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需要腦力體力,並非「不就是帶一個孩子嗎」說得那樣輕鬆

2020-08-28 夢醒長歌


很多女性朋友都說:「你嫁的是人是鬼,生個孩子就知道了。」

據調查,讓很多全職太太寒心的一句話是:「你不就帶一個孩子嗎?你沒工作,不掙錢,是我養的你。」

在日本,全職太太的地位是很高的,受到家庭尊重。但在中國,大多數全職太太只能在婚姻裡為了孩子委屈求全,默默承受著曾經信誓旦旦託付終身的男人的指責、輕視、嘲笑。

他們不覺得全職太太有多少價值,付出了什麼?不就是在家享清福、要錢最積極。

真正一把屎一把尿帶過孩子的人都知道:「寧願幹千斤活,不願帶肉坨坨。」

網友提問最多的是:「生孩子到底是為了什麼?」

有人說是為了擁有愛情的結晶,有人說是為了傳宗接代,有人說是為了家庭圓滿,有人說是為了自己生命的延續。


紀伯倫的詩中寫道: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是啊,孩子的美好明天是他們自己創造的。能給予孩子的是我們的愛和尊重。

女性在孩子出生後會有產後抑鬱的情況?

原因一是身體激素的陡降不適應,情緒會不受控制的低落。

二是不適應立即當母親的焦慮,如何照顧好小肉坨坨的焦慮?第一次當母親,啥都不會,育兒知識一大堆,不停的手機百度各種查閱、各種腦補。

三是身體上的透支。哺乳、漲奶、哄睡、給娃按摩、睡眠不足、家庭關係的考驗等等,身和心的打仗啊。


「人生是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從小生命的出生到牙牙學語、蹣跚學步,作為父母都想把自己最好的技能都教授孩子,希望孩子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記憶英語單詞很迅速。

孩子小一點的時候不厭其煩的告訴他如何識別顏色、動植物、蔬菜水果、家庭電器物品、交通工具、數字等基本常識。大一點的時候各種十萬個為什麼?再大一點的時候各種課業上的輔導。

小編認為,不應該說是簡單的帶孩子,而是父母跟著孩子一起成長。從身體到心靈的成長。我們要為自己、為孩子更健康的生活著,相應的生活技能必須要會。

抗壓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強大,有獨立自主能力和經濟基礎,明確肩膀的責任和擔當,在孩子迷茫的時候可以有正面的榜樣示範。

關於育兒問題,很多家庭矛盾重重,很多老人帶娃會要求從小給孩子樹立規矩意識,根據自己認定的價值觀,要求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你應該如何如何的?

魯迅說:長者須是指導者和協商者,而不是命令者。

對孩子的教育上應該是自我先學習充實再去引導尊重孩子的行為,保護孩子的童真,培養和尊重孩子的洞察力和判斷力。

小編挺喜歡孫儷和鄧超兩口子的帶娃趣事,一般三歲後的孩子十分熱愛色彩繪畫,家裡任何地方都可以成為畫板。

尤其是潔白的牆壁,孩子的首要選擇。很多家庭對於這樣的行為是打擊否定,諸如會指責孩子:這是錯誤的行為,不愛衛生,把家裡牆壁畫髒了,應該在紙上作畫。

但鄧超說:別阻止孩子的創作,牆紙可以換,可是靈感被抹殺掉就沒有了。

創造性的靈感在於一瞬間,孩子抓住了就會更加懂得、掌握和精進。如果在開始的時候各種阻攔,就失去了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好時機。

上圖是小編的一個朋友昨天發的朋友圈動態。講的是:她和老公一起整理孩子的玩具和書本,棄舊的過程中用視頻徵求3歲兒子的意見,沒想到小朋友狠狠的說:不要扔他的玩具,回來要教育父母,還會討厭父母。

看起來很有愛的一個小家庭,充滿活力,充滿溫馨,充滿尊重。給孩子準備了獨立學習玩樂的房間。年輕的父母休息的時候一起收拾家務,給孩子樹立以身作則的榜樣。

在整理的過程中明確物品的歸屬,懂得尊重請示3歲孩子的意見,從小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以行為告訴孩子:你的所有物、你有權做主支配。家長給予絕對的尊重。

伏爾泰說: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帶孩子的過程也是自我修煉的過程。這個小生命會讓你看到很多東西,甚至是表象和潛意識的碰撞。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任何一個有品味有志趣的人,都會向著更高的方向,努力擺脫自身的缺點,獲得更加真善美的人生。只有如此,我們才會感嘆,生而為人真好。


原創作者:夢醒長歌。感謝閱讀文章的朋友們。和我一起熱愛生活、熱愛寫作、塑造靈魂、治癒心靈吧!感謝點讚加粉關注喲!

相關焦點

  • 一個人帶孩子還被說:不就是帶個孩子嗎?這時候你就這樣懟回去
    不就是生個孩子嗎,別的女人不跟你一樣生……相信這是很多寶媽都會聽到的一句話,這句話可能出自婆婆的口中,但也可能是出自自己老公的口中,之所以說出這種話,是他們從來沒體會到,生一個孩子有多累。除此之外,寶媽們最長聽到的一句話,和上一句相似:「不就是帶個孩子嗎?能有多累。」每當我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內心的委屈就不由自主的生出來。「對,帶孩子不累,可是你們帶過嗎,沒帶過就敢說不累,那你還是個合格的丈夫嗎?」很多男人都無法理解,在家帶娃能有多累,能有上班賺錢累嗎?
  • 生了孩子就得帶?為什麼說有條件孩子一定要自己帶?
    但其實,大部分寶爸寶媽忽略了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孩子跟誰帶就會跟誰親的問題。「你都不陪我,你憑什麼管我?!」這句話是不是很熟悉???最後,即使像我姐她閨蜜那樣,在孩子6歲入學的年齡把他接回來帶在自己身邊,以為時間長了就好了,畢竟孩子是自己生的有血緣關係。那就錯了。6年他的成長你沒有參與,你不了解他。對於他來說,你跟他剛上學認識的老師、同學沒什麼差別。要說有什麼過多的愛?不存在的!
  • 像導遊帶團那樣 看管好孩子
    按理說,孩子是一個鮮活的人,怎麼就那麼隨便地被遺忘在車上沒人管導致死亡呢?發生這樣的「校車奪命」事件,實在讓人難以置信!事實上,幼兒被遺忘在校車裡致死的悲劇一再發生,嚴重刺痛公眾神經。孩子活潑好動但體力不強,缺乏自我保護意識,自救能力非常差,但校車司機、跟車員和有關工作人員幹什麼去了呢?難道下車時不清點一下人數嗎?難道離開校車後不會檢查一下車裡還有沒有人嗎?
  • 「我不需要婆婆帶孩子,也不讓她來我家」,女人說這話要考慮後果
    劉雅的母親曾勸她說:「我們都離你這麼遠,而且還有你弟弟需要幫扶,肯定是顧不上你的,讓你婆婆在身邊,將來你生孩子坐月子都有人照顧,她也能幫你帶孩子,多好。」可是劉雅卻說:「我不需要婆婆幫我帶孩子,我也不想讓她來我家,我就是不喜歡看見她。我只想清清靜靜地過日子,想怎樣就怎樣,她在這裡我很不自在。」
  • 帶孩子旅行,如何全程不被白眼還玩得好?
    (歡迎投稿)帶孩子旅行前先捫心自問準備帶孩子旅行之前,首先問一問自己以下四個問題:1. 為什麼想帶孩子去旅行?不少育兒文章都說什麼旅行能讓孩子增長見識,還說世界這麼大,娃值得(deserve)去看看。也有人說,孩子根本不太會記得三歲之前的事,帶出去有什麼意義呢?實際上,要告訴大家的是,不管讓孩子在家還是出門,這都只是環境因素之一,並不會對孩子的未來發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 不就是帶個孩子嘛,能有多累啊?!你帶個孩子試試
    身邊就不乏會有人說:不就帶個孩子嗎,能有多累?尤其是大眾對於全職媽媽的態度,往往是一臉羨慕的感慨:真好,不用上班,只用在家帶孩子……what?難道當媽、帶娃在你們看來就如此輕鬆嗎?當媽到底有多累?你帶一天娃試試就能體會到帶娃時的辛苦和操不完的心。尤其是一個人帶娃時的無助!理解到底有多重要?《我是演說家》中,主持人馬丁曾經說過他和太太的故事。他太太生完女兒那一個月裡,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從一個非常賢良的妻子變成了蠻不講理的「潑婦」。有一天晚上,馬丁躲到書房裡用電腦打魔獸。
  • 全職媽媽在家帶孩子花老公的錢,天經地義、心安理得
    不僅需要負責帶好孩子,還有其他的低配要求。你必須要有一份工作,不然你就是老公眼裡只會輕鬆帶孩子還要花那麼多錢的「閒人」;你必須要在生下孩子後,能給孩子喝到母乳,同時還要儘快的想辦法恢復身材,不然,你有可能會被老公嫌棄拿不出手,連出軌了都有藉口,說是你身材變形所以才導致的;你必須照顧孩子、兼顧工作、維持美貌之外,還得負責維持婆媳關係的和睦
  • 並非小姨更會帶娃,只是孩子需要童年
    文丨劉萬娥聊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你家寶寶有沒有被小姨帶過呢?俗話說,生兒容易養兒難,帶娃就如同西天取經一般,需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方可成功上岸。父母在帶娃的過程中,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好的幫手,不僅僅可以緩解自己的疲勞,也可以讓孩子接觸更多不同的東西,而這個人選逐漸落到了孩子小姨的身上。
  • 孩子幾歲家長最辛苦?家長:哪有最好帶的時候!操不完的心
    沒孩子的時候想要孩子,懷孩子的時候期待孩子,可真正有了孩子後呢卻總盤算著什麼時候才能輕鬆點。這應該是很多家長的現狀吧。為人父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全天無休,即便孩子為人父母,也有操不完的心。寶媽發出疑問,眾人答案讓人哭笑不得帶娃既是一件腦力活動,又是一件體力勞動,當家長的有時候真想把孩子扔給別人一段時間,自己好好休息放鬆。最近一位寶媽就在網上發帖詢問:帶娃比上班還累,寶媽都應該領工資。哎,每次以為當前是最辛苦的階段時,下一個階段就更難,當家長的啥時候才能輕鬆些呀。這位寶媽可以說是說出了大家的心聲,而網友們的神回復更是讓人哭笑不得。
  • 知乎帖「孩子5歲前讓老人帶後果多嚴重」:孩子不在於誰帶,而在於如何去愛
    自己的孩子,父母想和他玩會,會被姥姥制止:孩子要學習了,要睡了。姥姥晚上給孩子喝牛奶,還不刷牙,導致孩子牙齒都壞掉。姥姥愛在孩子前面說爸爸壞話,導致孩子瞧不起爸爸。面對學習,當媽的都插不上手,一切被姥姥控制。如今,孩子被姥姥支配的,連寫完作業,要幹什麼,都得問姥姥。萬般無奈下,媽媽決定自己帶。
  • 給孩子取名時,老人都說「男不帶天,女不帶仙」,其實並非迷信
    家人給寶寶的第一份禮物,就是名字,而這份禮物一直伴隨著寶寶成長,所以給寶寶起一個好名是為人父母者要慎重考慮的。一個好的名字可以給助人成功;相反,不好的名字會直接或間接地讓人陷於困境。比如說,在給孩子取名時,老人都會說「男不帶天,女不帶仙」,其實並非全是迷信,多少還是有點道理的。
  • 酷媽養成記,陪孩子玩腦力比體力更重要
    她們溫柔而有力量,知性又不失活力。 「母親」和「少女」身份相融合,而且一點都不會衝突。也許這樣的「酷媽」狀態,才是孩子們更喜歡的樣子。在育兒的過程中,比起體力擔當,更是需要每一個媽媽都腦力「上線」。從益智到藝術,在上海用一天的時間,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還能收穫多樣性的知識,這是酷媽們應該必備的技能。
  • 我帶孩子都要崩潰了,為啥老一輩人那時候帶孩子似乎很輕鬆
    我帶孩子都要崩潰了,為啥老一輩人那時候帶孩子很輕鬆。主要原因有兩個:一,老年人做家務很熟練,能夠運用統籌方法,高效率又節約時間的迅速完成工作。二,老一輩人帶孩子只在乎孩子的安全問題,吃飽穿暖就行了。現在的人打著科學餵養的幌子,常常做著偽科學的事。
  • 為什麼老輩人帶孩子似乎很輕鬆,而年輕媽媽自己帶孩子卻要崩潰了
    ,為啥老一輩人那時候帶孩子似乎很輕鬆?在我看來,只不過是因為老一輩人和現在年輕人帶孩子的方式方法和教育理念不同罷了。其實帶孩子從來都不是什麼輕鬆的活兒,無論在哪個年代。老一輩人的養娃方式基本都是散養,教育方法簡單粗暴。
  • 賈靜雯:修杰楷是體力擔當,我是腦力擔當
    《極速前進》熱播 ■新快報記者 曾樂 徐紹娜 競技綜藝《極速前進》目前正在深圳衛視熱播,產後剛剛三個月,賈靜雯便攜老公修杰楷加盟《極速前進》,讓人不禁慨嘆,真是超級辣媽。
  • 我帶孩子都要崩潰了,為啥老一輩人那時候帶孩子似乎很輕鬆?
    新手媽媽都會有這樣一個疑惑,我帶孩子都要崩潰了,為啥老一輩人那時候帶孩子似乎很輕鬆?原因就在於,現在的時代不同了,孩子的帶法也不一樣了。,而且老一輩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也不高,就是放養模式。現在跟以前比起來,簡直就是差遠了。現在的孩子都是放在溫室長大的,深怕受到一丁點的傷害。而以前的孩子滿地跑,他們愛到哪裡玩就去哪裡。其實,也不是老一輩父母帶孩子輕鬆,只是迫不得已,那時就連溫飽都難解決了,只要孩子會走路,他們都不會怎麼去管了。所以他們就只好把孩子放家裡自己玩了,到了吃飯的時候就回來看看孩子,然後就繼續出去幹農活了。
  • 中國:一個團隊帶一個孩子,外國:一個人帶一個團隊的孩子
    「所有的人都在圍著孩子轉。」 中國家庭有一個普遍現象,一旦有了孩子,所有的人都會圍著孩子轉,夫妻自己、外公外婆、姥姥姥爺,有的甚至還要再加個保姆。那麼多個人帶孩子應該會輕鬆不少吧?然而你去問一問,就會發現——所有的人都會喊累。
  • 雙胞胎媽媽帶孩子"前凸後翹",懷孕時有多期待,產後就有多無奈
    提到帶孩子部分家長就會愁的皺起眉頭,這也可以理解。畢竟孩子年紀小不懂事,容易闖下不少禍,最後還是需要辛苦家長去處理。在外人看來孩子是一轉眼長大的,可這期間都需要家長付出很多努力。特別是家有兩個孩子的時候,寶媽更要受累了。只有過來人才知道其中的辛酸,旁人根本無法理解這份辛苦。
  • 風靡日本的IQ大百科,讓孩子著迷的益智遊戲,全面開發腦力
    你知道一個人幾歲時最聰明嗎?據科學家表明:」孩子8歲時,整體智力進步最快。一個38歲的成人比孩子更會解決問題,是因為有了經驗,也就是「晶體智力」,但他的想像力、專注力、手眼協調能力遠不如智力開發良好的8歲孩子。「所以,家長不要錯過孩子智力提升的最佳時期,及早為孩子的腦力開發打下基礎。
  • 培彤金牌育嬰師分享丨輕鬆快樂的帶娃小技巧
    我們都知道,帶寶寶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有時候陪寶寶玩一場遊戲,做一頓飯,就要耗費媽媽們好長時間的精力,因此帶寶寶不僅是個體力活還是個腦力活,那麼怎樣才能讓帶孩子成為一個輕鬆的活呢,今天培彤媽媽請教了金牌育嬰師,給大家帶來一些帶娃建議,讓家長們更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