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時,在全國性作文大賽中獲獎;
高二時,出版了第一部小說;
高三時,倫敦某名校向其遞出橄欖枝;
……
這些標籤打在一起,親貝網小編相信你第一反應就是,這個孩子是"學霸",他的名字叫白清揚,取自媽媽喜愛的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那位,傳授令狐衝獨孤九劍的風清揚。
也像許多傳奇小說中的主角一樣,都有個不得了的父親,白清揚不得了的父親名叫——白巖松。
父母的教育認知,對孩子的未來有著不可估量的支持。
白清揚能夠成為"學霸",與白巖松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
你考第一,我就跟你斷絕父子關係
白巖松育兒秘籍中,最有名的一句話,出自白清揚中考前後:你要是考第一,我就跟你斷絕父子關係。
這句話讓大部分家長感到迷惑,學習就是"百舸爭流",怎麼到他這兒反而不讓孩子考第一?最最氣人的是,明明不讓兒子考第一,結果白清揚還是光榮地當上了學霸。
這個是個什麼心理?
親貝網小編一個同事的兒子今年中考,別說是第一了,兩口子求神拜佛,就指望自己兒子能考進班級前30,就算是祖墳冒青煙了。
越是如此,他們對孩子的要求也越苛刻:
每天手機使用時間不得超過45分鐘;
不能在學習的時候聽歌;
和朋友在外出玩耍不得超過3個小時;
不準進網吧;
不能買學習之外的任何書籍……
所有能擠出來的時間,都要用來學習,哪裡不會就補哪裡。
孩子怎麼樣呢?他成了班上最努力的人,但成績長期墊底。
和白巖松的育兒理念截然相反的育兒觀,也造就了孩子完全不同的成績表現。
白巖松到底是基於怎樣的觀念,才會說出那句名言,還能讓孩子成績保持優秀呢?
人生有3種苦需要吃得下,才能成為人生贏家
要知道白巖松對孩子說這句話的目的,還要往他更早與孩子交流的話裡找答案。
曾經,他用電子郵件的方式,給孩子留言,告訴孩子:人生不是競技,不要把撞線,當做光榮。
即便我們都知道,白巖松是個體育迷,更是足球迷,差點把白清揚取名白巴蒂。如此熱愛競技體育,白巖松也知道,人生不是競技,不要爭一時輸贏。
真的想要成為人生贏家,這3種苦,孩子不得不吃。
第一,承受失敗的苦
哪有不敗的將軍?生無敗績的趙雲趙子龍,只存在於故事裡。每個人都要學會承受失敗,這種痛苦非常煎熬,但只有在失敗中總結贏的規律,才能在以後的路途中,立於不敗之地。這或許就是白巖松不讓兒子考第一的原因。
第二,打熬身體的苦
佛家有云:人的身體是度世寶鑑,要錘鍊身體,讓自己變得強壯,在打熬身體的過程裡,鍛鍊毅力和堅韌不拔的品質,人在走出學校,進入社會時,才會像一把鋒利的寶劍,熠熠生輝。所以白巖松和白清揚,都是體育迷,堅持鍛鍊,身材健壯。
第三,嚴於律己的苦
心理學大師M·斯科特·派克,在其心理學著作中說過: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作為平凡人,我們都知道,自律本身,就是一種人生痛苦。如今的年輕人,喜歡像鹹魚一樣賴在床上,能不出被子就不出被子,能一直吹著空調就不會起床做事。自律,那多苦啊。但也只有自律,才是走上成功坦途的捷徑。
而這3條苦,就是白巖松教會兒子白清揚最寶貴的道理。
其實,做一個好父親,不難,但能夠領悟人生必須要吃的苦,而且身體力行,帶著孩子堅持把這些苦吃透,吃到苦盡甘來的人,佔大多數。
或許,這就是為什麼一般的父母,拼命壓著孩子學,反而比不上白巖松不讓孩子考第一的原因。
信息來源:蔓德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