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自媒體
來源:杭州樓市動態 作者:擇壹
原來善良是一種選擇
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即將來臨,炎炎夏日,如果自家小區擁有一個遊泳池,這將成為消暑的最好方式。今天,想和大家說道一下小區內遊泳池存在的問題。
每個業主當初買房時或多或少會問小區有遊泳池嗎?近年來,遊泳池已然成了很多小區的「標配」,對於開發商來講,會更有賣點;對於業主而言,有了遊泳池,似乎小區的檔次更上了一層。
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我挑選了幾個入住多年的小區,一探究竟。
濱江的「藍寶石」一直都讓濱粉痴迷,即便是減配極其嚴重的當下,濱江的幾個新盤依舊保留了「藍寶石」的標配。
所以,此次的第一站,我自然去了濱江代表作之一萬家星城。
萬家星城,是一個室外遊泳池,只對業主開放。
我去的那天,遊泳池內的水已經抽乾了,泳池周邊也較為乾淨,看的出來物業是定期維護和打掃的。
▲萬家星城遊泳池
一個路過的小男孩告訴我,泳池在每年的7月初就會對業主開啟,一般營業的時間是傍晚5-9點,開放期間會有大概5位人員包括指導人員和救助人員,另配1名流動巡視救生員。
但因為今年疫情影響,可能會有改變。
整個遊泳池分為深水區和淺水區,深水區和淺水區之間還有網分隔開,邊上有醒目的分隔標誌、救生遊泳圈和觀察臺。在安全方面,這是做的較好一個了。
據悉,小區遊泳池不對外開放,只有小區業主和住戶開放,票價每年都會發生改變,去年的票價為20元,月票為200元。
一般來說,泳池的運營成本很高。
我們不妨來算筆帳:按照萬家星城的配置,泳池開放期間至少要有5-6名專業的指導救助人員,加上日常的維護成本及一些七七八八的費用,基本開支沒有百萬至少也有六七十萬。
單單靠小區內收取遊泳票價的話,大多數小區都得倒貼。須知,遊泳池就像健身房一樣,門票和會員費只是基礎費用,更多的是靠遊泳私教課來進行盈利。因此,絕大多數有泳池的小區都不得不走上「外包」之路。
比如我去的第二站:杭州左岸花園小區。
據了解,這個小區的泳池,在3年前首次外包,目前遊泳池月票從原來的150元漲到了200元。
泳池就在小區的進門口,靠近門口的是淺水區,最裡面是深水區,泳池最裡面是一個左岸會所,有很多保潔人員在管理周邊的情況。牆上還裝有攝像頭,密切關注遊泳池發生的事情。
一進小區門口,感覺它在設計上還是蠻巧妙的,遊泳池被放在了小區的正門口,而且在小區門口兩側將近有4個保安,這樣的話是比較方便管理的。
除了泳池周邊有一些落葉之外,水質和周邊還是蠻幹淨的;欄杆上還掛了一層網,是防止周圍小孩靠近泳池。
▲左岸花園遊泳池
根據小區物業介紹,之前遊泳池也是物業自己經營的,招了4位救生員,1位水質處理員,每月支付工資就要不少,還得包吃包住。儘管遊泳池人很多,但一個暑假下來,不僅沒賺反而還虧了一兩萬,最後索性搞起了外包。
外包對物業來說,確實免去了不少麻煩,但對業主而言,則失去了小區的安寧和私密,同時也容易引發安全問題,這自然也是業主不願意看到的。
我去的第三站:萬科草莊,小區的泳池最終就因為多方面原因成了「擺設」。
它是一個室內的恆溫遊泳池,在2015年時,物業通過招商承包給了別的公司。經營起初,還面向業主贈送了一個月的免費遊泳券,後來則實行了辦卡和單次收費的方法。
不過,最終還是沒逃過關門歇業的結局,直到目前這個室內恆溫遊泳池也沒有開。
草莊的一位業主跟我透露:大多數的業主是願意付錢的,不太能接受對外開放。加上恆溫遊泳池維護成本非常大,長期經營入不敷出,最後也就不了了之。
我找到遊泳池時,它已經被無情的鎖了起來,藏在一個角落。要不是看到指示牌,我都不知道往哪走。
▲萬科草莊遊泳池
當然,這裡還是要實名誇讚一下萬科的物業:我去的當天,諮詢保安怎麼走,他不僅把草莊完整的介紹了一遍,還帶著周邊都要一起介紹,非常熱情。
這麼好的物業,咋就這樣讓泳池「荒廢」了呢?
以上,僅僅是泳池現狀的幾個縮影,有好有壞。
泳池的存在,從外觀來講確實會有「顏值」的提升,但管理的不好,終究會成為擺設。開還是不開?小區遊泳池的處境已經越來越尷尬了。
種種事件仿佛都顯示著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但我們卻有越來越多看起來華麗卻又不知道是否實用的設計:
比如你以為會可以看星星看夕陽的陽臺,最後可能只會落滿灰塵;又比如,你看起來顏值很高的立面,實際可能犧牲了業主居住的舒適度。
大家覺得是否有一種微妙的蝴蝶效應,由於杭州樓市的狂熱,似乎樓市的產品力卻在集體下滑,而邊買房邊維權的現象也是此起彼伏,不再關心什麼產品、面積。
當然,如你足夠有錢,不用考慮這些。
所以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要好看,還是要實用?是你,你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