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月2日晚發帖到12日,10天時間,超過2000次閱讀,200餘個贊,一份名為《地方高校學生受到就業歧視問題》的模擬e提案,「duang」到了眾多網友的敏感神經,引發一片留言。
「看到這麼多網友關注,我和一同寫提案的其他4位小夥伴兒都很高興,也很意外。」提案發起者和撰寫者之一、長春工業大學大三學生、第14期「青馬班」團支部書記李沅先說,如果沒有學校的「青馬班」,他或許不會主動關心國家的時事政治,更不會學著代表委員「建言獻策」。
李沅先感謝的「青馬班」——大學生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班,是長春工業大學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自學組織之一。如今,在吉林省高校中,大學生自學組織已經超過4000個,從中受益的大學生佔全省大學生總數的50%以上。已經堅持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活動26年的吉林省大學生自學組織,被譽為青年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路石。
●自學組織同樣是正規軍
剛一開學,長春師範大學2012級學生、「青馬」學員黃忞就已經進入緊張狀態。「儘管我被評為2014年學校『百優青馬工程』的學員標兵,卻並不意味著能順利結業。要拿到『青馬』結業證,至少要通過7項考核。」黃忞說,自己沒想到第二課堂也會這樣嚴格規範。
而黃忞的「青馬」指導教師、學校宣傳統戰部部長陳愛梅同樣不輕鬆,「學校遴選的『青馬』導師首先要符合擁有副教授級職稱、具有學生管理工作或思想政治研究工作豐富經驗等多項條件,其次還要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提供全程隨時指導。每一項理論實訓,導師都要親自帶領;每個月至少和學員面對面交流一次;學員閱讀書目中的每一本,導師都要深入閱讀,以便提供指導。」
長春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張興海更是親自上陣,不僅擔任「青馬」導師,還時常為「青馬」學員作報告。張興海說,「在校黨委的高位引領下,學校相關部門對『青馬工程』更加重視,各種措施也都落到了實處。」
除了配備由「專業過硬的教師教授、關工委『五老』輔導隊伍、高校黨委書記、省委黨校知名教授、省委宣講團成員」組成的指導教師團,吉林省各校更是把扶持大學生自學組織建設納入校黨委工作日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規劃、學校整體育人工作之中;黨委書記親自抓,黨委成員分工抓,宣傳、共青團、黨建、學工、社科等部門各盡其責,密切配合,形成強大工作合力。
不僅「有組織領導」,還要「有指導思想,有工作機制,有活動章程,有經費保障」。據吉林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介紹,吉林省各大學生自學組織始終堅持「五有」原則。吉林師範大學黨委制定了《大學生自學組織管理規定》,吉林農業大學制定了《大學生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團章程》,對自學組織的管理明確責任;東北師範大學在學生科研立項資助體系中專門設立馬列主義自學組織理論研究專項經費,每年拿出2萬元支持自學組織的課題建設,3萬至5萬元支持學生社會實踐,吸引了一大批大學生自覺學習和研究馬列主義理論。
●從思想認識到實踐成果,樣樣出彩
「這幾本雜誌不僅我喜歡看,室友們也都喜歡看。」在長春工程學院理學院1141班學生範凱歌的枕邊,碼放著三期《勵志》雜誌,其中匯集著學校各期「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學校」學員的優秀論文,其中不僅包含理論認識,還抒發著成長感悟。
2011年,範凱歌從山東考入長春工程學院。「對新環境不適應,加上考取的又是自己不擅長的化學專業,我心裡就產生了一些牴觸情緒。」範凱歌說,「2012年,我成為學校自學組織——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學校學員。經過兩年的學習,我不僅對母校和所學專業產生了熱愛,還成長為一名有夢想的共產黨員。」
在優秀理論的指導下,範凱歌的思想變化帶來行動變化。2013年暑假,他在家鄉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三莊鎮官莊村,成立了「希文義務輔導學堂」,為當地貧困中學學生義務輔導功課。在連續兩年的公益辦學中,「希文義務輔導學堂」共幫助過21名貧困學生,其中5名考入市重點高中。如今,在範凱歌的招募下,「希文義務輔導學堂」成為更多大學生實現自身價值的愛心團隊。而範凱歌的思想行動變化也化作鉛字,發表在第四期《勵志》雜誌上。
在尊重大學生思想活動獨立性和差異性的基礎上,吉林省各高校紛紛鼓勵大學生自學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湧現出一批優秀案例。長春理工大學自學組織用馬列主義觀點立場觀察社會現象,多項社會實踐活動被作為思想政治理論實踐典型在吉林教育電視臺播出;東北師範大學自學組織開展的教育問題基層實踐調研和「青年中國說」百村調研活動,調研報告涵蓋了吉林省農村孤寡老人生存、農村文化建設、貧困農村中學教育發展等諸多問題,並在對策思考中提出了許多具有價值的建議。長春工業大學選送大學生自學組織理論骨幹參加「紅色之旅」,親身體驗改革之路,增強了大學生的感性認識。
理論課程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座談、辯論、演講、專題講座、志願服務等多種活動越辦越新穎,自學組織的影響也日益廣泛。此外,許多高校還創造條件讓各大學生自學組織之間進行校際交流,積極爭取企業參與贊助大學生自學組織的活動,東北師範大學「三農學社」與吉林農業大學的自學組織就農村實踐展開各種交流,吉林農業大學與頌禾有限責任公司合作設立「頌禾基金」,支持大學生自學組織成員每年定期深入農村進行社會實踐。
●播一顆種子,換一片綠蔭
「這個月下旬,我們要組織一場關於『四個全面』的主題學習,有興趣的同學都可以來參加。」吉林大學數學院2012級學生、大學生M·M學習研究會主席桂仕如說。
M·M學習研究會是吉林大學「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學習研究會」的簡稱,也是吉林省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活動的第一個自發組織,於1989年成立。
「M·M學習研究會總會每年約有300至400人,另外學校絕大部分學院都設立了M·M分會,很多團支部也建立了馬列學習小組,基本形成了學校—學院—班級的輻射式發展。」桂仕如說,我們還利用網絡建立起青年時政論壇和網上討論室,上學期還組織全校青年學生系統學習了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吸引了更多同學參與進來。
目前,吉林省各高校大學生自學組織成員人數逐年增加,業已形成了核心層、骨幹層、全員層聯動布局。其中,核心層學員大多被評為優秀大學生,骨幹層學員80%以上加入中國共產黨,全員層學員90%以上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吉林大學關工委副主任楊青萍介紹,M·M學習研究會的會員們還走進農村、工廠、企業和社區等基層單位,宣傳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近年來,會員們在參加社會實踐過程中,印刷各種宣傳材料3萬餘份,派出約15200餘人次,進行11000餘場次的宣傳,撰寫社會實踐報告8000餘份。
如M·M學習研究會一樣,各自學組織在武裝自己的同時帶動一片。吉林建築大學的「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會」學員利用暑假到長春市雙陽區尹家村小學和龐家鎮小學支教,給鄉村的孩子送科普圖書資料、上科普課。吉林農業大學自學組織設立專門政策宣講小組,定期下鄉在農民中間宣講黨的政策理論,並在農村建立實踐基地,推廣農業科技……在吉林各高校,自學組織為青年學生播下了一顆純潔信仰的「種子」,將換來一片綠蔭。(記者 曾毅 任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