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調查手記|中越邊民跨境互動④國境線上的生意經

2020-12-20 澎湃新聞
【編者按】

1967年,波蘭裔英國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的田野日記在他去世後被公開出版,因其中言論與他在嚴肅著作中對當地人的態度反差巨大,而引發一場關於人類學家職業倫理和研究科學性的持久爭論。

相比人類學家坐在書齋中完成的民族志文本,他們在田野調查過程中隨手記下的筆記也許能夠更真實地留存「此時此刻」的經歷和感受,進而引發學術性的思考。對於公眾而言,閱讀這些異鄉故事和記憶片段也將是一場新奇而刺激的文字旅行。

由此,澎湃新聞請講欄目開設「田野調查手記」專欄,主要刊發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學、經濟學等學科的田野調查手記。我們期待通過講述田野故事,使讀者在收穫新知的同時拓展日常生活經驗的邊界。本欄目歡迎投稿,投稿郵箱:papertydc@163.com,郵件標題請註明田野地點。

中國河口縣與越南老街省以紅河為界,經常有貿易往來。正常情況下,商人們要經過海關安檢和辦理相關手續才可以來往於中越兩國之間。但是這樣的話,邊民辦理相關手續就會佔用太多時間,也過於繁雜。所以除了正規的貿易往來之外,兩國邊民之間也有偷渡的情況存在。這種現象可能在內地人看來是一種違法行為,但是在邊境上,這好像是一種隱性的潛規則,來往於中越兩國的邊民對此也都習以為常。

紅河岸邊偷渡的船隻。

偷渡來的越南商人

如果不是由於國際事務或者旅遊,兩國邊民穿梭於中越兩國之間,最有效的途徑還是偷渡。只要人們帶上自己有效的通行證或者邊民證,不是去做什麼違法亂紀的事情,比如走私、吸毒或者販毒之類的,一般情況下兩國政府是見怪不怪的,都允許他們來往通商、做生意。中越兩國處理這樣一種經濟交往關係,遵循靈活、變通的原則,紅河兩岸的偷渡,大家都容易接受,只要是正當的經濟往來,國家的相關政策是允許的。

駐紮在紅河渡口的中國邊防武警告訴我們:「越南人過來中國都有通行證,他們過來,我們都會檢查,不然如果夾帶走私毒品就不好了,這個渡口只允許壩灑兩邊的人通行。」

就在我們去往紅河渡口進行調查的時候,正好遇到兩位從越南那邊偷渡過來中國做生意的越南婦女,她們正坐在岸邊,等待著貨物的運達。渡河的過程一般是先運人再運貨,首先是坐船的人先過來,接著再用船把她們售賣的物品運過來。這些貨物大多數是越南那邊的農副產品,主要包括甘蔗、花生、紅糖、幹筍、大米、包穀種子等等。

正在做生意的越南人。

據她們跟我們介紹,這些農副產品的價格分別是:

包穀2.3元人民幣一公斤;

花生12元人民幣一公斤;

甘蔗7元人民幣一根;

包穀種子23元人民幣一包;

紅糖5元人民幣一塊;

大米5元人民幣一公斤……

越南人從紅河口岸渡船過來,坐船費要十塊錢人民幣,一袋貨物的運輸費收取五塊錢人民幣,幫他們運送這些貨物到中國的幫工,一袋貨物的搬運費付給他們十塊錢人民幣,這些貨物的重量大概是七八十公斤左右。

這些過來賣東西的越南人都會說一點簡單的中國話,以方便和客戶交流。她們告訴我們,她們要把這些農副產品拿到中國河口的壩灑鎮集市上去售賣。

越南貨比中國貨便宜

一位偷渡過來中國做生意的越南婦女告訴我們,她今年50多歲了,在河口壩灑鎮做了幾十年的生意。

我們遇到她的時候,她已經賣完了東西,今天就要回越南了。她跟我們說,如果她的東西賣不完,就會把商品放在集市旁邊的一個商家店鋪裡,給一定的費用叫店主幫忙照管一下,自己就可以輕鬆回越南了。

這些來中國做生意的越南婦女都有臨時的居住點,她們會幾個人一起約著在中國租一間房子,每個月付給房東500塊錢人民幣的住房費。吃飯的話,就隨便在街上買一點東西吃,也可以自己做飯。

這位越南人非常會招攬生意。在和我們聊天的過程中,她看見一個之前買過她東西的中國顧客,於是就衝上去詢問她還需不需要養豬、養雞的玉米或者其他的商品,並表示可以為顧客預定這些商品。

我們問她:「你會不會進口中國的東西回越南售賣?」

她說:「中國的東西在越南並不好賣,老街省該有的全部都有。」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和越南的貿易逆差還是比較大的。越南人一般不會購買中國的商品,更多的是越南的商品拿到中國來賣。在大多數情況下,中國人購買越南的商品是相對便宜的,而越南人購買中國的商品是昂貴的。這些越南的農副產品拿到中國市面上來賣,總體上要比中國人自己的商品便宜一點,所以也就更受顧客歡迎。

湖廣寨的羅姐也跟我們說,來湖廣寨務工的越南人經常會帶一些牛肉和酒(自釀米酒)過來中國賣。「從開始40元人民幣一公斤的牛肉,現在已經漲到60元人民幣一公斤。」羅姐說。

羅姐接著說:「但是不管價格怎麼漲,都比中國的牛肉要便宜。所以湖廣寨的農戶會跟越南人預定牛肉,然後越南人從紅河口岸把牛肉偷渡過來湖廣寨賣。越南那邊帶過來的一些農副產品售賣的價格要比中國的價格低很多。所以在中國,越南的這些牛肉都非常受歡迎。」

「中國·越南城」大門。

略顯蕭條的商貿城

「中國·越南城」是河口當地政府專門為來中國做生意的越南人修建的一個商貿區。這裡有很多越南人租設店鋪售賣越南的商品,是一個越南商品的聚集區,有點類似於昆明的螺螄灣商貿區。

越南人到「中國·越南城」做生意,河口當地政府對他們有優惠政策,這裡的店鋪租金較便宜。所以,商品的價格也就會相對低一點。例如,在「中國·越南城」賣25元人民幣的咖啡,在外面的市場上要賣30-50元人民幣。

「中國·越南城」周圍的車流量並不多,只有幾輛計程車等待接送人員,看上去不是很熱鬧。商貿區劃分成一個個的單元格店鋪,出租給來中國做生意的越南人。

這些越南人說著一口不是很流利的中國話,每個店鋪門口都坐著店主或小工,與來往的顧客打招呼、招攬生意,並邀請來往的顧客進店購物、試吃、試穿。

越南的零食。

這裡的商品琳琅滿目,但是每一家的商品種類都差不多。有越南當地的衣服、帽子、人字拖鞋,有咖啡、乾果、麵包、餅乾、香菸,也有玉石、珠寶首飾、沉香木、紫檀香以及生活必需品,一些小零食、小部件、稀奇古怪的玩具和手工藝品應有盡有,讓人眼花繚亂。

越南的珠寶首飾。

我們總體感覺,越南人售賣商品的方式效果不是很好,所有的越南人似乎都在售賣同樣的東西,也沒有什麼特色,吸引的顧客不是很多。所以,「中國·越南城」給我們的印象有點蕭條。

在「中國·越南城」一樓,我們認識了店主越南人阿麗。她告訴我們,她今年27歲,老家來自越南河內省,在「中國·越南城」已經工作兩年了,一共有兩間店鋪正在經營,其中一間是姐姐租給她的,一年的租金是12000元人民幣。阿麗說,她在越南那邊有兩個孩子,她自己每年回家兩次。

「你別看這些商品都差不多,但是裡面也都會摻雜了一些假貨。」阿麗說。

進店以後,阿麗把真假兩樣咖啡放在面前,告訴我們市面上的假貨是什麼樣子的,真貨又是什麼樣子的,假貨一般會怎麼售賣,真貨又怎麼售賣。她之所以這樣說是想強調她家的貨物絕對是真貨,請我們放心購買。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拉近與顧客之間的距離,獲取顧客對他們家商品的認同、信任。我們在她的店裡試吃了餅乾,喝了咖啡,她向我們熱情推薦她的各種商品。

「我們這裡的越南貨大多是從越南內地進口過來的。」阿麗說。這些越南商品大多數是從中國海關那邊用自行車運過來的。阿麗很熱情,也很會招攬生意。在我們的訪談過程中,老師和師兄、師姐購買了他店鋪裡面的餅乾、咖啡、酸角、麵包、紅牛飲料等商品,一共花了300多元人民幣。

在「中國·越南城」的二樓,也有一些店鋪,但是相比一樓就略顯稀疏了。據我們了解,來這裡做生意的一部分越南人大多數都是親戚關係。據一位賣香菸的女老闆介紹,她旁邊的店鋪就是她姐姐開的。因為二樓的生意不是太好,所以當有顧客臨門的時候,店老闆就抓住一切機會想把自己的商品推銷出去,難免讓人有一點強買強賣的感覺。

在這裡做生意的,不僅僅有越南人,也有中國的商人。

楊姐是來自河口本地的中國人,在「中國·越南城」二樓經營一家藤條手工藝品店鋪。她告訴我們:「『中國·越南城』一年的租金要兩萬一人民幣,我在這裡進行批發和零售一些越南進口過來的藤條手工藝品,總的來說,生意嘛勉強可以維持。」

越南秋藤手工藝品。

她說:「2017年的生意不是很好做,有一次半個月我都沒有開張,所以經常是靠批發來賺錢,零售的情況不是很好。」

楊姐告訴我們,她的貨源在越南河內省的一個村莊,那裡有專門編織這些藤條工藝品的越南人。楊姐說:「我是唯一一個與這個村編織藤條工藝品的越南人合作的中國人。越南那邊農忙的時候,就會停止供應藤條給我,要等到過年的時候,貨源才會更加充足一點。我一個月進貨一次,每次去越南進貨,這些藤條工藝品都在不斷漲價,我也很為難,成本越來越高。」

楊姐每次去越南進貨,都會帶一個越南翻譯過去幫她打理生意,並付給翻譯2000元人民幣的酬金。楊姐說:「一年下來,招攬這一趟生意,大概的利潤只是10%左右。」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認為對於中越兩國跨境的民族來說,他們所處的地域環境、人文風俗基本上是相同的,儘管他們分屬不同的國家,但是長期以來在邊境互動過程中獲得的地緣、人緣關係大致上是相同的。他們生於斯,長於斯,邊境貿易為他們提供了謀生的條件。

一般來說,國境線是在民族國家出現很久以後才出現的,隨著國境線的產生也才有了跨境民族的概念。如果我們不去談論國家政治形成的制約,將橫跨在其中的國境線從我們的研究視野裡暫時抹掉,將跨境民族居住的地域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的話,我們將會發現邊境的地理、地域很多時候是相似的。

其實說穿了,在中越兩國邊民的眼裡,國境線並不像我們內地人想像的那樣神秘和神聖。邊界是流動的通道,它為中越邊民的跨境互動提供了平臺。邊民遵循歷史的傳統,在這個平臺上做生意、謀生活,互利共贏、各取所需。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田野調查手記|中越邊民跨境互動③在越南參加訂婚儀式
    相比人類學家坐在書齋中完成的民族志文本,他們在田野調查過程中隨手記下的筆記也許能夠更真實地留存「此時此刻」的經歷和感受,進而引發學術性的思考。對於公眾而言,閱讀這些異鄉故事和記憶片段也將是一場新奇而刺激的文字旅行。由此,澎湃新聞請講欄目開設「田野調查手記」專欄,主要刊發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學、經濟學等學科的田野調查手記。
  • 中越跨境旅遊合作漸入佳境 廣西防城港遊客量勁增
    中越跨境旅遊合作漸入佳境 廣西防城港遊客量勁增 2017-09-01  在範志華看來,通關達邊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口岸通關效率日益提高、跨境自駕遊等具有吸引力產品的推出,是今年遊客爆發式增長的主因,同時,中越邊民互市貿易帶來的大量美味廉價的海鮮也吸引大批遊客專程到來。  作為中國首批6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驗試點城市之一,與越南陸海相連的防城港市正把推進跨境邊境旅遊開放作為改革重點之一,遊客數量屢創歷史新高。
  • 【春運故事】國境線上的鐵路翻譯官
    【春運故事】國境線上的鐵路翻譯官 社會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2月19日 17:00 A-A+ 在位於中越交界的廣西憑祥火車站,就有一位年輕的翻譯,她叫李智慧。每天她的任務是負責中越兩國旅客、車輛、貨物的交接,春運期間,來往於兩國間的客多、車多,而幾乎每趟車上總是少不了李智慧的身影。在別人看似風光的外表下,這個年輕的90後究竟在承受著怎樣的艱辛與付出呢?
  • 中越橋頭 「風情街」
    越南邊民蜂擁而上,像潮水一般向河口這邊湧來。無論男女老少均步伐矯健、飛跑入關。有的背著滿背簍的蔬菜瓜果,有的挑著沉重的擔子,有的推著堆滿貨物的改裝車,還有的手拿空袋子、推著空車子,都爭先恐後地往河口這邊跑來。頓時,中越大橋上人山人海,邊貿車輛川流不息,場面特別壯觀,呈現出河口口岸一道靚麗的風景。    越南邊民最常用的運輸工具,是自製的只能推行的「自行車」。
  • 田野調查手記|傳統宗祠籌建背後的現代衝突
    【編者按】1967年,波蘭裔英國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的田野日記在他去世後被公開出版,因其中言論與他在嚴肅著作中對當地人的態度反差巨大,而引發一場關於人類學家職業倫理和研究科學性的持久爭論。相比人類學家坐在書齋中完成的民族志文本,他們在田野調查過程中隨手記下的筆記也許能夠更真實地留存「此時此刻」的經歷和感受,進而引發學術性的思考。對於公眾而言,閱讀這些異鄉故事和記憶片段也將是一場新奇而刺激的文字旅行。由此,澎湃新聞請講欄目開設「田野調查手記」專欄,主要刊發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學、經濟學等學科的田野調查手記。
  • 田野調查手記|一個馬來西亞華人新村的鄉野日常
    相比人類學家坐在書齋中完成的民族志文本,他們在田野調查過程中隨手記下的筆記也許能夠更真實地留存「此時此刻」的經歷和感受,進而引發學術性的思考。對於公眾而言,閱讀這些異鄉故事和記憶片段也將是一場新奇而刺激的文字旅行。由此,澎湃新聞請講欄目開設「田野調查手記」專欄,主要刊發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學、經濟學等學科的田野調查手記。
  • 田野調查手記|華人後代為何難以完全融入印尼社會
    相比人類學家坐在書齋中完成的民族志文本,他們在田野調查過程中隨手記下的筆記也許能夠更真實地留存「此時此刻」的經歷和感受,進而引發學術性的思考。對於公眾而言,閱讀這些異鄉故事和記憶片段也將是一場新奇而刺激的文字旅行。由此,澎湃新聞請講欄目開設「田野調查手記」專欄,主要刊發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學、經濟學等學科的田野調查手記。
  • 田野調查手記|巴西利亞的華人市集:華人如何在巴西經商
    相比人類學家坐在書齋中完成的民族志文本,他們在田野調查過程中隨手記下的筆記也許能夠更真實地留存「此時此刻」的經歷和感受,進而引發學術性的思考。對於公眾而言,閱讀這些異鄉故事和記憶片段也將是一場新奇而刺激的文字旅行。由此,澎湃新聞請講欄目開設「田野調查手記」專欄,主要刊發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學、經濟學等學科的田野調查手記。
  • 浙江企業參加首屆中越跨境經濟合作論壇
    9月12日,首屆中越跨境經濟合作論壇暨廣西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專場推介會在廣西南寧舉行。浙江聚貿電子商務公司(以下簡稱「聚貿」)作為B2B電商行業的典型代表出席會議,並就加速中國與東協各國的互聯互通、經貿合作、技術合作等議題,與各方進行了廣泛的交流與探討。
  • 央行印發《雲南省境外邊民個人銀行結算帳戶管理辦法(試行)》
    No.2臺灣資策會MIC:2020年上半年行動支付大調查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在今年5月,針對臺灣消費者以網絡調查方式,進行2020年上半年行動支付大調查,有效樣本數為2500份。資策會MIC指出,行動支付市場有4大趨勢值得注意。
  • 中越橋頭「風情街」!不到晚上,不知道河口到底有多美
    越南邊民蜂湧而上,像潮水一般向河口這邊湧來。無論男女老少均步伐矯健,飛跑入關。有的背著滿背簍的蔬菜瓜果,有的挑著沉重的擔子,有的推著堆滿貨物的改裝車,還有的手拿空袋子、推著空車子,都爭先恐後地往河口這邊跑來。頓時,中越大橋上人山人海,邊貿車輛川流不息,場面特別壯觀,呈現出河口口岸一道靚麗的風景。
  • 【田野調查徵文】第四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徵文活動
    同時,從各個角度記錄和呈現當代社會的全景和細節,既有助於認識社會、認識中國,在學術研究和史料留存上也有重要意義。國務院參事室社會調查中心聯合新華網、騰訊網、華僑城創新研究院共同發起第四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徵文活動。面向社會各界人士徵集田野調查作品。
  • 廣西自貿試驗區崇左片區:中越「兩國雙園」助推形成跨境產業鏈
    廣西自貿試驗區崇左片區:中越「兩國雙園」助推形成跨境產業鏈 2020-08-30 13:38:10陳冠言 攝   中新網廣西憑祥8月30日電 (林潔琪)中國(廣西)自貿試驗區崇左片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憑祥市委書記楊亞俊近日介紹,崇左片區依託口岸優勢推動跨境產業集聚發展,率先打造中越「兩國雙園」項目,吸引企業「落戶廣西+轉移越南」跨境布局生產,打造中越跨境產業合作的重要平臺。
  • 中越沿邊跨境企業對接交流會在廣西東興舉行
    10月1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興市人民政府與廣西啟迪科技城集團共同主辦、啟迪商學院支持的「中越沿邊跨境企業對接交流會」在東興舉行,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興市長陳建林、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駐南寧總領事館商務領事阮友軍出席交流會並作主題發言。
  • 中蒙二連浩特邊民互市貿易區恢復運營
    中新網二連浩特10月19日電(李愛平 梁曉虹)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市商務局19日對外消息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曾經「停業」的中蒙二連浩特邊民互市貿易區已正式開始運營。中蒙二連浩特邊民互市貿易區位於二連浩特公路口岸旅檢通道西側,總投資3.5億元人民幣,佔地面積10萬平方米。設有邊民互市貿易、物流配送、電子商務平臺、跨境綜合商務服務等區域。官方消息指,今年9月份,中國官方正式指定二連浩特市邊民互市貿易區為內蒙古自治區唯一落地加工口岸,準許從事落地加工業務。
  • 1979年對越還擊戰後,越南邊民提出要劃歸中國管轄,越方直接慌了
    但令人沒料到的是,越南取得勝利後開始變得認不清自己,妄想獨霸東南亞,還不斷在中越邊境挑釁,企圖一點點蠶食我邊境領土。在多次勸告無果的情況下,我邊防部隊於1979年2月被迫進行了自衛還擊。3月作戰基本結束,但被狠狠教訓後的越軍並未就此罷手,雙方依舊在中越邊境展開對峙。
  • 中越邊城廣西大新縣舉行「儂垌節」民俗活動迎新春
    中越邊城廣西大新縣舉行「儂垌節」民俗活動迎新春 2018-02-12莫致誠 攝   中新網崇左2月12日電(記者 黃豔梅 楊志雄)2月12日是農曆臘月二十七,位於中越邊境的廣西崇左市大新縣恩城鄉維新村新勝屯傳來陣陣歡笑聲,村民們身著民族盛裝,親朋好友歡聚一堂,載歌載舞歡度「儂垌節」,用壯家人獨有的方式迎接中國農曆新春到來。圖為舞麒麟表演。
  • 發現最美鐵路-國境線上的鐵路翻譯官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交通廣播《中國交通新聞》報導:位於中越交界的廣西憑祥火車站,負責中越兩國旅客、車輛、貨物交接等任務。為便於溝通,車站專門設置了的越南語翻譯小組。李智慧就是翻譯小組的一員。按照中越鐵路國際聯運有關規定,中越之間的國際聯運客車、貨車進出境,都需要在越南同登火車站進行機務乘務、車輛運轉和貨物運單交接。李智慧的任務,就是為這些業務的交接提供越語翻譯支持。作為一名90後翻譯官,在疫情期間始終堅守崗位,她最多一日出境3次到越南同登進行交接工作。中國憑祥與越南同登,相距16公裡,火車開行需要大約1小時。
  • 田野調查:經驗與誤區
    它的任務是對此在意義上給出理解與詮釋。它與人類學的民族志方法之不同是因為社會學的田野調查關注的是社會整體。即使在田野調查的現場,它也強調對現象的考察必須要有一個社會整體的視野。因此,社會學的田野調查(尤其是在農村的調查)在某種意義上其實就是當年以費孝通教授為代表的社會學者在雲南農村所做的社區研究。(2)社會學雖然也強調將觀察作為收集研究所需的信息資料的方法,但是它很少會採用民族志的參與性觀察。因為參與性觀察的成本相對要高很多。
  • 【授權發布】中越跨境自駕車旅遊2019雙百行動在廣西海之城國門東興盛大開幕!
    1月7日,中越跨境自駕旅遊2019雙百行動—走進防城港國家邊境旅遊試驗區·中越邊關最美自駕遊目的地邊海之城國門東興活動正式拉開惟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