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湖南等省級政府救樓市引質疑:增加了又一層泡沫

2020-12-22 經濟網

福建省住建廳終於將救市政策公布了。在悄悄執行了一周之後,8月8日,福建省住建廳官網終於悄悄掛出《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被業內稱為「閩八條」

【宏觀·政策】福建、湖南等省級政府救市引發連鎖反應

解除限購後部分地方樓市回暖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劉德炳 | 北京報導

福建省住建廳終於將救市政策公布了。在悄悄執行了一周之後,8月8日,福建省住建廳官網終於悄悄掛出《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被業內稱為「閩八條」,這是自本輪地方政府鬆綁樓市調控以來,首個正式由省級政府出臺的樓市鬆綁政策。

在地市級政府扮演了救市主要角色一段時間後,省級政府似乎也承受不了樓市下滑的壓力。不僅僅是福建,隨後湖南等省級政府都開始出手救市了。而隨著大規模的救市潮的展開,未來樓市會何去何從?

首個省級區域出手救市被疑力度偏大

這份早在8月1日即開始執行的福建省樓市救市文件規定,實行分類調控:福州市、廈門市可以根據本地市場變化情況,調整放開住房限購措施;在全省範圍內購房辦理籤約、貸款、產權登記等手續時,無需提供一定年限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

專業分析認為,這一文件意味著,在福建境內,隨著各市縣的逐步落實,將全部取消樓市限購。

《意見》還規定,福建將同時放鬆樓市限貸,具體表現在:房屋登記機構出具的查詢證明只載明購房人擁有一手住房的套數情況;家庭購買首改房按首套房認定;購房人償清購房貸款後,再次申請貸款購房,按首貸認定;金融機構在貸款首付比例和利率方面按照政策規定的低限執行。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認為,福建部分放鬆樓市限貸的措施,力度偏大、失當,部分政策的可操作性較差。

楊紅旭指出,比如「房屋登記機構出具的查詢證明只載明購房人擁有一手住房的套數情況」等,對於購房人套數證明,居然不包括二手房,如果一個家庭手中現有五套已還清貸款的二手房,在新購第六套房時,難道房管局出具的證明是「無房」?

福建樓市成交下滑程度

超全國平均水平

那麼,《意見》是否執行了呢?對此,福建省住建廳有關工作人員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目前省住建廳出臺的只是一個意見,具體到執行層面,哪個市縣是否已經開始實施,要看市縣進一步的規定。

從目前各個地方公布的救市政策來看,福建省的救市力度超過了其他市縣政府,正是因此,福建的救市被業內人士認為有些「著急上火」。福建省住建部門緣何會這麼著急?

上述福建省住建廳有關工作人員向記者坦言,是因為樓市銷售下滑、庫存上升。

據福建省統計局公布,今年1—6月,福建商品房銷售面積1922.3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4.7%;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553.37萬平方米,下降21.3%。商品房銷售額1762.92億元,下降11.0%;其中,住宅銷售額1417.30億元,下降15.7%。

對比可以發現,今年上半年福建省的房地產市場下滑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數據顯示,今年1—6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4836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6.0%;商品房銷售額31133億元,下降6.7%。很顯然,福建省的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下降幅度超過全國市場的整體情況。

正是在這一局面下,福建的樓市庫存大幅上升。統計數據顯示,6月末,福建商品房待售面積1146.6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4.5%;其中,住宅待售面積523.11萬平方米,增長25.8%。

不過,有福建本地的購房人士向《中國經濟周刊》指出,福建樓市之所以遭遇高庫存,除了限購限貸等調控之外,房價過高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7月百城房價指數顯示,廈門房價為20428元/平方米,比一線城市廣州還高出2260元;省會福州也達到15059元/平方米。此外,記者走訪了解到,福建省還有多個城市的房價每平方米超萬元。

解除限購的部分城市交易量穩中有升

除了福建之外,還有浙江的杭州和溫州、內蒙古呼和浩特、山東濟南、安徽無錫和銅陵、四川等地,也採取了一定的樓市救市措施。尤其是福建作為首個省級政府出手救市,引發了連鎖反應。最新消息顯示,8月11日,湖南省住建部門規定,通過政府回購普通商品房用作保障房源、異地購房者可申請公積金貸款以及住宅產業化建設項目資本金監管減半等五方面,支持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

那麼,市場是否迅速逆轉了呢?

首先從開發商方面來看,開發商的熱情有所高漲。以濟南為例,僅僅8月8日一天,就有天鴻萬象新天北地塊、銀豐唐郡3號地塊、黃金99御園等3個以上的新盤拿到了預售證。而在呼和浩特,自6月20日呼市取消樓市限購以來,在不到兩個月內呼和浩特市就有18個項目取得預售證,而整個5月,呼市只有6個新項目入市。

一些開發商也提高了議價主動權。對於當前的市場行情,呼和浩特市博雅園項目銷售人員告訴記者,該項目價格為8000多元/平方米,最近呼市取消了樓市限購,來看房買房的人比以前增多了,目前來買房不會有太大的優惠。

而在另一方面,市場成交量有哪些變化呢?

從呼和浩特市交易情況來看,今年8月第一周(8月3日至8月9日),呼和浩特市商品房(包括住宅、辦公、商業用房)的總體成交套數為320套,總體成交均價為5350元/平方米,成交總面積為33428平方米,日均成交40多套,與7月限購剛解除時交易量相差不大,基本上延續了7月交易平穩中有所上升的態勢,但並未出現爆發性增長。

7月份解除限購的濟南市房地產市場也出現了成交有所起色的情況。今年5、6月,濟南市的日均住宅成交量只有100套,但進入7、8月份以來,濟南住宅成交量有所放大。公開數據顯示,濟南樓市在7月28日—8月3日共成交商品房1978套,其中,住宅共成交1410套,日均近200套。而8月4日—8月10日的一周內共成交商品房2210套,住宅共成交1633套,日均200多套;其中8月5日濟南住宅成交304套,是8月份以來成交最高點。

21世紀不動產市場發展中心總監桑豫峰認為,樓市限購限貸的目的就是抑制一部分投資投機性需求,而隨著一些地方放鬆限購等,首先將會帶來潛在購房需求的增加。一旦有多個城市鬆綁限購,同時增加房地產信貸,那市場形勢或將有所好轉。

但桑豫峰同時認為,今年房地產陷入調整以來,地方政府以各種形式放鬆乃至取消限購,只能表明,它們扔不掉房地產這根「拐棍」。當前地方政府最關鍵的任務還是要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擺脫對房地產的依賴,否則,即使房地產短暫回暖,也不過是增加了又一層泡沫。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不少於30個城市對房地產政策進行了微調或鬆綁,福建和湖南甚至從省級層面發文,放鬆樓市政策。地方微調政策通常涉及:降低限購門檻,放鬆非戶籍資格審查和購房落戶政策;微調公積金政策,提高公積金可貸額度;稅收減免、優惠補貼;房價審查,限制降幅等。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尚未對限購做出根本性調整。

相關焦點

  • 福建樓市泡沫最大的城市並不是廈門,而是龍巖
    廈門是福建發展最好的城市,省內很多的人都想去廈門發展,可是廈門的高房價卻將很多人拒之門外。目前廈門的房子均價已經到了四萬,這樣的價格讓很多人覺得消費不起,他們認為廈門的房價泡沫已經非常高,到了搖搖欲墜的階段。
  • 賈康:「中國會重蹈日本式樓市泡沫破滅」的說法沒有道理,房產稅應...
    「說中國目前面臨樓市泡沫破滅沒有道理」 新京報:在這輪房市調控政策出臺之前,房市暴漲的時候,很多人都說,房市可能要泡沫破滅而崩盤了?賈康:2014年就有人這樣說。當時是回調的和分化狀態,但很多人非常悲觀,說整個中國的房市樓市要崩盤。
  • 專家否認樓市存在泡沫 那麼買不起房怎麼解釋?
    我們政府的責任就是要讓所有人都能吃得起飯,還要吃得好好的,要所有人都有房子住,還要住得好好的。樓市有泡沫正常不正常,正常!有泡沫不怕,擠出泡沫就是了。但是,總有人就是怕說「泡沫」兩個字,他們以為,不說「泡沫」就是沒有泡沫。怎麼可能沒有泡沫呢?這麼簡單的問題,為什麼有的經濟學家卻總是要迴避?他們究竟怕什麼呢?
  • 溫州樓市泡沫破滅恐引爆銀行風險
    溫州樓市泡沫破滅恐引爆銀行風險 經濟參考報
  • 與茅于軾談經濟看爭議:樓市泡沫必將破裂
    以後,為了求解這一問題,我長期深入地研究了各種最優化的方法和求極值的技巧,而這也為我後來進入經濟學領域並發現擇優分配原理奠定了基礎。在這一過程中,我碰到了貝爾曼的《實用動態規劃》一書,其中有一點深深觸動了我。貝爾曼居然用簡單無比的動態規劃原理解釋了變分法中複雜的求極值方程式——歐拉方程。由於受到了貝爾曼成功的啟發,我試圖找出數學極值方法的現實經濟意義。
  • 李迅雷:疫情讓泡沫更剛性?
    因此,我對目前中國樓市處於非理性繁榮階段的結論不變。  「剛性泡沫」會不會破?  大約在四年前,席勒教授的學生、上海交大高金副院長朱寧教授送我一本書,書名叫《剛性泡沫》。該書是他英文版出版後的中文版,而英文版的書名為《China's Guaranteed Bubble》(中國被擔保的泡沫)。
  • 四川樓市泡沫最大的城市並不是成都,而是樂山
    很多人覺得成都的房價已經產生了很大的泡沫,變得越來越嚴重。其實這種看法是比較片面的,雖然成都的房價比較高,但是自身的綜合實力和整體的購買力等是省內最強的。樂山作為四川的中遊城市,雖然自身的房價比成都要低。但是樂山的房產泡沫要比成都更嚴重,因為人們在樂山的購房難度一點也不低於成都。
  • 四川樓市泡沫最大的城市並不是成都,而是德陽
    這樣的價格也讓很多人消費不起,他們覺得成都的房價已經到達了一個頂峰,泡沫非常的嚴重。其實這樣的看法是比較片面的,雖然成都的房價比較高,但是綜合實力和整體購買力是非常的強的,樓市還處於供不應求的階段。相比之下德陽的樓市泡沫就非常的大,而且人們在德陽的買房難度一點都不亞於成都。
  • 今年已有16名省級政府「一把手」履新:多來自這個崗位,跨省...
    今年來,省級黨政「一把手」密集調整。觀政梳理發現,截至12月4日,全國已有10個省份調整省委書記,至少16個省級政府「一把手」履新。其中,雲南、貴州、湖南、吉林、海南這5個省份的省級黨政一把手均是「新面孔」。
  • 河南樓市泡沫最大的城市不是鄭州,而是南陽
    這種價格也讓很多人消費不起,人們覺得鄭州的樓市泡沫已經形成,而且是全省最嚴重的。其實這種看法是比較片面的,雖然鄭州的房價比較高,但是人們的購買能力也比較強。而省內有些城市雖然房價比鄭州低,但是買房難度一點都不亞於鄭州,比如說南陽。
  • 雙語:中國房價增速達近兩年內最高 大城市房價泡沫引擔憂
    一般來說,對於採取了一系列刺激經濟增長的政府來說,這應該是振奮人心的消息,中國的經濟增速已經達到了25年來的最低。   但是,一二線樓市的火爆,三四線城市市場過剩且樓市低迷,市場分化持續嚴重,這也使中國政府想在控制房產泡沫的同時恢復經濟發展,變得異常困難。
  • 湖南郴州這新政能維持多久?
    百姓買房、政府發錢的故事正在湖南郴州上演,「購房獎勵」四個大字已醒目地寫入了當地的政府文件中。近日,湖南郴州市住建局等9個部門發布《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促進房地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實施意見》。另外9條政策主要針對房地產企業,例如延期繳納稅款、分期繳納土地出讓價款、容缺受理「三通一平」審批手續、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加大住房公積金支持力度等。文件的有效期至今年12月31日。疫情發生以來,多地出臺穩樓市的政策,不過主要是加大對房企信貸支持力度等措施,少數地區出現了鬆綁調控的現象。
  • 花店買花,總是發現盆底有一層泡沫,是幹什麼用的呢?
    我們在花店買的花,經常會發現在盆底墊著一層泡沫,也不知道是幹什麼用的,但有時候總覺得有泡沫不是很好,是幹什麼用的,有什麼作用呢?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下,從老養花愛好者那聽說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在花卉的盆底墊泡沫,是很多賣花的經常會用到的,而在盆底墊泡沫對於花卉來說,有好處有壞處,看大家怎麼看了,有些人喜歡養的時候也加上泡沫,有些人覺得有泡沫會對花卉不好。
  • 樓市冰火兩重天:去庫存該區別化對待
    對於熱門城市,從來該擔心的都不是庫存,而是泡沫。價格泡沫一定程度是藉助「去庫存」的東風從去年開始「去庫存」上升為政治任務,因為沒能區別對待,政府背負著要把全國的房屋庫存出清掉的任務目標,就會實施比較寬鬆的信貸政策。這就導致社會流動資金過剩,大量閒散資金流入樓市。
  • 「新湖南·新樓市」2015湖南房地產年度總評榜頒獎典禮
    新湖南客戶端1月23日訊 今天下午,「新湖南·新樓市」2015湖南房地產年度總評榜暨長沙市房地產商會年會在長沙隆重舉行。湖南近百家品牌房企、房地產產業鏈上下遊相關企業、各大商協會代表參加了盛會。 本次活動由湖南日報社新媒體中心、長沙市房地產商會聯合主辦,長沙市工商業聯合會支持指導,湖南瑞臻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特別支持。
  • 中國樓市泡沫幾何?且聽北大徐遠教授為你道來
    從政府堅決遏制房價上漲,整治市場秩序,到「限房價,競地價」,再到各項調控政策提速,樓市調控進入攻堅期。面對中國樓市,人們心中都浮現出諸多疑問:「放眼全球,中國房地產市場到底泡沫幾何?房價還會上漲嗎?未來哪裡的房子值得買?買房到底要遵循什麼原則?」
  • 湖南國企華菱鋼鐵「鋼鐵換金融」重組終止,投資者質疑其忽悠
    曾經備受戴帽上市鋼企青睞的「鋼鐵換金融」計劃再次上演了擱淺戲碼,而投資者則在網上說明會上質疑已被證監會批准卻又選擇終止的*ST華菱重組為「忽悠式」重組。7月7日,*ST華菱召開了關於擬終止重大資產重組的投資者說明會。
  • 拒絕江蘇狀元白湘菱,錄取福建外籍生鄭楒婷,北大為何引人質疑?
    但是,北大拒絕了白湘菱,轉身錄取了福建連江縣學子鄭楒婷,卻引來一片質疑,到底是為何?不過錄取歸錄取,這個網友也不會說啥,關鍵之處在於鄭楒婷的外籍身份,這才是引人質疑的關鍵所在。據公開資料,鄭楒婷是以外國人的身份,通過了北京大學外國留學生本科生入學考試、面試,預錄取北京大學法學院。
  • 病急亂投醫,專家建議降低法定結婚年齡,救樓市還是另有所圖?
    2020年發生的幾件大事:疫情,人口普查,樓市蕭條.....樓房從單位分房轉變為商品房可以自由買賣後,它的價格就一直高居不下。但是,今年房地產行業卻迎來了「寒冬」。不管是疫情,還是人口普查最後的結果對於樓市來說都不是一個好消息。
  • 樓市寒流來襲幾人能夠HOLD住?
    上月底有報導稱,底價40億元的福建晉安桂湖溫泉綜合體千畝地塊掛牌出讓,因在規定時間內無人報價而流掛。直降、流拍現象越來越「流行」,樓市寒流真的逼近了!  京城出現13000元的「低價」房,新項目開發商不敢貿然接手,個別地方買房者因房價驟降而集體「維權」,這些無疑已經發出樓市寒流的真實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