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常見疾病三部曲:黃疸、溼疹、腸絞痛。其中溼疹伴明顯瘙癢,病程長,易復發,是最為讓寶寶及寶媽困擾的疾病。
嬰兒溼疹是一種常見的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與變態反應有密切關係的皮膚病。一般會在寶寶出生後1-3個月內發病。嬰兒全身各個部位都有可能出現。
初期寶寶皮膚上會出現散發或群集小紅疹或紅斑,逐漸增多,繼而發展成小水皰,水皰糜爛後滲出的液體會結成黃色的鱗屑和痂皮,經常會反覆發作。其中,頭面部、耳部、四肢和肛門是多發部位。
輕微溼疹只需要正確護理及保溼即可,對於嚴重溼疹則需要使用外用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是人工合成的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屬於甾體類固醇激素類藥物,又稱為皮質類固醇。
但很多家長聽了太多激素的副作用,都非常「恐懼」激素。還有些家長擅自購買使用激素藥膏,用了激素發現症狀明顯好轉,便隨意加大用藥次數及用量。
需要明確的是,拒絕使用或隨意使用激素藥膏,都可能會給寶寶造成更加嚴重的傷害。所以正確使用激素藥膏,尤為重要。
01
選擇強度適當的外用糖皮質激素
激素藥物分弱效、中效、強效、超強效4級。一般是2歲以內使用中弱效,2-12歲使用中弱強效。
初治時應選用強度足夠的激素藥膏,以求快速控制炎症,此後逐漸降低外用激素的強度或使用非激素藥物維持治療。
面、頸、陰囊等皮膚皺褶部,皮膚較薄,經皮吸收能力強,原則上使用弱效或中效製劑。
02
選擇合適的劑型
①軟膏透氣性差,適用於光滑皮膚,角質化的皮損部位以及手掌,足底等部位;
②乳膏及凝膠可用於包括急性、亞急性、慢性各種皮損;
③凝膠、洗劑及溶液劑更適合頭皮及毛髮濃密部位;
④酊劑及醑劑適合肥厚、苔蘚化的皮損;
⑤過度肥厚的皮損激素可以封包以增加療效。
03
使用時間
弱效激素適用於輕度及中度皮損(包括兒童皮膚病、面部和皮膚柔嫩部位),可以短時間大面積使用,必要時可以長期使用。
中效激素適合輕中度皮損,可以連續應用4-6周;<12歲兒童連續使用儘量不超過2周;不應大面積長期使用。
超強效激素和強效激素適用於重度、肥厚性皮損。儘量不用於<12歲兒童;不應大面積長期使用;連續用藥不應超過2-3周。
04
用藥方式
①洗澡後或局部溼敷10分鐘 ,待皮膚處於溼潤狀態搽藥,可促進吸收,增加療效。
②每日使用一次乳膏或軟膏通常足夠,不要增加使用頻率。
③不要在面部、生殖器、肛門或乳房下方塗抹外用皮質類固醇(除非醫護人員要求)。
此外,不要在脫皮處、皮膚破損處或皮膚相互摩擦處(頸部,腋窩等)使用這些藥物。不要用繃帶或紗布等敷料覆蓋該區域,在嬰兒尿布區不使用軟膏。
05
副作用
一般來說,規範使用情況下,外用糖皮質激素是相對安全的。激素可能的副作用是口服或長期大面積使用強效激素容易出現副作用。
最常見的副作用是首次應用時出現輕度燒灼感或刺痛感,這通常會在使用幾次後消失。
嬰兒及兒童皮膚薄更易透皮吸收,全身長期大面積應用可能因吸收而造成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類庫欣症候群、生長發育遲緩、血糖升高、致畸、矮小症等系統性不良反應。
嬰幼兒使用弱效激素出現全身副作用極其少見。反而很多藥店、母嬰店購買的神效藥物、萬能藥、特效藥許以及網絡上熱銷的許多號稱純天然無激素寶寶溼疹霜往往含有強效激素或多種以上激素。長期使用會產生不可逆的危害。
如果孩子的溼疹嚴重到需要用藥,必須遵照醫囑,按照溼疹的嚴重程度使用激素藥物。按時複查,嚴格把控用藥的種類、時間及用量。
如何預防新生兒溼疹?
外用激素藥物治療溼疹是在寶寶已經出現嚴重溼疹的時候必須採用的幹預手段,作為寶媽,肯定希望能夠提前預防,減少甚至避免寶寶出現溼疹的機率。
①寶媽應該從備孕開始,保護好自己,補充益生菌,提高免疫力;
②寶寶出生後,孩子衣物以純棉為佳,寬鬆柔軟為宜,衣物易寬鬆、略薄;
③室內環境應涼爽、通風和清潔;
④寶寶洗澡建議清水,36-38℃,5-10分鐘為宜。根據季節及寶寶皮膚狀況,選用溫和潤膚產品;
⑤嬰兒出生後也應在醫生指導下補充合適類型及劑量的益生菌,幫助新生兒建立免疫系統,降低溼疹的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