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迄今已有46億年的歷史,充滿著已知和未知的奧秘,人類一直也一直未停止過對地球早期生命體存在的探究。在對寒武紀節肢動物孵育行為的研究方面,來自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歐強合作團隊在美國綜合性學術期刊《科學進展》上發表論文,論證了已知最早的演化權衡現象,並提出權衡這種可塑性演化規律對於節肢動物的重大意義。
事實上,北地一直是我國地學研究的重要基地。這點從它的建校史就可以看出來,這所學校最早是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和唐山鐵道學院等院校的地質系(科)合併組成,眾多名校院系匯集為一所高校,以及數十載的努力,這所高校競爭力不斷增強。
現如今的北地仍然保持著地質、資源、環境、地學工程技術以及國土資源調查、合理利用與保護的學科特色,同時理工文經管法多學科協調發展,成為國家「211」「985」建設行列大學。
這所集眾多高校地質學術優勢於一身的全國重點大學,在地球動力學、地球節律與全球地質事件、巖石探針與深部過程、地球化學動力學及造山帶研究等方面一直處於國內領先、國際先進行列。近年來,學校眾多名師承擔國家973項目、863項目、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年均發表三大檢索文章達50篇以上。
一校之重,在於它歲月中積澱的歷史;一校之美,在於那些與它共度風雨的人。北地地質領域從創立至今,積澱了一大批以趙鵬大院士、於崇文院士、翟裕生院士、張本仁院士、金振民院士、莫宣學院士、高山院士等為代表的,在國際國內有著重要影響的專家學者。他們用自己的時間和熱血奠定了北地學科發展的良好基礎。
這所學校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含古人類學),地球化學,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礦產普查與勘探,構造地質學5個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第四紀地質學,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2個學科為省部級重點學科。
當然,作為一所在地質研究方面積極探索的高校,北地自然也沒有錯過國際化的時代浪潮。這所學校著力開展多層次國際學術和科研交流,每年都會組織本科生進行跨國地質實習,研究生留學等多種學術交流。還選派年輕教師出國進修和科研合作,引進多名國際知名教授為本科生、研究生講授地質專業課。
對地質領域感興趣的考生,報考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是不錯的選擇。
關注「大學深度解讀」,獲取更多關於大學的深度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