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西追思會舉行 全國各界3000餘人前來弔唁

2020-12-23 騰訊網

7月8日,劉文西追思會在西安美術學院舉行。我省相關領導同志及來自全國各地的文藝界人士、各界群眾和學院師生3000餘人專程前來弔唁人民藝術家劉文西。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畫院等單位及個人以發唁電或送花圈等不同形式表示哀悼。

中國美術家協會在唁電中對劉文西的藝術生涯和貢獻作出高度評價:「劉文西先生是中國著名的美術家、美術教育家,中國美術界的傑出領導者。劉文西先生滿懷著對國家和人民的責任和熱忱,懷抱著堅定的藝術理想,堅持為人民服務、以人民為中心,積極謳歌時代、謳歌人民,始終筆耕不輟,孜孜以求,創作出大量的精品力作。特別是反映陝北農民的美術作品,是中國社會歷史巨變的形象記錄,反映出深刻的時代精神。劉文西先生長期擔任中國美協和陝西美協、西安美院的領導工作,為推動美術創作和培養青年人才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與精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劉文西先生是全國美術界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代表人物。他開創的『黃土畫派』推動了中國畫的創新和發展。他為中國的美術事業奉獻了畢生的精力,為中國美術的繁榮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據悉,劉文西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將於7月11日10時在西安市殯儀館鹹寧廳舉行。(記者 柏樺 曹瑞 白丹)

相關焦點

  • 社會各界人士弔唁陳忠實 母校組織學生追思前輩
    4月30日上午8時開始,不斷有各界人士前來悼念緬懷先生,有陳忠實的生前好友,還有很多與先生素未謀面的讀者,有的人手捧白菊花默默不語,有的人還未開口便已涕不成聲……看著陳忠實生前工作過的作協大院已被花圈花籃擺滿,一位生前好友感嘆,「這個院子裡布滿了先生的足跡,在這裡緬懷陳忠實,感覺與他貼得最近」。
  • 單田芳先生追思會 上百人前往弔唁
    &nbsp&nbsp&nbsp&nbsp昨日,單田芳先生追思會在其家中舉行,家裡面靈堂布置簡單樸素。13日一早,楊東玉、唐宏智等人就趕赴單老師的家中祭拜。同時,單老在鞍山的另一位徒弟徐文祥在昨日從鞍山趕到北京後,也馬不停蹄地趕到單老家中,祭拜師父。
  • 田家炳追思會在港舉行 西安交大出席弔唁
    7月22日,教育基金會秘書長趙衛濱一行赴香港出席田家炳先生追思會,與社會各界人士共同沉痛悼念田家炳先生,追憶先生的慈善人生,並對先生數十年來對西安交大教育事業發展的支持表達誠摯感謝,對先生博施濟眾、胸懷家國的高風亮節表示由衷敬意。
  • 導演鄭少峰追思會現場曝光 老友金超群拄拐杖弔唁
    來源:新浪娛樂老友金超群拄拐杖弔唁林佑星前來弔唁李立群前來弔唁導演鄭少峰追思會現場曝光新浪娛樂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版《濟公》導演鄭少峰上個月17日因急性腦梗塞辭世,享壽76歲。金超群透露,與鄭少峰認識已有42年,兩人還是鄰居,經常相約吃飯,但這一年來因新冠肺炎疫情較少碰面,沒想到卻傳來好友過世消息,但金超群說:「聽到消息時沒有很悲傷,因為他是樂天派的人,快樂的人走了都是好事。他有很多他的想法,我從他身上學到很多,是亦師亦友的關係。」金超群近年都在臺灣,表示自己已退休3年。
  • 福州各界舉行音樂追思會 悼念遺體和器官捐獻者
    社會各界人士放飛氣球,向捐獻者捎去崇高敬意和深情思念。 記者劉可耕 攝  中新網福州4月2日電 (記者 劉可耕)「又是一年清明時,敬捧黃菊寄追思。」2日,由福州市紅十字會主辦的「生命如花」——2019年福建省、福州市遺體與器官捐獻者音樂詩會在福州三山陵園舉行。  當天,中國傳統清明節將至,歷年捐獻者家屬及福建醫科大學學生、社會各界代表450多人參加了追思悼念活動,並在鐫刻有捐獻者姓名和他們生前最喜歡的一句話的紀念碑前敬獻鮮花,深切緬懷遺體與器官捐獻者。
  • 李昭媽媽弔唁活動側記
    )微信公眾號:hybslw,訂閱請點擊上方藍字「百年耀邦」3月11日16時18分,胡耀邦同志夫人李昭媽媽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5歲。她上身穿的格子外套,是她在擔任北京紡織工業局局長期間大力進行技術革新,用自己企業生產的第一批毛布料製作的。據工作人員回憶,媽媽這套服裝穿了好多年,每天穿著上下班,出席各種活動。  俞正聲等領導人前來弔唁黨和國家領導人俞正聲、劉延東、張春賢、杜青林、周強等,曾經擔任領導人職務的田紀雲、曾培炎、王剛、賈春旺、顧秀蓮等陸續前來弔唁。
  • 王健追思會昨舉行 受助群眾自發前去弔唁(圖)
    4月19日上午,50多名民警聚集在香港中路派出所會議室裡,參加王健的追思會。會議室的主席臺中央放著王健的遺像,遺像旁邊是王健生前的警服、配槍還有記單詞的筆記本等遺物。在會議室的牆壁上,同事們懸掛起了「戰友王健我們懷念你」的橫幅。   上午10時 ,追思儀式開始。民警們集體默哀三分鐘,寂靜的哀悼現場不時傳出低低的抽泣聲,抬起頭時 ,不少民警都紅了眼圈。
  • 獨家:肥姐遺體將運加拿大 葬禮追思會不在港舉行
    她也對肥肥後事安排予以告知,她表示肥肥的葬禮和追思會將不在香港舉行,遺體將在這兩天處理完死亡證明等手續後運往加拿大。因在今年一月下旬肥肥母親去世之後安葬在加拿大溫哥華一個叫forrest love memory park地方,所以肥肥臨終前表示希望與母親葬在一塊,如此安排也是按照肥肥遺願處理。
  • 中國「量子化學之父」唐敖慶百年誕辰 各界人士追思
    中國「量子化學之父」唐敖慶百年誕辰 各界人士追思 2015-11-18 15:56:14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國「量子化學之父」唐敖慶百年誕辰 各界吉林追思
  • 中國社會科學院加拿大研究中心舉行布萊恩·埃文斯教授追思會
    中國社會科學院加拿大研究中心舉行布萊恩·埃文斯教授追思會 2017年05月11日 14:16 來源:中國世界史研究網 作者:姚朋撰文 字號 內容摘要:2017年4月18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會議室
  • 臺灣導演齊柏林告別式7月14日舉行 僅讓親戚弔唁
    齊柏林兒子齊廷洹今日召開記者會,公布齊柏林與助手陳冠齊的告別式將於7月14日舉行。齊廷洹說因為父親生前低調,所以告別式不會開放一般大眾入場,當天僅開放齊柏林的親戚好友入內弔唁。助手陳冠齊的告別式也在同一天於二殯舉行。齊柏林的骨灰將在同一天放進位於金山的金寶山靈骨塔。
  • 薇薇安告別式今舉行 何篤霖郭靜純花籃弔唁
    本名陳佳瑛的星座專家薇薇安追思會現場正在布置中,何篤霖郭靜純等人至上花籃弔唁。家屬低調於今早11點在第一殯儀館大覺廳預定舉辦告別式,目前已在準備階段,眾多商界人士致弔唁花籃慰問,JET《命運好好玩》工作團隊集體送來花籃,主持人何篤霖、郭靜純及命理老師黃友輔、張盛舒也以花籃致意。
  • 「無悔的鬥士——陳明忠先生追思紀念會」在臺北舉行
    「無悔的鬥士——陳明忠先生追思紀念會」28日在臺北舉行。陳明忠是忠誠的愛國主義者,臺灣人民反殖民反壓迫的光輝典範,臺灣同胞的傑出代表,曾擔任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顧問、夏潮聯合會會長。他於2019年11月21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1歲。
  • 金庸弔唁處開放至30日 劉德華鍾楚紅等送花圈輓聯
    遵從金庸生前意願,葬禮以私人形式舉行,僅邀請少數親人好友悼念,不對外界開放,且一切從簡,沒有任何宗教儀式,也沒有致辭環節。為便於社會公眾表達哀思,香港文化博物館於昨天16時開始在其常設展館金庸館外設置弔唁處,以在專用弔唁冊留言的方式,讓人們向金庸先生作最後的致意,弔唁處將一直開放至本月30日。
  • 各界人士前往靈堂悼念梅葆玖 有老人跪地悼念
    26日,北京京劇院為梅葆玖設置靈堂,接待前來弔唁的各界人士。當天記者在現場看到,前來緬懷梅葆玖先生的人一直絡繹不絕,一位老人更是在兩位年輕人的攙扶下,下跪悼念梅葆玖。    「靈堂每天供人們弔唁的時間是上午10點到下午4點,一直到5月2日。」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前來弔唁的除了一些機關、社會團體外,還有不少戲迷自發前來,甚至有一些上了歲數的老人。  工作人員表示,今天一大早,京劇演員于魁智就來了,還有其他一些曲藝界人士也都過來悼念梅先生,「具體來弔唁的人數不好統計,但就一直沒斷過。梅葆玖先生的弟子李勝素老師也一直沒有走,陪在左右」。
  • 舊金山僑團舉行悼念李孟賢追思會 讚揚其生前功績
    300餘名當地政界、華埠僑團、小區人士及李孟賢親友在華埠勝利堂追思李孟賢。(美國《世界日報》/黃少華 攝)海外網12月22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當地時間21日,中華總會館、中華總商會聯合各僑團,在舊金山華埠勝利堂舉行悼念已故市長李孟賢的追思會,當地政界、華埠僑團、小區人士、李孟賢親友等300多人到場參加。
  • 臺灣各界紀念「二二八」
    原標題:臺灣各界紀念「二二八」   新華網臺北2月28日電(記者曹典 李寒芳)28日是「二二八」起義68周年紀念日,當天台當局及社會各界舉行追思會、座談會、紀念展等活動,紀念這一對臺灣社會造成深遠影響的歷史悲劇。
  • 首爾市政府將為市長舉行特別市葬,文在寅將敬送花圈弔唁
    首爾市政府當天表示,將為樸元淳舉行首爾特別市葬,為期五天,出殯儀式定於13日舉行。首爾警方9日下午接到樸元淳失聯的報警後,立即投入770餘名警察和消防隊員、無人機及警犬等開展搜尋工作,接案7個小時後發現樸元淳在位於北嶽山的肅靖門附近身亡。隨後警方舉行記者會表示,目前還沒有發現樸元淳被他殺的證據,警方正在對其死因進行調查。
  • 陶本一先生追思會在語文報社舉行
    ▲ 追思會現場  7月28日下午,語文教育家、出版家、語文報社創始人陶本一先生追思會在語文報社舉行。未能到場的老報人也從全國各地發來悼文、輓聯,表達對先生的哀思。   追思會上,語文報社原副總編輯、山西省政府督學李文錦含淚回憶了陶老師創辦《語文教學通訊》和《語文報》的始末。他說,陶老師是大善大愛的真君子,他看到70年代地方學校語文教學資源極度匱乏,萌生了為語文老師創辦一份專業雜誌的決心,他看到學生們求知若渴的眼神,又為全國學生創辦了名揚四海的《語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