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會失敗,許多時候不是因為做了什麼,而是因為沒做什麼;人也一樣,所以對待有限的生命,不妨更大膽一點。」
現學現賣,今天看到吳曉波發了這句話,想來那些改革初期投身創業的人,就是在經濟上升期比較大膽,敢闖敢拼打造了一個個的知名企業。
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的規範,繼續依靠老方法、拼膽量、走捷徑的企業紛紛倒下,其實第一句話很好的對這個情況進行了詮釋。
最近國內泳裝第一品牌—浩沙國際轟然倒下的消息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實控人淪為失信人員,北京、南京等地浩沙國際旗下的健身俱樂部一夜之間全部關店。
從得到的一些消息來看,個人覺得該企業存在的問題大致應該可以分成三點:決策失誤、管理漏洞、遇人不淑。
許多白手起家的民營企業家往往文化水平有限,如果自身沒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在企業成長過程中沒有很好的與企業一同學習成長,到了一定瓶頸期肯定會出現很多問題。
改革開放初期只要你膽子夠大,沒有做不成的生意。好比一句老話「心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但是企業的成長有時往往被低估,在上升期往往會衝過頭,最終導致不可控,宛如脫韁的野馬。就像大A牛市來臨時衝得比誰都快,人人被牛市不言頂給唬住了,然後接著就是暴跌的來臨。
一、決策失誤
為什麼說他們存在決策失誤的情況呢?我覺得有三件事能反映這個問題。
1.觀音山地塊事件,雖然這個只是小小的事件,可能並一定能影響全局,但是從小事件的決策往往能看出決策者對企業經營的長遠考慮問題。
早幾年廈門政府為了招商引資在觀音山劃出了一片地,安排給各個知名企業,那時的很多晉江企業紛紛入駐,而浩沙放棄了這個機會。在福建省內廈門是最能接軌全國乃至世界的一個國際化的城市,對於這種天上掉餡餅的機會卻沒有好好把握也算是決策上的失誤了。
聽說某年企業老總在車上,看到觀音山的地價飆升的消息,狠狠的拍了自己大腿一把,後悔決策上的錯誤,這未求證過,但是估計也是八九不離十。反觀入駐的各家晉江企業,各個都轉型成功,大都上了一個新臺階,安踏、七匹狼、361等說三家就好了,其實還有好多家。
也不是想說單單一塊地能帶來多少估值上漲的問題,但做為一個企業管理者真正要做的是思考如何戰略布局,觀音山我覺得只是一個平臺,入駐後的企業,公司之間緊挨著肯定相互間是有所溝通交流的,對於整個行業的布局與考慮肯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對於長遠來說肯是有好處的,固步只能自封。
2.收購事件
前幾年浩沙健身已成規模,聽說有某家企業想對其進行收購,當時作價二十億左右,但是企業老總給予了回絕,其實一時的事件並不能說決策上是否存在問題,但是從如今的健身俱樂部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又一溜煙的消失,其實行業競爭是慘烈的。而如今企業深陷泥潭,能估多少價值已未可知了,是否又在懊惱當時的決定呢?及時的變現也許是最好的決策。
3.股市暴跌應對事件
2018年6月29日,網上驚爆浩沙國際股價暴跌,當天最高由2.11元/股跌至最低0.23元/股,最終下跌了86.19%,網上紛紛猜測是得罪人被做空。其實該事件只是企業出現問題的公眾顯現之一。據了解該事件是該公司企業內的高管夥同資本大鱷進行的一次做空事件,至於是否得罪該高管就不清楚了。
聽說一開始該高管就是利用財務上的問題(這個事件後面再提)索要封口費,但是並沒有成功,最終找來了資本大鱷做空股票。企業老總低估了金融市場的力量,原本還想在事件後集資進行自救,然後事件後一堆負面消息曝出,最終只能停牌整頓回天乏力,從去年8月份到如今還是停牌狀態,現在事件發酵復牌是遙遙無期了。
低估了對手,高估了自己,決策失誤,沒有充分了解資本市場的可怕,所以上市也是一把雙刃劍,像華為不上市也許才是最正確的選擇,那些尋求上市的企業很多其實就是為了賺股民的錢,好比前幾年的晉江企業諾奇一上市實控人就紛紛捲款而逃。
二、管理漏洞
實際上這個高管事件只是冰山一角,據了解企業裡面的高管個個賺得缽滿盆滿,明眼人一看這就是典型的管理漏洞了。
小道消息,聽說某個分廠的廠長竟能住別墅開豪車上班,給的工資真的有這麼高嗎?我看未必,各位看官就自行想像吧。
據說企業老總是一個十分勤儉的人,即使在出差時碰到飯點都是隨便應付一頓肯德基之類的就算了,趕著回去繼續幹活。然後對於小到一兩百的報銷都要問得一清二楚,我就有些納悶了管理如此細緻的人,卻無法把控到管理層的貪腐回扣等,也許是誤信於人吧。
一些企業家到了某一時間點,對於企業的管理出現了瓶頸,需要引入一些高學歷,專業精尖的人才實屬正常,企業要發展必須發掘招收人才,但是對於馭人就是很大的學問了,如果用人不當管理偏差,那是比沒有人才更為可怕的事情。
歷史馭人第一人,我覺得是劉邦,他說論打仗他不如韓信,論治國他不如蕭何,論謀略他不如張良,但是他最終取得了天下建立西漢,最重要的就是他懂得馭人,將每個人最大化的使用。
現在的企業管理其實也是一個道理,如果某人喜歡幹技術你非讓他去幹銷售,他如何能做得開心而且也很難做好?發掘一個人的長處,讓他去做他擅長的,快樂工作也許才是最好的用人。
就像之前我看過李開復的一個視頻,他提到他們公司裡面有一個幹技術的員工,是比較內向的人,很少與人溝通接觸,但是有一次當李開復提到與他負責的相關的技術時,他整個人都亮堂了起來,開始滔滔不絕的訴說和演示著自己負責的東西。
對於管理者最好的管理是溝通與發現,然後發現後能夠好好的去運用。
三、遇人不淑
為什麼要把這個放在第三點來說呢?主要是因為覺得這個是最重要的,因為不管做什麼事情其實有好的品格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日本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用人的三大準則人格、勇氣、能力。正確的人格定位是放在第一位的,沒有好的品格即使有再大的勇氣再好的能力,往往都是會走上歪路與邪路。
為什麼說他們企業遇人不淑,其實也就是遇到品格方面存在問題的高管。但是這個多少也是跟管理有一定關聯,沒有鬆散的管理如何會讓人有機可乘。即使有也不可能會出現我下面要說的這麼可怕的數字。
而這也是前面提到的高管索要封口費的事件之一,據可靠消息稱事件發生在去年,之前浩沙國際在福建三明大田拿了一塊地,為了在大田建廠生產,將該地塊進行了抵押貸款,總共貸款兩個億,該企業的法人是某一高管,非浩沙國際老總,於是法人如何操作將這兩億私吞,然後捲款而逃我們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就是錢沒了人跑了,連地塊算憑空丟了四個億。
其實這事件並不能讓企業直接倒閉了,畢竟每年交的稅都多少了,不過這可能是如今事件爆發的導火索。
另有消息稱在某項私人借貸上被人捲走了5千萬,其實這也算是遇人不淑的一個典型事件。
說個高管吃回扣的套路,這個跟本事件無關,只是突然想到,前段時間跟某一企業的老闆在聊天,聊到最近企業不好做,很多事現在只能自己來把控,不敢太過相信高管提供過來的數據。然後我說那不是要把自己累死?
於是他開始講起他知道的故事來,前段時間他一個泉州朋友的公司,一家外貿企業每年銷售額都是好幾億,從往年的訂單量上來說都是能賺不少錢的,可是今年算下來卻是沒什麼利潤,於是開始進行抽絲剝繭的查,最終的情況是被高管坑慘了,幾個部門的高管聯合供應商吃回扣。
比如布料先找幾家廠商商量好,然後跟老闆說現在其他外貿公司的布料都使用更高級的,再將幾家廠商的價格與布樣一起拿出來讓老闆決策,老闆即使實地去探查,得到的消息肯定也都是如此,加上這麼多部門的高管與布行一同做局,老闆如何能走出迷局,最終不管拍板定哪一個布樣,老闆都是入套的,還好最終這些人都被一一移送法辦也算是得到應有的懲治。
寫得有點多該收尾了,浩沙國際走到今天這個情況,其實應該不單單我講的這些事情,肯定還有不為人知的其他情況,林林總總的事件一起加載,就像《韓非子·喻老》中說的「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在事件不斷發酵後,越來越多的問題不斷冒出來,就連這次事件鬧得這麼大,失控人被列入失信名單,部分地區的健身俱樂部關門,聽說主要是民間借貸款項周轉不靈,債權人起訴了,然後銀行等一堆借貸一同加入進來,最終將金額推到了那麼高的數字。
實際上應該還不止這數字聽說還有,只是尚未浮出水面。一句話說得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實際上目前浩沙泳裝仍還在生產,仍正常運轉。只是有可能企業實控人看到這個無底洞是填不滿的,乾脆破罐子破摔了。最終政府肯定要出面兜底的,否則事件是無法平息的。至於是清盤還是申請破產、抑或企業拍賣、轉讓股權、甚至債轉股,這個只能等後續處理結果了。
順便說句題外話,換做我是企業老闆,所謂的狡兔三窟,肯定是留有一手,甚至是好幾手,沒有一個人會那麼傻,將自己的底牌統統亮出,更何況是一個做了多年老闆的人,最後希望這家晉江知名企業不要就此倒下,能有一個很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