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裴最近跟孩子之間矛盾不斷。孩子初三了,「畢業班」隨之而來的學業焦慮,給親子關係帶來無形的影響。
那天晚上,小裴正在客廳和同事通電話,兒子衝出來大聲嚷道:你能不能小點聲音!我受不了你這麼吵!
小裴愣了一下,連忙拿著手機到陽臺上。和同事打完電話,站在陽臺上認真覺察了一下。這段時間,孩子確實狀態有點緊繃,學校的考試、排名、家長會,不斷刺激著孩子的神經。最近孩子一次考試成績的下滑,讓自己和老公滿腹憂慮,要求孩子少看點課外書籍,多做點練習題。
孩子本來就有壓力,還要接受來自家長的焦慮,自然就有了抵抗情緒,親子之間產生摩擦就不足為怪了。
她進到房間,對正在收拾書桌的兒子笑著說,媽媽剛才吵到你了,是我不好,以後我會注意的!
兒子似乎有點意外,當時沒說什麼。小裴能感覺到,母子之間的氣息流動了,不像之前孩子對她嚷嚷的時候,氣氛那麼凝固。
自從小裴開始有意識接受孩子對自己攻擊之後,孩子也開始轉變對自己的態度,攻擊越來越少,母子關係越來越好。
2
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說,好父母的重要特點是能成為孩子好的容器。我把這個容器理解為一個具有過濾功能的容器,能夠過濾孩子發送過來的所有「毒」。
這份「毒」,是心理學的說法,可以理解為負能量、黑色能量。每個人內心都會有承受不了的這類黑色能量,它們來自哪裡?最早來自嬰兒時期的無助,後來來自很多方面,它們被叫做憤怒、恨或敵意。
當孩子心中攢了太多的無助、憤怒和恨,這就是毒;毒多了,孩子就承受不了了,孩子會把它們投射給父母。而父母接受了這股能量,並用自己的心力把這股能量中的毒減輕、化解,甚至看到其中的積極部分,然後再把這股轉化後的能量還給孩子。這就是「去毒化」。
能否成為「去毒化」的父母,取決於他(她)是有覺知的父母,還是沒有覺知的父母;是苛刻的父母,還是寬容的父母。
有覺知的、寬容的父母,當發現孩子傳遞了黑色能量,會試著去理解、接納這份能量,並想辦法把它轉化。沒有覺知的、苛刻的父母,會打壓、壓制孩子傳遞的黑色能量。
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很好地詮釋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父母:
有覺知的、寬容的父母——哪吒的父母。
縱使哪吒被認定為混世魔頭,父親李靖始終堅定地選擇這個孩子,並且同太乙真人上天尋求破除詛咒的方法,情願用自己的命換孩子的命;哪吒的母親更接納了這個「問題」孩子所有的壞與惡,也包容了孩子所有的叛逆與惹禍。
他們對孩子的希望不是成功、也不是聽話,而是希望孩子做個普普通通、不傷害別人的正常人。或許,正因為有如此不同尋常的愛的覺知,才會讓這對父母擁有如此非凡的愛的包容吧。
最後,「愛」成為最好的去毒良藥,改變了哪吒的魔丸天性,激勵著他掙脫詛咒,改變了命運。
片中相對應的角色,是沒有覺知的、苛刻的父母——敖丙的龍王父親。
龍王自己活得不如意,就把人生理想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兒子實現全家族的階級跨越,為了成功不擇手段。他不允許兒子違抗自己的旨意,要求兒子絕對服從,對兒子的違逆進行打壓、懲罰,最後,卻換來兒子的絕地反擊。
你用高壓對待孩子,只能得到叛逆和掙脫;你用愛和容納對待孩子,孩子會回報給你愛。
3
很多父母,最初不能接受孩子攻擊自己,主要是因為缺乏覺察。
在孩子幼小時,孩子因為某種憤怒咬打、攻擊父母,有的父母會無條件由他去,認為孩子不懂事、不計較他;當孩子年齡較大、明事理之後,對父母表達憤怒時,會被父母教訓、壓制,甚至懲罰。而最關鍵的環節——了解孩子憤怒背後的原因,則被父母忽略或視而不見。
如果父母嘗試覺察一下孩子憤怒、攻擊背後的原因,就會獲得對孩子的理解;而孩子的攻擊性只有被理解和接納,才能夠轉化。
比如,小嬰兒哭鬧、咬乳頭,可能是因為身體的不適或者是該換尿布了。此時,父母如果可以敏銳覺察到孩子的不舒服,及時幫助他們緩解不舒服,並且共情孩子的情緒,孩子的攻擊性表達被抱持住了,便可以很快安靜下來。
這是與孩子溝通的第一步,這種抱持是和孩子的認知及情緒建立連接,承認他情緒的合理性,也是轉化孩子攻擊性的基礎。
與孩子溝通的第二步,把攻擊性行為轉化成更為積極的行為來解決問題。
比如文章開頭小裴的兒子,父母在共情了孩子的基礎上,要明確告訴孩子,有壓力、有情緒可以表達,同時也可以和父母一起制定學習和閱讀計劃,找出知識點的不足,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通過父母的合理引導,把孩子的攻擊性轉化為成長的動力。
電視劇《小歡喜》中的帥男孩季楊楊,對市長父親的語言攻擊可謂夠犀利、夠尖刻。一開始這位父親顯然被孩子的攻擊激怒,後來通過母親的苦心安排和斡旋,孩子的攻擊力終於在父愛與母愛的包容下,轉化成孩子自身強大的成長力。
4
父母成為孩子好的容器,必需自己的內心有充分的容納空間。很多時候,父母自己還不具備那樣的能量和空間。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允許自己的「做不到」。
如果父母覺察了孩子攻擊的原因,但還是做不到接納孩子的攻擊,那麼,誠實地向孩子反饋就好。你可以告訴孩子:我的能力有限,我承受不了你的攻擊,但這不是你的錯,是我能力有限。
這並不是一個沒有面子的事情,而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連接。
你攻擊我,而我深深地理解了你的不安,這意味著,你的情緒被我看見,被我允許,並經由我愛的目光看見。
這種讓情感恢復並增強連接的做法,就是愛。
你會看到,能做到這些時,你和孩子,以及親子關係都會變得更有生命力,並且也只有在這個時候,真正的親密才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