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考生昂子喻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學,獨臂女孩李欣雨考上了華中師範大學,腦癱少年姚俊鵬考上了中國藥科大學。今天,這三名殘疾考生因為「喜提」心儀大學,齊齊上了新聞。
一邊是身體缺陷帶來的種種不便,一邊是600多分的優異成績。這三位考生,深刻詮釋了什麼叫身殘志堅、頑強拼搏。他們的求學故事、家庭經歷,都足夠感人,也足夠勵志。被知名高校錄取,是對他們的最好回報,他們也擔得起全社會紛紛送上的敬佩和祝福。
這三名考生被錄取,也是殘疾考生上大學越來越容易的見證,這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進步和社會文明的體現。
我國《高等教育法》、《殘疾人保障法》明確規定,各級各類教育機構不得拒錄符合國家錄取要求的殘疾考生。近年來,針對殘疾考生的高考政策也不斷得到落實,壁壘逐漸消除,專業限制越來越少,幫扶行動越來越多。2003年就有數據顯示,全國上高考分數線的殘疾考生錄取率達到90%以上。2015-2017年,有2.89萬名殘疾學生通過普通高考圓了大學夢。這些都是難得的進步。
但不可否認,仍然存在殘疾考生達到甚至遠超錄取要求,卻被大學以「身體殘疾不符合所報專業」等為由,拒於門外的狀況。雖然是偶發,但對當事人來說,就是求學深造的夢想受阻。讓更多的殘疾考生順利走進大學校園,既是他們本人和家庭之幸,也是社會發展之需。
進入大學後,如何跟上大學的學習進度、適應大學生活,也是現實問題。讓人欣慰的是,形勢越來越好。比如,中央民族大學已在為昂子喻準備盲文教材。校方為殘疾學生及陪讀家長安排特殊宿舍,完善盲道等設施,乃至為家長就近提供工作,也越來越成為高校的常見操作。更注重細節的管理模式,背後是更人性化的教育理念。
長遠來說,要讓殘疾大學生學到真本領,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持續努力。比如加大專項教育資金投入,擴充專職殘疾人師資力量,完善殘疾人高等教育專業設置,強化高校對殘疾大學生的學術指導、職業規劃及社交能力上的服務和支持,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掌握就業和融入社會的技能。
待他們走出校園之後,也要做好從學生到「社會人」的無縫對接。從硬體來說,城市盲道、公共場所無障礙出行輔助設施不僅要有,更要能真正讓殘疾人用得著、感到便利。從軟體來說,要營造平等就業環境,消除對殘疾人士的就業歧視,推動企事業單位定向招聘殘疾人士等政策。
此次三所知名院校錄取殘疾學生,對其他高校和社會來說,都是很好的示範。作為社會文明高地的高校,就是要引領全社會更加關心殘疾人士。
這個暑假,昂子喻參加了上海公益組織舉辦的視障大學生預科班,學習獨立出行、電腦辦公軟體以及人際交往等課程。進入大學後說,他打算去盲校實習,為盲人孩子補習功課。這說明,殘疾大學生絕不是社會的負累,他們同樣有實現自我價值的強烈願望和能力。社會有責任,讓每一個昂子喻的努力和夢想都不被辜負,讓他們飛得更高、更遠。
責任編輯:甘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