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能給孩子「去毒」的父母嗎?

2020-09-05 夢溪文本

1

小裴最近跟孩子之間矛盾不斷。孩子初三了,「畢業班」隨之而來的學業焦慮,給親子關係帶來無形的影響。

那天晚上,小裴正在客廳和同事通電話,兒子衝出來大聲嚷道:你能不能小點聲音!我受不了你這麼吵!

小裴愣了一下,連忙拿著手機到陽臺上。和同事打完電話,站在陽臺上認真覺察了一下。這段時間,孩子確實狀態有點緊繃,學校的考試、排名、家長會,不斷刺激著孩子的神經。最近孩子一次考試成績的下滑,讓自己和老公滿腹憂慮,要求孩子少看點課外書籍,多做點練習題。

孩子本來就有壓力,還要接受來自家長的焦慮,自然就有了抵抗情緒,親子之間產生摩擦就不足為怪了。

她進到房間,對正在收拾書桌的兒子笑著說,媽媽剛才吵到你了,是我不好,以後我會注意的!

兒子似乎有點意外,當時沒說什麼。小裴能感覺到,母子之間的氣息流動了,不像之前孩子對她嚷嚷的時候,氣氛那麼凝固。

自從小裴開始有意識接受孩子對自己攻擊之後,孩子也開始轉變對自己的態度,攻擊越來越少,母子關係越來越好。

2

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說,好父母的重要特點是能成為孩子好的容器。我把這個容器理解為一個具有過濾功能的容器,能夠過濾孩子發送過來的所有「毒」。

這份「毒」,是心理學的說法,可以理解為負能量、黑色能量。每個人內心都會有承受不了的這類黑色能量,它們來自哪裡?最早來自嬰兒時期的無助,後來來自很多方面,它們被叫做憤怒、恨或敵意。

當孩子心中攢了太多的無助、憤怒和恨,這就是毒;毒多了,孩子就承受不了了,孩子會把它們投射給父母。而父母接受了這股能量,並用自己的心力把這股能量中的毒減輕、化解,甚至看到其中的積極部分,然後再把這股轉化後的能量還給孩子。這就是「去毒化」。

能否成為「去毒化」的父母,取決於他(她)是有覺知的父母,還是沒有覺知的父母;是苛刻的父母,還是寬容的父母。

有覺知的、寬容的父母,當發現孩子傳遞了黑色能量,會試著去理解、接納這份能量,並想辦法把它轉化。沒有覺知的、苛刻的父母,會打壓、壓制孩子傳遞的黑色能量。

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很好地詮釋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父母:

有覺知的、寬容的父母——哪吒的父母。

縱使哪吒被認定為混世魔頭,父親李靖始終堅定地選擇這個孩子,並且同太乙真人上天尋求破除詛咒的方法,情願用自己的命換孩子的命;哪吒的母親更接納了這個「問題」孩子所有的壞與惡,也包容了孩子所有的叛逆與惹禍。

他們對孩子的希望不是成功、也不是聽話,而是希望孩子做個普普通通、不傷害別人的正常人。或許,正因為有如此不同尋常的愛的覺知,才會讓這對父母擁有如此非凡的愛的包容吧。

最後,「愛」成為最好的去毒良藥,改變了哪吒的魔丸天性,激勵著他掙脫詛咒,改變了命運。

片中相對應的角色,是沒有覺知的、苛刻的父母——敖丙的龍王父親。

龍王自己活得不如意,就把人生理想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兒子實現全家族的階級跨越,為了成功不擇手段。他不允許兒子違抗自己的旨意,要求兒子絕對服從,對兒子的違逆進行打壓、懲罰,最後,卻換來兒子的絕地反擊。

你用高壓對待孩子,只能得到叛逆和掙脫;你用愛和容納對待孩子,孩子會回報給你愛。

3

很多父母,最初不能接受孩子攻擊自己,主要是因為缺乏覺察。

在孩子幼小時,孩子因為某種憤怒咬打、攻擊父母,有的父母會無條件由他去,認為孩子不懂事、不計較他;當孩子年齡較大、明事理之後,對父母表達憤怒時,會被父母教訓、壓制,甚至懲罰。而最關鍵的環節——了解孩子憤怒背後的原因,則被父母忽略或視而不見。

如果父母嘗試覺察一下孩子憤怒、攻擊背後的原因,就會獲得對孩子的理解;而孩子的攻擊性只有被理解和接納,才能夠轉化。

比如,小嬰兒哭鬧、咬乳頭,可能是因為身體的不適或者是該換尿布了。此時,父母如果可以敏銳覺察到孩子的不舒服,及時幫助他們緩解不舒服,並且共情孩子的情緒,孩子的攻擊性表達被抱持住了,便可以很快安靜下來。

這是與孩子溝通的第一步,這種抱持是和孩子的認知及情緒建立連接,承認他情緒的合理性,也是轉化孩子攻擊性的基礎。

與孩子溝通的第二步,把攻擊性行為轉化成更為積極的行為來解決問題。

比如文章開頭小裴的兒子,父母在共情了孩子的基礎上,要明確告訴孩子,有壓力、有情緒可以表達,同時也可以和父母一起制定學習和閱讀計劃,找出知識點的不足,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通過父母的合理引導,把孩子的攻擊性轉化為成長的動力。

電視劇《小歡喜》中的帥男孩季楊楊,對市長父親的語言攻擊可謂夠犀利、夠尖刻。一開始這位父親顯然被孩子的攻擊激怒,後來通過母親的苦心安排和斡旋,孩子的攻擊力終於在父愛與母愛的包容下,轉化成孩子自身強大的成長力。

4

父母成為孩子好的容器,必需自己的內心有充分的容納空間。很多時候,父母自己還不具備那樣的能量和空間。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允許自己的「做不到」。

如果父母覺察了孩子攻擊的原因,但還是做不到接納孩子的攻擊,那麼,誠實地向孩子反饋就好。你可以告訴孩子:我的能力有限,我承受不了你的攻擊,但這不是你的錯,是我能力有限。

這並不是一個沒有面子的事情,而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連接。

你攻擊我,而我深深地理解了你的不安,這意味著,你的情緒被我看見,被我允許,並經由我愛的目光看見。

這種讓情感恢復並增強連接的做法,就是愛。

你會看到,能做到這些時,你和孩子,以及親子關係都會變得更有生命力,並且也只有在這個時候,真正的親密才會發生。

相關焦點

  • 最坑孩子的三碗「毒雞湯」,你中招了嗎
    教育毒雞湯堪比毒藥,看起來道理滿滿,飲下去就是「砒霜」,家長們如果信了這些毒雞湯,對孩子教育有害無益。不少父母的朋友圈裡,一定都有過《最好的教育就是愛》、《給孩子最寶貴的禮物是自由》、《只要努力,每個孩子都會成功》這樣的雞湯文章。很多父母也表示覺得文章寫的挺有道理的,甚至在教育孩子時也會這麼做。
  • 這塊「毒麵包」害了很多孩子,父母都該反思,別覺得無所謂
    對於身為父母的你我而言,無疑都會將孩子視作比自己生命還重要的存在,但如果是家長自身處於在某種焦急狀態中時,或者是家中有多個孩子時,家長們還能夠保證對孩子們保持足夠的耐心,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感受到足夠的溫暖嗎?
  • 《你的孩子都不是你的孩子》我都是為你好·是父母給孩子最毒的藥
    有人說:「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是父母給孩子最毒的藥。表面上看是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但是下面掩藏的是「你必須按照我期待的去做」這樣強烈的偏執。但是,孩子的人生終歸是他們自己的。他們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被規劃的人生即使再完美,那也不是完全屬於孩子的。
  • 這塊「毒饅頭」毀了多少家庭和孩子,父母還不反思,別再坑娃了
    」,害了多少孩子,你家有嗎?就這幾口饅頭了,有那麼難咽嗎?讓你吃,你聽見了沒有!?」說著說著,寶爸就直接急了,對著兒子就是一頓怒吼。看到兒子去廁所嘔吐,看到這裡父親有些心疼但更多的還是憤怒,開始反思自己到底是不是做錯了,但是嘴上還是非常強硬:「不就是半個饅頭嘛,鄰居家孩子一頓能吃三個,不吃怎麼長個,你至於這麼矯情嘛還去廁所吐?」
  • 央視曝光「毒水」,看著乾淨但金屬超標,很多父母還讓孩子喝
    ,很多的父母都會說,我家孩子不吃「垃圾」食品,不在外面用餐,也不買零食,我家孩子就是最健康的,這樣想也許就錯了,狠毒的父母並不知道,不要以為孩子不吃外面的食物,就不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了,有些能影響孩子健康的食物就會在我們的身旁,並且我們孩子每天都吃,父母卻不知道。
  • 北大教授:這碗「毒雞湯」害了多少孩子的未來?你卻信以為真
    導讀:北大教授:這碗「毒雞湯」害了多少孩子的未來?你卻信以為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北大教授:這碗「毒雞湯」害了多少孩子的未來?你卻信以為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兒童當中的「毒友誼」,危害程度遠超早戀,父母越早幹涉越好
    但是,如果朋友在一起之後,兩人渾渾噩噩,不思進取,經常做一些異想天開的美夢,那麼這便是「毒友誼」,會磨滅孩子心中的「傲氣」,讓人生變得越來越失敗。當孩子身處在「毒友誼」當中,父母應該如何去做?1)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孩子交朋友,並不是瞎交,而是能在對方身上得到滿足自己的需求。
  • 一碗「毒麵條」害了很多孩子,父母卻洋洋得意,毫不自知反省
    一碗「毒麵條」引眾人圍觀,害了孩子還洋洋得意,很多父母都在犯張奶奶的小孫子樂樂今年剛好5歲,從出生起就成為了全家人的掌中寶、心頭肉。小樂樂最喜歡吃的就是奶奶樓下麵館的牛肉麵,每次到了周末父母帶著樂樂去到奶奶家後,張奶奶都要帶著孫子去樓下吃牛肉麵。
  • 「我就要讓你不開心」:父母打擊式教育,是餵給孩子最毒的藥
    ,知道是什麼嗎?」說到這裡的時候,不知道是不是小女孩想起了什麼,眼睛開始有點泛紅了,她試探性地請求爸爸:「你能改掉嗎「下次再考這樣,你就不用去學校了,哪涼快哪待去!」「沒有誰能像你一樣啊,不用什麼都跟人家比。」
  • 央視曝光「毒水」,看著乾淨但金屬超標,你還敢讓孩子喝嗎?
    特別是對孩子,父母更是非常的注意,總是希望能夠讓孩子吃得健康,喝得健康。甜甜是家中的獨女,出生以來一直都被父母捧在手心裡,因為所在地區的水質不是特別好,所以最近幾年隨著淨水器的流行,甜甜的爸爸也趕緊入手了一臺。
  • 孩子交朋友,父母要不要幹涉?遇到這三種「毒友誼」,請幹涉到底
    也是這部小說讓我意識到,孩子交朋友這件事父母應該幹涉。 家長可以建議孩子,如果遇到做些違背自己意願不得不去的事,可以先走一半,找個藉口先離開危險。比如對壞孩子說:「你們先去,我去個廁所/我先去辦點事兒,馬上就來」。等回來以後,可能這個壞事就已經過去。
  • 危害全國一億小學生的毒書皮:你家孩子「中毒」了嗎?
    但是家長們,你們知不知道,你的孩子正在用的包書皮,也許含有鄰苯二甲酸酯和多環芳烴,是有毒的!1一個從事檢測工作16年的浙江老爸魏文鋒,無意中發現,女兒所使用的塑料自黏膜包書皮有很重的膠水味。黑客專門入侵了他公司的電腦,刪除了所有的檢測數據,還有人直接威脅「等著收律師函吧」「你怕是想找死了吧」,更甚者,有人直接來到公司堵門撒潑……斷人錢糧,無異於殺人父母。一邊是良知正義的堅守,一邊是侵犯既得利益者所招來的禍端。
  • 3種「毒玩具」,費錢又傷身,父母卻還在給孩子買,醫生:別買了
    ,但是有些「毒玩具」不僅浪費錢,還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危害。他強裝出堅強的樣子,讓妻子在醫院裡面好好照顧孩子,怕孩子無聊還把家裡的玩具帶來了不少。醫生查房的時候看到玩具,就問他這些都是孩子平時玩的玩具嗎。老蘇點頭,說家裡沒有錢,也就只能給孩子玩這些了,好在孩子喜歡。醫生繼續說,你沒有聞到有什麼味道嗎?老蘇說玩具都有味道,過段時間就好了。
  • 央視曝光的「毒童裝」,你還在給孩子買嗎?不僅價格貴還很傷身體
    」,你還在給孩子買嗎?醫生語重心長地說,這些就是央視曾經曝光的「毒童裝」,又貴又傷身體,有的父母很喜歡給孩子買,已經有好多孩子都「中招了」。周女士後悔不已,表示以後購買兒童用品時一定加倍小心甄別。①衣服的材質雖然能用於服裝製作的布料材質非常多,但是孩子畢竟比較特殊,孩子的皮膚實在是太嬌嫩了。
  • 不想孩子長大後變成「軟柿子」,這些「毒雞湯」,不能給孩子灌輸
    父母灌輸給孩子這些「毒雞湯」,孩子容易變懦弱,自卑也是必然。很多父母都知道親子溝通的重要性,也能做到與孩子經常溝通,但溝通的效果並不理想,這主要是父母和孩子的交流方式與內容出現問題,良性溝通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溝通無果產生許多問題。
  • 害了很多孩子的「毒餃子」,現在卻還有父母親手「餵」娃吃,無知
    但是父母們卻殊不知,這樣的舉動並不是愛,反而會害了孩子。這碗「毒餃子」,家長還在餵小月今年5歲了,長得精緻可愛,再加上媽媽很是喜歡打扮她,小月看上去就像是個精緻的洋娃娃一樣非常討人喜歡。這個時候奶奶還並不知道,這碗溺愛的「毒餃子」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惡果。
  • 一塊「毒麵包」讓娃沒了呼吸,易怒父母養大的孩子,結局很戳心
    導讀:一塊「毒麵包」讓娃沒了呼吸,易怒父母養大的孩子,結局很戳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一塊「毒麵包」讓娃沒了呼吸,易怒父母養大的孩子,結局很戳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教育孩子可不能打罵?李玫瑾教授:這種育兒毒雞湯,你還在喝嗎?
    教育孩子可不能打罵?李玫瑾教授:這種育兒毒雞湯,你還在喝嗎?「老李,我昨天晚上聽到你揍孩子了?這樣可不行啊!教育孩子還是講道理,千萬不能打罵。」「您說的是,我昨天氣壞了,以後會注意的。」老李跟鄰居寒暄過後,看著身邊的孩子,心中百感交集。本來老李也不是個暴躁的家長,可是孩子一再挑戰自己的權威,事事都跟家長對著幹。本著不能傷害孩子的初衷,老李只能每天跟著孩子屁股後講道理,嘴皮子都快磨破了也沒用。昨天晚上吃完飯,孩子又鬧著玩捉迷藏,孩他媽正要收拾廚房沒空陪他。沒成想,這傢伙又哭又鬧混亂中打了媽媽一巴掌。
  • 這碗「毒麵條」看似飽了肚子,實則毀掉孩子未來,父母卻毫不在意
    在死刑執行之前,他叫來媽媽,狠狠地咬在媽媽的耳朵上:「要是你在我第一次偷東西的時候就制止我,我不會是這個下場。」這個故事其實也給許多父母提了一個醒,如果父母一昧地對孩子溺愛,就像是溫水煮青蛙,最後只能是害了孩子。可現實遠比故事魔幻,前段時間的經歷,讓我親眼目睹了溺愛到底能有多可怕。
  • 孩子的「毒友誼」,比沒朋友更可怕
    孩子一味的討好毒朋友,常常為了討他們的歡心,勉強自己去做不願意的事情。2. 孩子總是被毒朋友嘲笑、輕視、無視或者其他任何形式的貶低。3. 一起玩時,總是毒朋友在擔當主導,做決定時並不徵求你孩子的意見。4. 毒朋友總是佔你孩子的便宜,卻見不得他/她獲得任何成功。5. 總是在與你的孩子攀比,並且必須要獲勝。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