用管理措施拆解,做到既依法依規有效實施也防止泛用濫用。
此外,我們注重典型示範引導,去年在驛後路(商業步行街)創建了全省首條誠信經營示範街,對街區全部商戶實現了「一戶一檔、一戶一碼、一戶一網」,通過「一鍵掃碼」亮信用,促進商戶自覺接受監管部門和社會的監督。
今後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有什麼打算?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司惠民:
1、促進穩就業、促就業、擴就業政策落實。以市政府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強化穩就業舉措的實施意見》為契機,做好各項穩就業、促就業、擴就業政策的落實工作,全力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下崗失業退役軍人、零就業家庭人員的就業安置工作。
2、加強就業扶貧工作。以易地搬遷貧困勞動力就業工作為重點,全面做好貧困勞動力就業扶持工作。動態調整貧困勞動力建檔立卡信息,準確掌握貧困勞動力基本信息、培訓需求、就業需求,對有就業意願的通過扶貧車間就近就地解決一批,通過介紹到就業扶貧基地晉城富士康就業安置一批,通過提供就業招聘崗位信息自主就業一批,通過就業扶貧公益性崗位託底解決一批。
3、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平。按照人社部開展「人社服務快辦行動」工作要求,梳理創業、企業招工、人才服務、高校畢業生就業等就業公共事項工作流程,精簡證明材料,簡化辦事手續,提高辦事效率,與其他部門密切配合做好「一件事」打包辦理,全面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問題。
4、加強信息互通互聯。我市與先進城市還存在較大差距,在平臺共享方面尤其明顯。這樣影響政務服務的效率,對減少工作環節形成了信息障礙。下一步,要著力解決聯合激勵和懲戒基本處於單部門、單兵種作戰狀態,未能實現部門協同集團軍聯合作戰的情形。探索建立勞動力市場監管預警機制。市人社局將繼續對標營商環境評價指標,對標全省前沿水平,著力以評促改、以評促優,努力打造全省一流的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條例》規定「國家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針對同一檢查對象的多個檢查事項,應當儘可能合併或者納入跨部門聯合抽查範圍。那麼,請介紹一下我市跨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情況。
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先鎖:
今年以來,我市克服疫情帶來的影響,全力推進市場監管領域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以晉城市市場監管領域「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晉城市市場監管局)為牽頭單位,加強組織領導,統籌推進全市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截止目前,16個市級部門發起(配合)開展了「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共發起29項目聯合抽查任務,其中,市場監管局發起2項抽查,配合其他部門19項抽查;其他部門發起8項抽查。各縣(市、區)共發起78項部門聯合抽查,全市累計發起107項部門聯合抽任務,基本實現了全市市場監管領域相關部門「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常態化。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機制基本形成。各部門「一單兩庫」建設和維護形成常態化。各級部門能夠結合實際科學制定和發起實施部門聯合雙隨機抽查計劃任務,完成了雙隨機抽查工作指引的制定。通過積極探索,基本形成了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運行機制。各級部門在實施部門聯合抽查工作中能夠密切配合,完成各自的檢查任務。
通過一年來的實踐,晉城市基本建立了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進一步營造了公平競爭的良好營商環境,為將來實現信用分類監管、智慧監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稅收是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晉城市稅務局在優化稅收營商環境方面推出了哪些政策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國家稅務總局晉城市稅務局總會計師李曉峰:
為了全面優化稅收營商環境,晉城市稅務局堅決貫徹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積極採取有效措施,賦能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更好地服務「六穩」「六保」工作大局。
一是「減稅降費」政策給力,稅負持續減輕。
今年以來,稅務部門堅決落地落實各項稅費優惠政策,確保減稅降費「真金白銀」精準直達市場主體。1—9月份全市累計新增減稅降費9.02億元,其中2020年出臺的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稅費優惠政策新增減稅降費1.86億元;2019年年中出臺政策在今年翹尾新增減稅降費7.16億元。
二是「非接觸式」舉措添力,辦稅更加便利。
今年以來,稅務部門深入推進「非接觸式」辦稅繳費,積極拓展「全程網上辦」事項,實現了90%常用稅費業務「一網通辦,一次不跑」;首推「一核四域一主多輔」全市通辦,納稅人可以不受地域轄區限制,自主選擇場所辦理120項涉稅事項,實現了「就近快辦、一站辦結」;推行發票申領和代開「網上申請、郵寄送達」,實現了全市範圍內24小時免費寄送;在全省領跑不動產交易「一體化」改革,實現了存量房登記、交易、稅務「一窗受理、並行辦理」;還推行了企業開辦「套餐」服務、「無收入不申報」,以及「晉稅寶」稅企溝通平臺等一系列便利化創新舉措,大大地提升了納稅人、繳費人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三是「助企紓困」行動助力,市場活力釋放。
面對復工復產復商的嚴峻形勢,集中開展「助企紓困」稅務行動,堅持「一企一策」「一項一策」精準「滴灌」,持續加強稅收大數據分析應用,深化納稅信用「3連A」企業聯合激勵和「銀稅互動」融資紓困,全方位服務困難行業企業、重點工程項目,以及民營企業、「雙創」企業等市場主體,堅決不收過頭稅費,堅決不搞大規模集中清欠和行業檢查,有力支持了市場主體紓困和發展,在穩定市場信心和穩就業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下一步,稅務部門將緊緊圍繞服務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在改進辦稅繳費服務、落實減負惠企政策等方面進一步提質增效,以更加務實創新的改革舉措,持續優化稅收營商環境。
獲取融資與每一個企業都息息相關,請問市金融辦王主任,金融是怎樣優化營商環境幫助企業發展的?
市金融辦副主任王敬峰:
金融是經濟的血液,金融活水流向哪裡,哪裡就會興盛發展。《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和《山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都對提高企業融資便利度有專門條款的表述。落實兩個《條例》,我們金融辦與財政、人行、銀保監等部門通力合作,著力打造全省最具獲得感的企業融資發展環境。我市的民營企業貸款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的增量、增速排名全省前列,被財政部等部委確定為2020年財政支持深化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城市,被評選為全省「營造誠實守信金融生態環境、維護良好金融秩序」先進市。
一是公平。明確要求和督促金融機構切實履行服務經濟發展職責,對各類所有制經濟一視同仁,消除對民營企業的各種隱性壁壘,貸款審批中不得對民營企業設置歧視性要求,同等條件下民營企業信貸準入標準不高於其他企業,信貸審批效率不低於平均水平,切實做到國有、民營一把尺子量到底。
二是提效。開展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業績考評,整合信息資源構建地方信用體系,引導金融機構成立專營機構,建立「白名單」機制優化小微企業授信服務開通「綠色通道」不斷刷新信貸辦理速度;深化推行「銀稅保」合作,運用網際網路平臺+大數據技術推出新金融產品,企業足不出戶通過手機就可申請貸款。推行晉城市小微企業信用貸款風險互助補償機制,已幫助946戶企業獲得免擔保免抵押的純信用貸款7.92億元。整合市、縣兩級擔保資源組建新擔保公司,單戶單筆擔保額度提高至了5000萬元,民營經濟小微企業的擔保份額將逐步提升至80%。
三是降率。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降低利率收費標準,幫助企業減少融資成本。疫情期間各銀行機構普遍普遍清理減少了收費項目,下調利率10%以上,現在依然保持在低利率水平;晉商銀行、農信系統為企業返還超出成本部分的利息7000多萬元。擔保公司率先在全省將500萬元以下擔保額的擔保費率降低至1%,下調幅度超30%。為支持逆周期調節服務業企業發展,出臺服務業新增貸款貼息和免費擔保措施。已累計為595家企業補貼1216萬元,撬動新增貸款35.56億元,提供免費擔保3.39億元。
四是拓渠。實施資本市場縣域工程,建立企業後備資源庫,開展培育培訓服務,加大獎補力度等措施鼓勵企業上市掛牌,通過資本市場獲取直接融資。我市已經有1家主板、4家新三板,70家晉興板掛牌企業,去年8家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獲取融資1.2億元。上個月,剛剛對掛牌晉興板的企業獎勵資金390萬元。
近期,我們還將推出兩項加強版措施優化企業融資發展環境。一是再增加5000萬元的風險補償金規模,將小微企業信用貸款風險互助補償機制的適貸金額提高至最高200萬元。二是進一步擴大服務業企業新增貸款貼息的適用範圍,從事服務業的個體工商戶也可享受基準利率30%的貼息政策,貸款貼息期限為2020年全年,符合條件個體工商戶可根據各縣(市、區)公告,在當地進行申報。
《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規定,公用企事業單位應當向社會公開服務標準、資費標準等信息,電力公司是否實現了上述信息公開,從哪些方面實現的?
此外,《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中規定:「各地區應當優化報裝流程,在國家規定的報裝辦理時限內確定並公開具體辦理時間。」能否介紹一下貴單位《全面提升「獲得電力」服務水平九項舉措》的實施將給小微企業辦電帶來哪些新變化和實惠?可否具體舉例說明?
國網晉城供電公司營銷副總張毅:
晉城供電公司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推進「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號召,嚴格執行國務院頒布的《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向社會公開辦電所需資料、辦電流程、接電資費信息,保障客戶知情權和市場自主選擇權。
一是主動公開辦電服務信息。通過「網上國網」APP、營業廳、95598網站等線上線下渠道,向社會公開電費電價、服務流程、作業標準、承諾時限等信息,並隨政策調整及時更新。在營業廳提供配電網可開放容量等電網資源信息查詢服務,實現業務辦理陽光透明。推廣電子發票、電子帳單、電量電費、停電信息主動告知服務,讓群眾明明白白用電。
二是主動公開客戶工程服務信息。推進「網上國網」APP功能迭代升級,主動公開客戶受電工程設計、施工、試驗單位和資質查詢方式,方便客戶隨時自主查詢。修訂完善中低壓客戶工程典型設計方案及工程造價參考手冊,在營業廳、「網上國網」等渠道對外發布,為客戶測算投資成本提供參考。
2017年以前,我國低壓非居民客戶平均接電時長在40多天,辦電環節有4個之多,客戶為辦電需要往返於供電營業廳3-5次,審批手續也較為繁瑣,而且投資成本對小微企業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近年來,我公司持續優化企業辦電營商環境,出臺《全面提升「獲得電力」服務水平九項舉措》,創新推出客戶「網上國網」線上報裝新功能,客戶辦電不再需要上門,今年下半年又創新推出身份證、營業執照自動獲取、電子合同線上簽名,將接電環節由「申請受理、供電方案答覆、竣工驗收、裝表接電」進一步壓降至「受理籤約、施工接電」2個,時間壓縮至20個工作日以內。接電成本方面,推出小微企業辦電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三零」服務,將城市中心地區低壓接電容量提升至160千瓦,表箱及以上工程由電力公司投資建設,不斷為企業降本減負,得到小微企業客戶的一致好評。我公司擬用三年時間,2022年底前,將低壓小微企業辦電時限壓降至15個工作日以內,讓更多的小微企業享受到「三零」服務實惠舉措,這也是我們一直不懈努力的目標。
用今年的一個客戶舉例子:山西通德濾材公司是一家生產醫用口罩溶噴布的企業,為高平市新引進的市重點企業,2020年落戶高平市三甲工業園區內。4月29日,公司通過網上國網收到用戶申請辦電工單後,馬上組織相關部門負責人趕往現場,開展現場勘查、確定供電方案,每天緊盯施工進程,於5月7日完成送電。客戶從提交新裝用電申請到用電僅用9天,縮短接電時長約6天,使客戶切實享受到優化電力營商環境的實惠與力度。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優化營商環境,晉城這樣做!》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