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媽媽抱怨自從生了孩子,自己的身材、體態完全跟孕前兩個樣了!是這樣的,如果你一張有娃之前和有娃之後的兩張照片做對比,不難發現一些小細節:
比如我們的站姿,不再是直挺挺的,而是有些弓腰舔肚,如果你恰巧有抱孩子的側面照,馬上就會發現,你的脊柱呈「S」型彎曲,由於重力不均呈,還會有高低肩的現象,而這樣的站姿不僅讓媽媽看起來顯矮,長期高聳肩膀那側的臉更加下垂,造成左右臉越來越不對稱,不僅顯臉大,而且氣質很差。
很多媽媽感嘆,生了孩子後氣質不如從前了,很有可有就是抱孩子的這個小細節導致的。
改變這個情況,除了媽媽注意抱孩子的姿勢,儘量減少弓腰舔肚、高低肩的情況,再就是多讓爸爸抱孩子。本來男人的力氣就比較大,抱孩子很輕鬆,女人就不一樣了,抱孩子的「重負」常常讓媽媽用力過度,造成身材扭曲。
糾正姿勢的同時,還要注意減減小肚子的贅肉,這也跟懷孕以來媽媽的體態有直接關係。
【糾正姿勢,減掉贅肉,讓你的身形更美】
懷孕後,肚中胎兒的逐漸長大,一方面骨盆韌帶會拉長,以提供給胎兒更大的生長空間;另一方面為了承託胎兒的重量,孕媽改變身形,重心逐漸前移,骨盆逐漸前傾,於是就形成了左搖右晃、弓腰塌胯撅臀的孕婦體態。
這種體態一旦形成,就是一個走路習慣,如果不刻意改變,會一直保留到產後。
這就引發一個問題「骨盆前傾」
骨盆前傾與小腹突出密切相關。骨盆前傾,腰椎必然前弓,小腹也必然凸出。小腹的前凸,也使下腹成為運動的死角,即便運動也難以得到消耗。小腹長期凸出,在重力的作用下會逐漸下墜,腹腔內便容易滋生和堆積脂肪,稱為「脂庫」。
就是沒有生育的女性,也會由於骨盆前傾而造成小腹的肥胖,看似懷孕,被稱為「非肥胖性小腹」,產後女性骨盆前傾不改,體重很難恢復正常,反超懷孕時體重的也屢見不鮮。
【產後應重視骨盆恢復,有這些好處】
1.幫助消化功能正常
新媽咪產後骨盆正直,盆腔中的臟器才會在正常的位置,不會擠壓到胃腸,消化功能才可以正常發揮,順利排出廢物。讓新媽咪面色恢復紅潤光澤,減少出現色斑。
2.保持優美身材
產後骨盆歪斜不能及時矯正,下腹部兩側的肌肉就會不平衡,造成一側下腹明顯突出,腰部鬆弛,這種凸出難以通過節食、運動來恢復。骨盆正直,脊柱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彎曲,身體始終保持正確的姿勢,不會發生重心偏移、增加肌肉和韌帶負荷、脊椎疼痛的問題,肩頸部肌肉放鬆自如,背部曲線也就可以優美、流暢,筆直的修長腿線。
3.減少疼痛恢復骨盆損傷
分娩時為了讓胎寶貝順利通過,往往用力猛烈把恥骨聯合撐開,損傷了恥骨和周圍韌帶,產生恥骨部位疼痛。有時還會出現尿失禁、子宮下垂、子宮脫位等麻煩。
生產過後,骨盆肌肉會因極度擴張而脆弱。當用力緊縮並放鬆這些肌肉的時候,可增強此處的血液循環,並促進癒合的過程。恢復性運動不會對這些傷口造成傷害,因此愈快展開運動愈好。要儘可能經常運動這些肌肉,使之恢復強健的狀態。
【骨盆恢復的8個方法】
1、控制體重
保持適當的體重最好,因為過度肥胖將增加骨盆底負擔與產後恢復的困難。
2、多做盆底肌肉運動
提肛運動、凱格爾運動等,這是幫助骨盆恢復的最佳方式。
3、多吃補鈣補腎食物
平時多吃蝦、牡蠣等富含鈣的食物,同時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補鈣、補肝腎的滋補品。
4、注意多休息
減少上下樓梯及走斜坡路的活動。需要走路時一定注意放慢速度,步子也不可邁得太大,避免加重損傷。疼痛嚴重時,新媽咪必須臥床休息,並採用骨盆恢復帶固定骨盆,這樣會有助於恢復。
5、保持正確坐姿
平時儘量腰部挺直,膝蓋自然彎曲,保持雙腳著地,因為這是保持盆骨正常位置的最好習慣。
6、少穿高跟鞋
因為高跟鞋會給踝骨和膝蓋增加負擔,使腿和骨盆的肌肉容易疲勞。
7、不蹺二郎腿
這個動作會使骨盆和髖關節由於長期受壓,容易酸疼,時間長了骨盆在不知不覺中就歪斜了,可能出現骨骼病變或肌肉勞損。
8、床墊軟硬適度
太軟或者太硬的床對人體較重的骨盆部位則會產生壓迫,這兩種狀況都會引起骨盆歪斜。在仰臥時身體曲線與床墊可以完全嵌合,由頭面部、胸廓、骨盆一起為人體脊柱提供水平支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