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困局:一年百萬個求助電話背後的焦慮

2020-12-11 中文業界資訊站

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問題一直受到廣泛關注。企業與家庭間如何互幫互助,一起守望孩子的健康成長?記者走訪多地,探究青少年網絡沉迷背後的那些事。「孩子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給遊戲充了錢。」「我是他爺爺,他父母不在身邊,我管不了他呀。」「孩子上網課需要手機,我不知道他拿手機玩遊戲。」……

走進騰訊未成年人家長服務平臺辦公區,此起彼伏的電話鈴聲與客服人員的應答聲相互交織,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協助家長解決未成年人過度玩遊戲和不理性消費問題。據介紹,現場的工作人員平均每天接打2000多個電話。僅在2019年,來自全國各地的家長求助電話就達一百餘萬個。

近年來,多項防沉迷措施落地,對遊戲時長和充值上限進行了限制。但在孩子們與防沉迷系統「鬥智鬥勇」的過程中,他們發掘了「冒用家長帳號玩遊戲」的「新方法」。

「因為孩子上網課,我就把我的手機借給他用了」「跟我說學校需要填表,要刷一下臉」「我就是馬虎一下,他騙我刷臉把密碼給改了」……據客服人員介紹,疫情期間,一些孩子以「在線學習」為由,輕易地獲取家長的手機和帳號信息,偷著玩遊戲的時間也「順理成章」地增長。

「我也不知道怎麼管他」「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你們趕緊給我退錢」,在電話裡,家長們因孩子沉迷遊戲的種種行為傷透腦筋,甚至有的家長還對孩子使用了責罵或暴力手段,一些家庭鬧劇也因此發生。

網絡時代家庭迴避不了的難題

「我都不知道他怎麼弄的,等銀行通知我卡裡沒錢交車貸和房貸了,我才知道孩子用我的卡花錢玩遊戲了。」一位家長無奈地說。

「相較於『00後』這樣的『網絡原住民』,現在的成年人更像是『網絡時代的移民』。」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豔看來,儘管目前很多成年人能熟練使用網際網路和電子設備,但仍與孩子們的思維方式存在很大差異,這也就造成了兩代人對遊戲的認知和認可程度存在較大差異。

在一則呼入的電話裡,一位孩子哭喊著說道:「我充了200塊錢玩遊戲,能不能退?」孩子話音未落,孩子父親在一旁呵道:「快點講!跟他們說清楚!」在一片哭喊、責罵聲中,客服人員既要安撫孩子,還需跟家長解釋,只要是資料核實通過,符合相關規定,一定退款。

專家表示,隨著網際網路的高度普及,青少年們接觸電子設備的機會和時長逐漸增加,再加上同學介紹、網絡推送甚至家長示範等各種誘因,遊戲已成為青少年成長過程中不可迴避的一個話題。

「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還不成熟,很容易沉迷於遊戲。如果未能輔以正確的引導,這將成為孩子教育中的大難題。」孫宏豔說。

遊戲「降磁」還應多方合力

憤怒、悲傷、無助……在一通通撥給「未成年人家長服務平臺」的電話中,家長們表達著對於遊戲的不滿與怨恨。在他們看來,遊戲如同一塊強力磁鐵,牢牢把孩子吸住,如何給遊戲「降磁」已成為社會關切之問。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辦公室兒童保護官蘇文穎在第十五屆聯合國網際網路治理論壇上表示,「玩」是孩子探索和認知世界的方式之一,網路遊戲不乏風險和挑戰,但在網絡治理中,應該重點關注如何趨利避害,讓健康適度的遊戲伴隨未成年人的成長。

今年10月17日,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專門增設「網絡保護」一章。除了對企業義務作出規定外,還加入了家庭和學校責任。中國政法大學未成年人事務治理與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苑寧寧介紹:「這是一種正向示範,它將呼籲家庭與學校提升網際網路素養,增強教育監管意識。」

「沉迷遊戲一定程度上是教育問題的外化。人際關係差、學習壓力大、家庭溝通少等問題都可能導致孩子對遊戲的沉迷。」孫宏豔說。

為此,專家們建議,家庭和學校應加強與青少年的溝通,確立良好的親子和師生關係;其次,家長與教師還應提高網絡素養,在遊戲問題上與孩子進行有效對話,引導孩子形成正確認識。

同時,考慮到網際網路企業在應對未成年人遊戲沉迷時具有技術和認知水平的優勢,苑寧寧建議,網際網路企業應比家長和學校更往前一步,多承擔一些社會責任,拿出實際舉措。

專家建議,針對防沉迷措施,遊戲行業應建立統一的行業和技術標準,嚴格落實好相關部門對未成年人遊戲行為的規定,為他們築牢保護牆。

在記者即將結束採訪之際,客服撥通了一位母親的電話。據當事人介紹,她的孩子在家人反覆溝通與開導後不再一心撲在遊戲上,之前「針鋒相對」的家庭也已經開始「融冰」。

「孩子現在好多了,我們也希望繼續和他好好溝通,一起邁過這道『難關』。」這位母親說。

相關焦點

  • 如何破解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困局?
    12月10日,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和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聯合舉辦「未成年人網絡安全保護評議會」,圍繞「如何有效破解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困局」議題展開討論。與會專家認為,社會各界要共同參與形成合力,切實履行職責,共同築牢未成年人網路遊戲防沉迷屏障。
  • 如何破解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困局在京舉行 上競文化出席
    12月10日下午,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和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共同主辦的第五期未成年人網絡安全保護社會評議會在京召開。會議主題聚焦如何有效破解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困局。據了解,為了解決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問題,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多次出臺規定,重拳整治網絡空間秩序、規範青少年網絡使用,針對網路遊戲違法違規行為和不良內容進行集中整治。前不久,全國人大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又新增了「網絡保護」專章,為依法保護未成年人權益和免受網絡傷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如何破解未成年人沉迷網遊困局?有專家建議分類管理
    如何破解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困局專家認為落實各方責任線上線下齊發力□本報記者朱磊12月10日,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和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聯合舉辦「未成年人網絡安全保護評議會」,圍繞「如何有效破解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困局」議題展開討論。
  • 專家:破解未成年人網遊沉迷困局需多管齊下形成合力
    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丁小溪)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10日圍繞「有效破解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困局」的議題舉辦研討會。與會者表示,要進一步形成由政府、企業、學校、家庭、社會協同共治的格局,集中各方力量應對未成年人沉迷網絡問題。  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會長劉俊彥認為,由於未成年人生理心理髮育不成熟,自我保護意識不強,易於沉迷網遊,特別是一些暗藏安全隱患的網遊,容易誘發犯罪,需要綜合施策,進一步加大對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現象的研究和治理力度。
  • 你的孩子可能正在被校園霸凌,未成年人沉迷遊戲背後的真相
    這是騰訊未成年人家長服務平臺客服小冬在接線期間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她經常會聽到電話那頭傳來的孩子哭聲,父母的吵罵聲,除了安撫、勸解,她也會加快處理進度,幫助解決問題。 在位於成都的騰訊大廈內,基本上每天會有數百名客服處理遊戲充值退費問題,小冬是其中之一,她一天撥出去100餘通電話,處理50餘個家庭的退費問題。
  • 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 全國青聯建議出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
    在網路遊戲用戶中有相當數量的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已經成為網際網路的「原住民」,生活中已經「無網而不在」。3月3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在北京開幕。本次大會,全國青聯向大會提交了《關於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提案》,旨在打造一片清朗有序的網絡空間。
  • 2020國考面試模擬題: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有新規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有新規,供各位考生參考。(11月6日《新華社》)   【題目預測】   近日,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施行網路遊戲帳號實名註冊制度、嚴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網路遊戲時段時長、規範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費服務等多項舉措。該《通知》引發了大家的熱議,對此你怎麼看?
  • 破解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既要「硬態度」,也要「硬技術」
    原標題:破解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既要「硬態度」,也要「硬技術」  核心速讀  今年11月,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針對未成年人的網路遊戲生活提出了六方面舉措,對遊戲帳號實名註冊
  • 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
    還有一位留守兒童找爺爺奶奶要錢玩網路遊戲,爺爺奶奶不給,就手拿兩把菜刀要殺死爺爺奶奶。北京軍區總醫院成癮醫學中心、中國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心理諮詢師彭鑫介紹說,電腦時代網絡沉迷主要是色情信息危害,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手機網遊便於上手,隱蔽性更強,更容易沉迷。目前在未成年人的網絡成癮因素中,遊戲成癮佔到82%,網路遊戲已成為未成年人面臨的主要網絡危害。
  • 針對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開展專項治理行動!
    教育部等六部門關於聯合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教基〔2020〕6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聞出版局、網信辦、通信管理局、公安廳(局)、市場監管局(廳、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新聞出版局、網信辦、公安局、市場監管局:當前,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網絡不良信息、網絡不良社交等問題較為突出
  • 孩子沉迷遊戲,並不都是遊戲惹的禍
    近年來,青少年沉迷手機遊戲帶來的問題屢見不鮮,「14歲少年為遊戲充值兩萬,花光姐姐積蓄」,「9歲男孩玩遊戲充值超萬元,犯錯卻不敢承認」,引發家庭矛盾,破壞親子關係。而在未成年人探索網際網路卻頻繁暴露問題的情況下,遊戲仿佛變成了一顆定時炸彈,深埋在孩子的成人之路上,成為了不少父母最關注、最擔憂的隱患。之前道客君也提過如何預防孩子沉迷遊戲,但有些家長只是嚴厲的沒收孩子的手機等,並未改變孩子沉迷遊戲的現況,孩子玩遊戲這一行為背後的原因,同樣也應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與思考。
  • 新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出爐,增設「網絡保護」
    : 第六十八條 新聞出版、教育、衛生健康、文化和旅遊、網信等部門應當定期開展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宣傳教育,監督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履行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義務,指導家庭、學校、社會組織互相配合,採取科學、合理的方式對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進行預防和幹預。
  • 上競文化出席第五期未成年人網絡安全評議會並分享經驗
    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和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共同主辦的第五期未成年人網絡安全保護社會評議會10日在北京舉行。會議主題聚焦如何有效破解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困局。來自全國人大法工委、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最高檢等單位的相關負責人及業內專家學者從法律、心理、生理、管理等角度剖析問題癥結,提出可操作的有效解決對策。
  • 教育部出手了,重點整治未成年人沉迷網絡問題,家長開心了
    不少的孩子,沉迷網絡,沉迷遊戲,對於孩子們產生了許多不良的影響。凡事都具有兩面性。近期,教育部發布關於聯合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有4大措施,對於家長們來說,個個都是好消息。第一,集中整頓未成年人沉迷網絡問題。
  • 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遊戲行業如何合規?
    未成年人保護法是未成年人保護領域的綜合性法律,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增加、完善多項規定,著力解決社會關注的涉未成年人侵害問題,包括監護人監護不力、學生欺凌、性侵害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等問題。此次修訂案充分吸納各方意見建議,在強化法律責任、加強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等方面亮點頗多。此次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新修訂將對網路遊戲產業帶來哪些變化?網遊企業應著重哪些方面的未成年保護合規?
  • 盛趣遊戲譚雁峰:挖掘遊戲正向價值 守護未成年人健康網絡生活
    作為遊戲企業,盛趣遊戲在企業發展的同時始終把未成年人保護放在首位,在保護未成人健康上網的問題上總結了不少經驗和成果。譚雁峰認為,防止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的首要工作就是用技術落實規範。雖然教學沒有中斷,但是缺乏線下場景的約束,讓未成年人使用網絡的時長大幅度的增加,造成了網絡沉迷的情況,引發了不小的社會矛盾。事實上,隨著社會科技的進步,未來在線生活可能成為常態,在這個場景下未成人的保護工作的難度更大,任務也更重了。作為遊戲企業,盛趣遊戲在規劃發展的同時也一直在思考,用什麼手段和什麼方法,才能在未成年人保護方面做到與時俱進。
  • 高知家庭男孩沉迷桌遊 爸媽沒轍陶教授支招
    「為了遊戲裡的『懸賞百萬』,兒子像吸毒一樣痴迷三國殺。」近日,省會市民李女士給本報打來求助電話稱,正讀初三的兒子痴迷於名叫「三國殺」的一種遊戲,家人採取多種辦法與之溝通無效,還引起了兒子摔砸東西等激烈反抗,如何解救沉迷於遊戲中的兒子,心力交瘁的李女士想請專業人士指點。
  • 中國擬修法對未成年人使用網路遊戲實行時間管理
    PingWest品玩10月21日訊,根據中國新聞網報導,21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新增「網絡保護」專章,其中規定,對未成年人使用網路遊戲實行時間管理,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 ...聲音】全國人大代表楊金龍:建議未成年人網路遊戲防沉迷引入...
    但移動遊戲讓未成年人遊戲沉迷和遊戲過度消費的問題也很嚴重。在疫情期間,此類情況更加突出。國內各地中小學生在集中上網課期間,各類事件頻發,比如玩網路遊戲致幻跳樓;沉迷「吃雞」遊戲、直播打賞「揮霍」家裡40萬元存款。「這兩年來,國家相關部委已實施一系列措施,不斷加強遊戲行業管理,獲得了社會廣泛支持,治理效果顯現,但仍存在完善空間。」
  • 防範網絡沉迷,別讓在線娛樂「綁架」孩子
    《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未成年網民中經常上網玩遊戲的比例達到61%,在未成年網民上網經常從事的各類活動中位居第三,僅次於網上學習和聽音樂。「中國網路遊戲的用戶呈現低齡化趨勢,沉迷背後有著複雜的原因。」季為民指出,不同程度的網遊沉迷狀態沒有確定性的邊界,但由於未成年人的自律性較弱,沉迷程度會逐步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