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更多的幸福感嗎?我們要找到它真正的意義

2020-12-20 甜莓妹

沙泊柳曾在短文《追求中的歡笑》裡這樣描述幸福:「不要以為讓今天的人們感到幸福的東西還能滿足未來人群的需求。記憶中,人們最初的幸福也許是吃飽飯,後來是吃好飯,之後就是經濟富足、提高生活水平,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理念……」

多數人認為「只有得到滿足產生的高興就是幸福,感覺好的滿足就是幸福。」我一直都認為自己高興、日子過得好就是幸福。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知道吃飽飯、高興只是暫時性的幸福,並不是持久性的幸福。需要在生活上、職場上找出自己的優勢,才能真正找到持久性的幸福。往往我們都不會抓住真實的幸福,馬丁·塞利格曼說出關於這方面的解答,告訴我們真正的幸福來源於你對自身所擁有的優勢的辨別和運用,來源於你對生活意義的理解和運用。

《真實的幸福》這本書以一種通俗而不失科學嚴謹的方式,讓我明白真正的幸福的意義和怎麼樣才能讓自己更幸福。塞利格曼博士推薦學習樂觀,這種方法來改變自己悲觀的生活態度一樂觀才是掌握幸福的技巧。

馬丁·塞利格曼在美國心理學界佔有重要地位,他是積極心理學的創始人,是世界公認的「積極心理學之父」。

關於幸福最多只能有一個公式:H=S+G+V,幸福的持久度=代表幸福的範圍+代表生活環境+自己可控的因素。

這個公式讓我們更容易看懂持久的幸福是怎麼樣獲得的。

職場中找到幸福

在知乎看到高太爺對「為什麼大多數人感覺不幸福」這個問題進行回答「讀書學習,提升自己,成為一個有見識有涵養的人,好幸福好開心。知乎答題,得到認可肯定,在輸出中學習提升,好幸福好開心。與粉絲私信交流,解決別人的困擾,學習別人的人生,好幸福好開心。」

在知識付費時代,做自媒體的人把讀書學習,寫作當作一種職業。剛剛開始可能一個人都沒有看他,這個時候應該不斷堅持寫和分享。當某一天看到有人看或有人點讚,會覺得付出會讓自己更加幸福。對別人來說,這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在自己看來投入付出得到回報,會因此感到很幸福的。

當然也有些人堅持一段時間,覺得自己寫的文章就只有那幾個人閱讀,這時會懷疑自己,瞬間覺得自己很無助,這時的你相當於遇到挫折 ,認識自己的樂觀程度,只有永久性和普遍性。

作為一個樂觀的人遇到挫折後很快重新振作起來,他會繼續努力,會得到最後的勝利,無論什麼時候你們都要學會樂觀。

結了婚的人更幸福

在網絡上看到一個帖子:

結婚十年了,每天和老婆的日子是這樣過的。早上,老婆化妝,我給孩子穿衣服,奶奶給孩子準備早飯。時間一到,各自上班、上學。

下午兩人下班回家,順路從外婆家接孩子回來,一家人共進晚餐。飯後孩子匯報今天在學校的趣事,跟孩子親子活動。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有些人這樣的日子很枯燥,個人認為並不是很枯燥的,是沒有驚喜的,但這種日子真的很幸福。

其實這種的生活並不是枯燥,包括我自己的婚姻也是差不多,我的更加離譜回到家只會刷手機,一天不說話都可以的,不過一放假,小孩、家務他全包。

這種平平淡淡的生活日子並不是幸福,其實婚姻就是心安理得,理所當然才是幸福,抓住現在的幸福。

《真實的幸福》提到婚姻中充分發揮和展現你的優勢,同時不要太理性,情人眼裡的你是最獨特的,是沒有人能取代。

不要讓孩子輸在幸福感上

書中提到一個案例:

喬依斯很早醒來,開始想今天完成報告,已經拖了一天。一想到老闆多麼討厭工作拖拉的人,心情越來越糟糕。又想到即使報告寫得很好,已經遲了一天老闆還會發火。

一想到老闆發火的樣子,心情更低落,又想「可能會因此而失業」並繼續想像告訴自己的兩個雙胞胎孩子,失業了不能送他們去夏令營,消極情緒一直都在圍繞自己,甚至往不好的方面想。

喬依斯一直都是自己在想,都沒有試過,就去懷疑事情會一定發生,這種消極情緒不值得我們擁有,何況自己的孩子更不能擁有這樣的情緒。

我們不應該把這個當作不幸福的想法,這個時候應該用《真實的幸福》書中提到有很好的方法來培養樂觀情緒,這個方法就是指認出自己悲觀想法,並且反駁它。

這種說法就是平常有人說你不對時,可以直接反駁它。

《真實的幸福》作者提到我們對孩子的積極情緒就要像對待消極情緒一樣嚴肅,這樣才能把不好的情緒趕跑。

《真實的幸福》提到很多時候父母面對孩子發脾氣、哭泣或打架時,肯定會忘記關於心理學三個原則,

積極情緒擴展並建構了孩子智力的、社會的和身體的資源,這使他長大後有所依鼓勵孩子的積極情緒,使他們能儘早啟動積極情緒的向上螺旋。孩子的積極人格物質跟他的消極特質,而不是去化解他的消極情緒,消除消極人格特質。我們要知道幸福並不是簡單的,而是快樂和意義的組合,在你所做的事情得到幸福,同時對未來也是有意義的事情,未來也會得到幸福感。

人的努力就是為了將來得到更好的幸福,其實這個幸福過程中會帶優勢和美德。比如樂觀、金錢、工作等等,我們要學會放棄,過去就過去,放棄並不代表不會變差。要學會感恩,只有感恩才會讓每件事變得更美好,相信一切發生。

好姐,手帳達人,終身成長者,喜歡閱讀,不斷成長乾貨,成長路上讓我們一起來見證,歡迎關注@好姐在手繪

相關焦點

  • 幸福的方法:5個方法找到自己的真正使命,並幫助我們獲得幸福感
    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美好的,當找到渴求的答案時,就像是獲得了最美妙的體驗。為了更幸福地學習,我們應該找到快樂而有意義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作者還提出了心流體驗這樣一個概念。作者指出,工作中的熱情和快樂,以及工作的使命感是影響幸福感的兩大因素。對於工作中的快樂感,你可以問問自己:我工作快樂嗎?怎麼才能更快樂?我會為了更快樂、更有意義的工作而辭職嗎?如果不能,有什麼方法可以使我現在的工作更開心呢?同樣的,對於工作中的使命感,你也可以問問自己「我想從工作中獲得什麼」。
  • 想要提高幸福感,我有幾個技巧
    想不想獲得幸福感呢,我們說一些提高幸福感的具體方法。助人為樂第一個提升幸福感的方法就是助人為樂。我們幫助別人越多,自己就越快樂,自己越快樂就越容易去幫助別人,所以千萬不要執著於一種道德感,說,「我總是要犧牲自己,才能夠成為一個高尚的人,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我總是要滿足別人的需求,這樣我才能夠幸福跟快樂。」如果你總是通過自我犧牲來獲得道德感的話,慢慢地,你可能就沒那麼快樂了。
  • 哈佛積極心理學課教你五種方法,提升人生幸福感
    但是,真正的幸福,卻不一定和你心中想的一樣。就比如,有人以為金錢能帶來幸福。但是,有研究數據表明,在滿足基本的生活條件後,富人的幸福感並沒有比窮人高。想要獲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須要知道——真正的幸福是什麼。
  • 與愛人共處,你想要提升自身的幸福感嗎?方法只有一個
    與愛人感情變淡,怎樣提升幸福感?愛人不愛自己,自己該怎樣獲得幸福?與愛人聚少離多,又該如何讓愛人多關心自己?夫妻、情侶之間的相處是與現實社會掛鈎的,是與工作掛鈎的,許許多多的夫妻、情侶,過得不夠幸福,過得不如以往快樂,最主要的原因是不知道如何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 阿道夫護髮素,讓你找到生活中的幸福感!
    原標題:阿道夫護髮素,讓你找到生活中的幸福感!在現代的高壓生活下,大部分人的心靈早已麻木,每天都要為了生存奔波勞累,辦公室和家的兩點一線就是生活的全部。然而,即使處在這樣的狀態中,也有人期待能夠重新收穫小確幸,找尋到一束照亮生活的光。
  • 我真的想要更多的人懂你!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特別是你的夢想看起來是那麼的遙不可及的時候,就像路飛要成為海賊王,山治要找到All Blue的夢想一樣,在東海,路飛對阿龍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的確不會劍術,也不會航海術,不會做飯,也不會說謊,我只是堅信沒有夥伴的幫忙我就活不下去」或許這樣的話聽起來真的讓人發笑,但是在笑過之後,會有多少人能夠像他這樣大聲的說出來,這不是承認自己的弱小,因為明白自己的缺點,才能發揮出更多的夥伴的力量
  • 人生的幸福感來源於良好的溝通,人生的價值來源於有意義的目標
    兩個孩子經過一步步推論,一次次探查,終於幫文字商人找到了偷竊文字的人,也明白了文字的力量、說話的意義。或許你的說教會讓孩子與你想要的結果背道而馳,而你的放手讓他們自己體會,卻可能會讓孩子的選擇與你所要求的殊途同歸。如果這樣做,豈不是更好?
  • 幸福感,更多源於滿足感
    選擇快樂的方式很多,卻很少有人從中獲得到幸福感,然而幸福感更多的源於滿足感,這種滿足感很簡單,藏於一飯一菜,一朝一夕之間。 飢餓時的飯菜、口渴時的飲品、豔陽時的樹蔭、暴雨時的雨傘,都能滿足當下的需要,這種需要來得比較攻其不備,總讓人措手不及,卻最能通過最簡單的東西去滿足,這種獲得的滿足感也是一種形式的幸福感。
  • 你真的知道你為什麼要結婚嗎?我們為何要給婚姻明確一個「目的」
    但是我敢說,如果我們做一個大面積的調查,會發現有很多的人其實是壓根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結婚的,或者雖然知道結婚的目的,但是這個目的卻是不利於婚姻持續發展的。這也是我問這個問題的意義之所在。我們為何一定要給婚姻明確一個「目的」呢?因為婚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 成年人的幸福感來源於什麼?其實更多的是經濟獨立
    成年人的幸福感來源於什麼?其實更多的是經濟獨立。就像《歡樂頌》裡的安迪,能力強,賺錢多,從來不會因為物質方面而苦惱,當他遇見小包總可以不用考慮任何物質,只是單純去愛。一個人真正的底氣,是來自於自己的實力。你遇見喜歡的人,你可以自信地告訴他,麵包我可以自己買,你給我愛就好。與安迪相比,樊勝美的生活被貧窮所困擾,最終愛情走向分離,就是因為王柏川沒有在房子上寫自己的名字。安迪經常會問,「房子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 幸福的生活與有意義的生活有什麼不同?
    是充滿幸福的生活還是充滿目的和意義的生活?這兩者之間是否存在差異?想想打擊壓迫但最終入獄的人權活動家 - 她快樂嗎?或者那些花費他的夜晚(有些日子)從聚會跳到聚會的社交動物是好生活嗎?這些不僅僅是學術問題。他們可以幫助我們確定應該在哪裡投入精力來引導我們想要的生活。
  • 你活著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我們都在走向死亡,真正活著的人卻很少
    我想先問你一個問題,你活了多久了?我並不是在問你在這世上有多久了?我並不是要你回顧一生,告訴我你的年齡,我想問的是,你有多少時候是真正為自己而活的?有多少時候你可以稱得上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人們抱怨的最多的就是人生苦短,人生這麼短暫,天知道我們出生的意義何在,自然太吝嗇,太冷漠了,事實上人的一生已經夠長了,並不是我們活得不夠長,而是我們浪費了太多時間。如果我不知道該如何生活,我該怎麼辦?
  • 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
    迷茫,更多的是在對於未來的生活、職業、家庭或個人成長方向的迷茫;而焦慮就更多了,對於車子、房子、存款、結婚對象、工作薪資甚至知識等都會出現焦慮。其實,任何情緒或狀態都是有兩面性,即便是負面的、負能量的,也有它的意義和價值。
  • 健身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減脂增肌嗎?其實是對自我的控制
    說到「健身」,它實際上是一個很寬泛的術語,也許它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含義,可能是增加肌肉,減少脂肪,也可能是塑造體形,或其他無法描述的原因。但在我看來,健身就是為了獲得自己最好的健康和整體的幸福感。不可否認,這裡的健康定義了你健康的各個方面,因為為了達到成功的健身,除了基本的運動之外,科學和聰明的飲食習慣以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都是不可或缺的,它們也是健康的基礎。
  • 你幸福嗎?提升幸福感的4件小事了解一下!
    但這是一個適合拿來反思的話題,因此,我們總結出了《紐約時報》的官方指導——如何才能提升幸福感。在此,不論你是想得到如何克服消極想法的小建議,還是想評估婚姻對你的幸福有何影響,都能找到指導。
  • 「幸福感調查」到底有什麼實際意義?
    「你幸福嗎?」成為了一個時髦的問題。「幸福感調查」、「幸福城市排名」等形式多樣的以調查人們幸福度為目的的項目也在悄然興起。但是,筆者不禁要懷疑這些項目的實際意義,所謂的調查、排名真的能夠檢驗出人們幸不幸福嗎?這些所謂的調查、排名得出人們幸不幸福的結論,所依據的是一種名為「幸福指數」的量化指標。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中國成為了一個「極度量化」的國家。
  • 《心流》想要獲得幸福,是要做到這一點
    因為,不幸福的人,都是想得太多而做的太少,想要的東西太多卻得不到,自身能力配不上自己的欲望,由此引發不快樂等負面情緒,這樣當然不會感到幸福了。那幸福一定就跟名譽權、跟成功、跟財富掛鈎嗎?可是,縱觀古今中外,有錢有權有名的人中,也有許多人過得不幸福。
  • 哈佛商學院畢業課:4個方法,幫你找到內心真正熱愛的工作
    別人眼裡的成功難道不好嗎?別人眼裡的成功會導致一個惡果,那就是找不到擺脫的出路。所以,找到發自內心熱愛的工作的第一步,是要找到動力因素,也就是要問自己:這份工作對我有意義嗎?這份工作將會給我帶來發展機會嗎?我還能繼續學習新東西嗎?我有機會得到認可、獲得成就嗎?我會被賦予更多責任嗎?——這些才是真正驅動我們的動力。
  • 怎麼從苦X的英語學習當中找到幸福感呢?
    幸福這兩個詞在我看來,它是一種,當你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情連時間的流逝你都沒有察覺到,而這個時候呢,內心的平靜和安寧,我覺得是最幸福。在學英語時,有這麼一個環節讓我能達到這種很幸福的狀態,就是模仿。就是有點像鸚鵡學舌的感覺,你就看著別人怎麼說,你跟著他說就行了,就這麼簡單,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好無趣,我要做我自己。
  •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你找到答案了嗎?
    我們來到世界,總要為生存找到足夠的理由。一般人只會從自己的生活出發,從自己的親人出發來考慮這個問題。小時候,我們覺得在為自己的父母活著,為了他們的希望去讀書;長大後,我們又要為妻子兒女活著,為家庭的生存去奔波勞碌。有的人胸懷更寬廣一點,他們會為了更多的人活著,為更多的人謀求利益。但由於認識的局限,人生的目的都比較現實,比較短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