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總統」蔡英文在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上撰文,並冠之以「讓臺灣再度成為老虎」(Turning Taiwan into a tiger again)的標題,為民進黨執政下的臺灣描述了種種美好願景,宣示臺灣的改革與再造將在2017年加快步調,從發展經濟到完善住房等福利體系都向前邁進。
在蔡英文發表這篇文章時,甚至綠營的臺灣世代智庫民調都顯示,島內對蔡英文的滿意度只有43.8%,不滿意度則有51.1%。她的前任陳水扁和馬英九都在執政中後期才走到支持率的「死亡交叉」,也就是滿意度低於不滿意度,而蔡英文只用半年時間就走到了這一步。目前臺灣已經民怨沸騰,照這個趨勢下去,蔡的執政前景十分昏暗。
此時講一番豪言壯語,蔡英文大概是想鼓舞一下自己支持者的士氣。蔡有「文青」之譽,意思是她比較會說,善於煽情。比如她曾說「勞工本來就是我們民進黨心裡最軟的那塊」,挺打動人的。
不過蔡英文拿什麼來施展自己的抱負呢?兩岸關係如今陷入停滯,而事實證明兩岸關係早已成為臺灣實現和平發展與繁榮的生命線。當年臺灣躋身「亞洲四小龍」的時代環境不再,那時的中國大陸很弱,幾乎沒有參與東亞地緣經濟形勢的塑造。而現在中國已是西太平洋地區的絕對經濟重心,而恰在這時,蔡英文想搞脫離大陸的臺灣「經濟創新」。
全球經濟當下都面臨困難,臺灣有困難也屬正常。然而導致臺灣經濟前景尤其黯淡的突出變數是兩岸關係掉頭向下,臺灣的未來飄到了空中。
蔡英文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當下的局面。大陸尚未對臺灣經濟使出制裁,只是「停下來一些事情」,促蔡「迷途知返」。如果蔡英文保持當前政策,兩岸關係這四年大概「就這樣了」,而一旦她在深綠壓力下擴大「隱性臺獨」的戰線,大陸的制裁必將針鋒相對跟進,屆時的臺灣哪還有經濟發展可謀?
所以說,沒有人相信蔡英文讓臺灣重新成為老虎的口號是嚴肅的。臺灣經濟或者維持很不景氣的「現狀」,或者進一步走向「崩盤」,怎麼會有一邊自我邊緣一邊高歌猛進的奇蹟?蔡英文又不是魔術師。
臺灣經濟只有存量的繁榮,它的區域優勢幾乎流失殆盡。與大陸相比,臺灣的產業優勢已經很難找到了,連它過去引以為傲的半導體產業也沒落了。在這個時候,民進黨作為執政黨還有心思繼續拼政治,琢磨「臺獨」,真是昏了頭。
蔡英文口頭上常說「拼經濟」,但她實際做的總是把綠營的「政治正確」放在第一位。她剝奪國民黨黨產、繼續政黨惡鬥很有一套,但人們看到她拿出什麼重振經濟的猛藥了呢?
與大陸切割,投靠美日是蔡英文的基本思路,然而川普當選美國總統衝擊了民進黨的盤算。川普無論推行什麼亞太政策,他為了美國利益比歷任總統都更摳門和算計將是確定無疑的。川普只會想方設法從臺灣多扒一層皮,決不會在冷颼颼的世界經濟環境中給臺灣多送一件衣。那位美國新總統還未上臺,臺灣社會已經感到冷了。
即使比較極端的美國亞太盟友一般也只政治和軍事上投靠美國,經濟上繼續與中國加強合作。臺灣連經濟上都想「跑路」,莫非是要飛到月球上去!
蔡英文莫說把臺灣重新變成老虎,她很可能把臺灣經濟搞得像一隻病怏怏、不斷掉毛的貓。事實證明,民進黨就是有點嫩,一旦執政,就忘了該如履薄冰,不思創造最大公約數,而先要過足在野多年憋壞了的政治癮。蔡英文本人的理性值有多高不好說,但她顯然受到民進黨和深綠的重重綁架。可惜了,她很可能是一位為當「總統」而當「總統」,實際上碌碌無為的臺灣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