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動新階段高校思政課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高質量發展

2021-01-10 中國教育新聞網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筆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文化強國、人才強國的遠景目標,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等戰略任務。社科司要把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錨定新發展目標,落實部黨組「五找」要求,全面推動高校思政課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高質量發展。

一、在深入學習教育上聚神聚力,更好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組織全司黨員幹部原原本本深學細悟,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刻認識黨中央統籌「兩個大局」、辦好「兩件大事」、譜寫「兩大奇蹟」新篇章的重大戰略部署,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紮實推進以黨的創新理論為核心內容的思政課課程群建設,將黨的創新理論全面貫穿思政課教學,指導全國重點馬院開好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深入推進黨的創新理論「三進」,打牢學生成長成才的科學思想基礎。要深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原創性、學理化、學科化研究闡釋,重點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謀劃「十四五」時期我國改革發展提出的具有原創性、時代性、指導性重大思想觀點開展研究闡釋,發揮重點研究平臺和重大選題作用,產出一批有分量成果。要強化以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為中心內容的教師專題培訓,辦好「周末理論大講堂」,及時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精神和在《求是》上發表的重要文章,辦好高校思政課骨幹教師研修班、暑期社會實踐研修班和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班。

二、在加強全面領導上聚神聚力,堅持和完善黨對高校思政課建設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領導。要踐行「兩個維護」,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特別是「3·18」重要講話精神、關於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重要論述,抓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見效,以政治統領業務,以業務做實政治。要把黨的領導全面貫徹落實到高校思政課建設全過程,推動地方各級黨委把思政課建設作為黨的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的標誌性工程,嚴格落實地方黨委和高校黨委思政課建設主體責任,落實高校黨委書記、校長思政課建設第一責任人責任。要把黨的領導全面貫徹落實到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全過程,發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領導小組作用,推動各級黨委把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政治領導和工作指導。

三、在全面提高質量上聚神聚力,辦強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要讓格局大起來,圍繞進一步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發揮教育部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指導委員會作用,鞏固拓展全黨全社會努力辦好思政課、教師認真講好思政課、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的良好格局。要使隊伍強起來,在加快配齊基礎上,依託「手拉手」集體備課中心、教師研修基地、名師工作室、網絡集體備課平臺等,開展理論、教學、實踐研修,加大激勵支持力度等,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素質,打造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要把水平提上來,按照「八個統一」要求,實施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質量提升工程,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教育引導學生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中華文化為什麼興,全面提高思政課質量和水平,進一步增強學生對高校思政課的獲得感,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四、在促進全面繁榮上聚神聚力,更好發揮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在全國「五路大軍」中的主力軍作用。要研製實施面向2035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行動計劃,堅持系統觀念,深入實施以育人育才為中心的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整體發展戰略,全面提高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育人水平、研究質量和社會服務能力。要有效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立足前沿、紮根中國、融通中外,加強項目牽引,在講清中國奇蹟背後道理、學理、哲理上下功夫,繁榮中國學術、發展中國理論、傳播中國思想,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有更大作為。要加強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平臺建設,開展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建設,增強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活力,加強人文社科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和高校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要推動教育出版事業高質量發展,研製印發專門文件,確保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切實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著力增強人民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中國教育報》2020年12月16日第1版 

相關焦點

  • 如何做好哲學社會科學研究? 四川社科界專家這麼說
    高校專家這麼說&nbsp&nbsp&nbsp&nbsp3月1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了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我省高校如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好學校思政課?座談會上,來自高校的專家學者紛紛發表觀點。
  • 關於印發《教育部社會科學司2018年工作要點》的通知
    ,繼續打好提高高校思政課質量和水平攻堅戰,深入推動高校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紮實推進教育出版事業繁榮發展,寫好「奮進之筆」,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召開
    寫好推動高校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奮進之筆」 2020-04-30 來源:教育部   4月28日,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召開。
  • 省教育廳辦公室關於徵集2021年度 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
    各高等學校: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是推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發展、推動我省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繁榮發展的重要平臺。為加強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工作,提升高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培育產出一批具有重要影響和重大貢獻的標誌性研究成果,現啟動2021年度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含思政重大項目)選題徵集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徵集內容2021年度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選題重點圍繞以下6個方面徵集:1.
  • 教育部長陳寶生:5方面推動新階段思政課高質量發展
    教育部長陳寶生:5方面推動新階段思政課高質量發展 2020-12-15 1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加強闡釋研究,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
    全市社科理論界舉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既是落實市委深入學習重要講話精神的工作部署,也是全市社科理論界對重要講話精神的再次學習,目的是圍繞重要講話精神開展理論宣傳和研究,學習宣傳貫徹好重要講話精神,為深圳落實重要講話精神提供理論支撐和理論指引。
  • 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課研究專項立項名單公布
    經專家評審、社會公示並報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領導小組批准,現將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課研究專項立項名單予以公布
  • 教育部: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
    進一步健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規範和評價體系,推動高校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全面優化學術生態,不斷提高研究質量,推動高校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現提出如下意見。堅持分類評價,鼓勵不同類型高校針對人文學科、社會科學等不同學科領域,基礎研究、應用對策研究等不同研究類型,教學為主型、教學科研型等不同教師崗位類別,以及「絕學」、冷門學科等特殊領域,制定不同評價指標。健全綜合評價,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從思想政治、師德師風、教育教學、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專業發展等進行全方位評價,突出品德、能力、業績和質量、貢獻、影響。
  • 以自身優勢推動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立德樹人是我國高校的根本任務,推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必須緊緊圍繞這一根本任務開展相關工作,將哲學社會科學作為育人的重要資源,發揮其思想引領和價值引導作用。習近平同志強調,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從我國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加強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系統總結,加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以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等領域的分析研究,加強對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研究闡釋,提煉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概括出有規律性的新實踐
  • ...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
    ,全面優化學術生態,不斷提高研究質量,推動高校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現提出如下意見。各地各高校要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關於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重要論述,弘揚科學精神觀、創新質量觀、服務貢獻觀,樹立更加鮮明的人才培養導向、潛心治學導向、服務黨和人民導向,改進科研評價方式,強化科研育人功能,以學術質量和社會效益作為學術評價的重要標準,建立有利於潛心研究和創新創造的評價制度,引導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 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
    ,全面優化學術生態,不斷提高研究質量,推動高校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現提出如下意見。各地各高校要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關於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重要論述,弘揚科學精神觀、創新質量觀、服務貢獻觀,樹立更加鮮明的人才培養導向、潛心治學導向、服務黨和人民導向,改進科研評價方式,強化科研育人功能,以學術質量和社會效益作為學術評價的重要標準,建立有利於潛心研究和創新創造的評價制度,引導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 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課研究專項立項名單公示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2020年10月9日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課研究專項立項名單公示序號姓名責任單位課題名稱(北京)新時代增強高校思政課對社會思潮的引領力研究25嶽修峰許昌學院新時代高校思政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研究26王娟北京理工大學危機情境下增強思政課的實效性研究
  • 嚴萍昌:新時代高校思政課「金課」建設的「四底」保障析論
    自2005年教育部決定新增設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以來, 經過15年的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紮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在學科的內涵發展、科學研究、學科人才培養等方面已經具備了較強的學科實力,為我國高校思政課建設特別是思政「金課」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學科平臺支撐、理論支撐和人才支撐。新時代強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一是要強化學科定位。
  • 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 加強哲學社會科學研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哲學社會科學可以也應該大有作為。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為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 推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大眾化普及化
    董少校)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教育規劃綱要,進一步繁榮發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育部今天在上海召開高校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大眾化、普及化工作經驗交流會。回顧黨近90年的奮鬥歷史,可以清楚地看到,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貫穿了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偉大實踐的全過程,貫穿了我們黨加強理論建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全過程。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把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同中國化、時代化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進行了科學闡述,標誌著我黨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認識達到了新境界、新高度。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化有著優良傳統,代代有名篇佳作,滋養了一代又一代學人和社會大眾。
  • 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做好2021年度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類研究項目...
    1.規劃項目立項重點(1)圍繞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緊扣2035年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重大舉措,深入研究分析我國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階段、新格局,深入研究闡釋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和完善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
  • ...精神】把握好建設文化強國戰略要義 發揮好哲學社會科學推動作用
    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基於歷史和現實、著眼全局和長遠作出的戰略決策,標誌著我們黨對文化建設重要地位及其規律認識的深化,為我們深刻認識新時代文化建設新使命、更好發揮哲學社會科學推動作用明確了前進方向。
  • 李衛紅:紮實推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大眾化普及化
    教育部副部長 李衛紅  這次會議的主題是,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教育規劃綱要》,大力推進高校的哲學社會科學大眾化、普及化工作。  改革開放特別是新世紀以來,在黨中央的號召和大力推動下,高校的哲學社會科學大眾化、普及化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 劉致福:積極推動山東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 寫好真懂、真信、真用...
    研討會上,山東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副主席劉致福作題為《牢記囑託 扛起責任 積極推動山東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主題發言。劉致福發言時說,哲學社會科學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特徵和意識形態屬性。把貫徹好落實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落腳點,自覺運用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指導學術研究、宣傳普及、陣地管理、人才培養等社科工作,動員社科工作者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學術導向、價值取向,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國治黨治軍等提煉新理論、概括新實踐,引導社會各界將所學所得轉化為科學的思維方法,推動學習貫徹往實裡走。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與社會科學研究
    會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研究高校黨建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提出切實加強和改進高校黨建工作,促進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新思路、新措施,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劉雲山、賀國強,國務委員陳至立等領導同志出席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