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生物學家施一公教授曾斷言:「21世紀,將是生命科學的世紀。」生物技術產業,作為21世紀全球戰略性七大產業之一,將深刻地影響著人類未來走向。2020年疫情突襲,國人健康重要性愈加突出。百益純作為益生菌中國品牌,致力於用更有效的產品保障國人健康,在科學技術的研發道路上一直向前邁進。
立足高科技,布局益生菌
發展生物技術產業,高科技是先導力量。百益純擁有一批專業從事益生菌研發的高科技精英、海外歸國學者和外國專家,掌握技術研發核心話語權。由日本著名微生物專家新川善和先生擔任首席科學家,以揚子江藥業集團副董事長徐浩宇先生、沃森生物股份創始人劉紅巖博士作為聯合創始人。同時公司還組建了實戰經驗豐富的技術團隊,聯合國家教育部乳品生物技術與工程重點實驗室,並與國外相關科研單位建立了長期產、學、研合作關係。
在益生菌開發過程中,由於益生菌不耐酸的特質,使得益生菌的活性保持成為益生菌產品開發的難點。經過全面的市場調查,百益純發現市面上現存的益生菌產品存在著根本性缺陷——經歷胃酸消化後存活率為0。為了讓益生菌在人體內發揮出更大的作用,百益純研發出獨特的三層包裹技術,百益純晶球益生菌可以使得90%活的益生菌到達腸道,以求更大程度發揮出益生菌在腸道積極作用。除此之外,還從日本引進了更適合東方人體質的菌種——長雙歧桿菌BB536,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在益生菌市場上佔領一席之地。
疫情艱難破局,守護國人健康
2020年開頭,就註定是不尋常的一年。中國疫情剛剛過去,國外病毒肆虐,截止到目前,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140萬,疫苗開發未有確切突破。生命在病毒面前顯得微不足道,人人自危。隨著國內外疫情的肆虐,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前所末有。雙黃連被一搶而空,不過是人們對於健康的極度渴望,但是病急也不能亂投醫。
鍾南山院士說,對抗新冠病毒,更大的武力是人體的免疫力。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在接受媒體採訪中也提到:「危重病人多有腸道菌群紊亂情況,易引起細菌繼發感染,甚至導致死亡」,「調節腸道微生態對於此次疫情很有幫助」。在國家衛健委辦公廳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聯合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中,這一觀點也得到了證實。可以調節腸道菌群,提升免疫力的益生菌也被人們重視起來,擔負起守護國人健康的重擔。
生物產業民族品牌,代表中國走向世界
生物技術產業,作為21世紀更具有前瞻性的產業之一,也吸引著眾多發達國家爭先入局。美國率先布局生物技術產業,2007年開始,美國先後3次啟動人類微生物組計劃,生物醫藥總產值更是佔到GDP的17%左右;歐洲的美國和德國,已有21位諾貝爾獎科學家,產業學科基礎雄厚。2008年,歐盟人類腸道宏基因組計劃啟動,至今已到第二期;與我們一衣帶水的日本,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展迅速,益生菌產業發達,生物產業技術水平居於亞洲之首。與發達國家先比,我國生物醫藥產業水平總體上仍有較大差距。
百益純積極響應國家發展生物技術的戰略號召,從2014年開始布局生物健康產業,助力中國建設創新型產業國家。聚焦微生態益生菌,秉承「仁愛、創值、共贏、和諧」的核心價值觀,堅持「以產品質量為基礎」,立足益生菌領域,向生物醫藥方向不斷發展,打造大健康產業之中民族品牌。為提高國家的生物技術水平,代表中國走向世界而不懈努力。
責任編輯: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