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又有三所獨立學院擬與母校脫鉤 或成必然趨勢

2020-12-14 華夏經緯網

  昨日,教育部網站公示2016年擬批准設置的39所高等學校名單,湖北省5所高校榜上有名,其中有3所獨立學院轉設為民辦本科學校並更名。至此,湖北省32所獨立學院中,將有14所學校從主辦高校中脫離,獨立自主辦學。

  「脫鉤」後更注重培養應用型人才

  此次脫離「母體」的3所獨立學院有:華中師範大學武漢傳媒學院,更名為武漢傳媒學院;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更名為華夏理工學院;武漢大學珞珈學院,更名為晴川學院。

  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校轉設後還將保持理工類大方向,但會更專注於應用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脫離母體的獨立學院更加瞄準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在人才培養上應更加突出應用性。」

  這位負責人指出,轉設前,獨立院校主要藉助母體學校的力量,尤其是品牌方面,但隨著獨立院校實力的增強和國家相關規定的實施,很多獨立學院選擇了「脫鉤」。她說「獨立學院『脫鉤』後,不需要再向母體高校交納管理費,可以增加學校的辦學經費。」

  已「脫鉤」院校多數發展良好

  2011年,武漢大學東湖分校等四所獨立學院率先轉設為民辦高校。武漢東湖學院負責人周啟紅說:「當時轉設既是出於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響應教育部的要求。轉設後我們脫離了母校的光環庇護,感到壓力、責任更大。」

  據了解,該校更名為「武漢東湖學院」的第二年,報考人數有小幅波動,這讓該校負責人意識到,必須馬上找準學校特色,走產教融合之路,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2015年,該校各條錄取分數線都在省內同類院校前列,報考人數達到歷年最高。

  周啟紅認為,民辦院校要想辦好,必須把立德樹人放在經濟效益之前,堅持教育的公益性,辦人民滿意的大學;其次要堅持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同時堅持辦學特色,提高辦學水平,否則與公辦學校比不了。

  轉設次年,這四所高校分數線「堅挺」,均超過三本線,武漢東湖學院和武昌理工學院還超出不少。

  接下來幾年,武昌工學院、文華學院、武漢工程科技學院紛紛與母校脫鉤,近幾年就業率穩中有升。

  「獨立」轉「民辦」乃必然趨勢

  2008年,《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教育部26號令)頒布,要求獨立學院在5年內按照規定進行調整,經教育部組織考察驗收合格的繼續發展轉為普通本科高校。調整要求給獨立院校設置了不少「門檻」,具體包括註冊資金、總資產、基本辦學條件、專業設置、學科建設情況,在校學生、專任教師及管理人員狀況,本科教學水平評估情況,博士點設置情況等。

  「獨立學院為了達到26號令的要求,紛紛向獨立設置民辦高校轉型,這對學校的發展也有好處。從長遠來看,轉設是必然趨勢。」多所民辦高校的負責人表示。

  長江日報記者了解到,湖北省共有32所獨立學院、民辦高校,數量排全國第一,在校生約24萬人,佔全省普通高校本專科生總數20%左右。

  在今年1月11日發布的「2016中國民辦大學排行榜」前30名中,武漢高校佔了7席,包括武昌首義學院、文華學院、武漢工商學院、武漢東湖學院、武昌理工學院、武漢學院、漢口學院。(記者黃琪 黃哲 胡琴沁 通訊員詹顏 劉明楊)

  連結>>>

  湖北14所脫鉤獨立學院

  武漢大學東湖分校更名為武漢東湖學院

  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更名為武漢長江工商學院

  華中師範大學漢口分校更名為漢口學院

  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更名為武昌理工學院

  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更名為武昌工學院

  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更名為文華學院

  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更名為武漢工程科技學院

  華中農業大學楚天學院更名為武漢設計工程學院

  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更名為武昌首義學院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更名為武漢財經科技學院

  湖北工業大學商貿學院更名為湖北商貿學院

  華中師範大學武漢傳媒學院更名為武漢傳媒學院(公示期)

  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更名為華夏理工學院(公示期)

  武漢大學珞珈學院更名為晴川學院(公示期)(記者黃琪整理)

來源: 長江日報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近期,一學院升級為本科,今年也已有20+所獨立學院申請轉設
    轉設為獨立設置的公辦普通本科高校。三是終止辦學。已停止招生,或由於各種原因無法完成轉設,或舉辦者主動提出且條件具備的,終止辦學,撤銷建制。要麼轉設,要麼終止辦學。轉設意味與舉辦校解除原有辦學協議,與母體高校脫鉤,或者轉設為民辦本科院校,或者轉設為公辦本科院校。所以,獨立學院將會迎來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
  • 談談獨立學院轉設的前世今生
    而且,多數獨立學院創辦之初,就有合作辦學的年限設定,本來就是到期消亡!具體含義就是,獨立學院的存在權屬不清,定位模糊,現在已經到了跟本部母校徹底脫離的時候了。接下來,我們聊聊那麼多獨立學院轉設之後,未來在哪裡?從2018年起,大量獨立學院轉設:包括異地遷校、公有資本撤出,上級母校收回投入資本和校名,以及升級公立大學和被母校裁撤收回。
  • 教育部擬同意兩所獨立學院轉設為民辦本科學校
    3月19日,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官網發布《關於擬同意設置本科高等學校的公示》稱,根據《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學校設置暫行條例》和《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等有關規定,經第七屆全國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專家考察和評議,並經黨組會審議,擬同意江漢大學文理學院等2所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民辦本科學校,現向社會公示。
  • 證書不由母體高校發 獨立學院"文憑問題"受關注
    ,就是衝著母體高校牌子去的   學校:與母校脫鉤由獨立學院自己發證後,獨立學院的「獨立」發展空間會更大 由於教育部已作出明確規定,從4月1日起,高校獨立學院向畢業生發授的學士學位不再由「母體高校」發放,這就意味著今年的新生將在讀完4年本科後拿到一張含金量完全不同的學位證書。   「我們花一兩萬元的高價學費送孩子去上獨立學院,就是衝母體高校牌子去的,如果沒有它的光環罩著,獨立學院不就成了名副其實的民辦高校?」家長張先生感慨道。
  • 南昌還有幾所獨立學院?南昌的幾所獨立學院會怎麼轉設?
    從2020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名單(截至2020年6月30日)來看,江西13所獨立學院,至今還沒有一所完成轉設。不過,這5所學校在教育部的名單上所在地仍然是南昌市。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江西中醫藥大學科技學院和江西科技師範大學理工學院這3所獨立學院,之所以不需要搬遷至共青城,是因為此前在南昌市內就建設有獨立的校區,所以,南昌只有這3所獨立學院了。
  • 填報獨立學院,謹防畢業後沒有母校
    一、預判風險獨立學院是一個客觀的存在,是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特殊產物,曾經在很多省份(現在仍然有湖南等)的高考志願填報中被設定為本科第三批次錄取,也因此被俗稱為「三本 」。「三本 」的獨立學院因為其局限性,被要求轉設為獨立的學院是教育部2008年就確定的既定方針,但結果並不理想,到目前也僅九十餘所獨立學院轉設成功。2020年是獨立學院的大限之年,教育部在5月中旬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到 2020 年末,各獨立學院全部制定轉設工作方案,同時推動一批獨立學院實現轉設。」而具體的轉設路徑為三條:轉為民辦、轉為公辦或者終止辦學。
  • 教育部擬同意21所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本科高校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11月11日,教育部發布公示,擬同意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等21所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本科學校,公示時間為11月11日至25日。 公告名單顯示,21所高校位於不同省份,其中5所位於重慶,4所位於廣東,3所位於江西。
  • 從「母體」分離,我省四所獨立學院擬進行轉設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金震12月24日,教育部發布《關於擬同意設置本科高等學校的公示》,擬同意33所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本科學校,公示期為2020年12月24日至2021年1月7日。山東此次共有4所院校在公示之列。
  • 教育部擬同意山東這4所獨立學院轉設為本科高校
    教育部擬同意山東這4所獨立學院轉設為本科高校 2020-12-24 12: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教育部:21所獨立學院擬轉設為本科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11月11日,教育部發布公示,擬同意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等21所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本科學校,公示時間為11月11日至25日。公告名單顯示,21所高校位於不同省份,其中5所位於重慶,4所位於廣東,3所位於江西。從辦學性質看,有4所院校為公辦性質(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嘉興學院南湖學院、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其餘為民辦。
  • 教育部:33所獨立學院擬轉設更名,江西3所!
    中國教育在線訊  12月24日,教育部網站發布了《關於擬同意設置本科高等學校的公示》,擬同意東華理工大學長江學院等33所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本科學校,其中江西省三所:東華理工大學長江學院轉設為贛東學院、江西中醫藥大學科技學院轉設為南昌醫學院、江西科技師範大學理工學院轉設為南昌應用技術師範學院。
  • 我國這33所獨立學院擬改名
    獨立學院轉設的大限將至。12月24日,教育部公示,擬同意中北大學信息商務學院等33所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本科學校,轉設的同時,這些學校也同步改名。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公示消息提到,根據《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學校設置暫行條例》《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和《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等法律法規政策規定,經第七屆全國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專家考察和評議,並經黨組會審議,擬同意中北大學信息商務學院等33所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本科學校。
  • 2021考生:這5所「獨立學院」將轉為「公辦本科」高校!
    【了解更多信息,請點擊上方關注】獨立學院是因社會需求所產生的一種辦學模式,而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獨立學院轉設成為必然。自2020年5月教育部出臺獨立學院轉設政策後,很多高校都啟動了獨立學院轉設的工作。獨立學院轉設主要有三種途徑:轉為公辦、轉為民辦、終止辦學,其中轉為民辦高校比例最大。
  • 廣東4所獨立學院擬轉設更名
    南方日報訊 (記者/杜瑋淦)11月11日,教育部發布《關於擬同意設置本科高等學校的公示》,全國有21所獨立學院擬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本科學校。廣東有4所獨立學院擬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本科學校,其中,廣州大學松田學院轉設為廣州應用科技學院,廣州大學華軟軟體學院轉設為廣州軟體學院,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轉設為廣州華商學院,中山大學南方學院轉設為廣州南方學院。
  • 教育部公示33所獨立學院擬轉設更名!河南有兩所!
    12月24日,教育部發布《關於擬同意設置本科高等學校的公示》,擬將33所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本科學校,其中河南有兩所高校。公示時間為2020年12月24日至2021年1月7日。據了解,2020年5月,教育部研究制定並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其中明確,到2020年末,各獨立學院全部制定轉設工作方案,同時推動一批獨立學院實現轉設。原則上,中央部門所屬高校、部省合建高校舉辦的獨立學院要率先完成轉設,其他獨立學院要儘早完成轉設。《實施方案》提出了轉為民辦、轉為公辦、終止辦學等三種基本路徑。
  • 教育部公示33所獨立學院擬轉設更名 河南有兩所
    12月24日,教育部發布《關於擬同意設置本科高等學校的公示》,擬將33所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本科學校,其中河南有兩所高校。公示時間為2020年12月24日至2021年1月7日。 據了解,2020年5月,教育部研究制定並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
  • 浙師大行知學院擬轉設公辦本科院校,浙江第四所獨立學院擬轉公辦
    在文件中提到獨立學院轉設有三個方向:轉設公辦本科院校、或轉設民辦本科院校或者終止辦學。但是從獨立學院轉設多年的情況來看確實已經有了獨立學院終止辦學的案例。湖州師範學院求真學院、溫州大學甌江學院、嘉興學院南湖學院這三所高校都在名單中。
  • 湖北擬更名新設轉設三所大學 有你的學校嗎?
    湖北公示2017年申報設置的3所本科高校名單近日,多地教育主管部門先後公示申報升格、更名和轉設的高校名單。雖然還只是在公示階段,但外地不少高校的改名引起了不少網友的爭吵。湖北的情況如何?10月30日,湖北省教育廳官網發布《省教育廳關於2017年申報設置本科學校名單的公示》。
  • 安徽這所獨立學院擬轉設公辦,江蘇、山西多所高校正在有序推進!
    近日,安徽大學江淮學院轉設迎來了新消息,合肥市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2020-2022年)顯示,當地將加快推進安徽大學江淮學院轉設成市屬公辦的高質量應用型本科院校,這也是省內首所擬轉設成為公辦的獨立學院,此前已經有多所省內獨立學院完成了轉設,均轉設為了民辦高校,這對於在校學生來講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 每年都會有一些學院改名大學,2018年會有哪些學校?你母校會嗎?
    每年都會有一些學院改名大學,2018年會有哪些學校呢?你母校會嗎?"十三五"期間,國內不分區域和辦學體制,教育部每年集中受理一次普通本科學校的設置社區。之前是3年一輪迴,分區域一年一次。在申報之前,得通過各省市的預審,即納入省市"十三五"高等學校設置規劃,如河南的中原工學院、山東的山東工商學院等。2018年5月31日,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公示2017年擬設置的高等院校名單,和1月進入專家考察的名單相比,5月份的名單少了6所高校,如唐山學院、新建三峽航空學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