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引導:
1.這是一篇長得想罵娘的文章,如沒有預留15分鐘以上的安靜時間,請不要閱讀。因為文章讀起來並不輕鬆,讀完後還需要完成課後作業。真正讓自己成長的路,本來就不會輕鬆。
2.本文為「小保學長」大學學業職業規劃專欄中的一節分享課。整個專欄是一個續篇系列,若你沒有看過之前的幾期文章,可先關注我們,建議從專欄第一篇文章開始閱讀.
3.專欄文章,每周六晚更新一篇。其實,看得多和快並不麼重要,關鍵是積極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去思考、制定學業職業規劃和實地踐行。
疫情之下,畢業生就業如此狼狽,尤在臨近高考之際,竟然又有不少人將「為什麼要讀大學?」這鍋湯端了出來。為了讓即將高考的學弟學妹們安心考試和高考後有更堅定的求學信念,僅以此文獻給他們及其家人。
1、讀書無用論VS上大學就有好工作
實際上,對於為什麼要讀大學,在小城市或者鄉下農村的中下階層社會,一直存在著兩種對立的看法,即老一輩親戚做生意者的讀書無用論和傳統普通家庭父母上了大學就有好工作論的衝突。
上大學就有好工作論的延綿不絕。我是在鄉下長大的,從上大學一直到現在,只要回到村裡見了阿伯阿叔,他們總會羨慕的說道:大娃子(我在村裡的暱稱)有出息哪,考上了大學有好工作,天天坐辦公室,不用外出日淋雨曬。而我也笑著主動給他們每人遞一支煙,和他們拉幾句家常,只是心中有種莫名的無奈。這是我們那兒的慣例了,大學畢業出去的人,都被村裡人視為非常體面且收入不錯的「上等人」,回村來必須發煙,其實我不抽菸的!不過,可能是大學生依舊還是鄉下的稀有物種,又因為受到改革開放初期大學生包分配工作的年代烙印影響,所以傳統普通家庭父母依舊覺著上了大學就有好工作。
讀書無用論的漸起。近年來隨著鄉下土豪的冒頭,少部分人開始學著老王的調調了,什麼北大清華大,不如膽子大的大學無用論也日漸抬頭。我記得特清楚,前年過年回去,某位親戚兄長是做工程的,問我準備買房沒有。他嘆息幾句後,開始眉飛色舞的大談特談起來,說現在讀了大學也沒卵用,空浪費了三四年時間和五六萬的費用,還不如像他這樣多去承包兩個工程,都可以在市裡買兩套房了,瞧他在我上大學那會陸續在市區買的2套房已經快翻倍了,後面又買了兩套……
2、預備役入場券的「身價」
各位看官,以上兩種看法是不是也經常聽到呢?這是仁者見仁的問題,我個人覺得大學更像是底層人邁向社會美好生活的預備役入場券。你在大學預備役綜合鍛鍊之後,上了社會的戰場能否建立自己雄厚的根據地還是個未知數,可能你會遇到土匪的偷襲,也可能遇到中央軍地強攻,甚至是外國軍人也突然殺入和你搶地盤。但是你若經過預備役,勝利的概率總是大一些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從金錢方面看,且看一張圖,這是2018年網際網路大會的「東興」飯局,各大佬清一色的大學出身。這兩年桌上大部分人的身價又翻了一倍,總計逼近八千億元的身價了。
那麼,從精神方面看呢?舉個普通農村大學生的例子,我一個鄰村的髮小。雖然在省城領著三四千微薄薪水,但大學畢業第二年還是帶家人去了趟北海和南寧。這是他們家人第一次外出旅遊。他告訴我,當看到爸媽第一次看到蔚藍大海激動的神情時,他心痛並快樂著——畢竟一兩個月的工資就沒了。畢業第三年,他又帶父母去了日思夜想的北京,父母們都只有小學三四年級的文化,卻記得小學課本的東西——故宮、天安門、頤和園、長城。激動之餘,他還帶家人去了國家博物館、科技館和毛主席紀念堂等,順帶也開拓下他小妹妹的眼界,畢竟她才初一。我不知道他們被村裡人熱議了多久,因為他們全村三四百戶人家,能全家去過海邊和北京的估計不超過兩家。而村裡的幾個土豪即使比他家有錢得多,也只是豪華裝修,豪華宴會,高檔香菸和酒精而已,家人除了燻燻菸酒味,聽聽麻將和猜碼聲,似乎感受不到精神上太多的愉悅。
農村土豪的享受vs新精神文明的享受
因此,上過大學的人不僅在為社會新興行業創造財富的概率上更大一些,在精神上也更加的有追求,這是大學作為預備役的核心作用之一。
3、結語
老兄讀書無用論和上了大學就有好工作論我了解的差不多了,但大學是啥子預備役,咋這麼重要呢?
別急,請看下篇分享。
思考與行動
思考題1:你現在大幾了?之前思考過為什麼要上大學嗎?主要有哪些理由?
思考題2:你怎麼看待大學對你的影響作用?
請把你的「思考結果」和「學習筆記」寫下來與我們分享,哪怕只是一句話,也會讓你的理解更加深刻,收穫也會更多,也能讓其他人從你的靈感中獲得啟發你也可以將這篇文章「分享」到你的班群和朋友圈內,讓你的同學、家人和朋友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