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吉林省考行測備考:概括題如何分類?
概括題如何分類?
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由於疫情原因,原本4月下旬的省考一拖再妥。我們的複習時間變長了,不知道這段期間大家有沒有認真複習備考?這段期間很多小夥伴私信給我,總是弄不明白歸納概括題分類的問題,或者什麼時候需要分類,不分類行不行……各種各樣的問題。那麼,今天就系統地給大家分享一下歸納概括題的分類問題。
一、分類的來源
我們通常在給申論劃分題型的時候說道,第一題往往是歸納概括題,其實「歸納」和「概括」並不是一個含義。
概括:從繁雜、具體的資料中,提煉出核心要點,並能對要點之間的關係作出恰當的處理,以揭示材料內容的本質。
歸納:通過個別性知識,引出一般性知識的推理。申論中的歸納是指歸攏使之有條理,歸納對象可能是零散的材料,也可能是概括出的要點。
既然在「歸納」的定義中,我們看到要求考生「歸攏使之有條理」那麼我們怎麼「歸攏」?如何體現「有條理」的?那就講到了今天的重點話題——分類。
二、分類的定義
分類:按照事物的固有屬性與邏輯功能分別歸類,申論中的分類標準需要根據題幹和給定資料。歸納是通過分類來實現的。
1.分條整理
分條整理是針對要點相對較少,且要點之間相對獨立,內容有明顯區分的題目,此時只需去除重複,分條作答即可。
2.分類整理
除了分條作答以外,題目中所提煉的要點可能來自不同層次,且要點很多,要點之間有著內在的銜接和邏輯關聯,這時就需要分清屬性、程度和類別,通常按照固有屬性和邏輯功能進行分類。
三、何時分類
1.題幹或要求為明顯按類別呈現的設問。
【例子】根據「給定材料2-4」,概括當前我國電動汽車充電樁在使用和運營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15分)要求:全面、準確、有條理,不超過250字。(2018年山東A)
【講解】根據題幹當中的表述,作答時要分成「使用問題」和「運營問題」這兩類,不可以分成其他的類別,一切以設問為主,審題不清而分類錯誤可能會失分,所以大家一定要精準審題。
2.題幹中出現「分類」、「歸納」,要求中出現「條理」等詞語的時候要分類。
【例子】「給定資料1」和「給定資料2」集中反映了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受教育的諸多問題。請根據這兩則材料,對這些問題的具體表現進行概括和歸納。(10分)要求:準確、全面、有條理。不超過200字。(2011年國考地市級)
【講解】題幹當中雖然出現了兩個設問題「概括」和「歸納」,但是這兩個詞都屬於概括類的字眼,所以這隻有一個問,就是概括問題的具體表現。這道題出現了「歸納」,要求中出現了「有條理」,所以我們儘可能選擇用分類的方式來作答。
3.要點超過7條及以上默認分類。
【例子】「給定資料」列舉了新形勢下呈現出的一些社會現象,請歸納概括出這些現象對形成社會風氣所產生的影響。(20分)要求:緊扣「給定資料」,準確全面,條理清楚,篇幅不超過250字。(2016年江蘇A)
【講解】題幹中同樣仍然出現了「歸納」這樣的字眼,要求中也提到了「條理清楚」,這就已經暗示我們要對此分類了。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作為一道簡答題,它的材料範圍是非常廣的,需要我們閱讀全文,那麼我們在讀材料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到底可以提煉幾個答案點。就本題而言,提煉了10個答案點,我們也不能直接把10點羅列在答題紙上,所以要進行分類。
4.行文邏輯暗示分類
【例子】「給定資料5」介紹了漢代王景治理黃河的思路和做法。請概括王景治河後黃河安瀾800年的主要原因。(10分)要求:簡明扼要,條理清楚。不超過200字。
【講解】大家在審題的時候,你可能只會看到「條理清楚」這個含有分類意義的提示詞,其實很多題都會在題幹或者要求當中暗示大家要分類,養成分類的習慣,但是也有一種題,在材料當中暗示大家分類。我們經常說「材料為主」「答案都源自材料」,所以在很多材料裡,我們也可以讀出需要分類的地方。就這個例子來說,材料中會出現很多敏感的字眼,讓我們一下子就可以找出來「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
四、結語
分類並不難,大家只需要耐心細心一些,認真審題,抓住材料的行文脈絡,相信一定可以把分類難題得以解決。相信大家都會認真複習,早日把分類問題一網打擊。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既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大考驗。所以希望各位小夥伴注意安全,勤洗手勤通風,勞逸結合,爭取在今年成功上岸!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