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識別上方小程序碼
進入化合物百科
1月20日,北京化工大學召開「雙一流」建設工作、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方案研討會,共話新一輪一流學科建設布局,共商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為學校「十四五」內涵式高質量發展開好局起好步。北京化工大學黨委副書記甘志華出席,副校長張立群主持會議。高金吉院士、段雪院士以及長江學者和傑青代表參加研討。
據介紹,會議對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重組方案進行深入研討。化工資源有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宋宇飛、有機無機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陶霞分別介紹了兩個實驗室的戰略重點、目標定位、研究方向及實驗室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果轉化、產學研等方面取得的標誌性成果,並提出了實驗室重組的初步方案。聽取匯報後,高金吉院士、段雪院士等參會人員分別對實驗室的名稱、研究方向、研究特色、運行體制機制及人員聘用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建議,希望兩個實驗室在已有成果的基礎上,以重組為契機,繼續聚焦國際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解決關鍵技術問題,並重視成果轉化,以便更好的服務社會。
化工資源有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化工大學)前身為2000年8月成立的可控化學反應科學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6年6月27日由國家科技部批准籌建國家重點實驗室,2009年1月4日正式通過驗收。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由22名專家學者組成,學術委員會主任由中科院院士田禾教授擔任,實驗室主任由宋宇飛教授擔任。
重點實驗室密切圍繞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戰略目標,以化工資源有效利用為主攻方向,深入研究相關領域的科學問題與技術集成原理,充分利用北京化工大學化學、化工和材料三個一級學科布局緊湊、專業方向完整的優勢,通過學科間的交叉、滲透和整合,針對「化工資源有效利用」的途徑,形成了三個有特色的研究方向:插層化學、可控聚合、過程強化。
實驗室認真貫徹執行「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方針,重視科學研究、人才培養、隊伍建設和開放交流等各方面的工作。基於北京化工大學的基礎及辦學宗旨,實驗室確定了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密切結合的定位,即在開展學術前沿研究的同時,以國家實際需求為切入點,直接進入國民經濟建設的主戰場。承擔一批基礎和工程化及產業化研究項目,發表一批高水平的學術論文,申報一批國家和國際發明專利,產出一批具有顯示度的科研成果,形成鮮明的應用基礎研究特色。
2011年10月經國家科技部批准,有機無機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北京化工大學立項建設,2013年通過國家驗收,批准成立並正式運行。中國工程院院士杜善義教授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建峰教授任實驗室主任。
實驗室以創新型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對有機無機複合材料的重大需求為牽引,以高水平隊伍的建設和交叉學科研究平臺的構建為核心,以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為先導,以形成對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有重要影響的標誌性成果為目標,針對有機無機複合材料領域中的重大主題,結合所擁有的工作基礎和學科發展趨勢,形成以下三個特色研究方向:(1)材料分子設計與界面科學;(2)無機有機單元材料製備;(3)無機有機複合材料製備與應用 。
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78人,其中研究人員7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5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8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7人),已形成一隻知識和年齡結構合理,學術層次和綜合素質好的高水平研究隊伍。實驗室現有固定資產總值約1.5億元,佔地面積約8250平方米。建有儀器設備公共平臺,面向社會單位開放。
實驗室始終堅持「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方針。凝練學科方向,匯聚科研人才,嚴格規範管理,廣泛開展交流與合作。自2011年立項建設以來,先後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5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2項。發表學術論文2019篇,其中SCI收錄1514篇,出版專著35部。授權發明專利430餘項,其中國際發明專利5項。承擔973計劃項目和課題、863計劃重大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基金重大重點研究項目、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省部級和國際合作及企業合作項目等400餘項,科研經費5.5億元。
來源:北京化工大學
· 瀏覽更多行業前沿資訊,化合物百科查詢,了解更多化工醫藥原材料行情,發布求職招聘,創建專屬電子名片,報名參加更多行業活動,歡迎下載化學加APP!· 微信訂閱號消息列表改版,公眾號消息不再以時間順序展示,大家想及時看到化學加推送內容,多多點擊文末「在看」,按照下圖將「化學加」設為星標。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