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噴流非常壯觀,這種現象所需的能量來自哪裡?

2020-12-23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我們在觀看一些黑洞的模擬圖像時,經常會看到從黑洞的兩端噴射出超長的「光柱」,這種現象在天文學中稱為「黑洞噴流」,而實際上從黑洞中噴出的「光柱」,是由大量的帶電粒子所組成,而這些帶電粒子流在天文觀測中比較容易被發現,因此也成為證實黑洞存在的一個間接證據。不過,在我們的印象中,黑洞是一個引力非常巨大的天體結構,外界物體受到的都是向黑洞核心的引力作用,這種「噴流」現象為何反其道而行之,向外散發出去呢?

我們知道,黑洞是通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出來的一種天體,根據引力場方程,凡是有質量的物體,對其周圍的時空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彎曲效應,如果天體的質量夠大,那麼時空的彎曲就會非常劇烈,以至於光線在沿著測地線運行時,會產生圍繞質心旋轉的現象,從而逃離不出這種時空的「漩渦」,科學家們將能夠形成這種超強時空曲率的天體稱為黑洞。隨著天文觀測技術的不斷進步,科學家們利用引力透鏡法、引力波動法等不同的方法,跳過了黑洞不能發射或者反射光線的這個屏障,間接獲取得到了有關黑洞的特徵,並且拍攝到了黑洞的「間接圖像」。

大質量的恆星(生命末期殘餘質量仍大於4.2倍的太陽質量)經過超新星爆發之後,除了那些被拋灑出去的巨量組成以外,剩餘的核心區域物質繼續在引力作用下發生坍縮,最終將所有質量都集中在一個奇點之上,於是坍縮形成黑洞。根據萬有引力定律,當一個物體距離黑洞的奇點距離達到一個臨界值之後,由於超強的引力使得光線都無法逃逸出去,在這個臨界範圍以內,黑洞內部的所有信息都無法向外界「展示」,成為名副其實的「無底洞」。黑洞的這個臨界範圍,科學家將之稱為黑洞的史瓦西半徑,其計算公式為R=2G*M/c^2,其中G為萬有引力常數,M為黑洞的質量,c為光速。

黑洞的史瓦西半徑所圍成的區域,所表達的概念就是光線都無法逃逸的極限範圍。所以,「黑洞噴流」的產生,必然是在黑洞的史瓦西半徑之外。由於黑洞造成的時空彎曲,在史瓦西半徑之外的物體會沿著黑洞的測地線進行運動,而通常情況下物體的運行方向,是與黑洞奇點與物體連線呈一定的夾角的,一般不會垂直墜入黑洞的奇點,那麼在此種引力及方向的作用下,周圍的物體基本上是呈螺旋型墜落的,而且距離黑洞越近,在角動量守恆以及重力勢能轉化的雙重作用下,物體的運動速度就會越來越快。當達到史瓦西半徑附近時,由於強大的引力,可以將組成物體的原子都「撕碎」,轉化為亞原子狀態,並且以較快的速度圍繞黑洞公轉,從外界看來,就像黑洞周圍有一個盤狀結構一樣,這種盤狀結構被科學家們稱為黑洞的吸積盤。

因此,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黑洞「噴流」所發射出來的粒子,都源於黑洞周圍物質在向黑洞中心的墜落過程,沒有外界物質的輸入,是不可能從黑洞的內部主動噴射出這些帶電粒子流的。那麼,物體在向黑洞墜落的過程中,能夠發射「噴流」的能量從哪裡來呢?這裡面牽涉到引力能量轉化的問題。在黑洞的吸積盤內,物體被引力「撕碎」的微觀粒子運動速度肯定不盡相同,那麼在墜落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相互碰撞和摩擦,從而使得亞原子的內動迅速提升,一部分以高能射線(比如伽馬射線、X射線)激發出去,這也是我們為什麼總能在黑洞附近觀測到高能射線的原因。

另外一部分微觀粒子則在迅速提高的內能作用下,在史瓦西半徑之外達到了黑洞的逃逸速度,而向著與奇點相反的方向逃離出去,然後在黑洞(準確地說應該是旋轉著的黑洞)的磁場作用下,這些帶電粒子沿著磁力線的方向開始遷移,最終被引導到黑洞的「兩極方向」。這一點,與太陽風被地球磁場引導到地球兩極後形成極光的原理相同。這些被引導到黑洞兩極的高能帶電粒子,最終以「噴流」的方式從兩端發射出去,形成壯觀的黑洞噴流。由於噴流所攜帶的能量巨大,其噴射的距離一般都可以達到幾千光年,如果在星系中央的超大質量的黑洞,這種噴流的作用效果會更加強烈,影響距離甚至能達到幾十上百萬光年,沿途所經過的區域,在巨量高能粒子的衝擊下,任何星體都將承受不住這種「煎熬」,不是被摧毀就是被「烤焦」,破壞力驚人。

在最後再提一下霍金輻射的概念,它也是從黑洞中釋放能量的一種方式,但卻與黑洞的噴流產生的原理截然不同。黑洞噴流是帶電粒子在黑洞的磁場作用下,產生的一種定向發射形式,其物質來源於黑洞史瓦西半徑的範圍之外。而霍金輻射的物質來源於黑洞的內部,它是根據熱力學定律,當黑洞的平均溫度高於外界宇宙環境溫度時,所引發的熱輻射。根據科學家們的推測,黑洞輻射的產生機理,有可能是處於黑洞事件視界邊緣處產生了一對虛粒子對,恰好一個在視界以內,一個在視界以外,在視界以內的虛粒子墜入奇點,視界以外的虛粒子以輻射形式被「踢出去」,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正負虛粒子對湮滅的發生,好像黑洞出現了「蒸發」現象一樣。

按照霍金輻射理論,任何黑洞都會因這種「蒸發現象」而最終煙消雲散,只不過質量越大的黑洞,其整體溫度越接近宇宙背景溫度,蒸發的作用越不明顯,壽命也越長,在以億年為單位的時間測算尺度內根本覺察不到這種變化而已。

相關焦點

  • 中國慧眼發現距離黑洞最近的超高速噴流,為你簡單解讀
    此次在200keV以上能段檢測到低頻準周期震蕩排除了前一種可能,因為理論上黑洞吸積盤通過熱輻射是無法產生這麼高能量的輻射的。能產生如此高的能量輻射只能是黑洞兩極的高速噴流,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從兩極噴出時,高溫輻射加上相對論性噴流的超高速產生的。
  • 黑洞噴流你超光速啦!
    現在大家都知道真空光速是不可超越的「宇宙速度上限」,可是曾經,在天文學家研究一些遙遠星系中心黑洞產生的噴流時,他們卻發現了異常。 因為這些星系中的一些黑洞噴流似乎正在以超過光速的速度前進,這讓天文學家十分困惑——難道「光速不可超越」這一鐵律要在遙遠的太空中被打破了嗎?
  • 5500萬光年外,這個超級黑洞爆發的噴流太驚人
    去年四月份,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向全世界公布了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將橢圓星系M87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呈現在世人面前。這個黑洞隨後被天文學家命名為M87*,而且最近還喜提一個洋氣名字——波維(Powehi)。
  • 庫格爾布利茨引擎,由光構成的黑洞提供能量
    但它是一個由光構成的黑洞——一個吞噬其創造者的創造物。由於能量和質量之間的關係,這種黑洞在理論上是可能存在的。簡單地說,它們可以被認為是可互換的,而重力本身並不能區分這兩者。這個著名的關係曾在e = mc展示了能量存儲在質量中。
  • 在一個「不起眼」的小星系裡,包含了普通星系中最大的黑洞
    今天我們就一起尋找下宇宙中我們目前已知普通星系中和特殊星體中質量最大的黑洞!原始大質量黑洞怎麼來的當一顆恆星的質量達到太陽質量的100倍左右的時候,內部就會發生一種非常奇特的現象。由於恆星的超大密度導致了整個恆星的燃料和熱量對流很差,會在核心慢慢積聚大量的能量,逐漸使核心大部分的光子能量高達511 kev以上,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量閾值。在這個能量下,當兩個光子相互碰撞時,可以自發地產生正負電子對。在一顆普通恆星中,例如我們的太陽,向外的輻射壓力和向內的引力相互平衡,從而使恆星一直穩定的進行核聚變。
  • 洞若觀火——黑洞,我們看到你了!
    這張照片所拍攝的是M87星系中心的特大質量黑洞。望遠鏡無法拍攝到來自黑洞本身的光(因為黑洞不發光),只能拍攝到黑洞在照片上留下的「黑影」,而外面一圈明亮的環則是高速旋轉的吸積盤。由於黑洞的自旋及與觀測者視線方向的不同,「黑影」的大小也不太一樣。我們看到的照片中,「黑影」的大小約為2.5倍史瓦西半徑(作者註:史瓦西半徑指沒有自旋的黑洞的事件視界半徑)。
  • 人類如果能夠「利用」黑洞,能不能利用黑洞來進行星際旅行?
    而對於第三階段,也就是最終階段的文明而言,銀河規模的擴張所需的能量大約是我們的太陽每秒釋放的385 佑(10)焦耳再乘以一千億倍。除了奇異物理的突破之外,就只有一個能源來源可以滿足這個條件:超大質量黑洞。 將黑洞視為能源違反直覺,但實情就是如此, 因為它們具有吸積盤:由落入事件視界的物質所形成的圓形扁平結構。
  • 它是宇宙中最奇怪星體,科學家至今搞不清楚它巨的巨大能量來源
    奇特的紅移現象讓科學家非常費解,這種運動的能量來源是什麼?恆星能夠發出明亮的光芒是因為其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可類星體它不是恆星,內部也沒有核聚變反應,可是卻能夠發出遠超恆星的能量,這種能量來自什麼地方?類星體發出的光十分耀眼,一顆類似星體發出的光,比上百個甚至上千個普通的星系發出的光還要強烈。類星體的顯著特點是具有很大的紅移,表示它正以飛快的速度在向地球遠離。
  • 黑洞遙控點亮100光年外雲塊:中國科學家發現神秘「心跳」
    來自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中心(DESY)、西班牙空間科學研究所和南京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近日在《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上發表論文,報告了這種令人驚奇的遠程關聯,題為《微類星體SS 433驅動的伽瑪射線心跳》。
  • 光的速度那麼快,它的能量來自於哪裡?
    光沿著測地線運動不需要消耗能量,在引力場中,光通過紅移和藍移來釋放和轉化能量,但光速不變。 第三,光通過頻率降低(波長變長)來保持自己的運動狀態 光在運動過程中同樣會受到引力的作用,克服引力運動就需要做功,其能量來源是來自自身頻率降低
  • 科普:光速那麼快,其能量來自哪裡呢?
    光沿著測地線運動不需要消耗能量,在引力場中,光通過紅移和藍移來釋放和轉化能量,但光速不變。首先,需要明白什麼是能量能量這個詞最初是從牛頓力學中研究做功的時候定義出來的。能量是在功的基礎之上,是對物體潛在的做功能力的一種評價。我們說光是有能量的,也就是說,光有能力讓物質在其力的作用下產生位移,其實驗證據就是光電效應實驗。光照射在鋅版上,能夠加速電子的運動,速度快到電子可以脫離鋅原子的電場束縛跑出來。光的能量大小用hν來計算,其中h是普朗克常數,ν是光的頻率。
  • 恆星都死了怎麼辦:從黑洞提取能量靠譜嗎?
    如果你掉入黑洞的話還是會死,不過,儘管你本人永遠無法逃出來,但你的能量可以出來。這對於未來的黑洞能源開發者是一個好消息:能量是可以逃出來的。  能量能夠逃離出來的奧秘,隱藏在量子力學的神秘世界中。量子物理的一個標誌性現象是,粒子可以穿過本不可能穿過的障礙。
  • 如果光都無法逃離黑洞,那我們如何看到它?還拍了照片?
    正如霍金(以及之前的許多人,一直可以追溯到18世紀的約翰·米歇爾)所指出的那樣,這將會在太空中形成一個黑洞,物質(以及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果會掉入黑洞,將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逃出來!理論到觀測:我們一開始是如何確定黑洞存在?如果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從黑洞中逃脫,即使是光也不行,那麼我們是如何對黑洞成像的?
  • 這張糊糊的黑洞照為啥衝洗了兩年?高校教授釋疑
    吸積盤和噴流兩種現象都因氣體摩擦而產生了明亮的光與大量輻射,所以很容易被科學家探測到,黑洞的藏身之處也就暴露了。為黑洞拍攝照片的儀器叫視界望遠鏡,它是由位於美國、墨西哥、智利、法國、格陵蘭島和南極的天線組成觀測陣列,包括 8 處獨立的大型天文望遠鏡陣列。
  • M87黑洞的超自然現象——超越光速?不!超光速運動了解一下?
    這是一位藝術家對極大質量黑洞噴流的構想概念——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達納.貝裡/SkyWorks數碼
  • 黑洞終於要顯真身了,是誰為它拍了第一張照片呢?
    觀測結果不僅僅是一張照片那麼簡單,它一方面呼應著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一方面也將幫助我們回答星系中的壯觀噴流是如何產生並影響星系演化的。我們將成為有史以來第一批「看見」黑洞的人類,真是好運氣。 無圖無真相,科學家怎麼知道黑洞在那裡?
  • 原來糾纏的磁場為宇宙粒子加速器提供能量?
    在這些活躍星系的核心,超大質量黑洞發射高速等離子噴射(一種熾熱的電離氣體)將數百萬光年射入太空。這個過程可能是宇宙射線的來源,其能量是最強大人造粒子加速器釋放能量的幾千萬倍。研究的首席研究員SLAC的科學家弗雷德裡科·菲烏扎(Frederico Fiuza)說:產生這些極端粒子能量的機制還不清楚。
  • 黑洞磁場強度竟是地球磁場一萬倍
    美國天文學家通過對76顆黑洞進行觀察和測量發現,它們的磁場強度是地球磁場的一萬倍。活躍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通常會產生「噴流」。在噴流形成和吸積盤物理學中,磁場可能也起了關鍵性作用。…… 美國天文學家通過對76顆黑洞進行觀察和測量發現,它們的磁場強度是地球磁場的一萬倍。活躍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通常會產生「噴流」。
  • 黑洞是平滑還是粗糙的?為什麼說黑洞會跳舞?
    雖然有很強的光亮和光變產生,但是在地球上並不總能觀測到耀變體的噴流,這往往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只有當地球剛好處於粒子的噴射方向上,太空望遠鏡才能接受到這個星系所發射出的光學信號。在OJ287星系裡,有兩個黑洞,一大一小。其中,大黑洞的質量是小黑洞質量的120倍,是太直質量的180倍。
  • 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公布
    大家想知道為什麼黑洞會形成陰影,黑洞會形成一個環狀吸積盤,與吸積盤垂直的方向有一個噴流結構。吸積流快速旋轉,大概兩天就能繞著M87轉一周,隨著物質的吸積,接近黑洞的時候,物質會變得非常熱,發出非常強的輻射,就會被我們看見。由於一部分光子被黑洞吞噬,就會形成陰影。」袁峰解釋,光就是從吸積盤上發出的,而黑色的陰影要比黑洞本身大幾倍。  袁峰說,圖片中亮的區域和暗的區域,對比度超過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