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現「少女媽媽村」:14歲當媽30歲成外婆 早婚成風

2021-01-14 人民網




  世代生活在漁村,未到法定年齡「結婚」再正常不過,最小的14歲就當了媽媽,個別30歲就成了奶奶或者外婆……記者在海南臨高縣等地的漁村調查發現,部分少女未婚早孕早育現象普遍。一些「少女媽媽」婚後面臨分娩安全風險,生育後分居現象也越來越多,造成一系列社會問題。


  今年7月11日是第27個世界人口日,聯合國人口基金將主題確定為「投資於少女」,倡導投資於少女的健康和教育;國家衛生計生委、全國婦聯將中國宣傳活動主題確定為「關心女性幸福,關愛婦幼健康」,然而,一些地方的陋習卻留下很大隱患。


最小產婦未滿14歲 「少女媽媽」非個別現象


  16歲的潘虹已有5個月身孕,她一手拿著電視遙控器不時地換臺尋找著自己喜歡的娛樂節目,另一隻手則輕輕拍打著後背上哇哇大哭不到兩歲的女兒。


  她17歲的丈夫跟隨公公下船做工,她和不到40歲的婆婆在家帶孩子。她這樣描述自己的一天:「吃飯,餵孩子,看電視,餵孩子……」在潘虹看來,16歲已有二胎並不「稀奇」。這是海南省臨高縣新盈鎮、調樓鎮大多數漁村孩子身上正在發生的故事。


  記者在調樓鎮美良衛生院的「產婦生育記錄本」上看到,從2015年7月9日至2016年5月9日的10個月內,該衛生院有108個產婦生育,其中19個產婦年齡在20歲以下。這些「少女媽媽」中有15人是生二胎,她們一胎的生育年齡更小。


  記者隨後前往臨高縣人民醫院採訪,幾經周折得到了該院婦產科的產婦原始記錄。從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在縣人民醫院生育的16歲以下未成年產婦有20例,相當於每月有兩三個未成年產婦。其中,14歲的產婦有5名,15歲的產婦有6名。最小的產婦是新盈鎮頭咀村的桂某,她的出生日期是2001年10月10日,2015年生小孩時還未滿14歲。


漁村陳規陋習 監管以罰代管


  記者調查發現,在當地漁民眼中,「少女媽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他們有著共同的成因:多為半留守少年、受習俗影響,部分早戀後奉子成婚。


  ——傳統陋習,早婚早孕成習俗。多位漁民告訴記者,漁民出海風險大,需要提早「傳宗接代」,早婚早孕已成為多年來的習俗。新盈鎮中學一位教師介紹,有的漁民小孩在學校上學,家長就跑到學校門口來觀察女學生,看中了就上門去定娃娃親。「姑娘就那麼多,晚了好姑娘都被別人挑走了。」一位漁民說。


  ——早戀催生早婚早育。記者調查發現,家長默許縱容的態度客觀上對漁村孩子早戀起了催化作用。新盈鎮中學教導主任陳吉登表示,漁民孩子多為「半留守狀態」,父母常年出海打魚,多數孩子跟爺爺奶奶生活,初中階段戀愛很普遍。


  陳吉登說,儘管學校採取了禁止下課後男生女生在操場聚會等一系列強制措施,然而效果甚微。在學校裡,性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輕視教育,文化建設匱乏。2015年,臨高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33元,而漁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萬元。一些漁民認為讀書不如出海打魚掙錢多,對於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即使輟學,父母也不以為然。


  新盈鎮龍昆村委會一位村幹部表示,這兩年村裡文化建設落後,時常能看到一群十五六歲的年輕人湊在一起打牌喝酒,出入網吧。


  ——以罰代管,法律意識淡薄。臨高縣人口和計劃生育局一位負責人介紹,政府部門也曾努力宣傳相關法律,但效果甚微。「大多時候只能通過罰款教育」。


  記者了解到,2015年,僅新盈鎮就有210個補辦準生證明的。由於這些婚姻都沒有走法律程序,政府部門也很難統計這些少年婚姻的真實數據。


「少女媽媽」問題存隱患 關愛女性還需加力


  未婚先孕、「少女媽媽」、心理和生理疾病……如今,我國在關愛未成年人、婦女兒童權益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在一些偏遠、落後地區,仍有婚戀、生育「死角」。


  「少女媽媽」問題的存在帶來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少女分娩也面臨安全風險。


  調樓鎮衛生院副院長王成輝說,少女產婦自身還沒有發育成熟,內分泌激素等水平還達不到要求,因此懷孕期間特別容易出現大出血和難產。此外,少女孕婦分娩的小孩還容易出現畸形,對孩子也不好。


  海南律師協會會長廖輝認為,早婚早育會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危害:違反婚姻法規定,破壞了法律的嚴肅性;一旦懷孕,不利於胎兒發育也不利於母體健康;縮短了人口增長周期、早婚者年齡較小不能很好地處理家庭矛盾,為家庭不穩定和社會矛盾埋下隱患。


  海南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施耀忠認為,對於這些漁村早婚現象,儘管父母是始作俑者,但從法制部門來說,婚姻法宣傳不到位;從教育部門來說,教育管理不夠靈活變通;從婦聯來說,婦女維權沒做好;還有鄉鎮幹部怠慢等問題。


  除了自身婚戀觀念的轉變,這些年輕媽媽更需要心理、生理方面的健康教育和正確引導。一些專家學者表示,希望政府相關部門、社會團體等有針對性地對這一群體在情感指導和文化生活上進行教育和幫扶,為她們提供醫療衛生和心理衛生的諮詢、教育和健康服務。


  「未成年孕產婦的關愛問題,不是某一方的責任和義務,而是需要各方的『立體化』人文關懷。」廖輝等人建議,在這種背景下,還要深入地開展法律的宣傳教育,民政、婦聯、計生、各村組幹部甚至可以直接幹預早婚現象,做到早發現、早疏導。



臺灣各界就南海仲裁結果發聲 國臺辦回應


習近平表態!關於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中國政府嚴正聲明!


中國人轉起來!南海仲裁案結果出爐,我們不接受!不承認!


(摘自微信公眾號「新華視點」 ID:XHSXHSD)


主 編丨鄧志慧 編 輯丨李兵兵




相關焦點

  • 海南少女媽媽村 學校教導主任:性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海南少女媽媽村 學校教導主任:性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世代生活在漁村,未到法定年齡「結婚」再正常不過,最小的14歲就當了媽媽,個別30歲就成了奶奶或者外婆……記者在海南臨高縣等地的漁村調查發現,部分少女未婚早孕早育現象普遍。
  • 海南漁村最小產婦未滿14歲 觀念未開化是主因
    在十四、十五歲的豆蔻年華裡,她們沒有像同齡人一樣去求學,而是在世代生活的漁村裡照顧自己的孩子。未到法定年齡,卻早早「結婚」、生子,這在海南的一些小漁村已不罕見。她們之中,最小的14歲就當了媽媽,個別人30歲就成了奶奶或者外婆……
  • 「少女媽媽」村是女性權益地圖上的暗角
    上世紀30年代,美國女作家賽珍珠在小說《大地》中細膩地塑造了中國女性阿蘭的形象:恪守傳統意識形態要求、遵循既定命運、沉默、服從、勤勞、堅韌,至死還一直對丈夫強調著自己一生唯一的安慰,「我給你生了兒子,我給你生了兒子」。說起來很難令人接受,這本小說中的女性命運和陰鬱的生存環境,在近一個世紀後仍頑固地保留在我國的某些角落。
  • 18歲男孩迎娶14歲女孩:都2020年了,農村早婚為何還存在?
    只是男方才18歲正是上高中的年齡,而女方年僅14歲,應該還在上初中,接受九年義務教育。雙方都是小小年紀,還是不懂事的孩子,怎麼就這麼早結婚呢?14歲的女孩嫁過去,難道當「童養媳」不成?農村早婚並不少見,這到底是什麼原因。
  • 女孩12歲「偷吃禁果」當媽,23歲成最年輕姥姥,如今現狀令人唏噓
    可是,對於13、14歲左右的孩子來說,她們剛剛步入青春期,對很多事情都是懵懂和好奇的,有的情竇初開的孩子,就想找一個男朋友(女朋友),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來滿足自己內心的缺失。這不,有個12歲的小女孩,因為過早「偷吃禁果」,23歲就當上了姥姥,真是令人唏噓!
  • 15歲結婚17歲生娃,早婚早育的00後怎麼變多了?
    15歲結婚、17歲生娃,83萬00後早早當媽。為什麼未成年少女生育率不降反升?本期硬核看板6分鐘,帶你揭開少女媽媽的婚姻真相。 以下為文字稿。上個月柳葉刀發布一份報告,說在1990-2015年間,中國15-19歲青少年的結婚率和生育率先降後升,出現反彈。
  • 87歲少女系寫真是女生節禮物?外孫女:這句電影臺詞很適合外婆
    少女感這個詞,總在網絡中被頻頻提及——少女感的妝容,少女的髮型,少女的服飾。但你可知,少女感可以與年齡無關。在張茜心中,87歲的外婆依然是一名少女。意外驚喜送給外婆特別的女生節禮物「我好像已經過一生,但是我仍舊是個孩子。」這是電影《返老還童》 中的一句臺詞。張茜覺得,這句話用在外婆身上,一點也不為過。張茜29歲,家住重慶大坪,從事網站營銷工作。她的外婆叫羅光明,羅婆婆上世紀30年代出生在七星崗。
  • 「花季媽媽」年齡成謎題:女孩出生上戶口,普遍都要「加」幾歲,報哪...
    在一些邊遠少數民族地區,受傳統觀念和現實環境影響,重男輕女、早婚早育等陋習仍難革除,有些地方甚至還有搶婚的習俗。很多正值花季的少女,本該擁有絢爛多彩的校園生活,卻在貧困和偏見中放棄學業,早早嫁人生育," 花季媽媽 " 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
  • 14歲少女直播炫耀懷孕、2000萬被帶歪的年輕人
    最近,一名快手ID為「青檸味的小冰妹」的主播,發布多條疑似懷孕的視頻,宣稱「14歲榮升寶媽」。該快手用戶自稱只有14歲,寶寶還有62天就出來了。網紅大V影響大看到「青檸味的小冰妹」這個ID的名稱,熟悉快手的很可能會想到快手網紅「清檸味的小不點」。
  • 「媽媽,我要結婚了」「可是我才45歲,還沒有心理準備做婆婆」
    文:李巧兒早婚早育,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你以為自己還年輕的時候,兒子或者女兒卻要結婚了,你也很快做了婆婆或者外婆。曉雄最近就遇上這種事情了。曉雄今年45歲,兒子22歲,一天,兒子突然帶了一個女孩子回家,說要結婚了。曉雄聽了,憂喜交加。喜的是兒子多一個人愛他了,憂的是自己還沒有做婆婆的心理準備就這樣被趕鴨子上架了。其實,像曉雄的這種情況,不算少見。
  • 45歲外婆和45歲媽媽,同在小區裡帶娃,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現如今,很多獨立女性都不會選擇懷孕,生孩子。但大多數的女性還是要經歷這一切,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懷孕生孩子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是從少女變成母親的過程,生完以後還要養孩子,養孩子的過程非常漫長,這是對女性影響最大的方面。
  • 媽媽10歲時外婆去世,到我15歲,媽媽對我的關愛出現了斷層
    「「我的媽媽在她10歲時,外婆因意外而去世,在媽媽10歲她失去的母愛細想想,10歲之前媽媽對我的愛無微不至,可慢慢到了14-15歲,媽媽的愛並沒有曾經那麼細膩,14-15歲政治叛逆期,媽媽應對我的成長,變得手足無措,因為在媽媽青春期時,沒有母親教她該如何面對。15歲媽媽對我的愛像是斷了層。」
  • 「最美外婆」產房抱娃照走紅,看著才30歲多歲,網友:太美了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趨勢下,導致很多女性到了四五十歲的年紀,長得還跟二十歲的小姑娘似的。 「最美外婆」產房抱娃照走紅,看著才30歲多歲原來,這位外婆的女兒在還沒有生產之前,就已經考慮了很多關於坐月子的瑣事,想到說自己到時候身體會比較虛弱,而婆婆的身體一直不是太好,也不方便幫自己帶孩子,自己就提出說要讓自己的媽媽來照顧自己,她的這一想法,也得到了全家人的贊同。
  • 18歲高中生迎娶14歲初中生,早婚早育的現象,該用什麼措施解決
    日前,一則早婚的消息傳出,廣東某地一位18歲的高中生迎娶了14歲的初中生,兩人在一年前自由戀愛,但因為並不到法定的結婚年齡,只能舉辦結婚的儀式,但不能領證不合法,只能算是非法同居。當地政府也及時的出面解決這個問題。
  • 校園要留下花季少女,村寨不該有「花季媽媽」
    受訪者供圖 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記者王麗、李驚亞、劉智強)7月6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校園要留下花季少女,村寨不該有「花季媽媽」——貴州在脫貧攻堅戰中專項治理早婚早育阻斷「貧困循環」》的報導。
  • 「媽媽我怕」!14歲被性侵少女墜亡:看見孩子,才能幫到孩子
    文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14歲,花季年齡,本該無憂無慮,成都14歲少女祝小小卻以慘烈方式結束了年輕生命:「踏上窗臺,面朝客廳,坐在窗沿上,一句話也沒說,後仰著墜下樓去」。一大早,看了《成都14歲墜亡少女被性侵後的事件調查》,瞬間感覺不好,14歲女孩實在讓人心疼。
  • 14歲早戀生下兒子、全網最小二胎媽媽…這些竟被推成「網紅」 !
    >你能想到,下圖中的這位不到16歲的女孩已經是媽媽了嗎?在某網站上,「14歲早戀生下兒子」,「全網最小二胎媽媽」都有三四十萬次的播放量。18歲生孩子的她,和孩子的父親王樂樂,共計擁有4500萬快手粉絲,一次曬孩子的直播,能收到280萬次點讚,影響力非同小可。楊清檸懷孕後,幾位17、8歲的網紅也爭相宣布懷孕,早孕成了一種時髦。
  • 帶87歲外婆拍了一套少女系寫真,她說:希望外婆永遠「少女」
    外婆說很喜歡兔耳朵這個造型孫女的願望希望外婆永遠「少女」「之前也想到過給外婆拍一套寫真,但是沒有想過是這種少女系的,更沒想到出來的效果這麼好。現在照片拍好了,我把電子版給外婆看,外婆開心得合不攏嘴,還拿去給媽媽和姨媽看。」一想到外婆看到照片的表情,小張就忍不住笑。
  • 廣東一18歲高中生迎娶14歲女生:早婚陋習應杜絕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法律規定:男性法定婚齡22歲、女性法定婚齡20歲,是法律設置的紅線。可是就有人挑戰這個紅線,11月28日,網曝廣東汕頭潮陽區一18歲高中生迎娶一名14歲的初中生,均未達到結婚年齡。最近山東被虐待致死的兒媳婦方洋洋,就是在未達到法定婚齡時出嫁;安徽男子尋妻事件中,妻子當年也是在未達到法定婚齡的情況下,與大自己10多歲的男子結婚並生育孩子。這些沒有達到法定婚齡的行為,嚴重損害了未成年女性的合法權益。
  • 18歲高中生娶14歲初中生,當地村幹部說確有此事,民政局已調查
    但是這種封建制度在中國已經很早就被廢除了,現在中國的婚姻法明確規定,法定結婚年齡,男性不得早於22歲,女性不得早於20歲。結婚本來是件人生大喜事,但是最近廣東有這麼一件婚姻,新郎只有18歲,而新娘的年齡更小,只有14歲。11月28日,在網上曝光了一段進行婚禮視頻,在視頻中的男女主角有點讓人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