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舉行第三屆「感動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推選活動複評會,推選出20名正式提名人選。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浙江大學法學院在讀法律碩士,現任江西省外高校贛籍學子團工委常務副書記楊舒鴻的事跡。一起來看↓↓↓
楊舒鴻
楊舒鴻,江西九江人,從第一次參加支教,至今已連續堅守七年。他整合了最優秀的大學生智力資源服務家鄉教育事業,一心一意的投身於青年支教活動,先後榮獲了江西省優秀共青團員,浙江大學優秀共產黨員、五星志願者、社會實踐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投身支教,七年堅守
「C9+100」(原名「C9+1」)高校夏令營支教項目起源於2013年暑假,由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在內的C9高校和在教育領域具有權威性的北京師範大學共十所學校的贛籍學子自發組織。後來活動影響擴大,覆蓋學校更廣,共有100餘所高校志願者參與夏令營支教。這些志願者大部分來自江西,他們利用先進地區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以創新的模式彌補學生在素質教育方面的缺失,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截止目前,「C9+100」已成功舉辦七屆,累計輸送志願者1300餘人次,受益學生30000餘人。
2014年,楊舒鴻剛跨進大學校門,在學長的介紹下了解到這個項目,他便主動報名參加第二屆「C9+100」大學生暑期夏令營支教項目,成為了一名普通支教志願者,前往贛州市石城縣贛源中學支教。自那以後,「C9+100「就成為了楊舒鴻人生的一部分,連續七年的支教活動,都有他的身影。
2015年,楊舒鴻擔任活動籌備項目組成員,組織聯繫了支教學校及志願者選拔工作。2016至2019這四年間,他連續擔任活動負責人,全面統籌支教工作。隨著支教活動規模的逐年擴大,活動也得到共青團江西省委、江西省教育廳的高度重視,相繼被中國青年網、江西青年網在內的數十家媒體平臺報導。2020年,因受疫情因素影響,第八屆的支教項目採用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支教形式,目前支教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中。
勵志宣講,開拓創新
在暑期支教活動成功舉辦的基礎上,楊舒鴻又提議並發起寒假返鄉勵志巡迴演講活動,通過勵志演講的形式為江西的高中生帶去正能量。經過一系列的溝通聯繫、人員招募、內容準備,2017年寒假,第一屆巡迴演講順利開展。楊舒鴻擔任負責人,組織了12位全國頂尖大學的江西籍學子前往九江、上饒和南昌三地十所學校開展勵志宣講。12位大學生在學校現身說法,以理動人,將自身的經驗和方法與同學們無私分享,激發起大家學習的動力和熱情。會後很多同學主動添加他們的聯繫方式,保持後續交流,為支教活動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從第一次參加支教到發起演說,楊舒鴻和他們的支教團隊始終都在不斷探索。七年間,楊舒鴻走過全省11個地級市15個區縣18所學校。在全面統籌支教活動的四年裡,他放棄暑假的休息時間,絕大部分時間都在支教學校和前往支教學校的路上,和當地誌願者交流經驗,全力解決各類問題,應對突發情況,敢於創新突破。時至今日,第八個年頭的支教活動仍舊生機勃勃,成果顯著。
疫情期間,暖心助學
2020年初新冠疫情肆虐,大量醫護人員奔赴戰「疫」一線,他們的孩子卻只能「留守」家中。沒有父母的陪伴,孩子們能否順利上好網課?能否在課後順利完成作業?考慮到這些問題,楊舒鴻積極與江西省外高校贛籍學子團工委聯合團省委志願服務和社會聯絡部對接,招募省外高校優秀贛籍大學生志願者,開展對一線抗疫醫護人員子女的線上助學暖心行動。共有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等40餘所高校的111名志願者報名並成功對接上崗,成為醫護人員孩子的課業輔導老師。
線上支教活動得到各方的大力支持與肯定。一位抗疫者坦言道:「我們夫妻倆都是一線醫生,疫情發生以來,都請戰在抗疫一線,孩子網課效果怎麼樣,我們心裡真的沒底。但病毒無情,人間有愛,當我得知有高校志願者幫助孩子在線輔導時,我們打心底裡高興,後方得到了保障,我們在一線再苦再累也不怕。」
在楊舒鴻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桑梓情誼與志願精神的高度融合,體現出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
點擊下方連結
了解更多
第三屆「感動江西教育年度人物」
來源:江西教育網
楊博:情系師生暖人心,心懷教育大計的區委書記
肖雪花:一位眼裡有光,心中有愛的80後教師
伍廣昌:用愛心和匠心守望初心的蓮鄉教師
吳曙:我們就是教育工作的「後勤部長」
凃雅雅:情系教育,一往而深的愛國企業家
舒曼:守護心理健康,抗疫中的「護心人」
史南城:讓數千名學生自願回流的鄉村教育引路人
單文增:用「心裡的雙手」找到人生坐標的獨臂教師
羅長石:甘當"騎手校長",只為"一個都不能少"
劉小清:守護折翼天使的夢想
劉桂薌:為殘疾兒童開啟五彩人生的"園長媽媽"
李維正:讓每個孩子都有書讀,不能讓一個孩子因為貧困而輟學
李榮同:將科技轉化成農民收益,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農民教授」
賴揚平:在祖國最西端開墾教育「試驗田」
賴福英:山村學校留守孩子們的「福英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