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行「給張爸排面」的彈幕飛速掠過刷屏,實時觀看量超過160萬人次,小時排名位居「嗶站」直播總榜第一位……
今天下午,由團市委主辦的「青春戰疫,聚力前行」——上海青少年紀念五四運動101周年系列活動的第二場直播《青春的聲音》,在嗶哩嗶哩總部進行。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受邀與青年代表對談,引來網友強勢「圍觀」。
「年輕人『熊』了,國家沒希望」
「有人說這屆年輕人不行?完全是瞎掰。我對90後充滿希望和敬畏。」張文宏說,此次疫情中,90後的表現顛覆了人們對年輕人的印象。「以前,你很難給90後定義,感覺他們還是需要呵護的孩子,現在,無畏、擔當和創造力完全是90後配得上的形容詞。」
在張文宏看來,任何一個年代,青年都是社會最富有活力的群體,他們內心天然具備憂國憂民的思想和拯救世界的衝動,是英雄主義的化身。「這次疫情,給了年輕人非常好的表達這種內心衝動的機會,因此,我對年輕人是最尊重的,如果年輕人『熊』了,國家就沒有希望。」
在直播現場,青年代表們用「精闢」「犀利」「詼諧」形容張文宏的語言風格。「您說話一直都這麼犀利嗎?」張文宏笑答:「如果不這麼說,年輕人不聽你的,我覺得未來的世界,溝通非常重要,並且要使用一種特殊的溝通語言。」
張文宏說,目前自己的工作之一就是和社會溝通。「疫情之前我其實不太願意說話,現在我為什麼願意多說?因為作為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長,特別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將防疫策略和民眾溝通,讓百姓知道怎麼防護自己,這樣,防疫再艱苦民眾都能理解。」
「迷茫時最重要的是內心驅動」
當天與張文宏對談的青年們也向張文宏提出了一些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惑。嗶站知名up主「老番茄」說,自己要兼顧學業和愛好,常常不知道如何平衡時間,也覺得難以發揮創造力。
張文宏說,自己也經常感到難以把握時間,也會覺得對自己不滿意。「首先要確定哪些事是對自己真正重要的,對我來說,如果今天我沒查房,那我肯定不會去接受採訪,剩下的時間就按照自己興趣做,同時也要避免無效社交。」
阿爾巴尼亞籍的道口志願者陸海燕說,作為一名高中生,對未來感到迷茫,不知道選擇怎樣的職業。對此,張文宏說,首先要看自己能做什麼,其次要考慮家人的想法,最後要考慮社會大環境。
「但職業選擇最關鍵的還是內心驅動。」張文宏說,今天選擇學醫的年輕人是特別了不起的,他們內心充滿理想,對職業充滿興趣。「有人說靠內心驅動選擇的職業不掙錢,這不對,首先你要做到優秀,如果你為社會做出貢獻並得到了認可,你就不會貧窮,這是我們社會很合理的一面。」
「網絡上一兩句話對我沒傷害」
此前,張文宏關於早餐應多喝牛奶少吃粥的觀點一度引起爭議。在當天的直播現場,張文宏大方回應:「很多人覺得我被打倒了,但事實上沒有,網絡上的一兩句話,對我很難造成傷害,我不是特別care。」
張文宏說,只要相信自己做的事是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是正義的,就不用太關注別人怎麼看自己。他同時坦言,做溝通和科普工作一直到今天,希望隨著疫情的發展,自己能夠不用經常出來講話。「看到我經常出現,大家會很痛苦,說明疫情還沒結束,哪天我消失在屏幕上,大家就會覺得世界多美好。」
在張文宏看來,責任和擔當特別重要。「我沒有一句金句事前想過,但做的每件事都提前醞釀過,該你說的就要多說,不該你說的就別說,站位要站好。」他透露,接下來要準備和英國、美國科學家的對話,將總結的中國抗疫經驗同全世界分享。
早在3月26日
張文宏應中國駐美大使館邀約
在線為在美留學生、華僑華人答疑
隨後他還收到了駐美大使崔天凱的親筆信
↓↓↓
這件事在今天有了「續集」
張文宏用華山醫院的信紙
同樣以手寫的方式給崔天凱回了一封信
張文宏寫道,收到崔天凱大使的信「實在出乎我的意料,又讓我感動莫名」。他說,大使的信給人「見字如面」的感覺,字裡行間從容而溫暖,「誰能想到竟是當前的國際抗疫局面最為紛繁複雜與艱難的時刻呢?您在此時展現如此溫文爾雅但又堅定不移之決心,彰顯了中華民族的文化魅力」。
張文宏在回信中邀請崔大使一定要來上海,到時候,「我們一起到您家附近的小酒館把酒言歡」。
崔天凱大使表示,信已收到,期待著未來在上海某個小酒館,感受「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來源:上觀新聞、央視新聞
【產權及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的內容和圖片侵犯您的版權或者非授權發布,請及時與我們聯繫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