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前海訊(記者 易曉春 通訊員 危薇 方東)2012年1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之後首次離京到地方考察,來到深圳前海,以前海石為背景與眾人合影,並留下了意蘊深遠的祝福——前海如今的開發開放,讓我們重新看到了深圳特區初創時的景象:一張白紙,從零開始。但也正因為是一張白紙,可以畫出最美、最好的圖畫。
2015年初,為了配合前海桂灣河水廊道工程,前海石「搬了一次家」,臨時向南平移了300米,將前海石設置在桂灣河水廊道入海口的休閒帶上,規劃了佔地總面積約 90000㎡的前海石公園。公園設計理念為「磐石搏浪」,旨在打造集前海文化體驗與濱海休閒於一體的景觀。搬遷後的前海石,周圍環境更好了,一片綠意盎然。公園四周增加山地形成起伏感,烘託前海石這一主體。而新址與東濱路直接連通,交通便利,更方便遊人到達。
截至目前,前海石公園已使用了三年,整體環境經過幾次景觀工程提升後已達到了一個比較好的效果:周邊的道路經過梳理後重新鋪設已可滿足參觀遊玩的車行及人行需求,區域內植被也已形成了豐富層次,具有了鮮明特色的海濱風情,公園配套設計基本配備完畢,公共洗手間及管理用房即將投入使用。但是,前海石廣場平臺經過遊客的頻繁使用,鋪裝已殘舊破損,亟需更換,且周邊的植物生長起來以後,原設計的前海石廣場和周邊環境的比例關係也已發生變化,為最大化呈現出前海石的景觀效果,給遊人帶來更好的觀賞體驗,前海石公園在今年前海城市功能環境「雙提升」系列工程啟動後經歷了「再次變身」,主要體現在景石造型、觀景平臺鋪裝和周邊綠化等三大方面的「提升」。
在提升建設過程中,統籌策劃是關鍵一環,須及時準確地解決各工種、工序、工藝的協同推進問題,協調面廣、問題複雜多變。前海控股景觀項目團隊於2018年7月考察砂基透水性材料,組織技術力量研究異型材料定製,攻破砂基異型(水滴狀)鋪裝材料開模、組裝運輸;在公司領導的支持下,基建事業部領導帶隊多次赴廣東英德、雲浮等地篩選基石,反覆研究論證原石保養吊裝方案;項目團隊反覆模擬推演建設時序,組織多個工匠班主交流工藝經驗心得,制定了科學合理的建設計劃,確保工程順利實施。
前海石新造型「揚帆遠航」
細心的市民可能早已發現,如今的前海石新增了底座石頭,但兩塊石材渾然一體,遠遠望去,造型獨特如「揚帆出海」,象徵「改革開放再出發」!
原來,在項目建設過程中,設計專家顧問磯崎新教授建議新增基座,並採用與原石頭同樣的材質,為此前海控股項目組不畏旅途艱辛,奔赴英德等地挑選前海石底座石頭,並將石頭小樣送給前海管理局領導親自挑選。經大量排查,嚴格比選,終於找到一塊長約5.5米寬約2.8米的石頭符合基座石要求。通過精確定位,基座石放置於原前海石位置,再將前海石按原角度擺放於基座石之上。
前海石高約2.8米,寬約2.1米,厚約0.65米,搬遷這一龐然大物堪稱重中之重,前海石是前海精神的重要象徵,在搬遷過程中,確保安全性非常重要。為保證在遷移過程中不磨損、不破裂,整個搬遷過程須小心翼翼。項目部為前海石景石的吊裝、修復做出多個操作方案,最終選定橫向放置景石臨時遷移存放的方案,具體做法是在臨時點地面鋪500厚砂,在砂中置放枕木,將景石水平放置於枕木上,用木方支撐防滑。在用起重機起吊前,施工人員還用尼龍布對前海石層層包裹,確保萬無一失。
前海石景石的深度保養修補工作也聘請了多位具有十多年專業修補經驗的工匠,用了整整3天時間,具體涵蓋清洗、風乾、專用膠修補、拋光、刷漆等共計十道工序。
最後,經過反覆建模和小比例泥稿的推敲,將前海石整體抬升,石頭最高處14.20米,「海」字的最底處12. 08米,「前海」二字的中心點處於石頭與平臺的黃金分割點,同時遊人與前海石合照時也不必因遮擋字體而調整拍攝角度,能滿足全角度拍攝及更多人合影。
觀景平臺鋪裝「一石激起千層浪」
前海石公園原方案設計理念為「磐石搏浪」。「搏浪」,代表著前海變遷、深港合作、活力創新;「磐石」,代表紮根深圳,圓夢前海。本次改造提升在原理念基礎上,由設計專家顧問團隊陳克教授提出 「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概念,以前海石為中心,用原創的鋪裝紋理,放射狀的表現出波紋漣漪,強調前海石在平臺上的主體地位,在高層及航拍視野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層層海浪的圖案,而在遊人的角度,則需走完整個廣場仔細觀察後才會恍然大悟設計的巧妙構思。
在施工過程中,前海控股項目部首先對原有平臺結構進行修復,新採用的砂基透水磚鋪裝材料規格較大,均為異形規格,材料單件重量偏重,而且材料鋪裝樣式獨特,可通過鋪裝的顏色漸變來形成整體圖案。砂基透水磚施工內容包含原有平臺結構的修復、燈光管線預埋及砂基磚鋪貼。為保證鋪裝的整體效果,鋪裝的順序統一從北往南順序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