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與開放學習
--讀《種籽學苑教育手記》有感
有幸讀了李雅卿《種籽學苑教育手記》這本書,李雅卿在介紹種籽學苑的教育理念及教學科目時,提到「教育從當下開始」、「在行為自然產生的經驗中學習」、「親身經歷和感覺」、「自主學習」幾個方面,內容涉及語文、數學、自然、美術等多學科,然而,我反覆閱讀的結果理解為可以概括為一個詞彙,那就是自主與開放學習。
種籽學苑的特色是開放學習區,圖書館、科學實驗室、農場、工場、美勞教室、電腦室、音樂室等。在開放學習區內,學生可以自取所需,學習自己想要的課程,學苑提供的是學習的基礎準備。比如廚藝室的學生會在圖書館查閱菜譜,語文學生會查閱相關背景資料,自然科目會為野外生存準備地理、植物、動物等相關材料;科學實驗室裡,學生們會配合老師製作烏鴉、蛇等標本,也會嘗試使用酒精燈,甚至為硬幣鍍上光亮的外殼;美勞室裡,學生可以在老師的教授下創意蠟染,美化校園或布置舞臺;音樂室裡學生可以彈奏樂器,在劇團或節日來臨時一展歌喉,或是在野遊時吃著燒烤欣賞一段音樂;數學的學習也在學生經驗內嘗試發展,適合他們不同程度的學習方法,自我觀測都是他們的收穫。
校園農場會為孩子們劃分出適量的土地,提供學生耕種土地,根據他們喜好,會種上青豆、黃瓜、茄子、西紅柿等不同植物,而小小的群落裡的昆蟲、野菜又形成微觀自然室,為孩子提供了更細緻的學習環境;學生會跟隨老師去釣魚,要學習調浮標、綁人字環、上咬鉛、選釣鉤、上餌、甩竿、等待,還會學習到幫助與合作、分辨水流、氣溫;學會測度深淺;學會平靜觀察,養成靜心期待的寧靜心態。此外,製造塑膠、肥皂、假水晶、果菜凍、氫氣、二氧化碳等,更是學生最喜歡的活動。
藝術教育包括繪畫、設計、雕塑、工藝和欣賞,老師引入古典、現代、寫意、抽象等各種表現形式進行討論,培養學生的鑑賞力。而老師們在美勞室適時創作的祈福手環、剪窗花、織羊毛手袋,設計一本摺紙書等,都是極好的教育形式。而「訪美」,更是藝術教育的重要形式。老師會帶領學生欣賞大自然中每一絲美麗,雨後彩虹與荷葉滾動的水珠,山間溪石顏色雜陳形狀各異,老年人慈祥的面容與兒童天真的童稚,青蛙的可愛與蛇蠍的異樣都是「訪美」的對象。我想,就在這樣開放的尋訪過程中,心靈之花悄悄綻放,每一雙眼睛都將變得明亮而澄澈,內心柔軟而溫暖。這哪裡僅止是「訪美」?這分明訪的是美妙的大自然與廣闊的人生啊!
學習不再是痛苦的被強制的過程,它開始變得美麗而從容。正如有參觀者概括所言,常規教育體制提供的是不容選擇的標準套餐,無論學生愛與不愛都要勉強接受,所以學習興趣大打折扣,效率也自然差強人意;而種籽學苑提供的是自助點餐制,因為學生學習的恰是心中所愛,故而學習效率很高,學起來興高採烈,收穫自也盆滿缽溢。
周秀麗,虎林市東方紅第一小學英語教師,本人熱愛教育、關心愛護學生,喜歡和學生在一起生活學習。教育格言:愛心獻給學生,誠心送給家長,信心留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