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聊女孩子們的叛逆期。眾所周知,每個孩子人生當中會出現三個叛逆期,分別在2歲,7歲,12~18歲之間。第一個叛逆期出現在2歲,從這一點也能看出老母親們確實不容易哈,日常面對一個寶寶的吃喝拉撒睡已經夠焦頭爛額的了,TA竟然還要叛逆!簡直豈有此理!
2歲
孩子大約在兩歲左右時,自我意識開始覺醒,有了「我」的意識。這一階段的他們不願意再事事服從父母,開始喜歡說「我不」,這種方式會讓孩子有成就感,「自我」得到了滿足,也是他們建立自信的重要過程。
7歲
七歲是孩子的第二個叛逆期,又稱為「兒童叛逆期」。常說「七歲八歲惹狗嫌」,這一階段的孩子開始對世界有一種懵懂的概念,並逐漸形成自己的主見。在家長眼裡就變成了淘氣、不聽話。
12~18歲
孩子的第三個叛逆期,又稱之為「青春叛逆期」,可以說是讓無數家長頭疼的階段。這一階段的孩子已經有了基本的人生觀,不再把父母的教訓放在眼裡。這個階段家長也是嚴格管教孩子,孩子的叛逆情緒也就更激烈。
由於前面兩個階段處理起來,相對來說不會那麼棘手,下面我們打算以「大」女孩為例,聚焦12~18歲女孩子們的青春叛逆期。
打扮成熟の小瀋陽之女沈佳潤
濃妝豔抹の王菲之女李嫣
熱衷染髮の黃磊之女黃多多
熱衷紋身の竇唯王菲之女竇靖童
衣著性感の李詠之女法圖麥
輟學抽菸自殘の小龍女吳卓林
「症狀」不一,程度不同,但對於老父親老母親們來說都很棘手就對了。這個時候就考驗父母們的耐心和溝通能力了。首先,父母一定切記不可全面打擊、全面否定,另外更不能因為一時不順利就放任自流、不聞不問。
所以,面對即將到來的孩子叛逆期,想想已經瑟瑟發抖的老父母們到底應該怎麼面對呢?往下↓↓
下放權力
自主權:「你應該」、「你必須」、「你懂什麼」諸如此類的話是不少家長的口頭禪。建議家長們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儘量少說這樣的話,內心深處認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會接受這種'命令『的口吻的。
發言權:「考不上大學就去掃廁所」等話語,不少家長都對孩子說過,雖然是為了孩子好,但他們的耳朵已經長繭,叛逆期的他們對這些話可以說是「百毒不侵」了。這時家長應少說多聽,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麼。
時間支配權:這個時期的孩子渴望擁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長不要自作主張,將孩子的時間按自己的意願排得滿滿的,要將時間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對安排的不合理處,家長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議,千萬不要全盤否定孩子。
表決權: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買房之類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徵求孩子的意見,有著民主氛圍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動向父母靠近。
隱私權:孩子在進入初中後,一些家長發現,以前經常跟自己說心裡話的孩子變得不太愛搭理自己了,孩子開始有了自己上鎖的日記本、私人信件。徐教授稱,如果孩子實在不願同家長交流,也不必過於強迫,尤其是不要偷窺孩子隱私,尊重孩子的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尊重。
溝通與尊重
尊重孩子
家長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弱點,不要拿孩子的弱點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較。在與孩子接觸時,家長應儘可能多找孩子的優點,並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換位思考
家長也是從青春叛逆期走過來的,只是沒有自己的孩子表現得明顯,所以面對孩子令人不解的行為,不妨換位思考,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有了共鳴後就會理解孩子,能找出問題的癥結。
忌談成績
同孩子交流,家長不要老以學習入題,這樣只會讓孩子心有壓力,交流時,家長可以從家事入手,將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後,再談正事。
穩定情緒
家長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會導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長在急躁、心煩、不冷靜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靜後,再去同孩子交流。
允許犯錯
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見的關鍵時期,小錯是在所難免的。所以,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一點錯、吃點虧,不要過分束縛孩子的手腳。同時,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強,家長的良好言行能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給孩子減負
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甚至有的家長把自己沒有實現的願望強加到孩子身上,孩子從學校放學回來還要進行他們不願意的培訓,使得孩子們沒有很好的得到精神的放鬆,這樣就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精神壓力,希望家長讓孩子學習的時候也適當的給他們玩的時間。
面對孩子的叛逆,其實是面對孩子的那種「長大了」的抽象概念,是面對一種強烈的自我表達欲望,是面對孩子在思維形式上的「求異」心理,是面對企圖以標新立異「博眼球」的孩子希望引起別人、特別是父母注意的心理。父母一定要準確把握並予以充分重視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