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講:人由氣生,凡在萬形之中,所保者莫先於元氣。
元氣充足,人的各臟腑器官生理功能才能夠正常運行。
元氣虛衰,各種疾病就容易找上門,百病叢生。
入冬後迎來進補好時機,中醫強調,冬天進補首先要進補元氣!補氣,專家推薦了「冬補第一藥」——黃芪。
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
1、補中益氣
李時珍稱黃芪為「補氣第一要藥」,五臟之氣都可以補。
氣虛症狀的典型表現: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聲低氣短、食少便溏、舌淡脈虛
2、提高免疫力
黃芪還有補氣益衛的功效,衛氣就是保護體表的氣,黃芪不僅能補內補中氣,還能補外,也就是提高人體免疫力,防止邪氣入侵體內。經常感冒的人可以用黃芪來預防。
3、利尿消腫
醫聖張仲景就曾在所著的《金匱要略》中提到用黃芪來治療風溼水腫,針對氣虛引起的水腫,黃芪有很好的療效。
4、保護心臟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黃芪可以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供血,增強心肌收縮力。
黃芪加一寶,常喝身體好
氣血雙補茶:補氣養血
黃芪補氣,具有雙向調節的作用;西洋參也是補氣的,有陰虛火旺的人、口苦口乾的人吃點西洋參;枸杞子甘溫,添精補髓、明目祛風;黃精補血
配方:黃芪10-15克、西洋參10克、黃精3-5克、枸杞子6-10克
做法:滾水泡製,蓋上杯蓋10分鐘,可喝一天。其中黃精、西洋參、枸杞子可以吃掉
禁忌人群:腹瀉、感冒、脾虛的人不適用
山楂黃芪水:活血化瘀
黃芪被稱為「補氣之王」,人體氣力足後就會加速血液運行,配合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山楂,二者相加,可以起到更好的益氣活血的作用。
配方:20g黃芪,10g山楂
做法:
用冷開水衝洗後,放入保溫杯用沸水400毫升衝泡,半小時後即可飲用。服完可再加沸水,共可衝泡兩次。
一般人群皆可常服,尤其適合氣虛型心臟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患者。
黃芪羊肉湯:溫陽祛寒
羊肉性溫,能益腎昇陽,黃芪補元陽、暖脾胃、通血脈、散寒氣。適合陽虛怕冷、四肢不溫、腰膝冷痛的人食用,有利於補陽祛寒、預防疾病。
食材:羊肉(瘦)150克,乾薑30克,黃芪15克,紅棗15克,食鹽、蔥花、花椒、八角少許
做法:乾薑、黃芪、紅棗洗淨,羊肉切塊,與花椒、八角一起放入鍋中燉煮。開鍋後調入鹽、蔥花,小火燉至羊肉微爛即可。
注意事項:羊肉屬於發物,吃多易上火,患有水腫、瘧疾、感冒發燒、牙痛等內熱型疾病或內熱體質的人不宜食用。
重要提醒
陰虛火旺、高熱無汗、乾瘦無津液、長瘡生疹子發熱的人群不建議用。
海帶和黃芪是常見的藥食同源的食材,兩個一起煮,又消又補。海帶有點鹹,煮出來的水特別好喝。黃芪又能補氣,能讓人不那麼困,精神一點,很適合這會兒喝。
這個方子是湖北那邊任之堂主人餘浩的食療方子,原始方子是這樣的:
海帶黃芪湯
原料:海帶60克,黃芪60克。
做法:先將海帶洗淨切成條狀入鍋,加水700克,再加入黃芪,煎煮30分鐘,即成。
用法:一日三次分服,食海帶,飲湯。益氣扶正,化痰散結,通利三焦
但我們沒病,日常用,每天海帶和黃芪用5g就夠了,用700ml水來煮,一天之內喝幾次就成。
黃芪補氣第一,海帶軟堅散結,一個補氣,一個消垃圾。非常簡單的搭配。一個微溫,一個寒,陰陽平衡。
這個我最推薦產婦用,因為產婦身體容易有瘀血、結節,但氣不足,這個能在清理身體的同時,還把氣補上。
身體垃圾多的人用這個清理垃圾,一邊清理垃圾,一邊補氣,非常好用,消而不傷。
如果你懶得煮,其實最好是自己煮,這麼好的食材日常用起來,真的是受益終生。這種東西有點麻煩,得自己煮,單價又低,量又大,其實賣不上啥錢,但我特別想推薦。
因為,真的好啊!家裡長輩身體有垃圾的,陳年的垃圾,也適合用這種食療小方子清理清理。味道淡淡的,不難喝。
如果你實在是懶得煮,也可以直接用山楂六物膏。這個也是消中有補,酸酸甜甜還好吃。
雖然沒有著重清熱但調暢中焦氣機,氣機通暢不鬱,熱自然減少。裡面山楂、麥芽可以健胃,讓肚子裡的氣和食物快快的排出去,尤其擅長消化肉食和麵食;
陳皮、山藥、茯苓健脾益氣,祛溼化痰,讓你的脾胃的運化(消化吸收運送全身)功能更強,而且脾胃好了,才能讓體內的水去該去的地方,少生痰溼;
大棗、蜂蜜、冰糖甘補脾土(脾在五行中的屬性),調和味道,甜甜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