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7 03: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刑庭 秦淮法院
STOP
對毒品說"NO"
珍愛生命,拒絕毒品。
掃除毒害,利國利民。
莫沾毒品,莫交毒友。
防毒反毒,人人有責。
禁毒工作事關國家安危、民族興衰、人民福祉。在第33個「國際禁毒日」到來之際,為進一步加大禁毒宣傳教育力度,增強公民法律意識,充分發揮人民法院在依法懲治毒品犯罪、切實維護社會穩定、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職能作用,秦淮法院開展「正確認識大麻危害,共築校園安全防線」主題宣傳活動。
毒品,是人類社會的公害。近年來,秦淮法院堅持依法從嚴懲處毒品犯罪,依法嚴厲打擊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以及其他嚴重毒品或者涉毒犯罪,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保障人民安居樂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2019年度,秦淮法院一共審結了107件涉毒刑事案件,罪名涉及販賣毒品罪、運輸毒品罪以及容留他人吸毒罪,被告人人數為136人。
值得關注的是,這些案件中在校學生涉毒案件有10件,已接近所有涉毒案件的10%。這些在校生平均年齡只有21歲,有些甚至剛剛成年。這其中,販賣大麻的案件佔了90%以上。毒品大麻是一種植物,主要活性成分為四氫大麻酚,對人的中樞神經系統有抑制、麻醉的作用,大麻類毒品主要包括大麻煙、大麻脂、大麻油、大麻食品等。
在校學生涉毒案件呈現出
被告人年齡小、發案率高
處刑較重、毒品類型集中等特點
往往出於如下幾個原因:
01
國外思想衝擊在校學生心理
在校學生還處在獲取知識的階段,對新興事物充滿獵奇心理,也缺乏對大麻危害性的認識,容易受到引誘而吸食成癮。特別是近年來,某些西方國家逐步宣布大麻合法化,很多學生因此陷入了吸食大麻不違法的錯誤認識,為大麻入侵校園提供了溫床。
02
大麻宣傳不夠深入細緻
當前許多高校的禁毒宣傳方式僅為象徵性地張貼禁毒標語、發放傳單、組織講座,很少針對大麻的危害、大麻製品的甄別等開展針對性輔導。
03
網絡通訊發達,獲取大麻的渠道更加多元
與其他毒品不太一樣的是,大麻對於生產、提純的工藝要求較低,讓大麻變得更加容易獲得,個人種植、境外購入等方式均能獲取,給在校學生接觸大麻帶來了便利。目前網絡上出現了大麻種植、吸食、販賣聊天室、交流群組,在線交流大麻種植、販賣等經驗,極大地擴展了大麻的傳播速度。秦淮法院審理的在校學生涉大麻犯罪案件,就有將近80%的被告人是通過微信、QQ等聊天工具販賣大麻、收取購毒款,然後再寄送給買毒人。
對此
法院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在校學生要正確認識大麻的危害
01
長期吸食大麻會破壞人的中樞神經,人會變得焦慮、暴躁,行動力、注意力也會減退,甚至出現幻覺,具有很強的成癮性。我們國家對於毒品犯罪的打擊一向十分嚴厲,涉大麻犯罪也不例外。在校學生因販賣大麻被判處實刑的,學校都會予以開除學籍處分。這些學生在身陷囹圄的同時也失去了在校學習的寶貴機會,人生的軌跡也急劇轉向,教訓十分慘痛。因此,同學們要堅決拒絕大麻,對自己的身體負責,對自己的未來負責。
學校要加強宣傳引導
02
法院建議學校在進行禁毒宣傳時對大麻問題進行專題性輔導,重點讓學生了解大麻的危害以及如何進行大麻製品的識別,以防止被引誘或欺騙而誤吸誤食現象的發生。同時,也可以邀請司法機關工作人員到校宣講、組織學生旁聽涉大麻案件的庭審,讓同學們切實感受到國家對涉大麻犯罪的嚴厲打擊態度,提高學生的大麻防範意識和預防鑑別能力。
民眾參與淨化網絡環境
03
法院呼籲大家在上網時,一旦發現有涉大麻違法犯罪信息在網絡平臺上傳播,一定要及時向網絡平臺或公安機關進行舉報,斬斷涉毒信息在網際網路上的傳播渠道,為網絡環境的淨化貢獻一份力量。
毒品是人類的公敵,打擊毒品犯罪是司法機關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秦淮法院號召學校、家長、在校學生、廣大民眾合力推動涉大麻違法犯罪的預防工作,共建無毒校園,為青春保駕護航。
原標題:《國際禁毒日丨正確認識大麻危害,共築校園安全防線》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