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們在育兒過程中,會經歷各種大便,有時候會出現金黃色大便,有時候會出現墨綠色大便,帶奶瓣、粘液。那到底什麼才是正常的大便。食物進入消化道至糞便排出時間因年齡而異;母乳餵養的嬰兒平均為13小時,人工餵養著為15小時,成人平均為18-24小時。正常的大便有以下幾種:胎便:新出生的嬰兒,新生兒最初3日內排出糞便,大便比較粘稠,呈墨綠色,無臭味,他由脫落的腸上皮細胞、濃縮的消化液、咽下的羊水所構成,2-3日內轉變成普通的嬰兒糞便。母乳餵養兒正常糞便為黃色、金黃色或者綠色,多為均勻膏狀或者帶少許黃色糞便顆粒,或者比較稀爛,不臭,呈水樣,呈酸性反應(PH4.7-5.1),平均每日排便會在2-4次左右,一般添加輔食後次數會減少。人工餵養的糞便:人工餵養的嬰兒糞便為淡黃色或者灰黃色,較乾燥,呈中性或鹼性反應(PH6-8),因牛乳含蛋白較多,糞便有明顯的蛋白質分解產物的臭味,有時候可混有白色酪蛋白凝塊,大便1-2次/天,容易發生便秘。混合餵養兒糞便:與配方奶餵養糞便相似,但是較軟、黃,添加澱粉類食物可使大便增多,稠度稍減,稍呈暗褐色,臭味較重。每日大便次數在1-3次左右,添加蔬菜、水果後大便外觀跟成人糞便相似,初加菜泥時,常有少量綠色大便排出。
但是寶媽們會遇到綠色大便,但是綠色大便是不是正常的?今天跟大家介紹綠色大便有幾種類型:
1、正常綠便便
膽汁中的膽紅素被氧化成為膽綠素,從而使大便呈綠色。寶寶排到尿不溼上的大便遇到空氣中的氧氣,使膽紅素素變成膽綠素,使大便表面呈綠色。此外,寶寶腸道內寄生許多腸道益生菌使腸道變成酸性,被氧化,變成綠色排出體外,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只要平時寶媽在飲食上稍加注意,不要吃生冷刺激的食物,以免刺激孩子胃腸道。
2、飢餓性綠便
在寶寶飢餓時腸胃蠕動會加快,使腸道中的膽紅素尚未能完全轉換,未轉換的膽紅素會從大便中排出,此時的大便大多呈綠色,糞便量少,黏液多。所以按需餵養讓寶貝吃飽很重要,這也是讓孩子吃飽的一個信號。
3、脂肪未消化完
脂肪在消化過程中,消耗膽汁較少,多餘的膽汁會從大便中排出,膽汁中的膽紅素被氧化成為膽綠素,從而使大便呈墨綠色。可以適當添加益生菌或者健脾散等改善消化不良。
4、寶寶黃疸
寶寶在有黃疸時膽汁中的膽紅素被氧化成為膽綠素,因體內的膽紅素偏高通常會出現顏色較深的綠色大便。讓寶寶多吃奶多曬太陽,可以補充益生菌改善胃腸道循環,多排便,促進黃疸排出。
5、前後奶攝入不均衡
如果寶寶大便綠色帶著泡沫,很可能是因為寶寶前後奶攝入不均衡,吃進了過多的前奶。是因為前奶含有豐富乳糖,才會導致大便裡出現泡沫。寶寶同時還可能會有腸脹氣的症狀。建議寶媽買個吸奶器,喝奶前將前奶吸掉一些。避免寶寶吃太多前奶。
6、母親的飲食刺激寶貝胃腸道
當寶寶拉綠便的同時伴有煩躁不安、哭鬧、起皮疹等反應時,需要考慮可能是寶寶對媽媽吃的食物過敏了,最常見的食物是牛奶蛋白、堅果、海鮮等食物。媽媽吃的食物中有的成分會進到乳汁,部分寶寶不會受影響。不過有的寶寶會比較敏感會出現過敏的症狀,且有部分孩子會出現拉綠便。注意排查媽媽最近所吃的食物,可做個飲食日記,記錄自己的飲食對孩子有沒有影響。尤其是牛奶和奶製品、海鮮、雞蛋。避開你所懷疑的食物2-3個星期,看看寶寶情況是否改善。如果確實有改善,那你的猜測很可能是對的。要進一步確認的話,就再讓寶寶吃一次。如果還是有同樣的反應,那答案就是肯定的啦。
7、吃強化鐵的配方奶
寶寶如果吃強化鐵的配方奶,那麼也可能會拉出綠色的大便,因為奶粉裡的鐵元素含量過高,小孩子的胃腸道不能完全吸收導致大便被氧化。可以不需要處理。這是正常的現象,一般寶寶6個月以後慢慢就會變好。
8、腸胃炎
如果同時寶寶拉得厲害,大便又是水樣的綠便,考慮有可能是胃腸炎。拉得厲害就需要看醫生。同時補充益生菌和蒙脫石散收斂大便,口服補液鹽。同時媽媽要勤哺乳,防止寶寶脫水。母乳是最好的補液哦!
9、著涼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可能會出現溢奶、拉綠色大便的現象,如果有細菌感染,需要積極抗感染的治療。如果化驗情況正常,可能寶寶消化不良或腹部受涼所致。媽媽要給寶寶所喝熱水以及注意寶寶腹部保暖。
10、食物中的顏色
媽媽和寶寶吃的食物的顏色也會對大便顏色有影響。寶寶自己吃的食物如果是綠色,拉綠便大家應該很能理解啦。媽媽如果吃了大量綠顏色的食物,那麼色素也可能會影響到寶寶的大便顏色。當然,那估計得是相當大量了。這是正常的現象,媽媽不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