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當下疫情突發,還是國家經濟的發展所需,我們不可否認的是現在銀行存款利率與通貨膨脹增長速度相比,差距越來越大。若不能合理地分配,合理的投資理財,那麼錢就不越來越不經花,因為它越來越不值錢了。
當然,投資理財並不是只看收益就可以了,更不是簡單的加減速乘除。理財原則性是分散理財,散槍打鳥式的亂投也並非叫理財,更不是資產配置。理財需要根據個人風險偏好,資金規模和實際情況來挑選適合自己的優化組合。如果自己無法搞清楚,可請求理財師來幫忙。如何才能做到正常的理財呢?我們不妨記住以下幾點。
1、搞清楚理財產品種類
房產:目前是大家最為熟悉的一種,也是最為喜愛的一種。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房價的增不僅跑過了通脹,還令很多人實現了財富增值和傳承的願景。不過隨著國家的政策的嚴控,對現在房產保值作用逐步在削減,當下一線城市人口聚集,仍是剛需可以考慮,三線城市購買保值,三四城市住房需求下降,需謹慎。
黃金:論大家對房產與黃金的喜歡程度,我想應該是不分伯仲。黃金通用都被認為保值增值的功能,短期金價時常會受美元的影響,不過從長期的角度來看也是跑得過通脹的。中國大媽購買黃金也是出了名的,但除了購買實物之外,還可以通過銀行購買紙黃金或購買黃金基金或期貨黃金等。
理財產品有很多,除上面所說的房產、黃金,還有貨幣基金、股票型基金、債券基金、信託產品和P2P、餘額寶等等。(詳細了解可下金桔匯 APP 查閱)
2、了解產品風險等級以及個人風險偏好
通常理財產品會劃分為5個等級,分別是謹慎型、進取型、穩健型、激進型、冒險型。不同的類型都是結合自身需求以及實際情況來定的。目標收益不同,自然選擇也不一樣。收益和風險是成正比的。雖然依每貪念收益高自然是首選,但若沒有承受風險的能力,一切都只是夢。如果你一個不能承擔太大風險的,可以考慮謹慎型和穩健型的的收益,
3、投資期限考慮
投資收益與期限也是相掛鈎的。比如說銀行的定存,如果是活期存款利息自然較低,如果是定期定額存款或定期越長,那麼利率就越高。不過,一旦選擇參與最好等到期限到期了再取出來,否則不划算。因此在投資前需要衡量清楚是否可壓制這麼久。
總結,長期收益的,可以考慮長期定投,反之可考慮短期快進快出的。最終不管選擇什麼理財或怎麼樣做資產配置,都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實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