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國漫火了,《幻境諾德林》。
才播一集,豆瓣就飆到9.3分,有點嚇人!
評價如此逆天,該劇質量過硬是首要理由。
用網友@D字開頭的話說,
完全是電影水準。
沒錯,《幻境諾德林》是一部電影規格的國漫作品,各方面幾乎都做到了極致。
先看畫風。
本劇號稱國漫3D最高水平。
大場面都不用提,單看細節。看看盔甲的金屬質感、色澤、紋理,講道理,許多國產大片的特效,都不及這部動漫真實。
據說主創們專門為本劇原創了BGM,每一首都很燃!
為一部只有十幾集的動漫,創作原創音樂,這態度真心Zan。
當然,《幻境諾德林》最棒的一點,還在於它對自身的定位。
這部國漫擺脫了以往中國動畫、漫畫的低幼弱智設定,它的目標群體,集中在成人觀眾。
裡面夾雜著熱血、冒險、幽默等多種元素。
這一點太關鍵了,不僅拓寬了國漫在國內的受眾影響,更重要是改變了國內觀眾對於動漫的認識。
動漫,絕不只是哄騙兒童的圖像工具,只要製作用心,它也可以上升到文化,乃至藝術層面。
很開心,《幻境諾德林》朝著動漫作品該有的正確方向前進。
《幻境諾德林》還有一點好,故事講得好。
它的背景設定在一個不存在的世界。
擁有可怕能量的吞噬者妄圖毀滅所有生命。
就在世界末日降臨前,先知出現,並把殘存的人們引渡到了方舟諾德林。
傳說諾薩瑞斯方尖塔維持著諾德林的運轉。
所有戰士們在它製造地屏障之下艱苦磨練自己,期待有朝一日能向吞噬者復仇。
但,時間久了,人內心的黑暗面、貪婪、憤怒、仇恨等罪惡慢慢釋放出來。
人類之間爆發大規模戰爭,災禍連綿。
最後,以三方聯合政府為首的強權統治了整個諾德林。
世界仿佛迎來一絲和平。
結果,一個神秘的碼奴誕生了, 它擁有隱秘而強大的力量,似乎正是推翻強權拯救世界的救世主。
看得出來,主創們創作故事時,非常用心。幾乎憑空構建了一整套較為完整的世界觀。這需要花費非常巨大的精力。
但,《幻境諾德林》的問題,可能也出在這。
整體來看,這部國漫故事上,算是歐美奇幻文學與科幻元素的融合。
內核,還是以批判人性醜惡,推翻強權統治,追求自由平等為主。
通片看下來,你找不到「中國作品」的影子。
《幻境諾德林》身上,缺乏中國文化的根基。
這一點,是精良製作和誠懇態度無法彌補的。
在國產動畫不爭氣的當下,我們似乎總能聽見「好作品沒人看,被埋沒」的抱怨聲,好像中國觀眾不識貨。
《精靈王座》、《魁拔》均無人問津,票房慘敗。
要我看,是這些作品自身放棄了觀眾。
《精靈王座》,講述一個魔幻世界的精靈貴族階層的故事。整個故事藍本,還是借鑑了西方奇幻文學,與中國文化毫無交集。
《魁拔》,講述了一個異次元世界熱血少年努力拼搏的故事。嗯,套用了日本熱血動漫那一套。
這兩部作品,本身製作都很用心,投入也很高,但老百姓就是不買帳。因為你們講的畢竟是「別人家的故事」,觀眾看不懂也不想看懂。
與此相比,觀眾更願意看那些「自家的事」。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大魚海棠》劇本上飽受詬病,依然獲得了那麼大的成功。
就衝那些畫工精美的建築,觀眾就認得出,這是一個只會發生在中國的故事。
類似的例子還有《大聖歸來》。
所以說,講自己家的故事,很重要。
《幻境諾德林》毫無疑問,在講一個陌生的故事,所以它口碑再高,觀眾也不是很多(豆瓣只有幾百人標記)。
其實,這背後透出了一個「對自身文化不自信」的問題。
曾幾何時,每當遇到科幻、魔幻題材的作品時,主人公的身份、背景都不由得會被架空,取一些洋不洋、中不中的名字,搞得整個故事不中不西,看得人很彆扭。
一方面,我們悠久的歷史文化壓抑著創作者的神經,制衡著他們的創造力。
另一方面,我們在魔幻、科幻領域的探索還是不夠深。雖然有《三體》、《北京摺疊》這樣的優質作品誕生,但整體還沒有形成良好的文化底蘊。這也使得我們的這類作品,透著一股山寨味兒。
《幻境諾德林》的質量沒得說,國漫做到這份上真心不容易,但我依然覺得它很難大火。
希望國產動漫能夠融入中國獨有的文化元素,講「自己的故事」,這樣才有更多觀眾接受;也希望我們的作品,能在新的領域取得更深入的探索,早早形成屬於自己的文化品味,那才是一個類型長久發展下去的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