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說知識改變命運,有的人說讀書無用,唯有進入社會賺取經驗,這樣更能磨礪自己。兩種說法,各有各的理解,但是在如今知識付費的年代,讀書真的無用嗎?發表讀書無用論的人,一般都是自己學習並不好,或者是自己已經取得過傲人成績的人。兩種極端,那麼在這中間的普通人該何去何從呢?有的孩子將高考是看做改變命運的唯一方式,有的孩子對於高考不屑一顧,這背後是家庭的差別,還是自己三觀的區別?
在這裡不得不為高考正一下名,高考確實是一次平等的比拼,他不看臉,不看背景,只看你自己的能力,那就是分數。不能說它是最公平的考試,但是在如今的時代中,它是相對公平的考試了。2018年的時候,福建的有一位女生,黃亦陳,其高考成績是福建文科的第一名,總計687分,其中英語更是滿分,語文134,數學148,綜合分數255分。能夠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不光是她自身的天賦和後期的努力,更是家庭教育對她的影響。家庭是能夠影響孩子們一生的,家庭教育是讓孩子們認識世界的第一步。
對於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黃亦陳表示,父母和自己共同分享了這個喜悅的消息,但是也並沒有特別的激動,因為自己的學習是注重積累。她還表示,這次高考給自己最大驚喜的是英語,雖然自己在查看答案之後認為客觀題是滿分,但是最令自己驚訝的是作文分,「因為之前記的作文並不是很好,一直以來都是老師幫助自己查漏補缺,不斷練習,讓自己不斷進步地能夠在高考考場上取得滿分,這是一個意外之喜。」黃亦陳還通過了北京大學的博雅計劃,想要去北京大學學習中文。她的興趣愛好極其廣泛,除了中文以外,還喜歡書法、燈謎,甚至是計算機編程都有涉獵。
黃亦陳的家人不光培養她對學習的愛好,同時還注重對孩子性格的塑造,認為品行比學習更重要。黃亦陳的父母都是老師出身,家庭氛圍極其濃厚,而且還住在安海古鎮,鎮上的歷史文化也是較為濃鬱。在學習上,黃亦陳從來不用父母擔心,家人和朋友都沒有給她太大的壓力,並且這次黃亦陳的成績也是極為優異,將來能有一個廣闊的選擇空間。
黃亦陳成為當地的狀元之後,學校為了表彰她,獎勵了30萬元,所在的村子同樣也獎勵了30萬元,當地的集團和一個安海商也分別獎勵了30萬和10萬,前前後後加起來總共是100萬的獎勵,可以說是憑藉著一己之力改變了全家人的命運。要知道她的父母都是老師,普通的工薪階級,想要攢這筆錢,也是要攢10到20年的。這就是一個最好的高考改變命運的例子之一。當然想要獲得不凡的成就,還是需要自己日後不斷的努力。
高考是一個改變命運的獨木橋,但同時也讓眾多的學子,因為分數而分為了三六九等進了不同的學校,享受到了不同的教育,畢竟頂尖的就是頂尖的,普通的就是普通的,這一點我們得承認。但是想要改變現有的局面,依舊可以通過知識來改變,比方說考研。東西不是死的,只要靈活變通,一切都還能走下去。說那些讀書無用論的人,一定是想要進入高等學府,卻不甘心自己失敗的人吧。或者說自己已經取得輝煌成績,自認為掌握了這麼多知識,不用再讀書了。但是讀書,不光是考取功名,它還能開拓眼界,拓展思維,不讓人們局限在一個小小的天地之中,對於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的能力更強大。如果單單認為讀書只是為了功名利祿,那只能說這個人見識短淺。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