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22 11:38:02 來源:東方網 作者:劉昕璐 選稿:蔣昕婕
據《青年報》報導:新一年新學期,FLAG又要立起來。家長們對孩子更是有著滿滿的期待和愛。家校溝通平臺「曉黑板」21日公布了一份關於「家長對孩子20年後的期許」的問卷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希望孩子長大後內心強大,是最多家長的期待,佔到受訪者的半數以上。同時,上海家長更加重視對孩子的情商培養。
超半數家長最希望孩子「內心強大」
從去年11月中旬開始,「曉黑板」APP隨機向幼兒園到高中學段家長用戶發起「家長對孩子20年後的期許」問卷調查,共收回12183份有效問卷,其中來自上海的樣本有1628份。在參與調查的上海家長中,68.2%是女性,31.8%是男性,小學生、初中生的家長佔比共77.8%。曉黑板團隊表示,發布此項問卷旨在幫助學校了解家長對孩子成長的期許,共建良好的家校溝通環境。
通過對12000多份有效問卷的數據分析發現,家長希望孩子能以一個「心理素質強」「高學歷」「富有創造力和探險精神」「專業素質強」的形象步入社會,其中,「心理素質強」得分最高,得到57.3%家長的重視。
數據顯示,家長對孩子的心理健康越來越重視。調查中發現,在被問及「20年後,當孩子面臨重大挑戰時,最重要的是什麼」時,能力、學歷、心態、身體這四項因素中,54.6%家長認為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心態,認為學歷最重要的家長僅7.3%。大多數家長認為,內心強大的孩子,抗壓性也越強,能更從容地應對日後工作、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如今,家長也越來越在生活學習的細微之處,照顧到孩子的心情。在被問及「如果孩子競選班長沒選上」,你會怎麼辦時,93.7%的家長認為,首先要「安撫孩子的情緒」。問及「當孩子犯錯時,您認為哪種方法最有效」時,82.4%的家長選擇「先聽孩子解釋,再指出孩子的問題」。
不少家長表示,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也要適當聽取孩子的意見,如果一味強迫孩子聽從家長的命令,往往只會適得其反,甚至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傷害。
不過,從細部數據來看,從幼兒園到高中,家長對「心態」的重視整體呈下降趨勢。幼兒園家長認為心態重要的佔比65.5%,高中家長則只佔53.5%,佔比下降了12%。這或許從側面反映,年輕一代的家長,更加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在被問及「以下哪項對孩子的未來最重要」時,45.2%的家長選擇了「能力」,而選「性格」因素的只佔29.1%。孩子的性格其實正是心理情況的外在體現,由此可見,家長雖然越來越關注孩子的心理教育,但仍有不少家長缺乏全面的認知,尚未形成對孩子性格培養的整體觀。
數據發現,上海的家長更加重視對孩子的情商培養。希望孩子20年後,具有高情商的上海家長佔54.1%,佔比高出整體22.5%。上海家長中,只有29.7%的家長看重學歷。在上海家長看來,情商遠比學歷重要。
老師依然是家校合作的主導者
數據還顯示,比起孩子的分數,家長更重視孩子的習慣和能力。79%的家長認為,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學知識考高分還要重要。
並且,隨著孩子學齡的增加,家長對於孩子能力的要求也在提高。52.6%的高中家長看重孩子的能力,比幼兒園家長增加了11.1%,而能力的培養,恰恰在於平時點滴的積累。
超九成家長認可「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以身作則」,並且隨著孩子學齡的增加,家長對這一觀點越來越認可。
在對待孩子的教育觀念上,90.5%的家長認同用「鼓勵教育」來教育孩子,6.3%的家長認可「挫折教育」,而選擇「打罵教育」的家長僅有3.3%。
至於「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主要因素」,79.6%的家長認為是「孩子的學習態度」。孩子的學習態度體現在作業完成情況、上課聽講等方面,不少家長表示,這需要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家校合作可以推動現代教育制度的構建與發展,家長又是如何看待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之間的關係呢?在被問及「您認為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什麼」時,有88.9%的家長認為「家庭教育」很重要,還有73.4%的家長認為「學校教育」很重要。
有83.9%的家長表示,「家校合作很重要,願意配合老師教育好孩子」。這也說明,在廣大家長心目中,老師依然是家校合作的主導者。
不少家長希望,孩子學習積極主動。49.6%的家長希望孩子能「愛思考,主動提問」,而希望孩子「願意學習拓展知識」的家長則有32.9%。
對於如何「培養孩子獨立、自覺等行為習慣」方面,59.6%的家長認為,家長和老師的作用「同樣重要」,36.6%的家長還認為,家長比老師作用「大」。「80後」的王媽媽是一家公司的會計,最近正自學企業管理,一方面是為了彌補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來帶動女兒。王媽媽說:「現在社會發展很快,我們的生活不能固步自封,要不斷接觸新鮮事物來充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