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外流的大趨勢下,醫藥零售業無疑擁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但近年來也有部分政策的出臺在「幹擾」零售行業的發展,譬如帶量採購等。未來,隨著集採常態化,醫藥零售行業也勢必受到一定影響。
對此,益豐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毅、一心堂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李正紅、老百姓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子龍都在西普會·健康產業資本峰會上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西普會上的發言
36氪對部分內容做了摘編,具體如下:
集採是一個長期利好因素
高毅:集採的影響應該分早期、中期、後期來看。
早期對於大連鎖影響不大,因為對中標品種,生產供應不足時大連鎖也可以拿到貨,處方藥的品種醫院流出來,還能享受處方外流的紅利;對沒有中標的品種還可以按照原來的價格銷售,早期對於我們的影響還是正面大過負面。
中期隨著這個帶量採購面越來越寬,整個行業的毛利率會被拉低,這個時候處方外流又不一定會大批量到來,可能要到中後期當醫院覺得大部分品種佔自身銷量70%以上的品種帶量採購了,醫院藥房的處方才會流出來。
我覺得在處方到來之前還會有一個小小的倒春寒,但它對規模連鎖是有利的,它會促進行業的整合,我們還要為此做好準備。
謝子龍:集採對於零售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或微乎其微。
從剛開始提4+7帶量採購,到現在的集採擴容,它帶來的恐懼可能比自身的影響更大;行業外會比行業內覺得影響更大,「好像天塌下來了」。但現實遠非如此,它對醫藥零售行業影響可以說是忽略不計或微乎其微。
以老百姓大藥房來說,它還有一些利潤上的少許增長,銷售也會有所下降。為什麼利潤會提高?過去對這些品種,我們幾乎負毛利在打零毛利在打,有了4+7以後,反而出現兩轉變:除了中標企業會和零售藥店主動溝通給到部分配送費用;未中標品種因為被醫保局「趕出來」,也被「逼著」和零售合作。
連鎖藥店如何應對挑戰?
李正紅:基於零售和健康雙重屬性尋求增量。
零售藥店有兩個屬性,一個零售屬性、一個藥的屬性。
作為具備零售屬性連鎖來講,我們還有很多進步空間,現在醫保門店大部分藥店不允許銷售幾個品類,比如說器械、日化,但現在已經看到了一些區域把藥店的部分品類禁令放開,包括通過技術的手段進行管理,目前在試點放開零售品類的銷售,從零售角度來講客單價還有提升空間。
另外,從交易頻次上看,我們的客流比百貨的客流差很多,大部分藥店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職能還是商品流轉,客戶有需求才來藥店,未來品類增加更加豐富更加專業,可能會給客流量帶來一些新的增長。
再看藥店屬性,藥店首先要提供的就是健康類的產品,有健康的需求、相信你的藥店、相信你的產品才會來,未來健康方面的專業服務能力也是我們要做的。
謝子龍:與其說是挑戰,不如說是利好。
集採的常態化以後對於我們來說是沒有問題的,甚至可以說是更有利的。從企業的角度來看,近幾年我們越來越發現醫院品種和藥店品種的逐步差異化。4+7帶量採購以後,其實國家的政策是在倒逼醫院處方外流,這對於我們來說反而提高了銷量或新增了部分品種銷量,這對整個藥品零售行業而言還是能提高整體的市場份額。
高毅:核心在於承接線上線下的處方外流。
首先,線下要跟正在醫院銷售的中標的處方藥廠家以及醫療機構合作,促進處方外流;第二,留標的,一些品牌藥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如何幫這些廠家維護好過去的人群,為他們做好深度服務;第三,承接醫生外流和多點執業,隨著帶量採購佔比的逐步增長,醫生收益受到絕對影響,會開始大規模多點執業。我們也要為醫生提供一種服務,讓醫生能為病人開展線上線下的服務,打通就診賣藥、支付環節。
市場競爭格局走向何方?
高毅:工業和零售都會集中,但連鎖要具備線上線下雙重營運能力。
集採常態化之後,工業和零售業都會有集中。工業一定是拼規模,零售也會不斷集中,因為普通中小企業很難拿到處方藥的中高毛利,也要有足夠的體量才能跟上遊有一定的議價權。
但醫保政策裡面的醫保規範程度要求提升(譬如保健品不能刷卡),以及醫保規範信息化的手段對我們都有顯著影響,另外疫情也加速了O2O、B2C等網際網路醫藥平臺對藥店的市場擠壓,這就要求連鎖要具備線上線下的雙重的營運能力。
謝子龍:集採常態化倒閉連鎖自我革新。
一個行業過的太好的時候我們認為這個行業競爭不充分,像2010年以前,幾乎是沒有哪家藥店不掙錢,這是極不正常的表現;到了2015年,出現上市公司,這個行業競爭逐步加劇,導致不規範的企業競爭壓力更大甚至出現倒閉;武漢疫情之後,很多藥店都撐不下去了,行業又一度重新洗牌,這更有利於頭部企業的發展。
對此,我們也要有自己的打法,比方說線上線下的融合、針對帶量採購後如何豐富品種、實施差異化競爭等等。隨著這些政策的常態化,我們每家企業也找到了自我驅動自我發展的的一條路徑。
李正紅:中國藥店集中度提升的路線十分明確。
這個行業路線還是很明確的,像美國集中度更高,中國的藥店也在往這個方向發展——大的連鎖銷售額市場佔有度越來越高,大家也在往這個方向努力。這不只是醫保帶量採購帶來的影響,也有監管層面的因素,因為連鎖率越高,集中度越高的地方市場越規範,政府也更鼓勵。
以2018年年底國家推出的新政為例——所有零售藥店實施全程監控,行業洗牌開始加劇,整個市場的規範化提到一個新高度。政府監管加上信息化都讓行業信息透明度越來越高,這些都會驅動行業的集中度進一步提升。