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潔懿
阿嬌最近採訪說:「我想我不會再結婚,結過一次就夠了,我覺得自己不適合結婚,真的沒必要了。」這絕對是一句氣話,哪個女人不希望有人相伴餘生,只不過在想離婚還沒走完流程的糾纏期,這種想法也很自然。
潔懿為什麼會說這是一句氣話呢?不妨來分析一下:
第一,阿嬌從小心理缺乏安全感,戀愛中掉過坑,但依然對婚姻很渴望。
阿嬌自幼喪父,媽媽生她時才18、19歲,單親媽媽賺錢養她很辛苦,從小換過6家幼兒園,她的童年是在完全沒有安全感中度過的。
阿嬌經歷了陳冠希的風波後,名聲人設一敗塗地,好不容易才恢復元氣。但在結婚前,她是恨嫁的,她渴望有家庭有孩子,這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再正常不過了。
第二,因感動而結婚,因距離而疏遠,一年多的婚姻阿嬌很絕望。
嫁給賴弘國時,阿嬌說:「我從來沒有遇到一個那麼貼心、對我那麼好的人。」但婚姻跟戀愛不一樣,只有感動是不夠的,需要兩個人持續呵護彼此的需要。婚姻需要交集,而不是距離,但一人在港一人在臺的距離,讓他們並沒有建立起肝膽相照的默契。
阿嬌與賴弘國籤訂分居協議不足一年,現在正是處在一個不得不空耗時間,等待一紙文書的時刻,阿嬌面對失望的婚姻,一定有一種「受夠了」的感覺。在絕望之中,「不會再結婚」是當下的真實想法,卻也是一句氣話。才39歲,山高水長,何必一眼見底,早下結論?
第三,永遠對生命敞開胸懷,擁抱任何可能性,幸福才會不期而至。
任何一個還沒從一段絕望婚姻中走出來的人,都會內心傷痕累累,甚至對於婚姻有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心態,心理學中叫「創傷後應激障礙」,但它是暫時的。
談戀愛不會有比「豔zhao門」再壞的結果,阿嬌卻依然期待過婚姻。離一次婚再壞的結果,莫過於放棄所有可能的幸福,這大可不必,見過大風大浪的阿嬌,早晚會想通的。
每個成年人都具備自愈能力,我們很脆弱,但也有堅強,誰都成不了自己的救世主,有些風雨飄搖的日子只能自己扛。
不要因為一時對婚姻的無能為力,就把自己困在黑暗裡。永遠對生命報以熱忱,擁抱任何可能性,幸福才會不期而至。
姑娘們,活得陽光一點!
#阿嬌說不會再結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