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葉教育集團中方副校監許盛貴先生精彩演講:國際教育正在經歷疫情考驗

2021-02-19 楓葉教育集團

4月15日,楓葉教育集團中方副校監許盛貴先生做客微博教育,以「國際教育正在經歷疫情考驗」為主題向聽眾進行分享。

許校監從「對國際化教育的反思是否更客觀,更科學,更真實」、「社會家長對國際化教育的再認識」、「國際化教育將如何迎接未來的挑戰」三方面解讀疫情對國際教育的考驗。

以下為直播視頻及演講原文,歡迎感興趣的學生、家長、社會人士關注,與我們共同探討。

這個時期,正是全世界共同抗疫的時候。在全球新冠肺炎肆虐的時候,中國政府表現出來的強大號召力和組織力,中國人民表現出來的超強執行力和凝聚力都令世界關注。每每想到那些在生死抉擇面前的逆行者、醫務人員、解放軍官兵、社區服務人員、志願者、海外華人以及留學生,他們心繫祖國,共克時艱,團結一致,無私奉獻的精神,都令每個國人自豪,正應了那一句「今生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這種自豪感根植於內心。疫情期間我們看到了許多感動的人和事,同時我們也看到聽到了一些國家一些政府罔顧事實,對中國進行詆毀和限制,但更讓我們難以接受的是部分留學生一些不合時宜、不顧事實的不當言論。這些問題體現在極個別留學生身上,但是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們更應該從社會角度、家庭角度,特別是教育角度去反思教育工作是否還有提升的空間。因此我將以「國際教育正在經歷疫情考驗」為主題與大家進行交流和探討。

要探討國際化教育,就應該對其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這有利於後面我對觀點的闡述。國際化教育在我們國家最早開始於清朝末期、民國初期,當時正是西方文明進步的時候,西學東漸成為教育主流。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國家也成立了類似南洋公學、中西女子學校、清華留美預科學堂等學校,這是我們開放國門的開始階段,為國家國際化人才培養奠定基礎。

1949年新中國成立,由於中國蘇聯同屬於社會主義陣營,所以當時國際化教育等同於留蘇教育。

隨著中蘇關係的惡化,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留蘇停止,國際化教育蕩然無存。

改革開放,進入上世紀80年代,一些國外人士進入國內,使得國外的子女教育成為新的國際化趨勢,所以在國內湧現出一批外籍人員子女學校。

國際教育真正為國人開放,是在上世紀90年代,專門為中國百姓、中國學生提供國際化教育,大連楓葉國際學校就是其中一員,乘勢而行,建立國際學校,為國家培養國際化人才。

目前中國的國際化教育呈現出以下幾種形式:一種是全盤引進,招收外籍人員子女的國際學校;一種是像楓葉國際學校,中西教育優化結合的國際學校;一種是以出國為目的的培訓機構、培訓中心;還有一些公立學校中的國際班、國際部。

上世紀90年代至今,是國際化教育發展迅猛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國際化教育滿足了國家、社會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滿足了家長對子女成為國際化人才的需求;同時也滿足了教育自身發展的需求,使教育的內涵更加多元,百姓對教育的選擇更加多元。國際化教育經過30多年的發展,為祖國的繁榮,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巨大的人力支持。

事物發展的同時總是伴隨著經驗和教訓,特別是在疫情期間,面對極個別人的不當言論、辱華宣言,使得我們必須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地思考:國際教育正在經歷疫情的考驗。考驗來自三個方面:

第一,對國際化教育的反思是否更客觀、更科學、更真實?

需要從三方面進行探討:

1.國際化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國際化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培養國際化人才,為祖國發展貢獻人力支持,我們在過往的教育過程中,深刻地體會到什麼樣的人才是國際化人才。

國際化人才要具備文化之根、全球視野、多元思維、行為規範、普世價值等素質素養。反思過往的國際教育,一些學校機構把出國教育等同於國際化教育。出國留學曾是一段時期的熱潮,在這種熱潮中,紛紛湧向國外是我們蹭熱度的表現:一些學子面臨國內就業壓力,出國留學鍍金成為就業砝碼;一些學子學業不佳,家庭條件允許,出國留學也是無奈之舉;但更多的是一些學子想通過走出國門,接觸不同的文化,學習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學成後回到祖國,貢獻智慧。無論是鍍金、無奈之舉、還是貢獻智慧,出國是第一步,這就是社會對國際化教育的第一要求。為滿足這一出國要求,很多學校把國際化教育等同於出國教育。出國理念第一,成人成才理念滯後,大量的標準化考試,做題刷題成為基本的教育方式。刷題考試增加,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引導缺失,過度看重成績的提升,培養正確思考問題能力的機會缺失。出國留學之際,正是學子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之時,在這關鍵時期,由於缺失了正確價值觀的引領,正確思考問題能力的培養,使得孩子走出國門的剎那,就成為了無根之人,文化認同身份模糊,特別是近年來低齡化出國趨勢的增長,使得學術質量降低,價值觀扭曲,未來堪憂。缺少了正確價值觀的引領,缺少了正確思維的培養,當這些孩子面對新事物、新環境、新問題的時候,出現一些偏執極端的表現不足為奇。這些都使真正教育目的受到出國留學單一目的的影響,使得我們目的不能圓滿呈現。

2.國際化教育是否真正融合?

國際化教育不是單一的教育,國際化教育是不同文化交流,思想碰撞的載體,其真正內涵是中西教育優化結合,只有結合才能體現國際化教育的真正價值。過往教育沒有充分考慮到東西方精華文化的結合,以此培養國際化人才,其具體表現在過分強調西化,忽略本土化,弱化優化。

過分強調西化表現為西方課程全盤引入、西方教師全面引入、西方管理模式全面實施、西方文化全面進入,使得國際化教育中西方文化教育佔有主導地位,對國際教育主權提出嚴重挑戰。

忽略本土化表現為中方課程缺失,數量不夠,中方課程核心文化嚴重不足,參與西方課程整合力度不夠,忽略本土化課程就喪失了教育主權,使得在國際化課程中,中方課程處於非常不利地位。

弱化優化,由於本土化課程缺失,核心課程嚴重不足,就構不成文化融合的基本條件,沒有融合何談優化,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優化,國際教育真正的含義就沒有得到完美體現。

教育主權的喪失,使得我們培養國際化人才的目標難以達成,單一的課程體系使得我們培養的不是國際化人才,這樣的教育也不是真正的國際化教育。接受單一西方教育的孩子,走向國外,面對新環境、新問題、新事物,只能用西方價值觀和單一思維去面對,出現一些偏激、極端的行為不足為奇,以上是我們思考的國際教育應該融合,融合還有相當大的空間。

3.國際化教育是否解決了傳統教育中的共性問題?

有的學校有中方課程,和西方課程平等地位,但是在實施教育過程中,是否通過優化,解決了傳統教育的共性問題,我們的民族教育有著非常優秀的傳統,有很多至今仍在採用的先進教育理念,但同樣存在一些教育的弊端和共性問題,比如,教育的功利問題、急功近利問題、表層化形式化問題、重知識輕能力問題、重知識輕思維培養問題、重結果輕過程問題,這些是否通過優化,得到解決。有的在解決,比如評價問題,有的由於自身自信心不強,課程地位不足,使得解決起來無處下手,有的受自身研究能力限制,找不到解決的具體途徑和方法。

舉一個例子,疫情期間出現在個別留學生身上的現象,留言最多的是這些孩子不知感恩。教育是否可以改變這些現象?中國的教育和教師更多的是給予過多、包辦過多;中國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更多的是無怨無悔,任勞任怨。無論是學校教師的付出,還是家長的付出,在體現愛的同時丟失了教育的責任。我們不僅要為子女服務,更要為子女的成長盡力;我們不僅要給予他們愛,更要賦予他們教育,承擔起孩子成長應該提供的支持和幫助。我們是否要在教育孩子知恩上下功夫,是否減少過多的給予,多付出一些尊重和責任。只有在孩子知恩的前提下,孩子們才會嘗試去感恩。我們的感恩是否只停留在形式上,是否要把這種感恩融入在孩子的血液中,成為一種自然的行為,成為生命的一部分。

比如我們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在中西方教育優化過程中,我們總是表揚過多,在教育界曾經有一句流行的話「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無端、過分、誇大的表揚,是否能夠培養自信的孩子,多年的教育實踐告訴我們不能!只能培養循規蹈矩,不敢嘗試,不敢冒險,縮手縮腳的孩子,一旦挑戰失敗,將得不到表揚。在教育中讓孩子過多的反思、檢討,是不是能夠換來孩子的自信,答案是不能!只能讓孩子唯唯諾諾,不敢越雷池半步。我們以往的反思更多是思過,能不能引導孩子在反思中加入思好,不斷肯定自我,找出自身不足,才是反思真正的內涵價值所在。一個孩子對自我肯定,建立自信就不難。

當孩子面向國際競爭時,失敗往往不是因為學業成績,而是因為學生的素質和素養,我們是否更多的關注了學業成績,而忽略了素質素養的培養。很高興這些年我們在關注孩子的素質素養和良好習慣,但我們在關注過程中,沒有找到一條更有效的途徑,沒有通過優化去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提出要培養習慣,卻只是在學校提出,家庭忽略;班主任重視,科任忽略;活動中強調,課堂教學中忽略。不能形成培養的合力,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習慣也難以形成。我們是否只關注常規習慣,忽略影響人自身發展,終身受益的思維及學習習慣。傳統教育的共性問題沒有在國際化教育中通過優化得到解決,所以孩子在面對新事物、新環境、新問題的時候,自信心不足。沒有良好的素質素養支撐,不懂得感恩,易出現極端偏執行為。

這些個別現象帶給我們的思考,使我們為未來打下堅實基礎。對國際化教育的考驗之一就是是否反思的更客觀、更科學、更真實,除了是不是在辦真正的國際教育,是不是得到了真正意義的融合,是否解決了傳統教育中的共性問題,實際上,國際化教育還深受課程、教師隊伍、評價方式的影響,國際教育任重道遠。這是疫情期間給我們帶來的第一個考驗,值得引起我們真正意義上的反思。

第二,社會家長對國際化教育的再認識。

國際化教育近30年來發展迅猛,為國家、家庭、教育本身帶來巨大的支持。改革開放後,國力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全球一體化進程加速,這就使得我們對國際化人才、國際化教育的需求加大,這種需求讓社會、家長對國際化教育的認識比較充分。

疫情期間我們看到了各個國家的表現,開始階段各自為政,本國優先,交通阻斷,自我封閉,使全球一體化和國際化進程受到衝擊。隨著疫情加重,每個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必須合力抗疫,雖然疫情帶來了全球化進程的衝擊,國際化教育隨之受到影響,但是相互依存的關係仍在,國際化教育的需求仍在,這是疫情期間對國際教育的第一個基本判斷。

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應將是未來國際關係的主旋律,這種交往一定是依靠國際化人才來實施和完成,國際間的交往和發展需要大批國際化人才,這是疫情期間的第二個基本判斷。

疫情期間的第三個基本判斷,來自於疫情後,世界各國一定會針對疫情期間的表現進行自我反思,反思大致來自兩個方面:

第一,思考國內問題,國內政體、制度、自我管理能力的優劣,國內真正意義上民主文明自由的含義,國內經濟發展的架構,國內人權人性等問題,這些都將帶來國家自我的思考。

第二,各國在疫情期間的表現會重新思考國際關係秩序,重新考量國與國之間的關係,重新定位本國在國際秩序中的地位。無論是國內的自我反思,還是國際關係秩序的考量,中國都將是研究比對的重點。在研究比對過程中,中國一定會進一步提升國際地位,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將進一步加大,「天下大同,美美與共」的理念最終將成為全球的概念。國際化、全球化、一體化的進程,不會因為疫情而倒退,而會因為疫情加速發展,這是未來世界的發展需求。以上判斷,使得國際關係的發展就需要國際化教育的加大和重視,因為教育就是要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所以國際化教育的發展,精英人才的培養仍需要國際化教育發展。

以上反思,理性將代替偏見,客觀將代替狹隘,相互借鑑,相互學習,是未來社會的主旋律,所以國際化教育大有用武之地。

第三,國際化教育將如何迎接未來的挑戰。

我們要反思辦學當中的真正目的,真正的融合,解決教育中的共性問題,彌補以往國際化教育當中的過失和不足,是我們迎接未來國際化教育挑戰的基礎,所以我們要進一步研究國際化教育的真正含義。培養國際化人才,用國際化人才標準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行為。我們要做到真正的中西教育優化結合,使得我們形成多元文化載體,具備多元思維。我們要克服教育的表層化、形式化、急功近利化,真正地探索教育的本質規律,用尊重的理念,用教育的規律去實施教育,去培養教育當中的人,這是前提也是基礎。

除此之外,還要進行四方面的論述:

1.國際化學校的底線是教育主權,辦學自主權。

之前我們探討了國際化教育的真正含義,教育的主權問題,如果一味全盤引進,而沒有本土化和優化,教育主權就要喪失。楓葉教育集團從建校開始就意識到國際教育的教育主權問題,所以楓葉建校之初提出了堅持「中西教育優化結合,實施素質教育」的辦學理念。楓葉25年的發展歷程就是優化的歷程,優化既是一種理念,又是一種實際操作的辦法。我們不斷優化課程、優化中外師資隊伍、優化楓葉教育體系、優化支撐楓葉發展的楓葉文化,使得楓葉用25年時間,培養了萬餘名畢業生,大批的精英人才,為祖國和家族貢獻力量,這就是教育主權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表現。

近年來,國家教育部禁止在基礎教育階段辦國際班,學國際課程,使用國外教材,除了意識形態的原因外,更多的是民族文化認同、教育的主權、教育自主辦學的問題,所以未來的國際化學校一定是中西教育優化結合、強調教育主權、擁有自主辦學的國際化學校。

2.優化課程充分體現辦學自主。

辦學主權受到挑戰,辦學自主權的缺失,是因為核心課程的缺失。中國發展面臨的挑戰,一路坎坷,中國國際化教育的發展面對同樣的問題,全盤引進將喪失辦學主權,一旦西方社會進行打壓和限制,學校就無課程可上。所以在這種認識條件下,學校要全力研發自己的世界課程,世界課程不但會強化辦學自主,更會強化國人自信。國際學校課程相當於華為精密儀器中的晶片一樣,我們不能穿著國際學校的外衣,喪失自己文化的內心。

我們非常驕傲和自豪,作為一名楓葉人,成為楓葉教育的一部分,因為楓葉經過25年的發展,經過對課程的不斷開發和完善,在2019年,楓葉教育對外推出了楓葉世界學校課程。程的推出是楓葉發展的必然,是楓葉站在國際教育高度對未來的思考和負責。楓葉世界學校課程的開發形成,也必將促進中國世界課程的崛起。中國國際化教育的崛起,世界課程的形成是必由之路。楓葉世界學校課程一經推出,就得到了美國英國等國際課程機構的認可,得到了數個國家數十所世界名校的認同。這反映了國力的增強,也反映了中國國際化前進的腳步得到了世界的認同。發展的必然將帶來國際化教育的蓬勃發展,所以國際化學校一定要研究自我的課程,有了自我課程,就能夠真真實實的擁有教育主權和教育辦學自主權。

3.未來的國際學校,一定要堅定國際化學校的培養方向。

國際化學校的培養方向就是站在世界的舞臺發出中國人的聲音。這也是我們培養的方向和目標,我們要培養具有文化之根、全球視野、多元思維、行為規範、普世價值的精英人才。為此我們要經過幾方面去實現這些目標:

第一,文化引領,在我們的課程中要加大民族文化課程,在社團活動和選修課中加入民族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課程,通過文化課程的引入,學習吸取民族文化的精髓,形成立身立命之根,形成無論走到哪裡,都有鮮明的文化印跡和身份認同。

第二,榜樣引領,賦予學生精神信仰。有人說中國人沒有信仰,這是不對的,中國人信仰自己的祖先和家族,信仰如何為國家和民族貢獻自己的力量,所以我們要提供榜樣,讓榜樣成為孩子成長的精神標杆。楓葉國際學校就把我們民族的驕傲,世界的偉人周恩來先生作為思想精神之柱。要了解他的生平、成長、貢獻、精神品質,把這些精神和品質內化為楓葉學子的血液,帶著這種精神和品質走向世界,就一定能夠能站在世界舞臺發出中國的聲音。

我們很高興看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之際評選出了國家功勳、國家英雄、國家先進人物。這些功勳、國家英雄、國家先進人物都應該成為國際學校學子的精神支柱和榜樣,這就是榜樣的力量,榜樣的力量使我們有了明顯的身份認證。

4.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素養

經過國際化教育,孩子們要走向國際社會,他們不僅要具備語言能力,具有安全意識和適應能力,更要具備綜合素養,健全人格。這些綜合素養包括思維獨立、行為規範、知情通達、身心強健。具備了獨立的思維,就能正確的判斷事物,找到問題癥結,就能選用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具備了行為規範使得我們懂得尊重自我、他人、社會、規則,在尊重的前提下,不斷熟悉規則,打破規則,建立新的規則,在不斷熟悉打破和建立過程中,引領社會不斷前進;通過培養知情通達,知情合一,使我們的文化知識智慧統一,使我們站在更大的平臺,用悲憫情懷去看待世界,包容社會,面向未來。我們提倡身心強健,有強大的心理,強健的體魄,去面對未來方方面面的挑戰。具備這些素養,加上健全的人格,正確面對困難,面對問題,未來就一定光明。

當國際學校實現了教育主權,辦學自主權,實現了核心課程,培養了孩子的綜合素質和素養,國際化教育一定能面對未來的挑戰。

相關焦點

  • 「國際教育日」暨第三屆楓葉英語演講比賽總決賽圓滿落幕
    12月18日,楓葉教育集團「國際教育日」暨第三屆楓葉英語演講比賽總決賽在重慶楓葉國際學校成功舉行。本屆演講比賽面向楓葉教育集團體系內全體小學,初中,高中學生以及老師,經過校園初賽,賽區複賽層層選拔,最終來自八大賽區各組別的冠軍,共計42位選手脫穎而出,晉級總決賽。
  • 楓葉「六五」正式起航
    董事長發出號召:「全體楓葉人要勇於擔當,將楓葉教育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聯繫起來,將楓葉教育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使命聯繫起來,這就是我們執行『六五』規劃的底氣所在!」發展才是硬道理湖北楓葉教育大區執行長兼總校長朱奇先生做了《抗疫情,保穩定,眾志成城;補短板,做內涵,促進發展》的主題發言。
  • 「我為楓葉英語代言」||海南楓葉教育大區第二屆英語演講比賽總決賽圓滿落幕
    英語學習是海南楓葉教育大區的特色,也是海南楓葉教育大區一直以來強調的重點內容。為了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提高學生英語水平,海南楓葉教育大區第二屆「我為楓葉英語代言」英語演講比賽於2020年7月8日隆重開賽。經過層層選拔,來自各個校區的25名參賽選手參加了本次大區總決賽。
  • 楓葉為什麼這樣紅——楓葉教育集團專注教育20載
    楓葉教育集團全景  楓葉概況   楓葉教育集團創辦的楓葉國際學校被英國劍橋&牛津全球教育導向文獻確認為亞太地區名校,是我國最早、最大的中外合作辦學教育機構之一,也是加拿大哥倫比亞(BC)省規模最大的海外學校之一,學歷得到中加兩國教育部門認可。
  • 疫情下的國際學校如何穩定過渡——走進楓葉,了解楓葉
    您想理解國際學校如何應對疫情對留學的衝擊麼?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河南楓葉國際學校。「家國情懷,全球視野,中西優化,精英人才」是楓葉教育集團對高中理想教育的精準定位。  楓葉教育集團已經走到了前列,從今年開始楓葉世界學校課程正揚帆起航,這是由楓葉教育集團自主研發的課程,一張文憑、兩方認證、對接全球,同時國內合作院校項目,教師理科項目都為楓葉教育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 楓葉教育集團第二屆楓葉英語演講比賽(西北賽區)複賽圓滿落幕
    隆冬歲月,借「國際教育日」之契機,由我校主辦,河南楓葉、平頂山楓葉、鄂爾多斯楓葉學校協辦參與的「國際教育日暨第二屆楓葉英語演講比賽」西北賽區複賽於2019年12月6日上午在西安楓葉國際學校報告廳舉行。本次活動旨在致敬國際教育日,全面展示楓葉教育集團各校區英語教學水平和課前演講實施的成果,發揮集團化辦學優勢、實現校際交流,切實推動各校區英語教學各項工作,營造楓葉校園英語氛圍,全面提高楓葉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促進楓葉學生英語交流和表達能力的全面提高。
  • 武漢楓葉國際學校—中方模擬聯合國
    武漢楓葉國際學校中方模擬聯合國(Model United Nations)簡稱MU,是隸屬於武漢楓葉國際學校中方教務處的為學生提供國內外模擬聯合國相關信息、組織學生參與模聯大會培訓、帶領學生參加國內外模聯大會的學校社團組織。
  • 羅崇敏:楓葉模式給中國教育帶來的啟示——在楓葉教育集團的演講
    20年前,一個出身農民世家,家中唯一一個走出山溝的人,一個沉浮於商界驚濤駭浪中的河北人,在教育界發現了自己的一片藍海,一位懷揣教育情懷和理想而棄商興學的人,創辦了大連楓葉國際學校,他堅守中西教育優化結合的辦學理念,他開啟了中國高中與國外大學無縫對接之先河,他獲得了加拿大總督授予的「總督國事獎章」,他就是楓葉教育集團董事長任書良董事長。
  • 楓葉教育集團個人簡歷
    國籍、為所有受教育者提供一流的教育服務願景:建設楓葉人的楓葉、建設中國的楓葉、建設世界的楓葉電話: 400-655-6877家庭成員:家長:楓葉教育集團子女:楓葉高中以培養國際精英人才為目標,在遼寧省政府和加拿大卑詩省教育合作協議的框架下,開設中、加兩國優化課程,實行中英雙語、中加雙學歷教育。
  • 大連楓葉國際學校2020第二十二屆高中畢業典禮隆重舉行
    2020年6月13日,大連楓葉國際學校2020第二十二屆高中畢業典禮隆重舉行。中國楓葉教育集團創始人·董事長任書良博士、集團副總裁曹曉峰先生、集團副總裁兼研究院院長任鴻鴿先生、集團國際課程校監Dr. Peter Froese、集團全球外教招聘辦公室總監Mr. Ron Molenda、集團國際課程副校監Ms.
  • 鎮江楓葉國際學校第六屆國際教育博覽會成功舉辦
    每年一度的楓葉國際教育博覽會是專為楓葉學生和家長量身定製的交流盛會,是實現楓葉學子留學深造夢想的起飛窗口,也是海外高校吸引楓葉生源的展示平臺。2005年,楓葉在大連首開先河,舉辦了第一屆教育博覽會,共有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英國等國家的18所大學參展。
  • 楓葉教育集團招生問答——高中
    融會中西教育精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國際視野。具有跨文化和兩種思維的後發優勢。  2. 楓葉高中的學費是多少?高中每年的雜費是多少?高中期間學生一個月的平均生活費大概多少。外籍生學費是多少?楓葉高中現行的高一課程組合分為:  全加方課程:4(加方課程)+1(中方課程)/每學期  過渡課程: 2(加方課程)+2(英文強化)+1(中方課程)/每學期  基礎課程: 1(加方課程)+3(英文強化)+1(中方課程)/每學期  英語能力相對較低的學生可以在學習中通過英文強化繼續學習英語。
  • 鹽城與大連楓葉國際教育集團打造新型教育模式
    鹽都區區長吳本輝,楓葉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任書良代表雙方在協議書上簽約。鹽城市教育局局長殷勇,鹽都區委常委張云云及區相關部門負責人苗久成等出席了籤約儀式,並觀看了楓葉教育集團專題片。鹽都區教育局局長熊新華介紹了鹽都教育及鹽城楓葉國際學校項目的相關情況。
  • 楓葉教育第一百所學校濟南開學,助推多元特色化教育發展
    據了解,這是楓葉教育集團開辦的第一百所學校,由楓葉教育集團與濟南市章丘區人民政府合作辦學,將進一步豐富章丘區的教學資源,提升教育國際化程度,形成區域內多元化辦學新格局,為濟南的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進步注入新能量。
  • 學校、家長及孩子如何形成教育的三方合力
    四、身心強健強健的體魄固然重要,當前教育,心理健康應擺在第一位,一個人最大的能量是強大的心理素質和過硬的精神意志力。年輕的中國女排獲勝,靠的就是過硬的心理素質和堅韌的精神與必勝的信念。孩子的青春期是思想心理的波動期,這個時期適當地引領教育,可能讓孩子一生陽光幸福,若教育不當也可能讓孩子一生在心理陰影下受折磨。
  • 濰坊楓葉國際學校落戶濰城 今年九月正式開學
    楓葉教育創始人·董事長任書良、副總裁兼加方校監Bob Gardner、加方副校監Jacalyn Kersey、楓葉教育營銷中心總監張小多、楓葉報編輯部總編佟靈玉、濰坊楓葉國際學校校長李玉紅等楓葉領導參加會議。濰坊楓葉國際學校由楓葉教育集團、山東灃瑞置業聯袂創辦,是經濰坊市教育局批准的全日制學校。幼兒園、小學、初中將於2017年9月正式開學。
  • 教育招商!楓葉國際學校落戶襄陽,籤約儀式成素質教育展
    楚天都市報訊5月3日訊(記者柯稱 通訊員趙武英 溫勝男)5月3日上午,襄陽市高新技術開發區與中國楓葉教育集團籤約,合作創辦襄陽楓葉國際學校。該校將由政府投資2億元建設,楓葉教育集團託管運營,計劃明年9月投用,為襄陽市高新區招商引資、留住人才、提升國際化水平提供支撐。
  • 第16屆楓葉國際教育博覽會在上海楓葉國際學校舉行
    第16屆楓葉國際教育博覽會在上海楓葉國際學校舉行時間:2020/11/27 13:02:19 來源:金山區教育局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秦嘉瑩 11月25日,第16屆楓葉國際教育博覽會在上海楓葉國際學校舉行。
  • 楓葉國際學校優秀畢業生成長故事之楓葉的人生啟蒙課
    當初選擇楓葉,李進一認為不是走投無路,也不是選擇輕鬆,而是上了一堂生動精彩的人生啟蒙課。快樂與壓力並存「初中貪玩,懂事比較晚,所以在家鄉的中考成績很差。」李進一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了解到大連有一所實施素質教育、中西結合的國際學校——楓葉。
  • 鹽城鹽都與大連楓葉國際教育集團籤約聯合辦學
    原標題:我區與大連楓葉國際教育集團正式籤約聯合辦學 7月12日上午,鹽城楓葉國際學校合作辦學籤約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在我區舉行。楓葉國際學校創始人,楓葉教育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任書良,區委副書記、區長吳本輝,區委常委張云云等出席籤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