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2018-4-26 劉少華 張滋宜
4月的義大利米蘭陽光燦爛,在杜蘭朵大街上,馳過一輛色彩別致的公交車,車身正是清華大學的代表色——紫色。這輛公交車上的顏色和清華大學與米蘭理工大學校徽,是為慶祝兩校歷史性合作而專門噴繪的。
街道的39號,是清華與米蘭理工攜手共建的中意設計創新基地所在地。4月17日,基地舉行了掛牌儀式,在此落腳的清華大學米蘭藝術設計學院也正式宣告開始運行。
這次合作的前奏非同一般。2017年2月,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義大利總統馬塔雷拉的共同見證下,兩校校長在人民大會堂籤署合作協議。雙方的此次牽手,不僅是校際合作,更是推進「一帶一路」框架下人文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意設計創新基地佔地2.5萬平方米,距當地著名的博維薩火車站步行僅5分鐘的距離。
「這是清華大學在米蘭的一張名片。」剛剛參加完掛牌儀式回國的清華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酈金梁對本報表示。場館玻璃上、宣傳袋上、飄揚在場館四周的旗幟上,都能找到清華的校花——紫荊花的圖樣,基地裡裡外外都充滿了來自中國的元素。
在揭牌儀式現場,有一位來自清華美院的志願者名叫潘志鵬。據介紹,去年9月,他通過聯合培養項目來到米蘭理工大學。「清華和米蘭理工的雙學位項目目前已經合作了六屆,根據我們的培養方案,需在一年內修完學分,7月底前參加畢業答辯後拿學位,因此學習生活都比較充實,能夠吸收的內容也比較多。」
「這個項目最棒的一點,就是讓我深入感受米蘭濃鬱的文化氣息。」潘志鵬說道。米蘭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的文化創新之都。據統計,義大利78%的設計師畢業於米蘭理工大學。在這個藝術設計的標誌性都市,清華的師生、學者有機會直接面向世界,開展合作、交流與競爭。
共建基地的一個重要基礎,是雙方卓越的學術水平。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兼米蘭藝術設計學院院長魯曉波表示:「清華大學的設計類專業在中國排名第一,此次合作是強強聯手。」
事實上,兩所學校的合作早有淵源。
2011年,清華美術學院與米蘭理工大學聯合籤署了碩士研究生雙學位培養項目。在2016年,米蘭理工大學邀請清華大學赴米蘭深入合作辦學。而此時,清華大學正值啟動實施其新百年的全球戰略,有意加強設計學科的國際化發展。雙方合作的意願契合而適時。
兩年之後,清華在杜蘭朵大街上開辦米蘭藝術設計學院。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表示,依託兩校的學科優勢,中意設計創新基地將切實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有效連接兩國的設計創新資源,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設計創新中心。
近年來,隨著中國整體發展水平與國內高校學術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國外院校有意願、有信心與中國的大學開展合作,中國的高校也更頻繁、更自主地走出國門。
從出國交流,到聯合培養,再到把教學科研基地建到海外學術高地,清華大學的「全球戰略」正在走向縱深。面向世界、勇於進取,中國高校正在努力創建世界頂尖大學的「中國範式」。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指出,「全球戰略」是清華大學基於學校國際化傳統的創新之舉,是學校整體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化辦學是極具挑戰性的事業,清華要凝練出一流大學建設中的國際化發展思路,突出中國特色,傳承弘揚清華百餘年積澱的文化傳統和辦學理念。
在清華大學米蘭藝術設計學院門口,擺放著一座石質日晷,背面刻著四個字——「行勝於言」。它的原型,就佇立在數萬公裡外清華大禮堂前的草坪南端,是清華園內歷史性的校友贈物。
「在充滿清華氣息的米蘭園區中,日晷是點睛之筆。它是清華精神的一個載體。」酈金梁說。
編輯: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