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1、《草原》這篇散文,字裡行間浸潤著濃鬱的草原風情:那一碧千裡的草原風光,那歡迎遠客、盛情款待、深情話別的動人情景,都令人難以忘懷。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並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讚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
2、本課的作者是老舍,文章選自《內蒙風光》。全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描繪了三幅動人的畫面: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主客聯歡圖。讀了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內蒙古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文章以行蹤為序,移步換景,由景及人。
作者介紹: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筆名老舍,滿族正紅旗人,生於北京,中國現代小說家、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的文學語言通俗簡易,樸實無華,幽默詼諧,具有較強的北京韻味。
主要作品:《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等。
我會寫:
毯tǎn(地毯、綠毯、毛毯)
陳chén(陳舊、陳列、陳述)
裳shang(雲裳、衣裳、紅裳)
虹hóng(霓虹、彩虹、長虹)
蹄tí(牛蹄、馬蹄、蹄子)
腐fǔ(豆腐、腐敗、腐爛)
稍shāo(稍等、稍微、稍縱即逝)
微wēi(微妙、微笑、輕微)
易錯字音
蒙(měng)古包 好(hào)客 同行(xíng) 似(sì)乎
多音字:
行:(háng)(一行) (xíng)(行動)
勒:(lè)(勾勒) (lēi)(勒馬)
蒙:(mēng)(矇騙) (méng)(蒙受)
(měng)(蒙古族)
近義詞:
渲染—烘託 熱鬧—喧鬧 明朗—晴朗
奇麗—瑰麗 疾馳—飛馳 回味—體味
境界—境地 拘束—拘謹
反義詞:
迂迴—徑直 拘束—自然 灑脫—拘謹
舒服—難受 羞澀—大方
理解詞語:
清鮮:清爽新鮮。
一碧千裡: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綠色,形容很大的範圍內都是碧綠的顏色。
柔美:柔和而優美。
境界:事物所到達的程度和表現的情況。
迂迴:迴旋、盤繞。
灑脫:本指言談舉止等自然,不拘束。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嶺。
拘束:過分約束自己,態度顯得不自然。
詞語擴展:
說一些四個字的表示「綠」的詞語來?
綠草如茵、綠意盎然、綠意蔥蘢
青山綠水、 披紅掛綠、綠蓋疊翠
課內詞語:
綠毯 線條 柔美 驚嘆 回味 樂趣 目的地 灑脫 衣裳 彩虹 馬蹄 熱乎乎 禮貌 拘束 舉杯 感人 會心 微笑
句子解析:
1、 在天底下,一碧千裡,而並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綠。「千裡」指草原的範圍遼闊無邊。「一」是「全」和「都」的意思。總起來是說整個草原全是碧綠碧綠望不到邊的青草。這句話寫出草原遼闊、碧綠的特點。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但不因空曠而顯得蒼茫。這句話也是這一段的中心句。
2、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
「渲染」「勾勒」均是繪畫用語,「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塗抹畫面,以取得不同尋常的藝術效果;「勾勒」是指用線條勾畫出輪廓。「翠色慾流」是指青草鮮嫩,顏色青翠,似在流動,富有生機。老舍將草原擬為一幅揮毫潑灑的寫意畫,突出了草原的遼闊碧綠,小丘線條的柔美,整個草原猶如巨幅中國畫那樣讓人賞心悅目。置身於這充滿詩情畫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會驚嘆,並產生舒服之感,因此,既願久立欣賞,又想吟誦詩篇。
3、 在這境界裡,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回味」,細細地回憶,品味。這裡是駿馬和大牛的天然牧場。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風光如詩如畫,有著無限樂趣,因此連靜立的牛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樣在享受和回味。這種擬人的寫法構成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增強了草原風光的感染力。
4、 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這句話是寫蒙古族老鄉身著節日盛裝,策馬疾馳,遠迎來客。鮮豔的服飾,飛馳的駿馬,飄舞的衣襟衣帶,作者將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僅形似而且神似。
5、「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這句詩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麼捨得馬上就分別!大家站在夕陽下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相互傾訴著惜別之情。涯,邊際。天涯,天邊,大地與天空相接的地方。這句話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體現,同時給讀者以回味的餘地。從迎客、聯歡到話別,處處洋溢著「蒙漢情深」;千裡草原,芳草萋萋,舉目皆是詩情畫意,所以才讓人流連不已,難分難捨。這句話作為全篇的結尾,點明了蒙漢兩族團結情深的中心。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描繪了天空、草地、小丘、羊群、駿馬和大牛所構成的一碧千裡的草原風光。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繪了陳巴爾虎旗的主人們迎接遠方來客的情景,「男女老少」「群馬疾馳」「襟飄帶舞」,生動再現了草原由靜寂變得熱鬧的情形。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描繪了作者到達目的地後,主人熱情接待客人、主客聯歡和話別的情形。最後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詩句結束全文。
課文主題:
《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首次來到草原,訪問陳巴爾虎旗時寫的一篇散文。作者以細膩清新的語言記敘了初入草原的所見、所聞、所感,讚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深情謳歌了蒙漢同胞的民族情誼。
問題歸納:
1.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什麼?
本文寫了美麗的草原以及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
2.自讀課文,看看課文從哪些方面寫了草原的美?
課文從草原風光美和蒙古族人民遠迎款待漢族同胞的人情美兩個方面來寫草原的美。
3.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什麼景物?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
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天空、草原、小丘、羊群、駿馬、大牛。
這裡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清鮮,天空明朗,草原一碧千裡,小丘線條柔美,羊群多而自由,駿馬、大牛有時靜立不動,像陶醉在這美景中一樣。
4.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為什麼把迎接的人群比作彩虹呢?
因為寫馬群,突出一個「快」。「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馬疾馳,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些都說明迎接著心情的急迫和愉悅,體現出了蒙漢情深。
5.蒙古族人民是怎樣迎接、款待、送別客人的?
從蒙古族人民跑幾十裡去迎接客人、盛情款待遠客、敬酒聯歡、深情話別等可以看出蒙古族和漢族之間的深情厚誼,體現了一種人情美。
課後習題答案:
1、朗讀課文,想像草原迷人的景色,讀出自己的感受。背誦第一自然段。
朗讀指導:草原迷人的景色主要體現在景色美和人情美。課文第1自然段自上而下描寫了草原美麗的景色,第2至5自然段主要通過蒙族同胞的熱情好客體現蒙族同胞的人情美。作者對草原充滿嚮往與喜愛之情,所以本文的朗讀基調是熱情奔放、歡暢喜悅的。
2、讀下面的句子,回答括號裡的問題。再從課文中找出其他類似的句子,讀一讀,抄寫下來。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麗的小詩。
(哪句是直接寫草原景色的?哪句寫了作者的感受?在寫景中融入感受有什麼好處?)
答:「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這句話直接寫草原的景色。
「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麗的小詩。」這句話寫了作者的感受。
這樣寫就達到了情景交融的目的。其好處就是景中含情,寓情於景,情與景渾然一體,使文章內容豐富,感情濃烈。
3、「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你從課文哪些地方體會到了「蒙漢情深」 ?生活中你也有過與人惜別的經歷吧,和同學交流。
答:「我們」訪問陳巴爾虎旗,草原人民遠道歡迎;主客相見,互相握手、問候、敬酒、唱歌、表演,雙方親如一家;臨別時,主客在夕陽下話別,話語綿綿,難分難捨。
與同學交流自己和別人惜別的經歷時,要注意描述清楚當時的具體情景,並表達出依依惜別的情景。
示例:記得讀三年級時,我有一個特別要好的同學,每天我們總是一起上學,放學一起回家,幾乎是形影不離。可是有一天,他突然對我說:「今天,這也許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了……」我疑惑地看著他,心裡琢磨著:什麼叫最後一次見面了?他要去哪兒?我們來到湖邊坐下,他看著我疑惑的雙眼,笑了一下,從袋子拿出一支精緻的鋼筆,「給你。」我伸出手,接過李江給我的鋼筆,「我要搬家了,要到廣州上學了。這是我給你的送別禮,希望你能喜歡。」我愣住了,腦海裡全都是我與李江的美好回憶,兩行淚不知何時從我眼裡流了下來,他繼續說道:「我要離開這所城市了,我希望你能記住我!」我有點茫然,過了良久,才說:「你要走了,還回來嗎?回來記得找我。」我們在湖邊聊了很久很久,夕陽把我們倆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
課外拓展:
小練筆
你最喜歡哪一處景物?動手寫一寫,注意運用情景交融法進行描寫。
藍天下面,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平原上、山嶺上、深谷裡,覆蓋著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沒過十來歲的孩子,能讓他們在裡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灘上,鑲嵌著一窪窪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裡的寶鏡一樣。草叢中開滿了各種各樣的野花。鮮紅的山丹丹花,粉紅的牽牛花,寶石藍的鈴鐺花,散發著陣陣清香。
這段文字抓住草原的廣闊、美麗描寫,作者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一、熟讀課文,用「√」畫出文中加點字的正確讀音。
1.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xuān xuàn)染,不用墨線勾勒(lè lēi)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
2.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yù yū)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
3.牛羊多起來,也看到了馬群,隱(yǐn wěn)隱有鞭子的輕響。
4.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jǐn jīn)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5.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bá bō)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
二、辨字組詞。
竟( ) 陳( ) 啼( ) 稍( )
境( ) 陣( ) 蹄( ) 捎( )
蛟( ) 虹( ) 毯( ) 便( )
跤( ) 紅( ) 氈( ) 鞭( )
三、按要求寫句子。
1.草地上的羊群就像綠毯上白色的大花。(縮句)
2.駿馬和大牛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仿寫句子)
,好像 。
3.草原人民與遠客語言不通。草原人民與遠客卻十分親熱。(用上合適的關聯詞語把這兩個句子連成一句話)
四、課文整體梳理:按照文中的敘述順序把下列各環節排列起來。
深情話別 盛情款待 盡情聯歡 熱情迎接 激情相見
五、重點段落品析。
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汽車走了一百五十裡,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裡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裡,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牛羊多起來,也看到了馬群,隱隱有鞭子的輕響。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是主人來到幾十裡外歡迎遠客。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車跟著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1. 「一百五十裡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裡,也還是草原。」這句話是從哪一方面來介紹草原的?( )
A.顏色 B.形狀 C.氣味 D.大小
2. 「像一陣風吹來似的」說明了什麼?
3.「這是主人來到幾十裡外歡迎遠客。」你從這句話中看出了什麼?
4.從這一段的描寫中,除了感受到美麗的草原風光之外,你還能感受到什麼?請寫出來吧!
六、請發揮想像,我們到了蒙古包後,主人會跟我們說什麼?做什麼呢?(自由發揮)
參考答案:
一、 1.xuàn lè
2. yū
3. yǐn
4. jīn
5.bō
二、 究竟 環境 陳設 陣雨 啼叫 馬蹄 稍微 捎走 蛟龍 摔跤 彩虹 紅色 毛毯 氈子
方便 鞭子
三、1.羊群就像大花。
2.幾隻小鳥在枝頭鳴叫 在歌唱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3.草原人民與遠客雖然語言不通,但是卻十分親熱。
四、熱情迎接 激情相見 盛情款待 盡情聯歡 深情話別
五、1.D
2. 說明牧民們騎馬的速度快。
3. 我從這句話中看出了牧民們大老遠就來迎客,說明他們十分熱情好客。
4.我還能感受到草原人民粗獷豪放、熱情好客的性格。
六、示例:我們到了蒙古包後,主人微笑著說:「歡迎你們來到草原作客,草原的美麗景色讓你們大飽眼福吧!草原的美食更讓你們大飽口福!」說完主人端出了奶茶和手抓羊肉招待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